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讲述北京胡同的故事
老梆菜在这个游记里将继续上次的北京胡同游。上次主要介绍了南锣鼓巷两边的十几条胡同,包括了帽儿胡同,菊儿胡同,却单单将南锣鼓巷放下了。这个游记里将它放进来,另外还将加上烟袋斜街,西交民巷等几个胡同。这个游记里面会提到北京十大胡同中的三个哦。胡同游因为里面的风景或许并不那么精彩,但里面包含的内涵文化却往往是许多风景所难以匹敌的。所以很多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老梆菜还是非常喜欢游荡在胡同之中,也把这种感觉带给朋友们,希望朋友们喜欢。想看看上期胡同游记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哦:老梆菜带你逛北京胡同 体会老北京的历史现在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0510#pvareaid=2174305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现在已经非常的火,号称北京十大胡同之一,但说句心里话呢,老梆菜对它实际上并不是太感冒,原因只有一个:商业化开发的有点过了,几乎除了各种小店,把几乎所有的历史都遗迹都消失殆尽了。实际上,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元代即已存在,南面算是入口,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全场700多米,向北直到鼓楼东大街。如果不想看历史,只是逛吃逛吃的话,这条胡同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各种小馆、各种个性小店,消磨时间是个好去处,特别是那些女孩子。交通:3路;13路;42路;60路;118路;612路锣鼓巷站下车即到地铁:6号线8号线到南锣鼓巷站即到
通惠河玉河遗址
这里其实不是胡同,但它却和南锣鼓巷周边的胡同紧密相连,所以老梆菜就把通惠河玉河遗址也列在这里了。这一段河堤,也算有历史,可以追溯至700多年前的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挖建的漕运河道。后来随着朝代变迁,这里也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而到1998年重新被发现,到2007年立项玉河改造,直到2009年开工建设完成,这段玉河遗址“水穿街巷”的靓丽风景重现世间。目前遗址的北段规模虽然不大,但风景更为秀丽。老梆菜下面的照片都是北段的。这里完全是开放的,和胡同直接相连,逛南锣鼓巷的朋友可以顺便来看看。
鼓楼东大街
从南锣鼓巷北出口出来就是鼓楼东大街。向西步行不远就可以直接到鼓楼。这条大街也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区,建立于1271年元大都时期。根据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建制原则,处于皇城正后方的鼓楼大街正是“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鼓楼东大街两边是各种店铺餐馆,去鼓楼的路上可以顺道逛逛看看。
钟鼓楼
从南锣鼓巷北口出来,沿着鼓楼东大街向西,走到殿门外大街交叉口,就到了鼓楼。北京的鼓楼是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晚八时(戌)曰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十时(亥)曰二更;十二时(子)曰三更;二时(丑)曰四更;四时(寅)曰五更;五时(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击钟鼓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计六次,共108响。而钟楼在鼓楼以北大约100米处。钟楼鼓楼都多次被损毁重建。
烟袋斜街
从钟鼓楼出来,沿着地安门北大街向南不远,就到了著名的烟袋斜街,它也是北京十大胡同之一。此条胡同原名叫做"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烟袋斜街名字的来源一方面是由于这条胡同里原来很多都是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以及一些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的店铺,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整条斜街的样子更像一只烟袋。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另外烟袋斜街有个广福观,是明代太监所建,在明代,这里曾是管理天下道教的"道录司"所在。如今的烟袋斜街上依然是许多小店铺,可以到这里逛逛体会一下。
小石碑胡同
从烟袋斜街向西,就到了小石碑胡同小石碑胡同北起大石碑胡同,南到银锭桥。清朝乾隆年间,与今大石碑胡同总称“石碑胡同”。清朝宣统年间析为两支,北部的一支由于既宽且长,遂称“大石碑胡同”,南部的支巷称“小石碑胡同”。
西交民巷
这是一条与长安街平行的街道。如果真正算长度的话,大约有一公里多。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这里出名的原因除了因为它最长,还因为这里有很多银行的旧址。它也是北京10大胡同之一。与之对应的是东交民巷,那里曾经是著名的使馆区。老梆菜没走那么远,主要就在离天安门很近的近代银行建筑群附近走走看看。所以照片基本都是这里的啦。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