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中国第一个工业企业诞生
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城市的发展与扩张,一些城市的工业发展面临着两大选题:要不投入巨资升级改造,要不干脆搬迁走人。但在环境保护的重压之下,许多工厂选择了离开城区,从而在城里留下了不少老旧厂房。于是乎,“拆”成了许多“城中厂”命运无法逃避的现实。不过,对待老旧厂房也有另一种办法,就是保护与利用——这当然需要有关部门牺牲巨大的地产之利,而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好在,北京“ 798艺术区”与上海红坊、成都蓝顶做出了成功的榜样。它们在对老旧厂房保护的基础上,注入文化创意的元素,使之成为国内知名的创意文化中心而名声在外。 其实,做为“共和国长子”、老工业基地的沈 阳市,也有一个在老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艺术区,这就是:1905创意文化园。为何叫1905?因为,在1905年沈 阳铁西区诞生了中国首家使用现代化机器的企业,1905年因此被称为中国工业史上第一个工业企业诞生的年份。新中国成立后,铁西曾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产品。因此,沈 阳这个创意文化园冠之以1905的名号并不过分吧?! 地址:沈 阳市铁西区兴华北街8号(重型文化广场南侧) 交通:141、208、268、277路至公交车重型文化广场站。 门票:无。 建议游览时间:1小时。
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国营798厂诞生于1957年。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被闲置的798厂部分厂区,慢慢形成了今天的798艺术区。上海红坊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2005年开始转变为文化创意园。 成都蓝顶则是2003年当地几位艺术家在成都机场路旁租用闲置厂房,形成了一个艺术圈子。2007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历经十年发展而形成了今天的生态田园艺术创意社区。 相比之下,沈 阳的1905年份最早,但没有“秒杀”它们的意思。相反,2012年才创立的沈 阳1905创意文化园是后来者,是学生。 1905创意文化园是原沈 阳重型机械集团(简称沈重集团)的二金工车间,原址车间始建于1937年。这里曾创造了40多个“共和国第一”,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便是在这里炼出来的。沈重集团整体搬迁后,占地4000平方米的二金工车间便作为铁西工业的见证,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改造成了占地10000平方米的创意新领地。 LOK FACTORY ,译为拉阔,意为“乐工厂”。左下角金属感十足的“铁西”二字,令人过目不忘。过去铸造辉煌的这片热土,如今是年轻一代的创意领地。
这两个大大的“铁西”,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它们是2009年5月18日,沈重集团用最后一炉铁水浇筑而成的,以此标志一个明星工厂在这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于是,过去的厂区被另类的涂鸦点缀着,粗放的工业土地上焕发出一股浓郁的、张扬却不失精致的艺术气息。
创意文化之一:钢铁零件与车间
曾经无比辉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不夸张地说,过去整个铁西区都是工厂,但在城市化改造过程中,铁西的工厂如今已所剩不多了。经过十多年的改造,铁西区已经由工业区转身而成了沈 阳最大的居民区了。因此,这也就不奇怪了:沈重厂旧址的四周早已被成片的住宅小区所包围。而文化创意园区北入口广场这座炼钢工人劳动的巨型铁塑,如今也被地铁围栏挡住,不远的将来,人们来到这里游览、休闲会越来越方便了。
既然是从厂房演变而来的创意文化园,那么昔日车间里随处可见的各种工具、零件便成为那个岁月最好的纪念品留存于园区。于是,满是铁锈色的大螺栓,在此时看来仿佛也成了一件艺术品。
盛钢水的炉子,就把它当做铸造过无数辉煌的奖杯,永久摆放在这里供人们夸赞吧!
连附近小朋友玩的秋千、翘翘板和滑梯,都是各种零件做成的。在过去,谁能想到这些生硬的玩意儿有朝一日会打造成孩子们的游乐天地呢?
园区内部保留了原厂房的主体结构和建筑设计风格,经过功能化和艺术化的处理,焕然一新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左侧一排信号灯,不停地变换着颜色,似乎在引导着你心的方向。
每一个走进来的人,最初都会被这样庞大的场景小小地震撼一下,一时间会在原地不动,抬头仰望四处打量一番,艺术的陶醉从心底油然而生。
钢架结构上下三层,空间感十足,象征着人们的创意无限或者是无拘无束。
据说,厂区的很多原始遗迹是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陈列标准进行了真空玻璃封存,尽最大努力保持原貌。
未来化的机器人,工业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机器人的一旁,墙上的老照片浓缩了铁西工业的演变史和创意文化园的诞生记。
创意文化之二:文青的个性艺术
无论是哪个城市的文化创意园区,艺术必须是主打的元素,沈 阳1905概莫能外,而且也必须张扬起艺术的旗帜。因此,如果说场外的涂鸦展示了创意园区的艺术逼格,那么各式各样的艺术元素在场内更是比比皆是了。瞧,在一某处休息区,墙上的画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
一间艺术工作室的门口写着“拍照可以,不要乱动”,也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打扰了艺术师的的创作。好吧,我很听话的哦,说不动就不动——我只动动手机罢了。
另一个画室,以一组古人及兽头泥塑做为门面展示于众。
地上工作架上层层叠叠的颜料和满墙的作品,令画室有如一个忙碌的作坊。而画师似乎刚刚离开不久,要不是看在有监控的份上,我差点就要上前去涂抹几笔了。
这里是创作的天堂,作品层出不穷,因而不时会有一些画展,以先锋和前卫的风格为主。恰好赶上一个名为“洛克之城”的画展,其主题是“用艺术来描绘一座工业之城”。作者是出生于**的90后独立设计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受**这座工业城市的熏陶萌生了艺术的灵感。
这幅名为剑鱼的作品,仔细看原来是绿皮火车的雏形,车头便是鱼头。作者用借喻退出时代的绿皮火车,试图唤起从70后至90后的集体回忆。
画展旁边的一个角落,成了人们自由拍照的地方。一位可爱的妹纸摆了各种姿势任由一旁的男生拍照,而我经过时偷偷拍下了这一张。
顺着通道继续向前,低头一看,原来前面就是堂人街了。堂人街其实也算不上街,而是有本事的手工艺人聚集的文创社区,不乏一些个性十足的制作小店。
革勿念,手工皮革坊,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的确不一样不一样。
布满案台的各式工具,令人大开眼界,而且看得手心痒痒,恨不得上去操起家伙舞弄起来。
木玩人,一个不仅需要艺术灵感,而且更需要动手能力的地方。
店内的小哥操作起来像模像样。
怎么样,这精致的手工木制品,想不想拥有一件呢?
这家小店门前的对联吸引了我,走进去后发现不让拍照,可我早就偷偷拍了一张。店主看了我一眼并没有言语,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自觉收起了手机。
店里陈设的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各个时期难得的旧物件。给人的感觉,这里展示的不是物件,而是时光和回忆。
在1905创意园区内,也不乏另类的艺术品,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这个——啥叫花毛一体?嘿嘿,你懂得……
这样的作品,已经突破了冷漠的金属感,不能不说暗暗地散发出了艺术的温情。
创意文化之三:小资的休闲之地
1905还聚集了一批小众的剧场、书店、咖啡馆、酒吧和各式餐厅等场所,也是年轻人约会、聊天谈事喜欢去的一个地方。尤其是这家大挑空的车间改造而成的漫咖啡,已成了附近的一个地标。
剧场正逢演出不便进入,正欲绕道而过,但剧场入口前的一面留言墙让我停下了脚步——不是因为面对如此之多的留言条我有密集恐惧症被吓到了,而是因为我很想看看年轻人都在上面写了些什么心里的话。
目光粗略扫过,发现其内容不外乎煽情、搞笑(自嘲)和励志三大类。哈哈,来曝光一小部分留言条,既然敢贴在这里示众,我相信他们也不会怪我吧?
一般来说,书店是属于比较严肃一类的地方,但同样可以注入艺术的元素,使来者更易陶醉其中。在1905,这家离河书店便是如此。离河书店是一家独立书店,有着较多的小众书,环境幽静、陈设精致,颇受文青们的喜爱。
在店门口的地上,一块黑板上赫然写着“请勿持单反拍摄”。我想,也许是因为单反的快门声会影响人们的阅读吧!
公共书店多了,但也许本身是独立而小众的特点,再加身处文化园区的缘故,文艺气息似乎更浓了,更小资了。这种感觉,与**市十一纬路十一号院艺术区的另一家离河书店的感觉如出一辙。
书店有两层空间,通往二楼的楼梯特别有在老图书馆踩梯取书的感觉。
在二楼上,管道等生硬冰冷的工业设备还保留着,但经过艺术化处理之后,一切看来并不违和。
总之,陈旧的空间场所与新奇的艺术创意交织在一起,让1905这个地方的生活有点不一样,但我相信许多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不同。
因此,在离开1905时,但愿每个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来过,便不会忘过……起码,我有这样的感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