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建议:
day1 苏州博物馆。参观完王府之后步行前往狮子园与平江路,之后乘坐地铁前往金鸡湖(逛富有文艺气息的诚品书店,然后在众多商圈中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家,尽享苏州美食day2 山塘街 留园挨得很近,可以一并游览了,这里也是众多小吃汇聚地,不妨在这开怀大吃。苏州重点推荐:苏州博物馆:可以看到非常简约的大师之作,中西合璧的简约之美'苏州园林:中国园林的代表作平江路山塘街:感受苏州的水乡情怀苏州交通目前苏州有四个火车客运站,分别是苏州站、苏州北站、苏州工业园区高铁站、苏州新区高铁站。其中苏州北站距离市区较远。建议到达苏州站,苏州站靠近市中心和汽车站,游览景点十分便利。网址:www.szhcz.com.cn/苏州没有民用机场,乘飞机前往苏州必须经由上海或者无锡的机场。苏州的陆路交通十分发达,市内有四个火车站和四个主要的汽车客运站,陆路到达苏州非常快捷便利。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无锡硕放机场(苏南机场)无锡硕放机场距离苏州市区约36公里,到达苏州同样是大巴和火车的方式。大巴每天只有6班到苏州。机场有大巴到无锡火车站,火车站到苏州的车次很多,几乎是随到随走。机场大巴乘车地点:机场候机楼一楼国内到达门外北侧班车时间:11:00、11:50、14:10、16:10、17:00、19:30票价:30元到达地点:苏州会议中心查询电话:13771818097(时刻表经常变动,以电话咨询为准)
苏州博物馆
十年前到过苏州,全国四大名园之外有一抹亮色,那便是苏州博物馆。当时没有进去的我,在后来不断的了解下,古典园林的印象也随着这间博物馆慢慢解构了。再次来到苏州,真应该好好看看苏州的新面貌。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
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65件/套,二级文物1188件/套,三级文物32295件/套,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种3128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忠王府
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从博物馆出来,不自觉的就走到了忠王府,好似一场穿越一般。
从忠王府出来,因为以前去过拙政园了,所以这次我去了附近的狮子林参观,门票学生价还是挺合适的,相对于其他园林售价真的太贵了,路上还会有很多人卖低价票,政府却一点也不会管。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园林入口有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庭院北是主体建筑高敞宏丽的鸳鸯厅。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堂屋门上有“入胜”、“通幽”、“听香”、“读画”、“幽观”、“胜赏”砖刻匾额。
北厅称“绿玉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北面刻《狮子林图》,寺峰古柏,飞瀑层楼。厅内陈设精致华贵。厅的前廊西侧可通“立雪堂”,后廊西侧门宕通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在后为小方厅,厅名“园涉成趣”,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以鸳鸯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
院内湖石、花台、小树组成一景。小方厅后的院中花台上有巨峰,由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组成。峰北院墙漏窗的框形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古五松园在指粕轩之西,中间隔一竹园。园里旧有五棵大古松,霜干虬枝,亭亭似盖,所以狮子林从前曾名五松园。转弯向南到飞瀑亭。这里为全园最高处,用湖石迭成三迭,下临深渊,上有水源,开动机钮,即成人工瀑布
一条承载苏州旧日繁华的路
老苏州人心中,是先有平江路,而后有的苏州城。山塘街,在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而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这条路上一座座精致的园林。
平江路周遭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远望也难得不见高楼钢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平江路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安静的,老房子里爬满了绿植,街边的小店也展现出一幅不争不闹的模样。
平江路虽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了保护改造,但主打的却是修旧如旧的牌。沿街不少老宅实已充作酒吧、会所,只是外表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乍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倪。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
日常住宅,幽静的河道便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长卷画。偶然一枝柳树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颇有拂波之意。河道窄处两岸似乎援手可握,宽处可容一船周转裕如,也不过隔水可呼。
粉墙黛瓦,这是说惯了的江南。其实,白墙被岁月和风雨浸润后多为灰黑色,这才是水墨般的江南。倘若你想在苏州寻觅一份安逸,那平江路必是你的首选。
金鸡湖
从平江路出来,坐地铁就可以继续前往苏州的新城区域,金鸡湖
面对金鸡湖如此开阔的水面,当然是晒得让人无法行动。如此一来,在匆匆浏览金鸡湖之后,我们选择了附近的大商场吃晚餐
苏州除了街上到处都能找到的饺子店之外,到金鸡湖地区还是可以吃到很多地道美食的,而且环境很好。传说狮子头做法始于隋朝,是在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据说原名葵花斩肉、葵花肉丸,唐代郇国公韦陟的家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斩肉四道名菜,令座中宾客叹服,葵花斩肉被改名为狮子头。此菜口感软糯滑腻,健康营养。
蟹粉小笼是江、浙、沪一带常见的特色名点,它鲜美无比,齿颊留香,深得消费者青睐。蟹粉小笼,咬下去一包蟹油,吃起来满口流香,是一道美味小吃。以蟹肉,猪肉味馅料制作。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看到装潢如此的餐厅,本以为会很贵,其实价格很亲民
可能相对于广州来说,苏州的人口还是不多吧。整体感觉有些冷清,但是无处不在的充满设计感的细节还是感到很满足的。
留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紧贴墙壁的回廊,有一种空间叠加的美感。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山塘街
紧贴墙壁的回廊,有一种空间叠加的美感。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山塘街历史文化悠久,唐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虎丘与古城交通不便,又河道不畅,易致水灾,于是组织百姓开凿水道,由阊门城河直达虎丘山麓,并与运河贯通,这条水道就是山塘河,其淤泥堆积于河边就成“白公堤”,天长日久,“堤”演变成“街”,即为山塘街,至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
如今住在山塘街的,大部分只剩下颤颤巍巍的老人、不谙世事的孩童和孤独张望的狗儿,老人们的儿女住在城市里面,但他们却依旧留在这里,在属于自己不大的地块上,慢慢悠悠的生活着。
山塘街至今仍保留着一街一河、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明代民歌《大九连环》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将苏州山塘街与杭州西湖双提并论,可见当时山塘街的重要性。
从东段的热闹繁华,到西段鳞次栉比的店铺和住家,这些都实山塘的印记。而且越往里走越安静,两岸的河面也更宽,柴米油盐的生活也就更浓。一眼望去,仿佛和著名的江南六大古镇分毫不差,也许是因为身在苏州城,商业化更为浓重了,有多少人知道它曾经沉睡的样子。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