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前言题记
在成都人民公园参观游览后,我们一家人就要离开成都市区了。驱车自驾前往63公里外的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对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都江堰进行游览和打卡。
先来欣赏一段我在绝代名堰、飞沙堰泄的都江堰风景区实拍是视频: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 1080P
《绝代名堰 飞沙堰泄之都江堰》视频制作~汽车之家旅行家红人【火炉伴你永相随】
再来了解一下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都江堰风景区游记前言题记摘要:
成都前往都江堰的旅途上
几十公里的高速公路没耗很多时间就平安的抵达了都江堰市区,看看时间还早,先不慌着去下榻的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直接驾驶车辆前往都江堰风景区打卡。
灌县古城 沿幸福路经南桥前往离堆公园
在古城景区-玉垒山公园停车场将车辆停放好,仔细查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方位图与现实的玉垒山公园停车场,得知我们停车的位置就是玉垒山公园的脚下。玉垒山公园大门牌坊的正对面,就是灌县古城茶马古道景区西街入口处。风景还是从西街入口处开始,这可能是我们一次正确的游览线路选择。因为,都江堰风景区也可以从玉垒山公园大门牌坊进入游览。
科普一下:灌县古城灌县,四川省旧县名,即今县级都江堰市(四川省直辖,成都市代管)。被誉为“山水入怀、生活道场”的灌县古城,以厚重的文化积淀、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浪漫的生活情调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主要景点有南桥、西街、文庙、水利府、杨柳河等等。灌县古城,一座与千年古堰相伴的古城,一座景城一体的古城,一座品味生活的古城,一座快铁直达的古城。这个曾经遭受“5·12”大地震重创的古城,2012年5月19日这一天灌县古城举行盛大的开城仪式,正式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古城从2009年底开始实施整体打造,界面建筑全部按照川西明清风格打造,同时引水入城,蜿蜒回旋,置身其中,仿佛实现了历史穿越,现代的烦恼和喧嚣也同时驱散一空。夜间,古城和玉垒阁及山间亭阁共同亮灯,为灾后重建的美丽古城再添一景。登玉垒看浮云、依南桥赏宝瓶、上文庙拜孔圣、临内江品夜啤、逛杨柳河休闲……大美古城入画来,处处留下了游人由衷的赞叹。都江堰古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业态调整大见成效、商业日益红火,依托与都江堰景区之间“景城相拥”的自然禀赋,正在成为海内外游客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灌县古城按照“世界水文化旅游古城”主题定位,以“水为魂、文为脉、商为道、游为本”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大力实施“景城一体”战略,使古城呈现出“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的旅游形态,游人可以惬意地实现“一步进景区、一步入城区、可游与可玩”的“景城同游”方式,实现景城之间旅游功能的互补共赢。
离堆公园售票点 办理游览都江堰景区手续
走过灌县古城主要景点南桥后,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广场。在广场的右边有都江堰风景区离堆公园售票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办理游览都江堰景区的相关手续。【景点介绍】: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景点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门票价格】:80元【开放时间】:冬季: 8:00-17:30 其它季节: 8:00-18:00【游玩时间】:春夏最佳,建议游玩时间4~6个小时,具体自己定制。【交通信息】:一、公共交通乘车路线:1、都江堰市公交车路线达到38条,延时服务公交线路6条,在都江堰市内可乘1路、4路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到达景区。二、自驾游都江堰市区自驾游车辆,可以从住处导航到所需要抵达的目的地--都江堰风景区或者离堆公园景区停车场,即可进行参观游览。【注意事项】:1、停车场内请将车辆的门窗锁好,保管好您的随身物品,谨防意外。2、景点内是用徒步的方式去丈量,请穿舒适的鞋子。3、保护景区内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采摘。4、爱护景区内的昆虫及野生动植物,不要随意打扰,伤害它们。5、在规划区域内游览,不要涉足尚未开放的游览区域,避免意外的事情发生。6、游览时不要贸然下水。即使看着很浅的水域也不要下水游玩,切记。
离堆公园内喷泉处 四根卧铁的复制品
进入都江堰景区后,看到的是离堆公园内喷泉处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在四川省都江堰的凤栖窝下方,埋藏着四根“卧铁”,它们被称为是都江堰的“定水神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实际作用。卧铁究竟是什么?它们的作用又会有哪些?战国秦昭襄王末年,李冰被任命为蜀中郡守,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对天文地理有着相当深的研究。李冰上任期间,时值蜀地洪灾泛滥,民众受害严重,李冰见此情景心痛不已,决定建造一处水利工程,永解蜀地水患。李冰根据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征发数万民工在岷江流域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其中尤以他与儿子所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治水的壮举,为蜀中地区的繁荣创建了奇功,成都平原被誉为是“天府之国”,多有赖于都江堰的修建,其水土之丰饶,令民众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保障。都江堰工程共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2000多年来,都江堰的的几处设施一直发挥着良好的防洪灌溉作用,既能令成都平原地区在旱季享受到丰沛的水资源,又能在雨季避免出现洪涝灾害。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都江堰工程所灌溉的地区已达30余县市、占地面积近千万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且仍一直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重要结晶。
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时,曾说出了一句治水名言——“深淘滩,低作堰”。这句话的核心主旨,正是都江堰能够造福人类千年的主要原因。从古至今,每年到了枯水期季节,人们都要对都江堰河道进行清淤工作,将凤栖窝之下水域的泥沙清理干净,令河道能够正常进行排水。不过话说回来,清理泥沙究竟该挖多深?这个问题一直是不少读者想要了解的秘密。其实早在2000年前,李冰父子便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命人在凤栖窝沙土一定深度下埋藏有石马,一旦清淤时挖到石马,则证明清淤深度正好合适。也许是石马指示的深度不准,后世人们便改石马为卧铁,并一直将这种方法沿袭下去。到了今天,都江堰卧铁仍然被埋在凤栖窝河岸的沙下,它们顺着河道方向并排而卧,总数共有4根之多。据史书记载,这4根卧铁之中,最里面的一根,被埋于明代万历三年,为当时郭庄所铸造。第二根卧铁的铸造年代为清代同治三年,由当时官员何咸宜主持修铸。第三根卧铁为1927年民国时士绅管兴文所铸,第四根卧铁则是在1994年,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时所铸造,并于1998年正式安放水下。它们虽然都被埋在水下,但是前往都江堰游玩的游客,仍能一饱眼福看到它们的复制品,因为其复制品就摆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
俗话说“饮水之时,怎能忘掘井之人;良荫之下,岂可忘植树前辈”。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的科学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得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他们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
堰功道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龙吟沟,共有248个大小龙头向沟中吐水,沟内之水直流到卧铁之下。为什么会偏偏设计248个龙头?其实它是体现了道教思想中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变四相,四相演八卦之说,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在每尊塑像中间都伴有古桩银杏,古桩历经风雨沧桑,其实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十二尊青铜雕像与伏龙观里陈列的东汉时期李冰石像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画卷。
李冰降伏孽龙 都江堰离堆北端伏龙观打卡
都江堰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一面用42级宽三丈一尺五寸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筑布局是:“东临江口之关,故灵基立其左;西瞻宝室之穴,故仙亭峙其右。正居太上之殿,中筑朝真之坛。”
凿穿玉垒山引水 修筑宝瓶口使岷江水畅通东流
都江堰的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泄洪排砂 飞沙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乘游览车前往鱼嘴 看都江堰内外江分水堤坝
在都江堰景区飞沙堰景点,有观光游览车前往鱼嘴的有偿服务。排队、购票、乘游览车观飞沙堰至鱼嘴沿途的景色。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沙黑河闸 看都江堰水利工程
看完都江堰景区鱼嘴景点后,再来欣赏一下沙黑河闸, 看看都江堰渠首外江河口右岸修建了沙黑总河口进水闸与外江临时闸联成整体。
都江堰走马河 横跨安澜桥前往玉垒山公园
离开都江堰景区鱼嘴景点,前往玉垒山公园,途径横跨走马河上的安澜桥。走马河:走马河位于成都,《宋史·河渠志》称“马骑”,《四川通志》称“双清河”。成都走马河起于走江闸,止于郫县两河口,是都江堰内江的主要干渠之一。长26.7公里,过水能力297立方米/秒。灌溉农田49万余亩,其中郫县16万多亩。走马河原在灌县马尔墩从岷江分水,李冰建都江堰时改由宝瓶口进水。从进水口至郫县两路口乡两河口一段为走马河,两河口以下改称为清水河,流入成都市郊名锦江。 走马河流至新胜乡金沙村江西滩抵县界,经过邋遢堰、龙家湾、两河口、释迦桥、花石桥、青龙场、毛家桥,到合作乡顺江村垮河坎以下出县界,流入成都市郊金牛区。安澜桥:安澜索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横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目前,安澜索桥已比原址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安澜索桥又名珠浦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区西北约2公里的岷江上。清嘉庆八年(1803) 重建。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桥时,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建桥时其妻杨氏出力不少,民间又称其为“夫妻桥”。
安澜索桥传说:在清朝初年有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是当地出了名的多管闲事的人,有一次他和他的妻子何夫人去游山玩水,到了岷江,看见了官船在摆渡人们,他们夫妇也想去对岸,过去一打听,妈呀!一人乘船10两银子,夫妻过河30两银子,这些狗官的行为使夫妇二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回到家里,何先生彻夜难眠,在想如何在两岸架一座桥断了狗官的财路。 一天、两天、三天,何先生不吃不喝想了三天,何先生一筹莫展,在第三天夜里,何先生看见何夫人在刺绣,看见了那块布,它架在框子的上面,而不会掉下来,心想:我为什么不能在空中架一座索桥呢,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架好了一座索桥,那些狗官记住了何先生的过,要报复他,桥的两旁没有扶手,再加上不稳定,很容易掉下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一个酒鬼喝醉酒过河不小心淹死了,狗官们抓住时机迅速将何先生逮捕并处死,何夫人的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想投河,可想到丈夫不明不白便死了,她也死了,会对不起天上夫君的亡灵,所以她决心为夫君洗冤。一天,她漫步大街,看到一个耍杂技的人,只见那人两手抓住两根立着的木棒,全身腾空,她忽然想到在桥上装扶手,人们走在桥上就安全多了,经过两天便装上了扶手,从此,人们称安澜桥为“何公何母”桥。自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人见过何夫人了,一个渔夫说他在河里看见了何公何母的身影,何母完成夫君的心愿去陪夫君了,他们夫妇在河中共享天伦之乐,与日月同生,天地共存!
安澜桥的历史: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何先生修的桥因无栏杆所以一人摔下水摔死,被官员处死,妻子为了为丈夫雪冤想尽办法修了栏杆。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玉垒山公园 拜访二王庙
走过安澜桥的桥头堡便来到了玉垒山公园。玉垒山公园位于都江堰市区,二王庙东侧,玉垒、玉屏、金龟、文书诸峰之上,占地400余亩,有“斗犀”、“鼓角”、“金鸡”、“含晖”、“芙蓉”、“渠云”、“览波”、“掏翠”等景点,还有长约1.7公里的古驿道。山上古木参天,绿荫如盖,登顶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玉垒山公园为精巧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园,1986年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第九位。园内有玉垒、玉屏、翠屏、盘龙、金龟、文笔诸峰。占地30余公顷。长约1500米的古驿道和纵横交错的游山小径连接着12个主要景点。园内城隍庙大殿、十殿、灵官楼、马王殿及明代古城墙、玉垒关和西关城楼近年来修葺一新,新建了斗犀、含晖、掬翠、金鸡、芙蓉、浮云、览波等8个景点。都江堰风景区内的二王庙: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门“二王庙”3个金字是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手笔。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结束都江堰游览 原路返回灌县古城的南桥
游览完都江堰风景区二王庙景点,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原本设想从玉垒山公园翻山越岭返回玉垒山公园的停车场。但是想了想手上还有乘坐电瓶车返回飞沙堰的往返票,既然已经购买了往返票,咱们还是完整的消费吧。原路返回,结束都江堰游览......
灌县古城的南桥旁 偶遇一个剧组拍戏
灌县古城的南桥广场旁人声鼎沸,有很多人在围观看热闹。走,咱们一起瞧瞧去,看看他们在干嘛。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此刻,我们偶遇一个剧组在拍戏。虽然不知道剧名,但是有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有帅哥、有美女。咱只看戏,咱不说话、咱专心致志、咱埋头拍摄......
都江堰市区内 走马河边品尝当地美味佳肴
前往玉垒山公园停车场取车返回都江堰市区,几个小时的都江堰游览,大部分都是在徒步丈量。此刻,接近傍晚时分,肚子已经饿了么,走着,品味当地美味佳肴去......
后记
陪父母西南之行回武汉后,就立即整理旅途的采风素材并用心创作游记,与大家一起分享旅途中的那些美景。西南之行旅途的秀美风光,在汽车之家旅行家平台一一发表。为了有个连贯欣赏顺序,我把此次西南之行发表的游记作业和作业的链接如下:
那接下来的游记我会及时创作,敬请关注汽车之家自驾游平台。我是炉宝宝,汽车之家自驾游平台红人【火炉伴你永相随】。精彩天天常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