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久拉霍西大庙---印度教性爱雕刻之精华
续着上一集内容,咱们继续看印度。经过55分钟的飞行,从瓦拉纳西顺利抵达克久拉霍古城。不知感动了哪位大神,享受了一把免费升仓,可惜时间太短,座椅还没热,到站了。克久拉霍,印度中央邦城市。克久拉霍在印度的寺庙建筑上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是在旃代罗王朝几代拉其普特王的赞助下建成的,只用了短得令人吃惊的100年--从公元950年到1050年。今天,原来的85座寺庙只有22座历经时间的摧毁而保留下来。这里的众多神庙是印度最主要的观光胜地之一。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克久拉"一词是椰子的意思,一千多年前,这里盛产椰子。昌德拉王朝被称为"月亮王朝",因为流传着一个月神话传说。传说克久拉霍有个叫拿勒斯的祭司,生了个容貌美丽的女儿,惊动了月神。月神放弃神仙的身份来人间与姑娘相爱,告诉姑娘她将生下一个勇敢英武的儿子,并繁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后来姑娘真的生了个儿子,还繁衍了许多子孙。所以,今日的克久拉霍居民都称自己为月神的后代。克久拉霍是那个时代的王朝所流行的印度秘教,也称坦多罗教(Tantfism)的传播中心。坦多罗教大约是在公元5到9世纪时从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主要宣扬与性有关的一些宗教思想。克久拉霍神庙便是举行坦多罗崇拜的狂欢仪式的场所。克久拉霍庞大的的性爱雕刻群出现在宗庙建筑上,看去似乎相互排斥的两者,却在这里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着。这也与流行于月亮王朝时的坦多罗教(Tantfism)有关。密教神秘主义的宇宙论认为,男女两性的交媾就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通过想象的或真实的男女两性的交媾,就可以亲身体验与神合一、与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这种性仪式或性瑜伽被看作灵魂解脱的捷径。在坦多罗教狂欢仪式中,当时昌德拉王设想他本人就是男神,而女性则被设想成女神。参与者除了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外,还有神庙豢养的大批姿色迷人的神庙舞女,即"神奴"(devadasi,提婆达悉,神的女奴)。克久拉霍神庙上那些风情万种的女性雕像,就是神庙舞女妖艳身影的写照。每年二、三月间举行的克久拉霍舞蹈节(KhajurahoFestivalofDances都)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舞蹈家。他们以在泛光灯照耀下,以宏伟壮观的寺庙为背景表演舞蹈。历史与现代如剪影般地映照在落日的余晖中,为表演者提供了极其优美的背景,人们借此盛赞存在于丰富的印度古典舞蹈传统中,那纯洁的魔术般的力量。西庙群1986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克久拉霍最自以为豪的性爱宗教建筑的精华所在。这里被开发为有几十万平米的公园,庙群为树林包围。西庙群集中了大批神的性爱主题的建筑和雕刻,有供奉印度三大主神的VarahaTemple、LakshmanaTemple和最著名的KandariyaMahadevaTemple。所有的神庙都宏伟壮丽,刻满了表现各种神爱生活的人物雕塑,层层堆积在往天空延伸而去的小山式的塔身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雕刻中的女神都体态丰满,既有写照她们日常生活情趣的,也有表现在仆人的帮助下,和男神交媾的场面。还有描述军队的雕刻,动物的雕刻,都栩栩如生,十分富有生活情趣。神庙雕刻的材料,取自克久拉霍40公里以南潘纳采石场的浅黄色砂石,这种砂石质地柔软,色泽悦目,非常适宜雕刻。
克久拉霍东(大)庙---经典的耆那教遗迹
东庙群属于耆那教(Jain),距离西庙群1.5公里,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规模较小,只完整地保存着少数几座神庙。与西庙群琳琅满目的性爱雕塑不同,东庙群主要为耆那教建筑,虽也同样布满雕刻,却是雕刻着印度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形象,以及各种化身。其中规模最大、最美的一座是帕尔斯瓦那特(ParsvanathTemple)寺庙。由昌德拉王朝的丹迦迪夫国王于公元954年所建,这里更早以前是印度教寺庙,目前则供奉着帕尔斯瓦纳斯。庙中每个角落都布满雕像,令人叹为观止。东庙群中更多的是散布的神庙废墟遗迹,并未受到如西庙群那样隆重的保护,偶尔还会有放牧人经过此地。在这依然能窥看到当年神庙辉煌建筑的废墟上,仍能同样激发对印度古文明的向往和想象。 东庙群占地面积比西庙群小得多,但建筑同样壮观精致。人很少,被傍晚金色光线映射着的古建筑,透着宁静,我们徜徉其中,尽情地欣赏拍摄。东庙群主要是耆那教(Jain)庙宇,建筑风格为Indo-Aryan(印度-雅利安式)。所谓印度式就是庙顶向上渐缓渐小的四角锥体,而雅利安式就是庙顶向上渐小的“玉米棒”,反映了印度本土文化与雅利安文化交融的历史。雕像人物刻画十分丰满,舞蹈动作和装饰条纹也更加细致。有的肃穆而立,有的闲情逸致,有的脉脉含情,有的婀娜羞涩,世俗社会中各种神态的人物形象都得以呈现。 东庙群的耆那教寺院一般规模不大,但却很精致,分散在各处。耆那教尊奉他们第24代祖师爷笩駄摩那(前599年-前527年)为创始人,称他为“大雄”(伟大的英雄)。耆那教在道德上强调自律,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言、不偷盗、不奸淫、戒私财,反对种姓制度,强调众生平等,甚至男女平等,很有现代人权思想的影子。 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魂,都不能伤害,即使是植物,虽然没有听觉视觉,但有触觉,有灵魂。因此,耆那教徒作为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即使是食用植物,也都有许多复杂极致的规矩。比如,他们不会吃所有长在土里的植物根茎或果实,像花生、土豆和红薯等。因为刨挖或拔起这些植物根茎,可能或伤害小生物的生命。所以,耆那教徒,不会从事屠夫、皮革、武士,甚至农民职业,印度政府也特别允许耆那教徒可以不服兵役。他们主要从事商业、贸易和工业。耆那教,是完全彻底的和平主义者,并极度讲究诚实、勤勉和信用。所以,耆那教徒在印度非常受欢迎,属于印度的富裕阶层,深受印度人的尊敬。耆那教,在印度总人口中只占0.4%,但耆那教的思想却在印度影响深厚,素食、节欲、和平,这些理念深深影响了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圣雄”甘地,就是一个具有典型的耆那教思想的印度教徒的领袖,他的和平不合作运动,应当说就是来自耆那教思想。通过学习那些大量的古典经典,达到悟道的境界。耆那教的基本教义是灵魂转世,另外还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生命。虽然信奉禁欲主义,但耆那教徒在印度社会声望相当高。他们工作努力,脚踏实地,是印度最富有的阶层之一。他们崇拜24祖,在全国建立了四万多个寺庙,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也已经建起了耆那教寺庙。耆那教有许多地方与印度教相近,所以耆那教徒可以到印度教寺庙里做祷告,教徒间也可以通婚。他们通过日常的诵经、唱赞美诗、沉思和守戒等进行修炼,举行例行斋期和节日活动,耆那教与佛教几乎同时代产生,但两者发展状况大不相同,佛教的发展大起大落,而耆那教却不断稳步发展。到了近代,耆那教不断向外传播,今天在斯里兰卡、波斯、阿富汗、阿拉伯等地均有一定的影响。
克久拉霍--占西古城沿途所见
经过一夜休息,第二天早晨我们乘车赴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地),中途经过占西古城,按计划要去参观占西古堡。车程大约5个小时。由于路况较差(将近一半儿是非铺装路),车速大概60公里/小时。前几天累积了疲劳,所以在车上大家都是昏昏欲睡的感觉,但沿途间或看到的景象也能把大家从睡意中扯回,有些会引起回忆,有些会忍俊不禁中途没有停车(估计沿途有厕所大家也不敢恭维,所以上路前就都互相提醒着减了负,一路上没有人提出停车要求),隔着车窗玻璃拍了一些街景,大家做个了解哈。
占西古城---抗英女豪杰的故乡
中午时分,顺利到达古城,简单用餐后,直奔古堡。那位餐厅小哥儿,我们马上就到古堡了,那杯热茶你还没端上来吧?慢慢慢!印度人的节奏你要有思想准备哦,充足些,不受伤!占西是印度中央邦的一个小城镇,位于Betwa河的岸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镇,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诸多中世纪的寺庙和宫殿。其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奥恰(Orchha)古堡,代表着远远领先于当时印度其他城市的建筑艺术。奥恰古堡是16世纪时一位印度教王朝的皇帝为了接待另一位伊斯兰教王朝的皇帝驾临而修建的。因此融合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两种建筑风格,使整个城堡别具一格。但工期超过6年的城堡建成后,那位尊贵的伊斯兰王朝皇帝只在里面居住了短短的一周,可见当时皇室的穷奢极欲。 奥恰古堡被当地人称为“乡下”的古堡,当然这是因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它没有建在大城市内,但这样的称呼并没有贬义之意。其实这座古堡历史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它的主人到来,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它类似于"乡下"的一个行宫。犹如中国的承德避暑山庄,不是帝王长住之地,奥恰古堡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曾经在16-17世纪作为印度教国王的宫殿,而大部分是为迎驾伊斯兰教国王而存在。这使得奥查古堡的建筑风格融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相互特点,这成为当今人们的一大看点。可能是因为“乡下”或是其他什么的原因,古堡保护和维护的并不好,壁画残破,有些地方的宫殿内还看到了白蚁猖獗的痕迹,有些宫殿的墙上人为刻画也比较严重。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原名阿克希米·葩依,1857年在占西率众发动抗英起义,身先士卒,浴血奋战,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追求自由的壮烈诗篇,牺牲时年仅22岁。年长的中国人大都记得一部著名的印度电影——《章西女皇》,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小的占西(章西)。我们即将开启与历史的相拥... ...
占西--阿格拉 搭乘传说中的“奇葩”火车
离奥恰古堡 大约16公里就到了占西火车站。关于印度火车的说法很多,普遍的印象是车身挂满了人,车门不关,到站不停,旅客随意跳上跳下。也有说印度火车管理严格,买票实行实名制等等。总之,到印度不坐火车算是一大遗憾吧。导游告诉我们,印度火车票分很多档次,最高的最豪华的王公级,已经不是常人能享受的。最次的也有跳上跳下的,估计也不多,反正我们没有看见。火车站里人非常多,因为印度火车经常晚点,人群大多拥挤在站台上。我们一行人也只能在站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安顿了下来。终于准确的消息传来:列车不准点!又有了一个小时的空闲,随便逛吧,只是不能走出站外。因为一路行程安排紧,很难有真正体验印度民众生活的机会,现在总算逮着了,并且这也是当初选择火车旅行的原因。时至今日,印度“挂火车”还存在吗?内心很希望能亲眼见证传说中的“奇葩”。其实,印度大城市已经明令禁止这种行为,如孟买,政府规定只要车顶有一个人,这辆车就坚决不可以发动。目前,印度火车正处在过渡阶段,同时也在努力向外请求帮助重建或提速。据说“外挂”实际上只存在于印度宗教庆典时期,有点儿像我国的春运,朝圣的人多,运力不够才产生了开挂,就在今年4月,印度政府正式请求中国政府帮助重建阿格拉和占西的火车站,引进高铁列车使用,真正提高民众的出行质量和体验,真心希望此举能够尽早落地。
终于可以伸直腿躺下了,明天的行程包括享誉全球的泰姬陵、阿格拉红城堡... ...敬请期待接下来的游记奉献。让我们先休息、休息一会儿... ...谢谢您的关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