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库尔勒
库尔勒市(Korla),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 库尔勒市是西北五省区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 2015年2月,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合格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的共有50个单位,在西北五省区,库尔勒市是唯一荣获“三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东经85°14′10″-86°34′21″、北纬41°10′48″-42°21′36″。全市行政区域面积7268平方公里,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105公里。库尔勒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南疆交通枢纽,国道218、314横贯全境,南疆铁路经此,并有民航班机通乌鲁木齐。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勒绿洲平原的南部、西部与塔里木盆地相连,形成一个广阔的扇形绿洲。市区北面的霍拉山和东面的库鲁克山中间长达14公里的铁门关峡谷,自古以来,为通往南疆、青海、帕米尔高原及南亚的通道。
库尔勒的美食
游“巴州”博物馆,看千年古尸
西域36国就有若羌、且末、小宛、山国、乌垒、仑头、渠犁、焉耆、危须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自治州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东汉王朝时设置西域长史。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设置焉耆都护府。元朝起,为西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鲁特蒙古)游牧区、统治区,清朝前期为西蒙古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统治区。蒙古语巴音是富饶,郭楞是河流或流域。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定准噶尔之后,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属焉耆、库尔勒、布古尔实行伯克制。“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即今州且末县)、卡克里克(今州若羌县)隶属于阗办事大臣管辖。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西蒙古土尔扈特部最后的可汗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及和硕特蒙古人东归故土,1774年按乾隆谕旨移居巴音布鲁克草原。乌纳恩苏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四旗五十四苏木和巴图色勒图盟和硕特中路三旗十一苏木共游牧于珠勒都斯,实行札萨克制,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伊犁将军节制。光绪八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升为焉耆府,先后管辖新平(今尉犁)、若羌、轮台三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12日成立焉耆专署。1954年6月23日撤销焉耆专署,分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且末五县)。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由焉耆迁址库尔勒。1970年4月设置博湖县。1979年10月成立库尔勒市。1983年将库尔勒县并入库尔勒市,形成八县一市格局。2012年12月29日,成立新疆直辖县级铁门关市,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管辖。
楼兰,是西域古城遗迹。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存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约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
楼兰是我国西汉时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名,又称鄯善。在挖掘出来的古尸中,保持最完整的就是那几具少女干尸。干尸是盛放在由两块掏空的树干制成的棺木中,外面用羊皮包裹着。打开棺木,死者仿佛是在安睡中,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毡毯,脚穿补过的皮靴。外露的面容可以看出死者年龄比较年轻,脸庞姣小,鼻子高高,大大的双眼,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浓密的金发,略呈卷曲,散垂在肩后。毡帽的尖顶两旁,插着色彩斑斓的翎羽,帽边饰红色彩绒。颈部有的围着毛茸茸的皮裘,既美观又保暖。直观她们的形象,仿佛和现今的塔吉克族少女相类似。在一具保存很好的少女尸体上,考古工作者发现极感兴趣的遗物,那就是女尸的金发内满藏着干的虱子,而且在身上还遗有瘪的臭虫。在显微镜下,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生物标本了。虱子,研究寄生虫学者从来都认为,它是一种“趋温性”的寄生虫,它在人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时才能寄生于人体。而如今却在死人身上大量见到它们的干尸,说明它们并没有因人体冷却而离去,这是很可值得寄生虫研究者探讨的课题。从这些浅墓葬可以看出,古楼兰人入葬时均裸体,通身包裹在毛线毯中,外露双脚,穿皮靴,个别还在鞋帮上插入几根禽毛。在一具男尸的腹部边放着一呈三角状的石鞭,长仅3厘米。由此证明,这些楼兰古尸生前是处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中,同时,手工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楼兰古尸所以能保存几千年而不腐朽的原因在于当地气候干燥,棺木埋葬较浅,离沙土地面仅几十厘米,即使偶有雨水,水分也易于从沙土中流失和蒸发,致腐细菌没有生存繁殖的条件,才使尸体得以长期保存不朽;相反,埋葬较深,尸体便不易保存。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