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对于一个大汉民族其言,其民俗、其风情本来就是一个迷。到了九寨沟藏区,体会五大风情之一的“藏情”表演是旅游节目中一项重要内容。
大型原生态乐舞《藏迷》作为一项风靡全国的重要演出活动以其情节和特色的表演方式让观众为之赞叹动容,说的故事,写的是藏民生活,让观众看到的是心灵的震撼与感应互动。
《藏迷》以一位藏族老阿妈在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并展开,褴褛衣衫和一只小羊就是她的全部。老阿妈道凄苦生活和朝圣路上的真诚打动了一个人。 在节目中,多数以歌舞作为表现形式,整台节目以情连缀,处处有感人泪奔的情节在其中。
藏族本就是一个擅长用歌舞表现生活情节和爱情故事的民族。不同藏区风格的歌、舞、器乐、大型情景式的藏民生活、民间民俗以及宗教仪式为艺术表现主体,完整地再现了藏族地区独有的文化精髓。
《藏迷》这个节目覆盖了几乎所有中国藏族地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器乐和舞蹈。
从《长袖舞》、《牦牛舞》到杨丽萍的独舞《荷花度母》和她领舞的《赛装节》,这些洋溢着民族风情的舞蹈将带给观众或震撼、或唯美的视觉享受。
这台节目是舞蹈家杨丽萍继《云南映象》以后的又一部大型原生态舞台作品。杨丽萍曾这样说:“如果《云南映象》是表达云南少数民族的生命的话,那么《藏迷》表现的是藏族人的灵魂。”
藏族的表演中最具备神秘色彩的藏族乐器有六弦琴和大法号。
我国藏族地区有许多原汁原味的藏族服饰。服饰文化和情感内涵体现了可爱的藏族同胞最原生态的舞蹈。
与现代时尚的表演元素不同,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藏族演出就是他们情感的真实表露,而非导演生硬的指挥与牵强的所谓“艺术指导”。
《藏迷》中的演员来自于藏区的许多地方,他们生活真实的捕捉就是体现在舞蹈中。
藏民本身就有自己的舞蹈,让他们自己跳,把自己想跳的东西跳出来,这样民间的舞蹈跳起来是没有止境的。
在《藏迷》的表演中有一只跟随向阳花每次出场的小山羊,人们叫它“叉叉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
人之一生之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流转、轮转。
作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袭之并加以发展,注入自己之教义。
佛教主张业报之前,众生平等,下等种姓今生若修善德,来世可生为上等种姓,甚至可生至天界;而上等种姓今生若有
恶行,来世则将生于下等种姓,乃至下地狱,并由此说明人间不平等之原因。
小小的演出难道不能看出佛之根本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