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有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是由3.6亿年前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鼻岩、象眼岩、普贤塔、云峰寺以及舍利塔。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洞、岛、亭、台、坪、径、文物、古迹相映成画,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 桂林象山景区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评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后象山景区成为桂林城徽标志,并得到过无数嘉奖和荣誉。其中2006年与法国艾特大市象鼻山景区结为友好景区;象山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首的大自然奇迹。就在去年的2017年央视春晚上被选为南分会场举办地;2017年初还被国家列为国家级“AAAAA”景区。这一串串荣耀象征着象山景区的辉煌。 象山景区的地址位置绝佳,直接是位于市区的东北角,离火车站也就两公里都不到,直接下了火车步行就到了,比起漓江风景区要方便得多了,所以前来游玩的人也是非常得多。我也是因此先睹为快了。
从观看象鼻山的观总台往北走,走到一座小桥边,桥边放置着两座朝天伸长象鼻的石像,圆头阔耳,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甚是喜人,大象是象山公园的主题元素,所以随处可见。
扭头就看见两座连心桥,前边路灯杆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增添了一丝喜庆氛围。桥那头就是象征着爱情的爱情岛,两座石拱桥有点比翼双飞的感觉哦。
走过石桥就看见爱情岛边的放生圣境,岛边是几尊小象的石像,或坐或跑或立,引得众多小朋友们上前耍玩合影。
踏上爱情岛一下就被这坐塑像吸引住了,一位绅士打扮的男青年正和一位身着洋红连衣裙的女士在“亲密接触”,象征了爱情岛上坚贞不渝的爱情誓言。
通过两座塑像中间我看到了远处的美好风景,不由得再次按下了快门。
我决定去湖中心探险,因为还没到丰水期,所以这一块位置都已经露出底下的石块,我踮起脚到了湖中心的石滩上,听见身后几位小伙伴也正想一起过来玩耍。
大家小心翼翼地踩着仅仅几块露出水面的小石块,亦步亦趋地缓缓过来。
来到了湖中心的石滩上,在象山的正对面看到山顶上彩云汇聚,给象山增添了许多灵气,要知道山顶还有座古塔呢!一会再上去一探究竟。
枯水期的河流窄了不少,大面积的卵石滩露出水面,远处还有座拱桥。
从东往西看去,犹如一头大象在水里不紧不慌地吸水呢。
整个象山全貌,左边一只游艇停靠在岸边,应该是由于水位较浅的缘故所以停航了,要是在丰水期的话还能有机会乘船游玩两江四湖。
回到爱情岛再往东北面走,就是生肖文化园了。在小道边的石椅靠背上都刻有享誉古今中外的诗词,有时候坐下来好好回味下古人吟诗作画的意境也是中难得的享受啊,所以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时不时应该放松下自己,才能在未来拥有充沛的精力奋力前行!
这边的石座上面则是中国象棋的各种棋子:车马炮相士将等等,河边的树木枝头挂满了一串串大红灯笼,打扮的喜气十足。
再往北行就进入了“神秘象寨”,应该有象群活动的,今天还没有。。。
这些巨大的塑像是什么动物?代表大象?这些高达20米左右的塑像我都要仰头才能看到全貌,和大象好像一点都不像哦。。。。。。
再往北走看到河边有几个竹筏,上面站立着几只鸬鹚,这动物在江南基本上是绝迹了,在我映象中只有小学3年级的时候还在河边见到过在船上扑鱼的渔夫养过,再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
拉近镜头可以看到倒钩样尖尖的嘴巴,这可是鸬鹚的看家工具啊!胸下是灰白相间的羽毛,背上仿佛披了一件黑色大氅。
河边浓林密布,不像江南的河边都是工厂,桂林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几乎把所有的工业全部迁到了不远的柳州,还桂林一座山水之城,这也是我见到的河水都是比较清澈的一大主要原因。
行知半山腰,看见有一山洞,带着一份好奇心进去一看。
原来这里就是“象眼岩”,远看就像是大象的眼睛一般。整个山洞约2米左右高,宽约5米,贯穿山体的东西,洞内冷风袭袭,本来外面太阳一照还挺热的,进到里面就感觉特凉快了,夏天看来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再往上几步可以看见漓江和远处的另一座“象山”山峰。
当我登上山头可以一览桂林全貌了,可以看到漓江中间大面积的滩涂,这里再过两个多月将会被水全部淹没,那时将又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了!
走到山顶,在北面耸立着一座“普贤塔”,简介上面介绍原来这座“普贤塔”始建于明代呢!青砖实心结构,通高13.6米,全塔分三层,底层为双层八角形,中层为圆柱形,顶部为圆形伞盖。
这块木牌上还有韩语和英语翻译,为国外来客提供了解的方便。
从外面看整体已经非常古朴了,毕竟已经耸立在象山上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真可谓是饱经风霜了!塔身正面嵌有一面青石线刻的菩萨像,像的上端有南无普贤菩萨六字真书,因此得名“普贤塔”。
登上顶峰,这大好河山一览无遗,大桥漓江,高山民房,一座有山有水之城真好!
我辗转来到山顶的西南方,看到我来的滨江,下面是条漓江的支流,右手边就是市区的建筑,没有特别高的楼房,远处隐约看见延绵不断的一座座山峰,真是群山环绕啊!
天空密云层层,远处群山峦峦,不远处房屋栋栋,近处树林密密,真是一座宜居的好风景城市。
远处的群杀清晰可见,我奇怪为什么国内很少有这么一座城市没有多少高楼大厦的,据了解城区主要是为了能看见外圈的群山,所以城区之内禁止建设高楼大厦,避免遮挡视线,为了发展旅游,桂林市政府和广大市民也真是拼了!
来带象山山下东面,看见山在头顶,人在下行走,山壁上还刻有好多诗人以及文人的诗词壁画等杰作。
原来可以如此之近地看到象山的“象鼻”--其实也就一个小山洞而已!
内部石壁上还有科文,以及“水月洞”三字。这个位置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 宽9.5,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中都有记载,可谓历史渊远了!
出了象山归途中看到有座白塔,塔身分若干层,中间层周围有几个供奉佛像的孔洞,有点像缅甸风格的式样。
往北走约两公里就进入了独秀峰王城景区,这边商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吃喝玩乐购物都比较方便。
这外城墙应该就是那座明代城墙了吧?牌匾写着“三元及第”。三元是指乡试、会试、殿试,三次都是一者乃称之为“三元及第”,历史上一共仅仅只有13人能达到此境界,此处乃是为纪念清朝“三元及第”者陈继昌。
红漆大门上的“金钉”,这门钉可是有说法的:在清朝,一般亲王府邸的大门上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邸门钉纵七横五;公爵门钉纵横各七,侯爵以下至男爵纵横各五,不过,他们各自的大门上只能为铁制门钉,不能采用铜制门钉。封建社会的制度等级的分明和森严!
两侧的古树辉映着阳光陪伴着这古老的城门,回想有多少文人为之奋斗的“三元及第”之荣耀,随着时光流逝,现如今俱往矣,所以还是好好珍惜生活,好好去享受这美好人生!
往北几十米处即是“靖王府”了。靖王府: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现如今已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所在地了?
没多一会就来了一支旅游团,我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去,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