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
碧云寺,明人陶允嘉曾用“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的诗句赞颂。而如今,这里却算不上一个热门的寺院,而且里面看不到任何僧侣。碧云寺,也是一个接近700年庙宇,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马监太监于经曾在寺后营建生圹,对寺进行扩建,并改碧云庵为碧云寺,后魏忠贤亦在此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二人皆想葬于此地,但由于后来获罪未成。乾隆皇帝对碧云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新建了罗汉堂、金刚宝座塔和水泉院,形成了现在的规模。门票:10元开放时间:旺季:8:00-16:30;淡季:8:00-16:30公共交通:公交318路、331路、360路、634路、696路、698路、714路在香山公园站下车即可。城铁:西郊线终点站香山站下步行至香山北门自驾:导航至碧云寺,门口有停车场
山门殿
碧云寺山门悬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寺匾,镌刻乾隆手书的三个大字“碧云寺”。山门之后是山门殿,山门殿里面是哼哈二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殿外两侧分列着钟楼和鼓楼。
大雄宝殿
穿过弥勒殿,就进入大雄宝殿院落。 院内有一座方形的放生池,也称金鱼池、观鱼池,池水引自卓锡泉。放生池四周围以石栏,池上架有三道单孔石拱桥。水池四周有银杏、古柏和白皮松,分外幽静。过了石桥即是大雄宝殿,是碧云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前面两面各有六棱石雕经幢一座,幢身上面刻有佛经,左侧为“大悲无碍神咒”,右侧为“导胜咒”,均为乾隆御笔所书。大雄宝殿正上方悬挂乾隆皇帝御笔所题的匾额“能仁寂照”四字。殿内的塑像群反映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场景。正中是释迦牟尼,左右为文殊普贤菩萨及迦叶阿难尊者。两侧有十八罗汉和悬山云海。
碑亭
大雄宝殿后面是碑亭。去往碑亭的石级中间,还有一条丹陛石,主体以凤为主,还有鹤、蝙蝠等各种图案,现在用玻璃封闭保护起来。碑亭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为重搪八角攒尖、荧琉璃瓦顶碑亭,亭上下檐饰斗拱,红墙红柱,二龙戏珠彩画,碑亭内设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碑身两侧雕缠枝莲纹饰,下有龟趺海墁。中国古代建筑中只有皇帝使用的宫殿或事旨兴建的庙字等才允许使用黄色琥璃瓦,是权力的象征。碑亭所用黄琉璃瓦,充分体现出碧云寺为皇家御制寺院的地位。亭内立碑,上刻乾隆御笔记述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重修碧云寺情况的碑文。
孙中山纪念堂
菩萨殿后为孙中山纪念堂,此处原为寺后殿,名普明妙觉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此殿停灵四年;1954年,将此殿辟为中山纪念堂。
水泉院
水泉院,号称北京八大水院之一,(北京八大水院:圣水院--位于凤凰岭,现称黄普院;香水院--位于妙高峰山麓,现为法云寺;金水院--位于阳台山,现称金山寺;清水院--位于阳台山南麓,现称大觉寺;潭水院--位于香山山坡上,现双清别墅位置;泉水院--位于玉泉山麓,现有芙蓉殿;双水院--位于石景山双泉村北;灵水院--位于樱桃沟村北部,现称栖隐寺)岩壁下一泉为卓锡泉。这里有著名的三代树。三代树一代为槐,二代为柏,三代为银杏,堪称奇观。
罗汉堂
罗汉堂是仿杭州净慈寺而建,殿内有木雕贴金罗汉像500尊,加上佛、菩萨以及蹲于梁上的济公和尚等共计有508尊木制金漆塑像,是国内四座罗汉堂之一。罗汉的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尽世间人情之常态。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在中路的最后面,是全寺的最高处,也是整个碧云寺让人感觉最恢弘最庄严神圣之处。金刚宝座塔全部用华丽的汉白玉砌成。金刚宝座正面正中开券洞,孙中山的衣冠即葬于此。整个金刚宝座塔满布雕刻精美的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云纹梵花等,都是藏传佛教的形式雕刻,让人惊叹我国历史的雕刻技艺。可惜现在已经禁止登塔了,只能在塔下仰望。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