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姑苏城外,秋凉夜半。观前拙政,贝聿收山。孤泊枫桥,钟鸣寒山,那日午后,又见同里客船! 10月的苏州,没有了春日里的那股青涩胭脂,也少了夏日里的花红水绿,现在更多的是那份深入骨髓的安详、惬意和含蓄。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吴门人家,我发现自己是多么喜欢这里的水墨建筑!这三日时间虽紧,我仍尽可能的去放慢脚步,只想去细细品味这个沉淀了2500年的吴门苏地在如今喧哗闹市是如何的呈现姑苏遗韵。 图文BY:@枫子一大叔 例行预告片:佳能600D 18-135MM
DAY1、观前街
傍晚抵达苏州站,地铁至已预定的酒店,办妥入住手续安放好行李,步行前往附近的观前街寻觅晚餐。 秋高气爽,今晚的月亮很圆很大,小河、柳树与明月交互映衬,有种独特的夜色之美,奈何装备、技术原因,无法展现现场之美。
观前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里面有各种大小商家名店的,当然也肯定少不了美食街,太监弄的美食街主要是以苏帮美食为主。今晚的秋风很凉,穿的过于单薄,简单逛下只得提前回去。
DAY2、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寒山寺
一早沿着观前街的临顿路直走,来到当地小有名气的蛮好阁面馆,这家面馆上过很多电视节目,也蛮多的荣誉。招牌是各种面、烧麦和生煎。
被苏州电视台评为的姑苏第一素交面
出来对面坐公交,两站后在苏州博物馆站下车,本想着那么早赶来,可以避开人流,看到那长长的队伍被吓到,还是先去拙政园吧!
沿着石板路往拙政园方向走,天气真好,秋高气爽,树影斑驳,沿路渐渐的显露出江南小城的风貌来。
没几步就来到来到拙政园,拙政园的主人为人低调,所以特意将门建的非常小,看到那个门你根本想不到这后面的园林如此大气美丽、别有洞天。今天虽然不是节假日,但游客依然很多。
关于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 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门票:淡季(10月31日~4月15日):70.00元 ,旺季(4月16日~10月30日):90.00元交通:市内乘坐公交车在【苏州博物馆】站下,往东行100米即到。
很多学生在此写生,偷拍了一个认真的姑娘。
精湛的苏绣技艺,完全像画笔一样,描绘自如,感叹吴人的智慧!
此时的荷花已经凋谢,只能脑海里补充下盛开的模样
亭榭阁下,一杯清茶,两位老者,不知在交流什么故事
有名的踩景点,这个角度望去真的很像游船的画舫!妙哉,妙哉!
不起眼的角落里,养了几只鸳鸯
远景近景搭配,这座小亭子就成了一顶乌纱帽,先人们设计手法真有意思!
这个铁护栏是当初主人为了给母亲过80大寿,特意法国进口而来。
被这个两个小正太的眼睛迷到。
园中的这两棵小枫树,显的很孤单。
阳光透过叶子,把叶脉照的泾渭分明,枝叶上细细的茸毛被照耀得根根鲜活,愈发让人对这秋天有着一丝眷恋。
拙政园出来后,返回苏州博物馆,此时已经没人排队,甚是欣喜! 苏州博物馆是一直是很多朋友向我推荐,之前在书上也看到过简介。这座博物馆是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对于这位苏州望族之后,至今没有华人能超越的世界级设计大师,外人或许不是很晓得,但是他那数不清的经典之作大家一定知道,只说一个:法国巴黎卢浮宫前面的倒金字塔就是贝爷的杰作!
关于苏州博物馆: 参观免费,开放时间: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小贴士:最好提前一天在官方网站上先预约,或是关住官方微信预约,在人多时候可以不用排队直接报预约号码进去。也不用租讲解器,关注了苏州博物馆的公共微信后输入相应展品的号码,微信就会自动回复做介绍了。不能带有色饮料进去
安检过后,走进博物馆,发自内心的感叹,真不愧是大家手笔,现代与传统的交合,光与影的交汇!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令人拍案叫绝!玻璃屋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行走其间,心旷神怡。里面展品一般,毕竟是地方博物馆,但是来此的游客都是冲着建筑本身而来的!
从每一扇窗户望出去,都是一幅自然天成的江南小景
窗户的玻璃改成麻布,一副水墨画自然呈现,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设计!
向左走向右走的人群在楼梯分流,去继续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馆内水池边,注意到一个安静的姑娘在写生,不禁被她股优雅吸引,默默欣赏了许久,当鼓足勇气想上前搭个讪,一个男伴坐在他身边交流起来,只好作罢o(╯□╰)o
馆里的光线和色彩控制和过滤非常独特,而阳光如此明媚的今天正是观赏这件作品的绝好时机一位向前奔跑的异国小女生,闯进了我的取景框,对这个意外很是满意!
光影交汇在残缺的信仰之上,有种说不出的瞎想、触动心底的感动……
苏州折扇自古以来就非常的出名!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这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垒成山峰一样的石片,再镶嵌在白墙上别有韵味!“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买的一张明信片上就有这夜景,在灯光、水的组合下,完全是一副水墨山水画!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几何感的线条、几何感的光影、几何感的画面令人爱不释手!
苏馆出口是在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国王府建筑。
李秀成的府第,气势还是很大的,与北方宅地相比,婉约更重,雄浑有缺,各有千秋。
出来忠王府,下一站搭车前往期盼许久的寒山寺。到苏州如不到寒山寺,则不算苏州客。因为寒山寺和苏州园林一样,都是姑苏的象征,苏州人的骄傲。估计所有去寒山寺的游客人都是为了张继的诗作慕名而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记得当年学这首《枫桥夜泊》的时候,还是懵懂少年,却也一遍遍的反复背诵,努力揣摩着诗的意境。如今历尽半世沧桑,真的身临其境,反倒心如止水,真真是“天凉好个秋”!
关于寒山寺:门票:20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数代,屡建屡毁于火,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因此名闻遐迩,四海崇仰。 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交通:乘公交33、44、301、307、游3路到【何山桥】下,步行上桥后沿匝道至寒山寺; 或公交9、10、45、游3路到【来凤桥】下,沿枫桥路步行10分钟到。
看着河面上高耸其上的枫桥,早已找不到一丝张继的乡旅之愁。这条小船也已不是诗人当年寄宿时的况味。不妨幻想一下,我们的诗人穿越时空到了今日的枫桥古镇,旧地重游。钟声依旧在,只是味道改。当钟声从每日僧众们的晨昏诵读,演化成十元钱就可以敲上三声。诗人会困惑吧,若当年夜泊之时,也有此等无休止的钟声的话,别说作诗,估计张继续连拆庙的心都有了吧O(∩_∩)O哈哈~
之前一直以为是寒山寺在山上,临行前做攻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寒山”是住持的名字,寺里供奉的寒山和拾得被誉为“和合二仙”。庙很小,这会游人也少,比想象中更多了点儿清静、多了点儿内敛,也比很多大寺大庙少了堂皇多了苍黄,更显得古老悠远。 每一个屋檐上都有惟妙惟肖的雕刻,当然更少不了游客祈福的硬币。
寒山寺的景点分散在路两边,寺庙出来到对面参观。
千古绝唱,雕刻在巨大的石碑之上!
晚上又来观前街寻觅食物,10元一个的方燕烤猪蹄味道还不错。
DAY3、同里古镇、圆融时代广场
今日早早起床,舍掉周庄,只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游赏同里。 “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真是喜欢这里的情调,石桥、流水、客船、古建;咖啡、猫空、书馆、明信片、作画……同里应该说是应有尽有了。唯一不好是水质有点儿差了,这应该和古镇内太多居民有关。关于同里: 同里古镇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东方小威尼,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称, 位于江苏省吴江区的东部,北离苏州18公里,东距上海80公里,拥有“中国首批20个国家重点公园”、“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中国人居范例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交通: 苏州各汽车站都有发往同里的流水班车。 苏州站下车在北广场这边汽车售票厅可以购买到同里的车票8元直达(1.5小时),当然你也可以顺便把旅游门票买了,比在同里买便宜20元/张。小贴士: 1、门票100,夜游同里(仅含退思园)50。 2、门票包含退思园、古风园、崇本堂(江南婚俗馆)、嘉荫堂、王绍鏊故居(留耕堂)、珍珠塔、松石公园、耕乐堂、陈去病故居、罗星洲10个景点。 3. 一张门票最多使用2天,需购票当天下午15:00以后,凭身份证至票务中心盖章。 4、同里早上8点前以及下午16点以后都是免门票直接出入的,如果住景区客栈门票可打7折,不要买入口附近黄牛的票。
沿街到处挂牌了招幡,很是热闹 检票口的景区地图,当然门票上也有。
同里的一大特点就是桥多!最有名的当属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统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
每日广场上的舞台上都会表演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
戏台右边的退思园是古镇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仅占地九亩八分,既简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明窗光影洒落一地,充满时光的味道,迎面阳光,接受幸福。
木柱之后,微侧一瞥,美的含蓄,美的朦胧。
园内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水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退思园庭中遍植丛桂,金秋时节,依旧馥郁芬芳。“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 停下蜻蜓点水的脚步,掬一抹花香,不觉心怡神往……
同里古镇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
众行人中,被这位骑行大姐的娇宠萌到,引来众多游客驻足合照。
猫二爷店前凹造型
游至陈氏旧祠,挺大一个园子,在镇里的几个景点中,参观用时最长。
陈氏家庙里挂满了姓氏典故和祈福的木牌,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漂亮
珍珠塔下的水池里养了很多的鱼,一位小萝莉在岸边撒鱼食,引来无数的大小鱼争抢,本是温顺的鱼儿,在生存面前一个个张开大口,莽撞翻滚!画面很是凶残!想想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珍珠塔,又称侍御古坊,它是根据在江南民间广为流传的“珍珠塔”故事中的轶闻趣事以及遗留的历史遗迹进行开发修复的。松石悟园是同里古镇景区联票当中的一个景点,在一条小胡同里,周围人很少,里面主要是露天盆景和室内松屏石切片标本的一个展览。我对这种东西没兴趣,也没看太明白,倒是发现了院子里面一块宝地。阳光透着枝叶散射到地面的时候,光与影将这片小路装扮得格外秀美!
遇到好的背景,自然会自恋的上前凹造型!
出来继续穿梭在小巷小桥灰瓦砖墙,驻足侧望,许久时光,为何不见我的三毛姑娘小桥、流水、客船、垂枝映衬、江南人家,漫步于青石板街上,你会在不经意间邂逅的同里的风韵和诗意同里的小巷子很多,我专挑人少的巷子钻,有很多巷子也是很有感觉的,带上你心爱的人在巷子里手牵手的走走,最好再下点淅沥沥的小雨那是再好不过的画面了O(∩_∩)O~
这个穿心弄是同里最富特色的小巷。巷宽仅容一人通过,如果两人对面相遇,需要侧身而行。巷子的两边是高达三米的高墙,灰白斑驳,长有青苔;脚下是青色的石板。行走在穿心弄里,光线幽幽,充分体现了古镇宁静悠闲的情调。
为了这一张,等了许久,经过好几条船,但是船家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就在光圈下。只好作罢,旅行总是伴随多多少少的遗憾。
每家小店的调调,各有千秋独具魅力!
不起眼的原生态生活片段,才最最能打动自己,值得品味,哪怕画质很差。
午餐在状元楼点了个套餐,其他菜品无异,但是这出名的状元蹄绝对值得推荐,(典故是据说某位先人吃了这蹄考上了状元)我对美食没点儿研究,不知该怎么表达它的美味,只能用“真好吃”来形容了!^_^
午餐后在猫空买了几张明信片,打算寄给远方的旅友。
继续游荡了几条小巷子后就出来了古镇,步行十多分钟,到达门票包含的另一个景点罗星洲。湖边的码头每半个小时有一班船开往罗星洲。这是一个湖中的小岛,建有寺庙和道观,半个多小时就能逛完。相比镇上,岛上冷清太多太多,也正因此多了份幽静,你可以慢慢游逛!
罗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阁、斗姆阁、旱船、曲桥、游庙、荷池、鱼乐池等,建筑布局紧凑,集庙宇、园林于一身。
夕阳西下,此番美景,谁看了不会被感动!
荷池旁边有块小树林,都是影视明星栽种的!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美好的旅行总是结束太快,伴着夕阳,乘上了最后一班回去的渡船。
五星红旗在船尾飘荡,罗星洲渐行渐远,不舍的对着舱外说再见……
傍晚回到苏州城,没感觉到饿,直接地铁前往苏州新建的一个圆融时代广场。到了后真的被惊艳到,没想到这座江南小城,会有片这么高尚大的摩登商区,这儿的夜景是真真漂亮,可惜没有至高点来拍鸟瞰图。由于这是新建的,人流量不是很多。
被这桥底的群灯醉到,星空一般浪漫!
安置在天桥下的一大块天幕屏,夜视效果也是极赞。
回到酒店才想起来,明信片还没寄!!对我这记性也是醉了!大半夜的地图搜邮局、路上问人找邮箱、找了两个多小时才算办妥!真是no zuo no die!
DAY4、返程
一早本计划去最有苏州市井气息的葑门横街拍早市,可是自己太赖床没能早起,只好作罢,留着下次吧。 坐上了回泉的动车,就这样不舍结束姑苏行。
风景在路上 快乐在路上 今天的告别只为明天更好的启程 与心灵深处的那个自己相约下一站 相约在明天太阳升起时 相约在明年春暖花开日 至此姑苏秋行结束,谢谢欣赏!——@枫子一大叔 敬上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