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出发前
回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味道,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知道,人生一直在品尝,只是每个人的味觉不同罢了。在我记忆深处,有一种味道叫思念,它带着浓厚的客家味儿,也渗透了类似思乡的情怀,“我要回梅州了”,这是我每次喝酒以后,最常说的一句话,那为什么用“回”字呢?我是广州人,梅州不是我老家,但我的大学时光却在这里度过,作为一枚逃课大王,以前老是想着离开,当毕业了以后,老是想着回来,人生就是那么奇妙。回来的理由有很多,也很简单,譬如说,吃一碗腌粉腌面,喝一口三及第汤,品一道梅菜扣肉,或许你在笑我,这几道菜式值得远赴数百里来品尝吗?在梅州生活的那几年,客家味在我的味蕾里已经根深蒂固,回到广州后,不断在客家菜馆里寻找记忆碎片,但始终不是当年的味道,也许就是这份执着,促使我毕业后第三次回来梅州。
行程与花费
DAY 1 广州-梅州-迪雅酒店-老街-张叔咸煎饼-非常小食-吾好食-梅江-达兴全猪汤DAY 2 老围屋-留馀堂-嘉应学院-翠翠粉面店-金苑酒家DAY 3 中国客家博物馆-新陂角陈屋DAY 4 灵光寺-松林全猪汤-尚记盐焗食品DAY 5 谢记鱼头煮粉-广州根据2017年梅州CPI数据显示,当地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我不懂太专业的分析,但以一名游客的身份来说,这里的消费水平较低,因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只有餐饮和住宿,人均开支100元/天能过得不错了,当然,还有更低的消费选择。
关于交通
1、飞机梅州设有梅县机场,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内,共有13条航线往返于广州、北京、上海、杭州、香港、曼谷等地。从广州到梅州的航线,经常有120元的特价机票,飞行时间不到1小时,比起自驾和火车要轻松很多。机场距市中心约4公里,机场路口有3、11路、19路、27路、36路、71路公交车途经。2、火车梅州火车站即梅州站,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从广州乘火车到梅州需要花近6个小时,票价从65元~116元不等,有学生证还能打折,所以便成了我大学时期最常用的交通方式。要注意的是,虽然梅州不是热门旅游地区,但旺季的时候真的人满为患,整个列车都挤成《人在囧途》中的片段那样,记得一次春节后回梅州上学,虽然买的是硬座票,但却让自己站了近2小时,因为人太大了,3人座挤成5人座,自己还被逼了出来。3、汽车很多城市都设有通往梅州的长途汽车客运站点,从广州出发约5~6小时才到达,正规票价在150左右,时间上虽然跟火车差不多,但总体体现会舒适一点。除了正规大巴,还有很多车队也承运这段线路,票价便宜,约80元左右,我们称之为“野鸡车”,一般来说,他们都不进汽车站的,只会在周边招客,上车人员身份不明,安全性低;另外,大学里头也有学姐学长承包大巴,以非常低的价格招募学生乘坐,单程约60元,也是不会进汽车站的,只能在学校门口上下车。4、自驾从广州开车到梅州的约400公里,途经广河高速和长深高速,开车时间需要4小时43分钟(高速路段时速120公里计算),高速路费要二百多元。这是回梅州,开启了我和闺蜜人生的第一次自驾游,由于“屁股”贴了新手上路的标志,老司机们都很包容我们,由于路途遥远,我们每隔1.5小时就在服务站休息,轮流驾驶。
关于住宿
梅州市区地方不大,游客不多,很多酒店都比较老旧了,所以优质酒店的可选择性也比较少,目前,当地五星级的酒店只有梅州客天下国际大酒店和梅州金沙湾国际大酒店两家,前者位于客天下旅游度假区内,离市区较远,后者位于梅江区的沿江西路,交通便利,江景房可欣赏美丽的梅江,两者价格都不高,平日四五百就能住下。当地也有不少三四星级的酒店,以位于江南的田园大酒店为例,是当地的老牌酒店了,挂牌三星级,地处梅州的心脏地带,出门就是步行街,拥有停车场和餐厅,特惠房才130元,无奈设施陈旧,房间内饰与普通酒店对比略显逊色。想要环境好又便利的话,可以考虑梅州客天下万象国际公馆,地处梅州万达广场商圈,2017年开业,采用了公寓式管理,房间很大,风格也是我喜欢的,淡季180元/晚,值得入住。
这次回梅州5天,考虑到各种开支,所以最后选择了位于嘉应西路的迪雅酒店,下了高速以后很快就到了,门口有停车场、公交站,到市中心约6分钟的车程,对于自驾一族来说非常方便,标间120元/晚,非常实惠。对于酒店的选择,我个人认为住新不住旧,新酒店从装饰到设施方便都占优势,迪雅酒店于2017年开业,地位中端,楼高12层,一般会安排住在高楼层,噪音会小一点,采光更佳。酒店大堂很有体面,有部分区域可用于早上用餐,但早餐的种类真的不敢恭维,还不如到外面吃一份腌面。
行前准备
1、必备物品:身份证、银行卡。2、服装与用品:更换的服装、太阳帽、护肤品、充电器、数据线,此行还特意带上特百惠的莹彩随心杯和真空保温瓶,随心杯便于携带,而保温瓶的保温效果特别的好,装满沸水,24小时后水温仍可达47摄氏度以上,让这次长达5小时的驾驶中还能喝到热开水。
3、摄影器材:相机:尼康D800;镜头:尼康20 1.8、尼康85 1.8G、尼康 35 2D手机稳定器:智云smooth4,对比上一代产品,这一代的功能更全面,还配有迷你三脚架,可进行各种摆拍!说到创新,不得不提它的希区柯克式变焦和疯狗模式,炫酷的视频制作只需一个稳定器+手机,对于经常出游的我来说,实在太方便了。
慢城梅州,骑楼古韵
大学时期,我曾经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梅州买一套房,当时的楼价在1700元/平方左右,很是吸引,或许你又在笑我,一个四线城市有什么值得投资的?其实,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老了能在这里安居。梅州,这座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休闲之都,是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也被称为“国际慢城”。跟大城市不同,这里的节奏很慢,年轻人都到外地打拼,留在这里的以长者居多,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的平淡。
近几年,梅州发展迅速,人们都往万达广场那边跑,而我,却钟情于老街一带,这里藏在许多百年老字号,逐渐被经济发展所淘汰的人力三轮车依然穿梭在街头巷尾,而我最欣赏的,要算这里的骑楼建筑,让人恍如回到了民国年代,人们在骑楼下纳凉消暑、品茶闲聊,慢城梅州,这里才是精华。
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这片老街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它由好几条街组成的,包括中山街、仲元西路、泰康路、凌风路等,大多保存完好,斑驳的外墙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它们大多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梅江桥一起兴建,据说最老的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片文化遗产,已对部分地段修缮一新。
老街里的小吃,舌尖上的记忆
记得大学时期,只要放假就会到老街闲逛,这里有非常照顾学生钱包的街头小吃,0.5元的玉米,1元3块的味酵粄,1元一份的仙人粄,2.5元的腌粉,咱们学生帮只需带5元在身就能吃饱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我最爱的三及第汤,它属于客家传统小吃,历史悠久,不仅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评为十大长寿菜肴之首。取名“三及第”是有一个典故的,在古代,及第即科举上榜,清朝状元林召棠常用肉圆、牛肝、猪粉肠做成汤,某天,一御史前来探访,看到林状元的汤便问其名,林状元心知御史望其子能在科场高中,便随口说了句“及第汤”,御史回家后便做了一碗一模一样的汤给儿子喝,没想到还真的让他高中状元,三及第汤也因此而出名。其实,除了三及第汤,还有四、五、六的及第汤,只是食材有点不同而已,我们平时所吃的三及第汤,是用猪肝、瘦肉、粉肠所熬制的,搭配枸杞叶更加鲜味。
梅州腌粉面,游子思乡情
当车辆开进梅城,在街头上一系列的店招里,最亮眼的莫过于“腌粉、腌面”那几个字,这种在梅州遍地开花的美食,是当地人的早餐标配,食材比较单调,只有面条或米粉,上面加点佐料即可,如此简单的面食是如何深入人心的?众所周知,梅州的生活节奏慢,每天早上,许多店铺依然大门紧闭,唯一能看见忙碌身影的,只有这些腌粉面店,他们没有华丽的店面,几把椅子,几张餐台还有那冒着热气的铁锅,成了这里最亲切的风景线。制作一碗腌粉面的时间只需几分钟,价格便宜又好吃,也不会耽误时间,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款美食,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在外打工的客家人,每每提及腌粉面,都情不自禁地勾起思乡之情。毕业后,我回到了广州,总觉得缺少腌粉面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于是,我四处寻找腌粉面店的踪影,广州、深圳也不缺乏这类店铺,但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腌粉面的做法看似简单,但细节上稍有误差,口感就不同的,估计同学们和我的想法也一样,吃腌粉面,还是得回梅州。腌粉面在梅州很普遍,随便一家都很好吃,如果要我推荐,那就选达兴全猪汤吧。顾名思义,这家店铺主营全猪汤,是当地的老字号,汤料足,腌粉面也做得很美味,来这里可以一次品尝两款美食。
客家围龙,文化嘉应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也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它分别广泛,广东、江西、福建,甚至是香港、台湾都能看到其踪迹。古时,中原人因逃避战乱而南迁,最后定居于南方等地,便自称为“客”,意为客居他乡,“客家人”的称谓便由此而来,而围屋便是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为防御外敌和野兽,他们聚族而居,并建造了营垒式住宅,一间围屋里至少有数十个房间,并配有水井、猪圈、鸡窝、仓库等生活设施,有的更设有戏台,在如此的氛围下,客家人才有安居乐业之感。
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据统计,当地的客家围屋多达2万多座,大埔的花萼楼、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丙村镇的仁厚温公祠都是当地比较著名的围屋,但是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如果想感受一下围屋的氛围,一些隐藏在市中心的围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对比圈起来的景点,这些地方更接地气,更原汁原味。在我住的迪雅酒店对面,就有一家小围屋,半月圆型的建筑布局使它与众不同。
留馀堂,位于江北东郊的嘉应学院亮湖楼旁,是梅州当地保存较好的围屋,面积达1975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7年,距今已有190年历史。留馀堂崇文重教,是孕育文化名人的书香门第,房子取名“留馀”,不落俗套,又极富内涵,寓意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大学时期,我曾在亮湖楼租有房子,与留馀堂近在咫尺,每次路过此处,都被这里的古韵所陶醉。
不难发现,多数围屋前都有半园形的水塘,据说,这是传统民居中的典型 “风水塘”,有养人蓄财的寓意,塘越大,财越多,也会出更多的人才。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客家人建房是需要挖土,因此才会出现一个大坑,日子久了便形成池塘。其实,池塘对于古民居来说意义非常大,生活中除了用于养鱼、灌溉、洗涤之外,还起到安全防火的作用。门坪前,池塘边,竖立着7座楣杆,标示堂中曾出过七位举人,这是家族引以为傲的荣誉。
人文秀区,客家风情
要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博物馆可谓最佳去处,里面会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来到中国客家博物馆,这里盛纳着客家的文化血脉,其渊源、风俗、民居等等都一一呈现。博物馆位于东山大桥北端,2008年才对外开放,我毕业前偶尔会过来游玩,当时的名字是客家公园,直到2009年才正式命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位于主管旁边有一所中西合璧、气势磅礴的古民居,它就是梅州名人廉吏馆,又名达夫楼,建于1935年,原屋主黎达夫先生早年旅居海外,晚年才回梅州兴建了达夫楼,此楼宇与万秋楼被誉为梅城侨房一景。游览了众多古民居,达夫楼可以说是最豪华的,内里空间大,布局疏密有致,楼顶有一座西洋大钟,但遗憾的是,楼宇竟然加了顶棚,与楼宇本身的风格不协调,真的大煞风景。馆内除了陈列梅州的名人事迹,还加了很多红色革命元素。
剩下的半天时间,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客天下景区,看网评得知都是人造景,但毕竟是国家4A级景点,也是政府指定会议场所,到访一下也无妨。
来的时候天气不好,游客很少,我们两人几乎包场了,这里分了好几个区域,集生态、休闲、度假、居住和旅游于一体,它们大多依山而建,很有气派,但唯一让我止步前进的就是门票价格,120元/人可能是梅州当地最贵的门票了。景区内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梅州客天下国际大酒店,五一期间最便宜的房型也只需六百多,而平日房价不到五百块,凭房卡还可以免费畅游景区,想到这里,我便打消了买门票的念头,留着遗憾离开。
美味鱼头,餐中极品
鱼头煮粉,大街小巷里的又一主角,醒目的招牌随处可见,与腌粉面一样普遍,奶白色的汤就是米粉最美的嫁衣,只要尝一口,舌头马上怀孕,味蕾完全被其滋味俘虏。
谈及鱼头,不得不提这家位于江南梅水璐的曾记鱼头大王,开业七年,以“砂锅鱼头”称霸江湖,只做午、晚两餐。
在本地人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位于金沙湾附近斜坡旁的新陂角陈屋吃夜宵,这里主打“新鲜鱼煮粉”,另外还有各种小炒,做早、午、晚、夜宵四餐,深受老街坊的欢迎。
阴那胜景,灵光三绝
距离市区40公里处,有一座人称粤东群山之祖的阴那山,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是“粤东三胜”之一。共有九十多座山峰,以五指峰为最,其主峰高达1298米,在玉皇顶设有观景台,不管黄昏还是日出,在此都可一览无余。自驾到阴那山的话,在山脚的分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到五指峰顶,一条到灵光寺,如果来拜神的话要定位“灵光寺”,如果导航“阴那山”会直接带你上山顶,山路十八弯,很多路口有盲点,而且转弯处不设凸镜,无法看到对面来车,难以避让。由于游客稀少,山顶唯一的酒店青云山庄也已经倒闭许久,要在山顶过夜的只能露营了。有学长说,“没爬过阴那山,等于没在梅州读过书”,阴那山是梅州学子最常去的一个景点,原因很简单,这里能磨练身心。通常由学长学姐组织,傍晚时分到达山脚,由于山路原始,没有路灯,分岔路口多,从山脚爬到山顶需要好几个小时,抵达山顶后直接在平地露营,其实,这也是学长们谈恋爱的借口罢了。
曼谷有四面佛,广东也有灵光寺,不少朋友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灵光寺,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四方灵气尽蓄于此,相传此处有三绝和三奇,生死树、菠萝顶、顶无叶合称灵光三绝,无笃石螺、片生熟鱼、五色雀合称灵光三奇,目前,三奇已经很少见了。在灵光寺门前,有两棵气势雄伟的柏树,一生一死,一荣一枯,我们称之为生死树。右侧的生柏,相传是唐代高僧潘了拳亲手种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而左侧的枯柏,虽已死了近四百年,却枯而不朽,两树相映成趣,被誉为灵光三绝之一。
藻井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个结构没有用到一颗钉子,只用1000多块长方木料搭建而成,可谓鬼斧神工。正由于它的特殊结构,才能及时把大殿内的香烟吸到殿顶然后迅速排出,再生动一点形容的话,就叫它“抽油烟机”吧。目前国内只有两个地方存在这样的菠萝顶,一是灵光寺,二是北京天坛。
30年的执着,坚守属于客家人的味道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客家人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其口味偏重,却又让食客回味无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客家菜也在不断地改良、创新,一些传统的客家菜肴烹饪方法逐渐失传,因此,在梅州要吃一顿正宗的客家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文介绍过客家小吃,现在推荐一下客家菜肴。
姜还是老的辣,金苑酒家经营三十余载,是当地的老字号酒家,价格亲民,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又对创新有自己的见解。目前,金苑酒家在梅州有两家店,一是在位于金燕大道万象的分店,装修风格极具客家特色,二是位于秋苑路的总店,传统酒楼的风格,更接地气。虽然说都是同一家品牌,我却喜欢到总店,因为总店资历是最老的,出品有保证。
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和梅菜扣肉可谓客家菜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菜式,在广东乃至国内地区也普及,它们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却大有来头,如果你觉得不好吃,那肯定因为做得不够传统。盐焗鸡的做法有三种,一是用气蒸,二是用盐水煮,这两种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做法,也是最不地道的,盐焗鸡名字的由来当然在于“盐焗”,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三种方法。
真正的盐焗鸡,是把鸡用纸包起来,放进250度的食盐里,用盐的热量把鸡焗熟,鸡肉也随之吸收了盐的香味与咸味,同时也保证了鸡的鲜味不会外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晚上。这样做出来的鸡越嚼越好吃,连骨头都香飘四溢,而方法一和方法二只是闻起来香而吃起来不香。金苑酒家在选择食材方面也非常注重,精选宁都一公斤左右的鸡,其肉质结实,能提高盐焗鸡的口感。
客家酿菜做法独特,花样多,而酿豆腐可以说是客家饮食文化的精粹。据说,南迁的中原人想做饺子,而当地又没有包饺子的面粉,只好就地取材,用豆腐代替饺子皮,再将馅泥酿进豆腐里,一款充满思乡情怀的“饺子”由此诞生。其实,在客家当地还有众多酿菜,如酿莲藕、酿萝卜、酿辣椒、酿豆角等等,五花八门的酿法让人惊奇。酿豆腐中,讲求豆腐的香滑,当地的水土资源要比大城市的好,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豆香。
大多知道扣肉需要选择新鲜的三层五花肉,但其实,这道菜式的精华在于梅菜,而且必须用客家的咸菜。猪肉是肥腻的,而梅菜却是清寡的,这两者相结合简直妙不可言。梅菜的选料很关键,原材料青菜不能老不能嫩,太嫩的话凉晒出来会很烂,筷子夹不起来;晾晒技术也很讲解,太干的话会嚼劲大,不够干的话又会出现一种酸味,所以,整个过程都讲求恰到好处。梅菜扣肉肥而不腻,全靠梅菜的功劳,金苑酒家这一点把握得很好,我们还把剩下的梅菜拌饭吃。
离开,是为了再次回来
每次离开梅州,我都会买一些特产回家,希望所有人都能尝一尝这儿的客家味道,首当其冲的要算盐焗食品。“闻香识尚记,风味倾梅州”尚记,当地的老字号盐焗食品专卖店,开业二十几年,目前分店遍布梅州各个角落,总店位于老街的文保路,价格不便宜,售价40元/斤起,鸡脚一般,而家人喜欢鸭脚,但味道稍微咸了一点。
吾好食开业十几年之久,是我大学时期最爱的小吃店之一,盐焗系列虽然不及尚记,但有自己的独特产品——卤味香辣系列,鸭爪、鸭头、鸭肠、豆干等,通通推荐,可惜这一类食品难以存放,特别夏季,必须当天买当天吃,隔夜了就会变味了,我尝试过网购,但口味根本不一样。这里价格亲民,都是老街坊光顾的多,豆干一大早就卖光了,它和鸭肠都是颇受欢迎的配菜。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很老套的对话,但也恰好适用于我们这一代人。今年是毕业的第十周年,十年时光转眼即逝,我们相知相遇,“再见”不等于再次相见,至今,同学们还没有一次正式的聚会,反而见一面少一面,人生的这场加减法谁也难以算准。
虽然没能约到老同学相聚,但我依然每三年回来一次,跟老门卫打个招呼,到宿舍楼下走一圈,在教室里坐一会,这些最平凡不过的事情,对我来说却十分有意义。人要往前走,也必须认清来时的路,正如客家公园的那句话,饮水思源。
关于作者:各平台旅游达人、微博旅游博主、微博旅行视频自媒体、高级试睡员、秒拍达人、乐途专栏作家、搜狐专家、今日头条自媒体、中国自媒体联盟五星达人、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nice摄影达人。我的新浪微博:@大wing同学我的微信公众号:ilovewingli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