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方人而言,冬天,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雪,最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北国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就已经被灌输了这种思想,感觉只有雪,这个才叫冬。于是乎,一到冬天,我们偏开始追逐雪花。朋友告诉我,在吉林长白山深处,还有那么一个地方,它默默的,显得特别低调,但却早已被被列入了吉林省第七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申报名单。于是这里就是我们这个冬季逐雪的目的地。
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南侧2.5公里的丛林中有一个小村庄叫:锦江木屋村,这里是通往长白山的必经之地,70多年前,随着闯关东的开始,聚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另外,日本侵占东北时,把几个村屯并到一起实行并屯管理,当年村民们用木头搭建起来的一个个木房子,形成了今天聚居的木屋村落。
或许太冷的原因,村子里真的很安静,好久才见一汉字开着三轮车从村子里出来。
木屋村的房屋为木头搭建,用草皮泥巴抹墙,屋顶的木瓦采用成材的红松制作,房屋前后用树枝围城木篱笆(木栅栏),这就是当年东北人的典型建筑。
整个村子不到百户人家,虽历经70多年风雨,绝大部分木屋至今保存完好,这种东北特色的建筑村落完全可与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相媲美。锦江木屋村落(锦江村),原来叫“孤顶子”,以当地一座孤立突出高山峰命名,后因此村靠锦江边,“文革”期间被改为锦江村,这里也是至今为止被发现保持最完好的木屋村落,有长白山脚下的“国宝”之称。
这个木屋村落深藏在长白山脚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偶然发现,当时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王纯信在长白山老林子里写生,突然发现了这座锦江木屋建筑群,随后,王纯信教授便以调查报告方式上报省文化主管部门,从此木屋村落才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姑娘最喜欢这里的冰糖葫芦,一串5元,真的非常好吃。
在木屋村,在木屋村这里依然可以看见东北十大怪的影子,这在今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掏空的树干做烟囱。
在木屋村,在木屋村这里依然可以看见东北十大怪的影子,这在今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传统地暖。
在木屋村,在木屋村这里依然可以看见东北十大怪的影子,这在今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轱辘井。
这里的居民依然自酿包谷酒,看到我们到来,她一定要带我们去看她家的酿酒间,其实就是摆在露天的几个大坛子。她说,我们这酒绝对没有勾兑。
客人很少,但闲也是闲着,就弄点小东西就摆在家门口。当然也有卖的都是当地的一些土产,入黑木耳、山蘑等,还有她自己酿造的包谷酒。
虽然贵为东北国宝,但村子至今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宣传,只有少数人知道,村民们把一些山货日杂随便摆放在家门口,也不用人看管,需要时大喝一声,主人家就会应声出现。
锦江木屋村一直被养于深闺,普通游客根本无法寻迹而至,但一些明星、要员、各国民俗爱好者早已到过此地。
我去的时候,锦江木屋区很少外地游客,基本都是附近来此度假的本地人,一些人家就利用自家的房子开起了农家乐,像这户人家,墙上贴满了照片,看来到她家吃饭的客人还真不少。
说话间,主人家从厨房端来了几盘菜,问她价格,她一个劲的说,都是老朋友来家做客,不贵,不贵。
这看来应该不是小鸡炖蘑菇了,应该是大鸡炖蘑菇,满满的一大盆,好像她说不到200元,果真是实惠。
一家农家乐就这3个客人,看来这里的确是养在深闺了。闲聊间得知他们三已经是这里的常客,只要有假期,朋友凑在一起就会过来,假如喝大了,不想走了,也可以直接住在这里,方便。
锦江木屋被定为“长白山木文化的活化石”,它的价值越来越得以显现,一些明星大家更是早早就在这里设立自己的工作室,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中国民俗专家曹保明就是其中一个。
2017年最后一天,吉林的朋友告诉我,锦江木屋村2018年1月1日开始收费。细看内容,再跟我前两天刚去黑龙江雪乡那种划地为界,层层收费的经历比起来,这绝对是超值。
其他:2006年,锦江木屋被抚松县列为县级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08年,被白山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这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工作队对锦江木屋再次考察,确定列入吉林省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项目。有关部门也将结合长白山旅游经济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对锦江木屋进行开发,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长白山脚下的“国宝”。交通:目前很少旅行团队,也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只适合自驾。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