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浩大的工程
一早起来,收拾完毕,先去办理了退房手续,再将行李寄存在前台,就风风火火地乘车到了龙门石窟。到达景区门口,先在路边的小吃店把早餐完成,然后就去到售票处,购票进入景区。景区门票100元,包括: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西山石窟比较美,主要石窟基本上都在西山,建议早上过去,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西山石窟,然后跨过伊河,到礼佛台,从这里望向西山,可从整体欣赏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都在伊河东岸。从游客中心到石窟,还有不少路程,不过沿伊河前行,两岸的风光相当怡人,河水缓流,柳叶低垂,随风摇曳,远处的龙门桥飞跨两岸,东西两山分列,迎接游人的到来。检票走过鱼跃龙门,就进入了西山景区。经过伊阙门、禹王池,延上行梯道上去就到了潜溪寺。再往前,就是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牡丹石头、万佛洞、惠简洞、老龙洞、莲花洞,就到了奉先寺,这里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相对而言,这里的主佛卢舍那大佛—释迦牟尼的报身佛的保存还算较完整,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难怪有人这样评论: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顺便说下,龙门石窟的门票就是以这里的雕塑为票面图案的。再下来,先来到唐字洞、魏字洞,从这里再去药方洞、古阳洞、火烧洞、皇甫公窟、极南洞,下来就是西山景区的出口—南门,从这里出去,跨过漫水桥,就抵达河东了。提醒大家注意,一旦步出南门,就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再也不能返回去哦!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周围环境清幽,景色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到了东岸,先到礼佛台,从这里望向西山,可从整体欣赏西山石窟,尤其是奉先寺,在成百上千的洞窟中鹤立鸡群,此时此刻,让人更加赞叹那些不知名的古代工匠的伟大成就,当初在比较原始的工具的挖凿下,成就如此精美、辉煌、宏大的工程,是多么艰辛和不宜,有是有多么高的艺术造诣啊,唯叹息他们不能如罗丹等艺术家能名垂青史,对那些损毁石窟的败类更是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小贴士:龙门石窟景区门票100元,包括: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吃:如果一早就去的话,大家可以在游玩几个景点后去白园前面不远处的龙之面面馆,相较店面的装修和位置,这里的价格的确有些令人惊讶,性价比很高。交通:东景区的龙门石窟站有81路返回市区,不过人多车少。也可搭乘景区电瓶车回到西山游客中心,出去就有53路的起点站,这里很方便就可返回市区。总的讲:龙门石窟的公共交通不算太便利。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