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原创,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象征着团结,进取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以粤闽赣三地为主要聚居地,客家人热情好客的风俗也让人心生好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群体,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其中客家围屋便是一种见证着历史,和记录客家人原有生活风貌的极佳载体。这次,我就来到了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的燕翼围,想要一睹它的风采。
杨村燕翼围,于1677年竣工。为乡绅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的燕翼两字为名,包含深谋远虑,子孙昌盛的深意。由于燕翼围保存良好,历史悠久,在2001年被国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单位。
燕翼围为4层高砖木混合结构,对外墙上有无数的枪孔以及炮眼以作防御之用。内设水井,粮仓等生活起居设施。战时为堡垒,平时作民居。这种设计初衷与客家人的传统思想有很深刻的联系。
客家人不是一个民族的称谓,而是在汉族人中的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多次大举迁徙后所形成的一种旅居文化群落。客者,背井离乡。在传承里总有一种祖辈积累下来的危机防范意识,在围屋的设计上就能看到两个很明显的文化痕迹。
燕翼围门向东方,小小的门拱在以前设有三道大门。外侧为铁门,中间为闸门,内侧还有木门,外人要进来难如登天。
整个建筑是回字型结构,迈进大门看见的就是两排矮房,作为煮食和梳洗的公用区域。在房子屋檐的内侧也有排水边沟,肩负着整个地表的排水。
围屋的四楼为全局打通的战楼,每几步便有一孔,以供枪弹射击御敌之用。
燕翼围虽然作为第五批国家保护的文物,但是没有采用常规的旅游开发“拆旧建新”的手法。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客家人生活时的模样,现在围内也有几户老人居住。处处可见生活的气息。
客家人对外强硬,对内团结。一层到三层的房子都是紧邻而居。房内为正方形整体布局,不设有单独的厨房浴室一类设施。而承担这部分功能的,集中在围内中间的公共区域。
围屋的过道狭窄,仅能容二人侧身而过。或者是出于战略防范的考虑,或者是当时建筑工艺的限制,对我这位游客来说就不得而知了。
这便是四楼的门槛设计,或者是为了可以做最后抵抗的地方。。。。。一道门便是一个鬼门关。。。
我是今年4月份过去游玩的,燕翼围是免费开放的景点,于是非常受周边旅游团的青睐。我挑了个中午吃饭的好时机,才能拍到如此寂静的氛围。
相传,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搅和粉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
燕翼围一楼正门前的传声口,也许方便战时消息的互通。
杨村周边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这个市场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样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