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古镇之行
神垕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伯灵翁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其中伯灵翁庙值得一观。 伯灵翁庙,也称“窑神庙”,位镇区老街中心。始建于宋代,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后“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窑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就是窑神孙伯灵、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历史上的舜帝,据史载,舜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第三位是“金火圣母”。庙门外设计的一个抱庭,石狮、石柱、石雕古朴、庄重,引人入胜,这在省内众多古建筑中是少见的。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主体两用建筑(即山门和戏楼合用),设计精巧,雕工细致,古朴、庄重、美观、大方,整个戏楼采用木结构为主的歇山,九脊飞檐,楼阁式建筑,龙飞斗拱,层层叠装,阴阳浮雕,盘龙翔凤,狮象竞争,玲珑透剔,古朴端庄,精致文雅,构成线条明朗,棱角优美,五彩缤纷的精美图案,戏楼内雕梁画栋,粉壁彩屏,以盘龙透雕为中心的井图案,其造型设计,线条构描,别具风格,极尽精工,全楼都是彩釉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金光闪耀。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栩栩如生,一派祥瑞之气,由当地瓷业行帮会供养一个“一把泥”梆子戏(现禹州市豫剧团前身),长年在“花戏楼”演出。伯灵翁庙紧邻的关帝庙(现为一体,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边与伯灵翁庙并排也有一座同样的“花戏楼”,为东戏楼。北面与窑神庙紧挨,是一座钟鼓楼和木牌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古镇虽然也在开发中,但大多保留了原始风貌,还有居民居住,不像已经游览过的其他古镇完全商业化,失掉了古镇本色。 古镇不要门票,而且停车不太方便,景区停车场距离古镇还是有段距离的,楼主也是七扭八拐才找到地方,车也是停在了离景区差不多1里地远的路边(经过同意后停放在一户居民家门前,不影响交通,在此也建议大家在出游时不要随便停车,实在找不到停车位时,请确保不影响他人和交通)。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