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前几集主要描述了该博物馆入园的相关信息和水岸前街观窑神童宾、按照景区内指路牌的指示一路前行到清园、瓷碑长廊、瓷音水榭观“奇瓷神韵”、手工制瓷作坊内,参观、学习和鉴赏瓷器技艺的制作方式等景点的游览。本集将着重描述进入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景区炉窑内参观、学习和鉴赏瓷器技艺的制作方式。关于景德镇瓷器的鉴赏和描述,前几集已经分门别类发表过,具体的链接如下:1、《留连忘返 游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1)》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3703#pvareaid=21743052、《留连忘返 游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2)》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3870#pvareaid=21743053、《留连忘返 游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3)》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3904#pvareaid=21743054、《留连忘返 游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4)》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3931#pvareaid=2174305【景点介绍】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是中国陶瓷专业博物馆。古窑民俗博览区内,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1979年筹建,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放。馆内竹木青翠,溪湖鱼跃,明清古建筑座落其间,瓷文化绚丽多彩。幽雅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民俗建筑内,有景德镇瓷业民俗展览。宋影青龙虎枕,采用镂雕与挖雕结合;元青花梅瓶属元青花中的精品;明宣德青花海兽大盘,直径72厘米,为当年御窑专制品。该馆还设有湖田古窑址陈列馆。馆属品陶斋,专门从事古瓷研究。这里青山环抱,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明闾”、“清园”两组古建筑群布局有致,白墙青瓦,雕檐翘角,环绕翠绿竹古松。气势雄伟的门楼,曲致清澈的明湖,小巧玲珑的兀然亭、环翠亭各成情趣,错落其间。 “明闾”有闾门、店铺、祠堂、民宅八栋建筑。其中闾门在我国明代建筑遗存中较为罕见的,它与安徽歙县溪南明路亭同属明代建筑中精致的建筑品。“清园”有四栋不同类型的清代建筑。其中有构架精犷壮观,雕刻彩饰华丽堂皇的祠堂;有气势轩昂、用料考究的窑柴行老板大宅。它们是研究景德镇的经济、建筑、陶瓷发展史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又可以一览古时景德镇民间建筑之风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游览价值。【景点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瓷都大道盘龙岗。【门票价格】:95元/人(单票有效期一天)。【开放时间】:08:00 -16:30其中免费观看表演时间有:1、《瓷音水榭》表演时间:周一至周五演出时间:9:30、10:20、11:10、14:00、14:50、15:40,共六场,周六、周日除平时的六场外,还会在16:30加一场,每场演出时长20分钟。演出地点: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内。2、《手工制瓷作坊》表演时间:全天,演出地点:明园手工制瓷作坊。【交通信息】:1、公共交通--景德镇古窑民俗陶瓷历史博物馆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瓷都大道盘龙岗、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在市区乘1路公交车、1路区间公交车都可以到达。2、自驾游--直接导航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3、景区对前来游览的自驾游车辆实行免费停放。我们选择了景区门前现场购买门票,门市价格为95元/人(单票有效期一天) ,现场网上订票优惠85元/人(单票有效期一天)的行程,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精彩游览从这里拉开序幕......
窑柴堆
景德镇传统制瓷烧炼使用的燃料主要为马尾松柴。瓷工们将松木锯成八寸左右的木段,然后劈开成片状,使之成为窑柴。其中大块的称为“虎片柴”。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对窑柴的需求量非常大。瓷工们发明运用了一个贮存窑柴的绝妙方法,就是将窑柴码成堆,上部形似屋顶,下部架空通风,既避免雨淋日晒,又防止薪柴自燃,同时节省了建库的费用。窑柴堆也成了镇窑瓷业的大特色。瓷工把窑柴堆成一座座房子,外面风吹雨打,里面滳水不漏,半年后干燥了再用。
清代镇窑
2015年10月23日上午,景德镇清代镇窑开窑仪式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此次开窑的瓷器制品有两万余件,品种有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白坯等,其中青花瓷主要是雍正乾隆年间的瓷器品种,颜色釉瓷主要包括红釉、蓝釉、窑变釉,精美的陶瓷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赞叹不已。此次复烧的清代镇窑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窑场占地约800平方米,窑炉长18米,体积近300立方米,是全世界遗存的唯一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型柴窑,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陶瓷。这次出品的陶瓷,无论是从造型、色泽还是纹饰上看,都相当完美,说明复烧很成功。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复烧的方式,去再现当年古窑柴烧的场景,是对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值得称赞。
松柴窑
“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馀。”——这是烧柴窑的窑工,对火神和天地的敬畏。中国人讲“造化”,中国瓷也讲“造化”,好瓷都是一半人工,一半天成。瓷胚入柴窑,窑火带来的釉变成什么样,那就是非人为控制而成,要看火神的天地造化了。很可惜松柴窑没有对游客开放,只能外部欣赏一下吧。
狮子窑
投柴口大外形像狮子故称狮子窑。这座狮子窑坐东朝西,两边各有一只守护石狮,大门上悬有“狮子窑”的匾额,窑的一侧有约9米高的砖砌烟囱。清代瓷器的需求量大增,烧窑用的松柴燃料紧缺,为满足民用瓷器生产,在民间出现了以杂柴为燃料的狮子窑。有史料记载,景德镇清代有狮子窑70余座。1928年统计尚有22座,并有500多位窑工分布在这些窑炉周边,但现今难觅踪迹。
明代葫芦窑
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窑床平面前低后高,倾斜度8°,整体斜长9.20米。前室最宽处3.48米,最高处2.95米,后室最宽处2.48米,最高处2.23米。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景德镇的葫芦窑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并配有插图。明代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只因炉窑现场工序太多,目不暇接。接下来还要去其他烧窑的地方游览,本集就先描述到这里,谢谢您的欣赏,精彩天天常在!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