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薇茶社
这篇游记是接着上篇继续的,继续老梆菜三山八刹十二景 华屋古董外花园的八大处之旅。上一篇的地址是: 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4302#pvareaid=2174305,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欢迎拍砖。
出了灵光寺,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这个五观堂,不过这个和灵光寺那个不一样,这里确实佛教用品交流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老梆菜看到那个手托金元宝的佛爷比较有喜感,哈哈。顺着铺好的山路,确切的说,应该是上山大路向上,看到个茶社--翠薇茶社,本来没有太多兴趣,毕竟距离山上还很远,也不太累,但看到茶社墙上的字却让我驻足了一下:以茶修德,以茶悟道,以茶会友,以茶静心,以茶礼佛。好吧,喝茶这么多好处,那就------给你拍个照,继续前行了。
三处三山庵
八大处的第三处则是三山庵。三山庵因其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一说虎头、翠微、青龙)而得名。三山庵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创建于金天德三年,又在乾隆年间重修。三山庵面积并不大,比起灵光寺更是小了很多,整体看来更像个大四合院。在山门殿正上方,写着“三山庵”三个大字,两边的写着"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不过这些已经不是古人手笔 了。进入寺院内部,依然是无数香火摆放,而正殿却是颇有气魄的“是大世界”,而联题:"慈目静心法相;和风甘雨祥云"。进入大殿前有个水云石被玻璃封闭起来,石头的纹理自然形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不大的三山庵名气不小,之所以出名,却是因为这里视野开阔,"春山杏林"、"虎峰觅翠"、"深秋红叶"、"层峦晴雪"等四时景致在此皆可欣赏,而许多文人墨客也为三山庵诗情画境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诗文画卷:《观流图》、《观泉图》和《观月图》,清代的《灵光指径》、《香界重游》和《乾隆松石流泉闲坐图》。另外深得乾隆皇帝尊宠,得赐紫袈娑,得封"阐教禅师"尊号的贤首宗高僧达天通理禅师。他曾隐居在此注疏《法华经》和《楞严指掌疏》;清嘉庆十九年夏,大钟寺住持海峰源亮法师亦曾在三山庵居住疗养并同著名禅师崇理杲鉴一起共倡重修八大处证果禅林。这一切都让这个小庙名声广传。
魁星阁
离开三处三山庵,几步之外,有个大葫芦,葫芦是很多人喜欢的,只因为它的谐音“福禄”。而这么大的“福禄”还真的让人喜欢,哈哈。仔细一看,发现我走到了魁星阁 。其实魁星阁在院内和三山庵是相通的,不必从三山庵出来。魁星阁应该是学子喜欢来的地方,看着山门上除了“魁星阁”的牌匾外,垂联写着“魁星点中虔诚学子,鳌头独占饱学志士”,想想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无数想翻越龙门的学生,寄希望于此,希望文昌帝给予庇佑,有点无语了。
大悲寺山前广场
三山庵继续前行不远,就是八大处的地四处大悲寺。大悲寺重新翻修,感觉一切都是新建的一样。实际上大悲寺在元明两代皆为名刹,到清代康熙更是赐“敕建大悲寺”匾额,其原名为隐寂寺,在康熙年间改为大悲寺。到大悲寺山前,宽阔的广场,这是新修建的。广场向上宽阔整齐的阶梯,显示出此寺庙的大气,而旁边的墙壁雕刻的大悲寺简介以及精雕细刻的“难行苦行为众生”的浮雕,镌刻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教故事,更增添了庄严慈悲的气氛。
大悲寺山门殿
爬了不少级台阶,就到了山门殿,到这才算是真正到了大悲寺。山门殿两侧是钟鼓楼,原来山门殿的正檐下嵌有一方汉白玉寺额,上面镌着“敕建大悲寺”五个大字,是康熙大帝御笔,而现在整修后,悬挂的是天王殿。汉白玉券门浮雕着白象、雄狮、腾龙、翔羊,大殿内居中的是弥勒佛坐像,而四大天王则威风凛凛的分立两侧。
大悲寺大雄宝殿
出了天王殿,两边的翠竹有些江南意味。边上新立了几块石碑,为重建大悲寺碑及功德碑。向上前行,就到了大悲寺的二进院子,也是大悲寺的主要大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三世佛,庄严肃穆,两侧则是18罗汉。。
大悲寺的地藏殿文殊殿和普贤殿
大悲寺地藏殿位于观音殿的左侧。里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门前的楹联写着”誓愿难量地狱未空不成佛,慈心无尽冥疆久处为度生“。在地藏殿的右侧则是普贤殿,普贤殿的对面则是文殊殿。在普贤殿的门前楹联写着”广大行愿殊胜行,三法自在益众生“,在文殊殿则写着:文字结殊胜姻缘广开法藏,珠纲现恒沙世界无尽庄严”
著名的古银杏树
观音殿前的古银杏树在八大处很有名气,都是元代所栽种,据说都是雄树,树龄至今已经有700多年。夏日之时,枝繁叶茂,而每到秋日,金黄遍地,成为大悲寺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悲寺观音殿
大悲寺观音殿建于明代,原来匾额写着”悲源海“,两侧楹联写着”不动道场东方成坵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如今已经改成了”观音殿“,”观人观象观自在,大慈大悲大圆通“。观音殿内部供奉着观音大士坐像,悲天悯人,大慈大悲。
大悲寺观音像
在出了药师殿后面,则有立有一尊观音像,是韩国安心精舍赠送。
大悲寺院外
离开大悲寺,到了院外,这里还有不少新建的建筑。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