十年
十年,是一个坐标,也是一个轮回。 十年光阴,匆匆而过。 仿佛是一场梦,却又那么真实,十年之前,恍如昨天。 十年前,无所顾忌的辞去工作,仗剑走天涯, 一张火车硬座票从上海到昆明,然后搭车一路向西, 滇藏,滇藏,真的是颠出五脏! 但,颠并快乐着,因为,那条路通向远方。 自那之后,川藏,青藏,新藏,神秘的西藏不断的诱我前行。
2017年9月26日上午,西藏阿里飞往新疆喀什的航班上,曾经的年少轻狂,放荡不羁,也被时光消磨殆尽。曾经的梦想,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可笑,就像那句歌词“我们都变了变的现实了,不再去说那些年少热血的话……”十年,很多人都从懵懂渐渐走向了成熟,而我,却依旧懵懂,依旧不知所畏。
2017年9月16日下午,喀什老城的百年老茶馆,骚年,喝了这碗茶,新藏线上无忧愁。好,我干了!
老规矩,先上一些预告片,看看你的内心会不会长草?
Hi,我是风十一少,一个喜欢旅行喜欢摄影的肌肉男,旅拍摄影师,努力工作的时尚生活家。注:拍片不易,码字更艰,严禁各种形式盗文盗图。
一生必走一次的新藏线
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零公里石碑,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2140公里石碑,在此交318国道的中尼公路段,又称叶拉公路。新藏公路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斯山、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线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915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艰险的公路。全线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新藏公路年平均气温-9℃冬季气温达-40℃,氧气含量只有内陆地区的44%。1950年起多年里新疆骑兵师多次勘探建公路而未成,只是建了极度简易的骡马便道以运输紧急物资到阿里驻军处。1956年3月贺景富探路队从西藏方向探索终于发现了建公路的可能性。1956年3月-1957年10月建设了简易公路,最窄处仅有2.5米,一般走单向。长期以来千里运输线上行走的基本是戍边的高原汽车兵,外加个别的大货司机。2002年武警接管,到2003年改造成冬季也能通车。2012-2013年10月全线已建成柏油公路,但新疆段还有待改建,烂路和难走的路段集中在在叶城至三十里营房的360多公里,新疆的库地达坂、麻扎达坂、黑卡达坂仍是问题路,泥石流、塌方、滑坡、地基沉降、搓板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叶城→243KM→麻扎→180KM→神岔口→183KM→铁隆滩→98KM→界山达坂→172KM→多玛→113KM→日土→117KM→噶尔(狮泉河)→300KM→门土→222KM→马攸木拉→236KM→仲巴→206KM→萨嘎→58KM→22道班→182KM→昂仁→53KM→拉孜→157KM→日喀则→213KM→曲水→49KM→堆龙德庆→11KM→拉萨全程:2793KM
【行程】D1 上海飞喀什,喀什老城,住喀什星月酒店;D2 喀什——叶城,行程约250公路,住叶城石榴宾馆;D3 叶城——坡陇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库地,行程约300公里,住库地民居;D4 库地——麻扎——苦鲁勒村——麻扎——黑土达坂——三十里营房,行程约400公里;D5 三十里营房——界山达坂——多玛——日土,住日土迎宾馆,行程约570公里;D6 日土——班公湖——古格村——狮泉河镇——天文台,行程约300公里,住阿里古格王朝酒店;D7 狮泉河镇——札达土林——古格王朝,行程约300公里,住札达土林城堡酒店;D8 札达——玛旁雍错——拉昂错——普兰,行程约350公里,住普兰喜马拉雅酒店;D9 普兰——科迦寺——普兰口岸尼泊尔村庄——玛旁雍错——拉昂错——普兰,行程约260公里;D10 普兰——玛旁雍错——拉昂错——冈仁波齐——狮泉河镇,行程约350公里;D11 狮泉河——喀什——乌鲁木齐——上海。
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最后的西域
对于喀什的情感一直复杂,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逛了一场关于新疆的摄影展,很多关于喀什老城的图像嗖的一下就钻进了自己脑海里,浓郁的异域风情,层层叠叠的建筑、迷宫一般的小巷、服饰艳丽的维族少女、角落里嬉戏的孩童、街头弹唱的老者,隐在光影之间的民间手工艺人……这些都让我无比神往,也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拍出那般震撼人心的照片。自那以后,自己就喜欢上了旅行和摄影,但是这些年来旅行与摄影的路上越来越远,却唯独没有勇气踏上那片一直让我神往的土地,直到这一次的新藏线之旅。上海飞喀什加上经停乌鲁木齐折腾了八个半小时,落地喀什已是下午四点多,由于在喀什的停留时间只有半天,所以落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酒店放下行李然后直奔喀什老城。心心念念的喀什,我终于来了!
都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其实,不到喀什老城才不算到过真正的新疆。喀什老城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历史悠久,风情独特,被誉为是“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穿过眼前的拱门,城里城外彷佛两个世界,城外是现代的高楼,城里是最后的西域。
喀什人以“老城”为符号,为其传承下来的西域风情和丝路文化所骄傲。喀什人也为“老城”忧虑。据说自清末经过一次有计划的扩建后,老城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街巷逼仄,房屋拥塞,乱搭乱建,缺少规划,随意堆积起来的生土、砖木建筑,把老城变成幽深的“迷宫”。由于防火设施不到位,狭窄不过两米的小巷,如遇火灾,抢险避险极为艰难。当然,对我来说,比起建筑的忧患,我更感兴趣的是生活在喀什老城的人,那些有血有肉也有故事的人。
穿行在老城的纵横巷道,冷不丁就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跑出几个孩子来,他们天真、顽皮、友善、热情,在你的镜头里各种搞怪。
喜欢这样的感觉,与这些孩子玩耍,自己也似乎找回了童年的快乐与简单,不在封闭自己,不在故作姿态。
沿街叫卖的凉拌黄面,没有打包盒,没有一次性塑料袋,沿街的居民捧着自家的大花碗来买,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抓一把拌菜,在浇上辣油酱料,光是看着都流口水。
隐在光影里的民间手工艺人,在黑白影像的表达下更见岁月的底蕴和传承的功力,他们安静,他们默默无名,在历史的洪流里不明经传,但是他们又不可或缺。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如今,已很少能见到打铁匠的身影。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机器工业的生产冲击,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的远去,甚至消失……每每看到这些伴着我们成长的老手艺,总有些许惆怅,往事并不如烟,人力也无可挽回,就当历史的洪流去选择吧!
比起前面这些明亮精美的手工艺品,隐在后面的老者都少被人发现,他们只是安静的忙活呢,不在乎过往的只言片语,而路过的行人,如果不是真心欣赏这些手工或者抱着必买的决心,都不忍去打扰,像是害怕破坏了如此安静的画面。去过威尼斯,也看过余秋雨在《行者无疆》里写的《寻常威尼斯》,“身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全世界旅客来来往往,要设法赚点大钱并不困难,但是他们不想。店是祖辈传下的,半关着门,不希望有太多的顾客进来,因为这是早就订下的规模,不会穷,也不会富,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担。”联想到眼前的景象,感觉似有道理。
很多人都说,喀什噶尔的灵魂在喀什老城,它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平静的现在,如果幸运,它必将代表未来。看到这样安静的画面,我突然对老城的未来极有信心,我相信即便在过去很多年,这样的味道依旧可见。
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版图划至西域的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中西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随着蒙古铁骑的自由驰骋而畅通无阻。西域各国的穆斯林沿着这条大开的交通线,随着蒙古军队大量涌入中国。他们带来了中西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也带来了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的民族成份和民族融合。如今漫步在老城的巴扎,你能明显的感觉到,这里到处沉淀着那些曾经穿行在丝路上的各色人流的足迹,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得以保留,伊斯兰文化也得到尊重,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一片祥和。
在维吾尔族的服饰中最有特色的要算花帽。维吾尔族男女老幼都喜欢戴这种四楞花帽。绣花帽维吾尔族称“多帕”,不仅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的一种服饰,也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在维吾尔族中不同的阶层戴不同的花帽,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喜好。比如巴旦姆花帽 ,是用巴旦姆杏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庄重、古朴、大方,维吾尔族男性老幼都喜欢戴这种花帽;如彼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是姑娘、妇女最喜爱一种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比如阿克多帕 ,即白色帽,帽上有白色线扎花纹,是做礼拜时戴的一种帽子。
看到如此玲琅满目的香料我的脑海就情不自禁的浮现出诱人的新疆美食。据说新疆的辛香料早在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和以后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发展丰富起来的。现在新疆各民族使用的香料大多是从内地和西亚各国传过来的。但由于少数民族以牧为主、以农为辅,所以他们使用的辛香料均以牛羊肉去膻为主,种类很少,后来随着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辛香料的运用越来越多,种类也在不断创新。
看过《舌尖2》的朋友对于新疆的烤包子一定不会陌生,烤包子作为新疆美食的不二之选,不论是从它的历史文化还是独特的风味都是堪称一绝。记得第一次吃烤包子是在年初的克拉玛依,那天因为暴风雪在零下30度的路上堵了十几个小时,等到达克拉玛依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路过一家烤包子店,光是闻着味道就已经按耐不住,那个一个好吃,一口接着一口,一连吃了七个,从那以后,一想起烤包子就唇齿留香。
烤包子在维吾尔语里叫“沙木萨”,主要是在维吾尔族族人民自制的馕坑里烤制而成。烤包子外表上看起来很粗旷,但是做法却极为讲究。首先是烤包子的面团用的是死面,不需要发酵,所以面皮要擀的薄一些,厚的吃起来太硬,口感不好,将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其次是包子馅要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再将包好的生包子贴在自制的馕坑里,囊坑里的火候还需掌握好,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烤熟后的烤包子皮色黄亮。
喀什街头的石榴榨汁一定不能粗过。喀什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无花果、沙棘、阿月浑子、伽师瓜、巴旦杏、梨、杏、葡萄、蟠桃、桑椹、石榴、核桃等都是久负盛名,尤其是“石榴之乡”叶城所产的,更是全国闻名。街头的石榴汁都是一杯一杯卖的,可以买已经炸好的,也可以要求现榨。建议选择现榨的,一方面是因为石榴汁很容易氧化导致口味变化,一方面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鲜榨的石榴。喀什的石榴有甜石榴和酸石榴之分,一定不要石榴的外表有迷惑,一般外表看起来红的诱人的石榴都是酸石榴,生吃的话口感会很怪异。个人而言,最好的选择是甜石榴和酸石榴3比1的比例,这样的口感才是最佳的。
喀什盛产无花果,它与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齐名,同时秋天也是无花果收获的季节,在街头所见,诱人之极。
除了喀什老城,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喀什另一个必打卡的景点。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老城区中心,寺内有很多气势壮观又极富伊斯兰特色的建筑,更是可以看到规模盛大的礼拜场面,感受浓厚的宗教氛围。另外,每年伊斯兰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传统节日时,会有远近数万名穆斯林同胞在这里欢歌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赶上来一定不要错过。
百年茶馆,道不尽丝路老城千年茶味
与维吾尔族的花帽一样经久不变的,是喀什独特文化对世界各地游客的吸引,而这其中也包括喀什老城的饮茶文化。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南北道在喀什老城交汇,不知何时,南来北往的丝路商人带来了江南的茶叶,渐渐地,饮茶变成了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延续至今已逾千年。而感受这千年文化沉淀最好的去处,就是喀什老城的百年老茶馆。
百年老茶馆的外在毫无惊奇之处,但是走上二楼,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彷佛那个千年之前丝路来往的客商们在茶叙中交流讯息的气氛尤在,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历史,只知道这里更像是一个维吾尔族大家庭,一个专属于维吾尔族男人的空间,是喀什除清真寺以外,男人气息最重的地方。
他们三五人围坐一起,泡一壶茶,甚至可以在这里坐上一整天,而有人已经在茶馆里泡了半辈子,喝的早已不仅仅是茶,是浸泡在茶水里泛着浓郁茶香气的情感,是任由外界岁月如梭、万象更新、寒来暑往也偷不走的旧日时光。
茶馆不大,光线上有些昏暗,但是儿童的眼睛却像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看得出他们很享受这样的慢慢时光,也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跟着爷爷去茶馆打牌,一待就是半天,茶馆里并没有我的乐趣,但是我却丝毫不觉得无趣,只是安静的待在一旁,现在想来,如果把我塞在一个我不能融入的地方,不要说是半天,就是一个小时,我也会坐立不安,会想尽一把办法逃离。
对于茶的选择大概是游客和老城这些茶客的最大区别,浓郁的黑茶是本地人最传统实惠的选择,而难得体验一次的游客多会选择添加藏红花、丁香、豆蔻和蜂蜜的维吾尔药茶,或是花茶、水果茶。像这样的一会茶收费在38-58元不等,不论人头,也不论时间。
长发飘飘、貌美的她们与清一色花帽发须斑白的老者行程了巨大的反差。数年前百年老茶馆是维吾尔族男人的专属领地,但是随着旅行的发展以及现代观念的改变,百年老茶馆也女性游客敞开了大门,但即便如此,这里依旧难见维吾尔妇人的踪影。
喀喇昆仑,天路之城
离开叶城的时候耳朵里正听着许巍的《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叶城是喀什地区下属的一个县,海拔1300米,也是新藏公路的起点城市,建有天路零起点纪念碑。叶城南依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脉,北接开阔平原,紧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叶尔羌河畔上游,地形南高北低,自古以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个美丽富饶之地,素有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司机黄师傅告诉我,叶城的零起点纪念碑附近也是非常热闹的“XXX”地方,如果说穿行新藏公路是对肉体的考验,那么这里就是灵魂交流的地方,出发前或者行程结束之后,是男人,你该懂得!说起这个黄师傅,真是不折不扣的老司机,不仅车技一流,满嘴开火车的技术也是一流,幽默风趣,出口成污,而是是污的你防不胜防,段子不断,看来这一路不用担心无聊了。
从海拔1300米的叶城开始一路攀高,沿途要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达坂(即山口)16个、冰河44条,世人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新藏公路更艰难。开弓没有回头箭,自求多福吧,骚年!
小时候喜欢《封神榜》,姜子牙的师兄以及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一直在昆仑山修炼,姜子牙一打不过敌人了就会跑来昆仑山找他师兄,现在置身这巍巍群山、寸草不生之地,想来这神仙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驶出叶城约70公里,路过一维吾尔族聚居村落,柯克亚乡,四周尽是戈壁、荒漠和群山,而这里一片绿意、生机勃勃,乡间小路上行人不断。
维族的集市,瓜果飘香,热闹非凡,即便此间已经是下午两点许,依旧人头攒动。
美味的新疆汤面片,汤里在放些肥羊肉,简直了!
第一次见过羊肉还可以这样烤制,光着闻着已经按耐不住,看着更是外焦里嫩,可惜肚子已经塞不下,不然肯定要左手抓一个,右手抓一个。
离开维族村庄之后,一路都在缓慢上坡,尘土飞扬、黄沙漫天,黄师父说因为今年的雨水较之往年要大,因此一路上的山体滑坡、塌方等也较往年严重很多,所以一路上很多路段都在重新施工,部分路段因为赶工期会在天黑施工结束后才放行。
很难想象如此残破不堪的土舍还是人居住,从土舍里走出来的花姑娘着实吓了我们一跳,姑娘不会汉语,好在司机师傅懂他们的语言,但却很热情,出于好奇我们参观了土舍的内部,简陋、阴暗至极,不能防风、防雨,更不能防寒,所以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环境他们晚上如何睡眠,姑娘说如今她和爸爸还有弟弟生活在这里,爸爸和弟弟在后山放羊,自己一个人在家,没有电视可看。说话的时候姑娘正在用石块砸玉米粒,说是要砸成粉末喂养小鸡的。离开的时候我们把在叶城采买的饼干、面包什么送给姑娘,想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姑娘表示感谢,迷人的微笑如果盛开的蓝莲花,让人透心舒畅。
今天最艰难的行程就是翻越3250米的库地达坂,这是新藏线第一个冰雪达坂,因地势险要而得名,维吾尔语意为“连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坡长27公里,虽然海拔不高,但是这一段因为地质问题路况极差,泥石流、塌方、滑坡、地基沉降、搓板等,行车颠簸的厉害,要极为小心。一般人到这里高原反映都不会太明显,但气压反差大,初次上山如不注意容易引起耳膜鼓胀,严重者会造成耳膜破裂,千万要引起重视。
晚上八点的时候到达库地检查站,海拔约3200米,检查站附近的村庄有农家提供住宿,条件艰苦,不能洗澡,墙壁长蘑菇,被子里弥漫酸腐的味道,晚上还停电,但这似乎也在自己的心里预期内,到最后干脆脸也不懒得洗了,穿着衣服直接睡了。
在苦鲁勒村仰望8611米的乔戈里峰
一个晚上都在期待今天的好运气,毕竟8611米的乔戈里峰对谁都会是一种诱惑。带着这样的诱惑早早出发,内心激情澎湃,想呐喊,想高歌,想发朋友圈,只可惜,手机没有一点点信号,老黄说今天一天手机都难有信号,are you kindding me?去TMD的朋友圈!
撇开海拔对于人体的考验,叶城至三十里营房的360多公里是整个新藏公路里最让人头痛的,老黄说,一个运气不好就会有个大石头从天上滚下来,行经之处,让人触目惊心。
从昨日翻越3250米的库地达坂开始就真正进入高原地区了,今天的第一个目标是翻越海拔4969米的麻扎达坂,海拔4969米的麻扎达坂对于从新疆进藏的人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一天时间内从海拔叶城的1365米到4969米,中级没有任何的缓冲与适应,冲破它那么接下来的新藏公路就有可能一路坦途,冲不破那么只能建议就此折返。
海拔越来越高,雪山一览无遗,众人激动的手舞足蹈,老黄露出鄙视的眼神,对于老黄来说,这条线每年不知道要跑上多少次,高原的风景早已习以为常。老黄年轻时在西藏阿里当汽车兵,每每说到此处老黄就格外来劲,老黄死活不肯告诉我他的年纪,但即便如此也能看出是半百之人。遥想在老黄年轻的时代,新藏路况何其差也,老黄开着重卡,上下左右颠簸,一幅激情飞扬的青年年华画面。老黄说退役后他辗转各地干过很多营生,再后来就买了二手的酷路泽跑旅游,主要是往返新藏两地。对于如今的生活老黄很是满意,有车车房,儿子大学毕业后在4S店上班,还养了条藏獒,脸上洋溢着得意而幸福的笑容。
艰难的爬行4969米的麻扎达坂,等上到达坂,老黄问我感觉如何,我说没啥感觉,腰也不算了,腿也不疼了,连几十年的……老黄骂了一句,小样你就吹吧,等到了界山达坂有你哭的时候。麻扎达坂也叫赛力克达坂,是新藏线上的第二个高山口,也是新藏线上最长的达坂。与库地达坂相比,这里的凶险要更胜一筹。“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
麻扎达坂高山陡峭,直入云天,因此地原有的两座维吾尔人坟墓而得名。极目所见,达坂两侧的景象极为荒凉,到处是不尽的岩石山寸草不生,满山敷满褐色砾石,那是一种极其寂寞的色彩,荒坡,尘土,白色的山顶,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经过的货车才能提醒我们这里还是人类地球,说到此,真的要为常年奔跑在新藏公路的大货司机们点赞。
从麻扎达坂下来约20公里有一个麻扎的地方,因为附近有矿区和施工队,所以建了很多极为简易的窝棚,窝棚里有四川饭馆和住宿点,为往来的司机和游客提供便利,除此以外,在麻扎到库地以及麻扎到三十里营房的百公里途中没有其他的补给点,这对于骑行新藏公路的人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同时麻扎还是一个三岔路口,一个方向去往三十里营房(阿里方向),一个方向去往叶城,一个方向去往乔戈里峰,这也是从国内去往乔戈里峰的唯一路径。
从麻扎到乔戈里峰脚下的苦鲁勒村约45公里,距离虽不长,但是路况极为艰难,行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道路两侧崇山峻岭、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不禁让人对于乔戈里峰脚下的苦鲁勒村无比期待。
乔戈里是藏语,意为“白色女神”,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海拔8611米,又称K2峰。乔戈里峰坐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与巴基斯坦交界处。乔戈里峰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冬攀成功的8000米级独立山峰。距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约8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苦鲁勒的小村落,所有从中国方向攀登乔戈里峰登山爱好者都要先赶到这里,然后骑上骆驼,从苦鲁勒村启程,经过三天艰难地行走,在翻越海拔4820米的阿格勒达坂后进入棵勒青河,喀喇昆仑山脉中的迦雪布鲁姆、斯坦格尔、特拉木坎力冰川都发育在棵勒青河上游,最后从此绕进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音红滩。
柯尔克孜族妇人的服饰,感觉条件越是艰苦的地方,服饰的色彩越让人眼前一亮。
苦鲁勒村的居民以柯尔克孜族为主,全村约60户人家,人口不多,几十年来也少有变化。憨厚朴实的柯尔克孜人,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家园,同时也在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境和安宁。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成了护边员。
早期的村民以种植青稞和放牧为主,后来因为登山爱好者慕名而来,所以很多村民就组建了骆驼队,负责将登山爱好者及登山装备运送至乔戈里峰的登山大本营。据统计村里有约170头骆驼,被分成了8组,由村委会统一安排轮番运送登山物资,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社会主义。虽然克鲁勒村距离乔戈里峰只有80公里,但是从克鲁勒村到登山大本营往返,骆驼队一个来回却需要15的时间。据村民讲,早上刚有一支骆驼队出发前往乔戈里峰,希望他们好运,可以改写乔戈里峰的登山历史。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村委会的扫盲班,从黑板上可以看出,这里人的文化程度极地,村民们都很难用汉语进行沟通,只有村干部以及学校的老师会用简单的中文与外界交流。
如今的苦鲁勒村村民已经不住在原先的泥土房舍里,而是搬到了中央政府为她们建造的温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清一色的黄墙红瓦房,一户一院,自得其乐。但早期克鲁勒村民居住的老房舍并没有拆除,遗弃在距离新农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新旧强烈的对比,也成了来此旅游的登山者必须一看的景点。
克鲁勒村的希望小学,对于周边恶劣的生活环境来说,希望小学的存在让人感觉温暖。孩子是村里的骄傲和未来,据学校的老师说,村里至今已经培养出了6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大多留在了县城工作,很少有回来的。
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渴望,这样的渴望让人心生敬畏,也让人感觉欣慰。外面的世界他们或许一无所知,所以无法确知他们是否有走出大山的念想,但是在我心里却希望他们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此时已是下午五点,但出于对乔戈里峰的好奇,一行人决定继续沿着骆驼岛在汽车尽可能前进的范围内继续深入,希望可以一撇乔戈里峰的真颜。但是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依然看不到任何乔戈里峰的影子,众人便决定折返,不然今晚很难赶到三十里营房了。
从苦鲁勒赶回麻扎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从麻扎到三十里营房约130公里,中间需要翻越海拔49090米的黑卡子达坂。黑卡子达坂山体呈黑色,土质构造松软,路况差,弯道多,两侧又是悬崖峭壁,遇风尘土飞扬,能见度极低,遇到雨水和冰雪消融则又很容易硬气塌方和泥石流滑坡,危险至极,如果是夜间行经此处,着实又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嫌疑。
真的不建议夜间过黑卡子达坂,当然我们也是没用办法,夜间能见度本很低,加上飞扬的尘土,有几次惊险的会车把我们胆子都吓破了,半个多小时把心悬在嗓子哑的感觉真不好受,直到攀上达坂才松了一口气。晚上约十一点半到达三十里营房,三十里营房是新藏线上比较大的补给点,属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处于喀拉昆仑高原的腹地,距叶城县330多公里。抬头仰望是璀璨的星空银河,低头抚摸是咕咕叫的肚子。同行有两个小伙伴因为高反的厉害已经半死不活,好在我自己的身体没有出现不适,痛并快乐的一天,但是想想明天还要翻更高的界山达坂不禁有些后怕,别想了,骚年,赶紧洗洗睡吧!
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亡沟里睡过觉
在高原上行走的人经常会用“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丰富、胆大气壮,而关于死人沟的由来,当地人传说1957年解放军进藏先遣部队从新疆进藏的连队在此扎营睡觉过夜,一夜之间因高原反应而全军覆没。当然,令人惊悚的死人沟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新藏线上往来的司机的说法,指泉水沟就是死人沟,平均海拔5000-5200米的山谷,大致位于甜水海-界山大阪-多玛之间,其实也就是阿克赛钦无人区段,也是今天行经的主要路段。一想到此,“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涌上心头。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总会一次次不知觉望向远方,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忽隐忽现,充满迷茫。有时候身边就像被浓雾紧紧包围,那种迷茫和无助只有自己能懂。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的。——《挪威的森林》
从三十里营房沿着喀拉喀什河西行一个半小时,可到中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神仙湾哨所,该哨所地处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喀喇昆仓山脉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突厥语意为“黑色岩山”。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在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久之后,写出了闻名世界的《消失的地平线》:“喀喇昆仓山脉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观之一,也是地质学家、登山家和旅行家梦寐以求的地方。虽然自古以来,这里的一些山口就是通往中亚的门户,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长期生活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同时也造就了巴基斯坦最为美丽动人的风光,这里的每一座雪峰都能够让登山者梦寐以求。”
从大红柳滩过来到界山达坂,奇台达坂、泉水沟、甜水海、界山达坂,都处于阿克塞钦区域,也是绵延数百里的无人区。阿克赛钦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本来没有不同意见的,而且阿克赛钦西方的拉达克藏区是中国故土、清朝以来没有承认被外国所有。现在阿克赛钦地区有小部分为印度控制,大部分为中国管辖。
海拔5170米的奇台达坂是新疆和田地区奇台县的西昆仑山山口,也是进藏之前新疆地区的最后一个海拔超5K的山口。奇台达坂跟黑卡达坂不同,没那么多剪刀弯,漫长的缓坡,摇摇无边,得有耐心。老黄说,过了奇台达坂后,车速可以跑到180公里每小时,又没有限速,但是一进入西藏就不行,全程限速,不得超过40公里每小时。
奇台达坂不远之外是泉水沟。康西瓦到泉水沟记录是108KM,在540公里处左右。泉水钩是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山沟,两边是险峻的高山。这里的的含氧量只有四分之一,许多人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长眠于此。如果是轻微的高原反应,走路会摇晃,意识模糊,头和胃出现疼痛。老黄建议我们吸点氧气,有备无患,但我觉得还好,头虽有些昏沉,明显没有前几天那么舒畅,但还没夸张到需要吸氧的程度。后座的阳仔一听我这么说到是乐得开心,一个人霸占着氧气瓶吸的不亦乐乎。
过了此处便是西藏,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时隔数年再次踏足西藏,不禁泪洒青衫,一个小激动狂奔了十数米,然后气喘吁吁,整个人就感觉不好了,头痛欲裂,抢过阳仔的氧气瓶狂吸,老黄连忙阻止,说悠着点,不然醉氧了更难受,爱玛,真好奇醉氧是什么氧的一种感觉。
高原的紫外线真是防不胜防啊,明明抹了很多防晒霜,还戴了遮阳帽,但还是晒的跟碳一般。
进了西藏地境,景色变得完全不同,雪域高原的美一览无遗,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地,牛羊,让人忍不住高歌一曲,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啊……
终于来到传说中的界山达坂,这是新藏公路上最著名的山口之一,海拔5248米。“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坂撒个尿,死人沟里睡过觉,狮泉河镇打个炮”,我的天啦!关于界山达坂,曾几何时海拔被很多官方记录为标6700米,这几乎是正常人海拔挑战的极限,也因此新藏公路被神话成是一条无人敢走的天路。自从2005年武警交通八支队在此立了重达数吨的海拔6700的大理石碑后,争议尘埃落定。但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后,2009年改成了5248米,并把原来的“区界碑”三个字涂改成了界山达坂。
过了界山达坂之后便是海拔5248的松西达坂,在接下来是海拔5218米的松西村,在海拔5K之上的地方生活简直超乎我的想象,只是在村上的厕所撒过尿就上气不接下气,着实让我不能理解,瞬间不在觉得“界山达坂撒过尿”有任何夸张之嫌。
红土达坂是新藏线海拔最高的山口,也是世界最高的国道公路山口,海拔5378米。其实从进入西藏开始,这一路都在海拔五千米之上的高原行驶,新藏公路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而这130公里大多数集中在红土、界山和松西这一段。
夕阳西下的孤独骑行者,都说孤独是一种病,此刻,我真的觉得他们有病,该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如此虐待自己?揣摩的同时,也有一点小确幸,感觉此刻的自己很幸福。
到达西藏多玛乡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一到此老黄顿时来了精神,三十年前老黄就是在此当的汽车兵,无数青春泪血挥洒在这里,青春无悔,沉醉不知归处。
一整天570公里的行程,到达日土县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躺在宾馆床上的那一刻,恨不能一觉睡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除了给我发红包,任何事情都不要叫醒我。
我愿随风,去往那彼岸星海
记得余光中说过,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连续几日的奔波让自己的身体透支的厉害,所以今天决定放慢脚步,睡到自然醒的节奏,折返到昨晚错过的班公湖,美丽的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
班公湖(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阿里地区和克什米尔交界处。班公湖为中印两国共有,面积上来说中国占绝大部分。目前中国实控413平方公里,约占68.5%。印控中国拉达克地区为191平方公里,约占31.5%。班公湖的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由东向西水中含盐量不同的湖泊,即东部为淡水湖,中部为半咸水湖,西部为咸水湖。西藏日土县境内的湖水以淡水为主,少部分为半淡水,拉达克境内的湖水为咸水为主,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鸟岛。
在湖边静坐,仰望澄静天空上的白云,寂静中,感觉世界似乎已经停顿,我们仿佛被遗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里。
离开班公湖去往阿里狮泉河镇的途中顺道去了伦珠曲典寺,它座落在形同卧象的山顶上,亦称扎西曲林寺,创建于1600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伦珠曲典寺依山就势,楼台殿宇,玲珑典雅,建筑布局和形制极富特点,远远望去,有布达拉宫的巍峨之势。
到达狮泉河镇已经是下午四点,饿的饥肠咕噜,所以到酒店放下行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美美的犒赏下自己,暖心暖胃的藏式火锅,大口吃牦牛肉,大口喝酥油茶,痛哉快哉!
藏区的酥油茶和甜茶都有缓解高反的作用,所以连自己都忘了一共喝了多少碗,只觉得浑身舒畅。
西藏的咖喱土豆味道很是让人难忘,咖喱来自印度,土豆是藏区特产,据说因为高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土豆淀粉含量极高,吃起来特别粉香甜美。
西藏的酸萝卜极富盛名,对于喜欢去茶馆打发时间的背包客来说,“一杯甜茶、一碗藏面、一碟酸萝卜”是甜茶馆“三件套”标配。
很想说,在决定去阿里天文台拍摄星空之前,我的内心翻江倒海,去,还是不去,这ZTMD是个问题。西藏阿里被称为是“人类文明赖以守护的最后一片净土”,明亮的星空不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更因空气清洁度高、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也将这里作为探索宇宙奥妙的基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海拔5100米的阿里天文台观赏星空,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海拔5100米的阿里天文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文台,也是亚洲最佳的天文台,与世界顶级的夏威夷天文台、智利天文台齐名。
广袤深邃的星空让人感慨于世界的美丽,也让人在内心对于天上阿里更加的向往,尤其是对于摄影爱好者,忘却凌烈的寒风,忘却刺骨的冰冷,恨不能化身成风,去往那彼岸星海。
晚安,阿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