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占地二百多亩。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集41位文人雅士在此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为康熙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的旧址重建。
兰亭素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著名的书法圣地,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景致和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二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集序》;“三碑”即二王合书的鹅池碑,康熙御笔的兰亭碑,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皇帝手迹同碑的御碑。“十二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驿亭、书法博物馆、乐池、兰亭文化休闲园、之镇等。
来绍兴游玩,兰亭是不得不去的一个景点。带着孩子们欣赏中华书法瑰宝,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右军祠是兰亭的精华所在。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其内涵可以用两句诗来概况: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和书艺交流活动就是在祠内举行的。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