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充满戏剧艺术与文化色彩的历史城区
记得30多年前,在我考入美术学院之前,就看过西班牙立体派大师:毕加索的著名油画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也译为《亚维农少女》,其画面生动、色块分明、造型奇特,印象非常深刻。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在法国有个城市叫“阿维尼翁”。这次我环游欧洲,怎能放过前往此城一看究竟的机会?于是,在我游览过巴黎、里昂、安纳西之后,于2016年7月28日就乘坐列车,来到这个神秘而向往的城市“阿维尼翁”【景点简介】 阿维尼翁(法语:Avignon)又译作:亚维农,位于法国南部,沃克吕兹省首府。在罗讷河畔,南距迪朗斯河和罗讷河汇合处4公里。是14世纪罗马教皇的居所。由西蒙德·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设计装饰的罗马教皇宫,看上去非常古朴。它俯视着这座城市,环城的城墙和12世纪遗留下来的横跨罗讷河的桥梁。在这座哥特式建筑下面的广场上,小宫殿和圣母院教士的罗马主教堂构成了一组特殊的纪念碑,突显阿维尼翁在14世纪基督教化的欧洲所扮演的突出角色。这个城市的人口不多,大约10万人左右。水果、蔬菜和葡萄酒市场繁荣。另有食品、化学、冶金、精密机械、纺织、造纸等工业。市内有宫殿、教堂等,还有建于十二世纪的阿维尼翁桥。旅游业颇发达。 每一个天主教徒都知道他们的教都是在梵蒂冈。但所有的教徒未必知道在法国的南部罗约河畔还有一座教都,它就是阿维尼翁。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末,由于罗马政教各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直接威胁到教皇的安全。因此,在法王腓力四世的支持和安排下,130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由于教皇的迁居,教徒们就把阿维尼翁做为朝拜的圣地。(Avignon)在古语原意是“河边之城”或“很多大风的城”,它站在普罗旺斯大河岸边的高坡上,凸出于周围的平原和低谷之上,终年都有大风刮过。这样的地势,历来是商家和兵家的常争之地,因此这里留下了很多罗马遗址。1995年以阿维尼翁历史城区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观教皇宫及登山顶观光
我观看过前卫艺术家们的综合演出后,继续前行,气势雄伟的“教皇宫”便映入眼帘!【景点简介】 教皇宫(Palais des Papes) 是阿维尼翁最著名的景点。矗立在古城池顶的就是教皇宫,中世纪时,教皇克雷蒙五世因为派系斗争出走罗马,选定亚维农为驻地,此后共有7位教皇住进这里的教皇宫。在中世纪其间,教皇因为整个意大利境内战乱频仍,不得不离开罗马暂居平静的亚维农,谁知这一住就是六百年,历经九任教皇。根据考证资料,教皇在六百年中只回过一次罗马,旋即又在和诸侯的权利斗争中失败而被迫离开。教皇之所以选择亚维农作为定居地,原因之一是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处于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这三个最主要的基督教国家当中,隆河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自此亚维农的荣与衰就和教廷联系在了一起。 由西蒙德 . 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设计装饰的罗马教主宫,看上去是非常古朴的城堡,它俯视着这座城市,环城的城墙和 12 世纪遗留下来的横跨罗纳河的桥梁。这座突出的哥特式建筑下面的广场上,小宫殿和圣母院教士的罗马主教堂构成了一组特殊的纪念碑,他们显示了阿维尼翁在 14 世纪基督化的欧洲所扮演的突出角色。 1309年至1377年这60多年近70年的时间里共有7位教皇在这里居住,为了显示其教皇的神圣和威严,在城北的高岩石山上,总面积1.5万平方米,由旧宫和新宫连接而成,两者风格迥然不同。教皇宫外观雄伟庄严,带8座塔楼,内部似一座迷宫,大殿小厅相连,廊道迂迦曲折。新宫富丽堂皇,最大的厅堂是二楼的克雷芒六世拜堂,长52米,宽15米,高19米,象征教皇在阿维尼翁的权威。旧宫朴实无华,一层是红衣主教会议厅,二楼是宴会厅。附设的圣约翰礼拜堂,四周的墙面上画满了圣约翰一生的壁画, 全部出自14世纪意大利名画家之手。 教皇带来的大批随从使亚维农在极盛时期达到9万人口。为了自身安全教皇还筑起城墙防卫整个城市,教皇宫殿更是修筑的坚固无比,形同要塞,加以重兵把守。再加上宫殿建造在全城最高处,从顶部的望楼对周围情形一览无余,所以绝对易守难攻。教皇居住亚维农的数百年中,欧洲正处在蒙昧的中世纪时期,生活粗鄙野蛮。所以宫室内部丝毫没有豪华舒适的影子,举目望去都是阴冷坚硬的石块。只有房间的高大显示出教皇的气派,其余方面和伊夫堡的牢房也差不了多少。教皇宫里的多媒体系统做的非常好,对每一个房间的建造历史,用途或历次居住人的故事乃至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有生动翔实的介绍。很多房间里都发生过凶杀案,尤其是历任教皇和其大管家(一般由马赛大主教兼任)之间明争暗斗的阴谋尤其多。教皇们还无一例外的都有着大批的私生子。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