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街概况:380余年岁月流金
逛街不是女人的专利,但街那么长,还那么热闹,怎么逛? 中街不仅有各类高大上的商场,还有动辄百年以上历史的珠宝店、茶庄、药房与钟表店;有流行的二人转和创建79年的老电影院;更少不了吃吃喝喝的各式场所,其中不乏颇有来头的老字号呢!
逛吗?来,跟我走起!380年历史、千余米的中街可以满足你各类感官之需——只要你有闲有钱! 沈 阳的中街被称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和中国十大著名商业步行街。其实,对老沈 阳人来说,中街原来是西起正阳街东至东顺城街一段,约900米。如今的中街,往东西两侧扩建到了1500米。
中街南面紧邻著名的沈 阳故宫,同属故宫景观带,东端的东顺城街立有古色古香的牌坊。
街头的雕塑,展现了过去和现在的街景。
中街西端西顺城街口也有组雕塑,名曰:岁月流金,著名书法家沈延毅题字。在底座南侧上,有一段文字简略介绍了中街的历史沿革。
中街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当时名叫“四平街”,意为四季平安。1939、1946年曾分别改名为“一德街”、“中央路”。1989年才改为“中街”,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十大著名商业街”。
地铁1号线直接贯通至街道中心,人们从城市的各个方向来这里十分方便、快捷。
商家云集:鳞次栉比应有尽有
中街寸土寸金,商家鳞次栉比,常常人流如织。
中街有两家不能不提及:它们就是分据老中街东西两端的沈 阳商业城和兴隆大家庭。 先说西端的兴隆大家庭。兴隆大家庭南、西两侧分别以一条小街与著名的沈 阳故宫、刘老根大舞台相邻,位置极佳!如果从东侧过来,一定看得见故宫高高的围墙以及故宫的西北。
为了与故宫景致相搭,兴隆大家庭的西侧为灰色城墙及亭式屋顶造型,门前还摆放着两尊石狮。而石狮面对的,正是沈 阳故宫的北门。
兴隆大家庭的西门,与著名的刘老根大舞台的正门相对。
“刘老根大舞台”其实原为始建于1908年“沈 阳大舞台”剧场,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2003年4月,赵 本 山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在沈 阳大舞台剧场进行二人转专场演出,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后来又投资近2000万元重新装修,把“刘老根大舞台”打造成了东北二人转的标志性剧场,也成为中街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到沈 阳旅游最流行(或称为最精典)的线路是:参观沈 阳故宫后,到紧邻的中街再来个“一逛”(步行街)、“二吃”(老边饺子馆)、“三看”(刘老根大舞台)。关于“吃”,后面为有介绍……还是来看看**兴隆大家庭吧! 兴隆大家庭的前身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单体商场——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东亚广场。2001年,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收购后将其改造成沈 阳首家摩尔、巨型购物中心,目前,沈 阳兴隆大家庭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场。不过,近来它却陷入一场风波,经营出现问题……
再来说说沈 阳商业城。作为一家国营商场,沈 阳商业城在中街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1996年4月2日的一场大火,将其完全烧毁……在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五年后的2011年4月15日,沈 阳商业城凤凰涅槃,以一座华美的欧式建筑重新开业了。
地铁直通商场,真是大大地有逼格!
新商业城,一派新气象。
中街商贾云集,除了本土的商家之外,更有不少外埠及外资商城在此占据一席之地。
恒隆中街广场,据说投资额达25亿元,是沈 阳有史以来省外投资的最大单体项目。其总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是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大型购物广场。
与整个中街大多数商家以百货为主的经营方式不同,西中街则仿佛成了珠宝首饰一条街!
财大气粗的荟萃楼,在中街开有三家这样大型的商场。
百年建筑:数不过来的老字号
然而,街市的热闹非凡只是表面,只要仔细观察也能嗅到其三百多年的历史韵味。总的来说,中街街道两旁的建筑各具特色,有的甚至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始建于清道光4年(1824年)的天益堂大药房,是一家当之无愧的老字号药房:194年啊!
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沈 阳亨得利钟表店。创办于1874年的老店。
亨得利东侧的三层老楼,是老沈 阳人称为“小二百”的“利民商场”旧址。“小二百”是相对于其街对面的**第二百货商店而言。利民商场是奉系军阀、曾任中央银行总裁的阚朝玺于1928年建造。
商场由地上地下两部分组成,里面的建筑格局还是从前的样子。
这座中西合璧式五层大楼是沈 阳市第二百货大楼,其前身便为建于1914年的吉顺丝房。吉顺丝房是当年中街最大的百货商店,有“吉随春夏秋冬转,顺受东西南北财”之美誉。
老东西总是会引起我的兴趣——吉顺丝房旧址西侧,这尊庞大的铁家伙令人充满了好奇!
走近一瞧,果然很有来头!只是这来头有些令人不明觉厉。
不明觉厉的铁家伙旁边还有乾坤——那是名叫“中和福”的茶叶店!中和福始建于1882年,真是不愧于“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的牌匾啊!中和福一直坚持自办茶厂,由于质量上乘被誉为“东北第一茶庄”。当年它还是张氏帅府用茶首选之店。
在中街,除了一个比一个高大上的百货商业,最多的就要数大大小小的珠宝首饰店了。但在中街或者说在**,真正有历史的老字号首饰(金店)则应是萃华金店。萃华金店建于1895年,是整个中街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家百年金店。
中街还有一家几乎要被闹市隐没的老电影院,它就是始建于1936年的光陆电影院。光陆电影院是当年沈 阳两大超级影院之一,另一家是位于太原街附近的东北电影院。 东北电影院建于1938年、拥有2100个座席,被称为东北第一大电影院和东亚第一大影院。令人惋惜的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北电影院于2003年11被拆除。如今保留下来的光陆电影院改名为光陆影城亦无当年之辉煌,但与东北电影院相比还算幸运的了。
逛街也是力气活,找地方小憩一下。光陆电影院旁边就是“中街冰点城”,它也是有来头滴哦!与那些百年老店相比,这家创建于1946年的冷饮店虽说略显年轻,但它的冰点——比如近年来的“中街大果”,对沈 阳人的意义相当于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冰棍之于哈尔滨人。
其实,中街冰点城建店时叫“华兴冰果店”,“中街大果”名噪一时。作为沈城“老字号”,“中街冰点”于2009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各式冰点令人垂涏!然而,到老店当然要品尝老味道——于是,哥要了份老中街半液体。之所以称为半液体,是因为它由冰淇淋与牛奶混合而成。其味道冰凉爽甜,既解渴又凉快。
繁华的中街上还有许多老字号食店,颇负盛名的“中华餐饮名店”老边饺子馆堪称其中的代表。
老边饺子馆始建于1829年,至今已有近186年的悠久历史。2000年老边饺子馆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定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饺子馆”。而它早在1997年就获“中华名小吃”称号,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这里并非老边饺子馆的原址,它的老店原址在沈 阳的北市场附近。它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名品店啊!店里挂着展示老边饺子馆历史的招贴画、老照片。
老边饺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其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先将煸炒绞碎的猪肉,配以鸡汤或骨头汤煨制,上笼蒸制而成。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著名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品尝品尝之后,挥毫题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百年煸馅是老边饺子的招牌菜品,而冰花煎饺则是获国际大奖的菜品。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店里有道“御龙锅珍珠饺”。相传此锅是清太宗皇太极最爱用的金色铜锅,锅壁上镂刻着象征皇权的二龙戏珠,60只有如珍珠般小巧的饺子在放有银耳、人参、红枣等补品的锅内上下翻滚。饺子煮好后,会有身着传统服饰的服务员给每位客人盛饺子他她用勺子随机盛饺,不论你的碗内有多少只饺子,都会送上一句祝福语:一只饺子,一帆风顺;两只饺子,双喜临门;三只,连升三级;四只,四季发财;五只,五福同寿;六只,六六大顺……
胡同小巷:市井生活美食飘香
还是咽回口水,暂且远离这种皇族“高大上”的地方,来点更大众更接地气的吧! 离开老边饺子馆往西走一百多米,路过沈 阳著名的珠宝首饰店荟萃楼。
荟萃楼旁边有两条胡同,稍不注意就会走过了。咱这就去荟萃楼对面的孙祖庙胡同看看吧!
胡同东侧的一面墙上一组栩栩如生的浮雕,展现的正是老沈 阳的市井生活。浮雕主要是从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生活写真。其实,孙祖庙胡同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清朝时期被称为“中街夜市”,是沈城最早的夜生活。
这条胡同竟然还是电影《铁道卫士》的拍摄地,特务跟踪我侦察员的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胡同不长,约一百米而已,却是店铺林立,不过大多数是各式小吃。
从孙祖庙胡同出来,对面即是热闹非凡、更有生活气息的“头条胡同”。呵呵,这名字好啊——来这胡同的人,是不是会上“头条”啊?
其实,头条胡同在清朝时期是著名的丝纺一条街。如今却被各种美食“霸占”了。看,这么多的人!吃东西好像不要钱随便“造”似的!
还是赶快逃离头条胡同吧!辣么多的美食无法抵挡,我更不想上头条啊!在荟萃楼东侧不到20米的地方,还有条胡同:官局子胡同。也不错哦,看看吧!
卖糖葫芦的小贩把守胡同口——官局子胡同形成于清代,在民国时期发展成**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当年老边饺子、马家烧卖、李连贵熏肉大饼推车挑担曾经在这条胡同做过小本生意。
走进胡同,马上香味扑鼻而来,口水似乎就要流下来。这真是才离“虎口”,又入“狼窝”——俺彻底被胡同以及胡同里的美食征服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