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安德鲁斯在《上得天堂,下得地狱》中曾经说过,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你没有到过西藏,你将永远无法理解西藏的真正含义,体会不了西藏独特的魅力。西藏,需要慢慢的欣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它是一部大书,绝不是一次进藏所能读懂的,所以拍拍身上的灰尘,启动车子,继续往前走,我们的风景还在前方。 上一篇游记记录了从滇藏线进藏到山南和珠峰的情况,这篇游记是记录这次自驾游回程情况,着重记录羊湖、拉萨市、纳木错等,以及从藏滇线回广东顺便游玩云南的建水县和广西的靖西县、崇左县等景区的情况。 4月26日 推荐景点:江孜县宗山古堡、白居寺、帕拉庄园、满拉水库、卡若拉冰川、羊卓雍错(甘巴拉山垭口、观景台)、拉萨市罗布林卡、大昭寺、布达拉宫。沿S307省道、在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转G318。行程里程:265KM 住:拉萨市华宇天都国际酒店。
江孜古城坐落在年楚河上游,距日喀则市9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的古城。我们计划游览完宗山古堡、白居寺和帕拉庄园后去羊湖和拉萨。一早来到宗山古堡的广场,景区还没开门。我们向当地人了解景区开门营业的时间得知,江孜县的行政单位上班时间很晚,景区要十点后才开门接待游客的。
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的宗山古堡,为旧时的江孜宗政府所在,“宗”是原西藏地方政权县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主要由宗本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仓库等组成,114年前就在这里发生了抗击英国侵略者。当年与英军对阵时,山顶建筑几乎被全毁,现存多为后期重新修建的建筑。
为了纪念那场可歌可泣的反英斗争历史,江孜县政府在宗山古堡下的广场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新建的纪念碑有点煞风景。
由于要赶时间,我们在广场上照照相就走了。这是宗山广场的简介。
著名的白居寺位于日喀则经羊卓雍措去拉萨的主路上,寺庙很容易可以找到。白居寺因为独特的建筑造型,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寺内有萨迦、格鲁、夏鲁三派的僧人,是不同教派共处一寺的典范。白居寺最著名的文物要数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十万佛塔了。
我们按导航来到央视节目介绍过的著名的帕拉庄园。这个庄园记录着旧西藏贵族的秘史,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之一。据说,庄园里面再现了帕拉家族当年豪华的生活场景,以及西藏贵族旧时的监狱、压迫和统治农奴的工具。紧闭的大门背后隐藏着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之间不同生活的真实记忆。
当时的帕拉家族仅次于达赖喇嘛家族,拥有37座庄园,1.5万亩土地,12个牧场,14000多头牲畜,3000多名奴隶,是西藏五大家族之一。门口的告示要十点才开门,我们只好遗憾地告别帕拉庄园。庄园幽深的围墙,无言地诉说着旧西藏贵族庄园主的奢华、威严及农奴残酷地狱般的生活。
由于时间有限,江孜县的三个主要景区宗山古堡、白居寺和帕拉庄园都没游览。带着遗憾,我们沿S307省道往羊卓雍措出发。途经满拉水库。
虽然是个水库,景观却不逊色于很多湖泊,水湛蓝湛蓝的。
终于看到了卡若拉冰川。近在咫尺的冰川震撼无比,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在整个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就是这个卡若拉冰川,距离S307省道只有三百多米。
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我们站在靠近冰舌边上拍照,感觉到晶莹幽蓝的冰川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
再往几百米就到了这个观景台,这里是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的拍摄取景地。我们停车贪婪地观赏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冰川。
经过浪卡子县,就要到羊卓雍措了。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Km²,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2015年6月那次进藏看到羊湖时,从未见过如此湛蓝碧绿的湖水,如梦似幻,它的艳丽让我几乎不敢相信,那一刻它带给我的震憾和感动一直无法忘怀,它给我的深刻印象是:湖水,如玉;碧空,如洗。
羊湖水美、草场肥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赞美羊湖为“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在羊湖拍照不用滤镜,不用神拍技巧,只需用心将自己留存于风景中,便成就一张张绝美的大片。
岸边堆满了玛尼堆,一堆又一堆,正如仓央嘉措所说:那一天,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我们在湖边找一块地方坐下,面对那一汪安静、明快、层次分明、摇曳多姿的湖水,静静的发呆。那一刻灵魂溶于湛蓝,不愿离去、不忍离去,就这样让时光静好,流年无殇,湖水无恙吧。
看着冰雪覆盖的拉轨岗日山山脉在延伸,天变成了深蓝色,轻微结冰的湖面一点点波纹都没有,风景美得无以言表;宁静、空旷的世界只有风在和我们对话,此刻再多的烦恼和忧伤都会融化在羊湖广阔的怀抱之中,在这里,真正体会到心如止水境界。
和媳妇漫步湖边,那云、那山、那湖、那风,那令人陶醉的美景、那净若碧玉的风情、那浪漫怡人的画面、那醉人心扉的絮语,生出数不尽的甜蜜,此情此情我又想到仓央嘉措的诗句: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们驾车慢慢地行驶在绕湖的S307省道上,打开汽车的天窗,享受寒风和美景,没多久来到一个供游客停车休息的地方。这里有当地藏民摆买饰品和供游客合影的藏獒、牦牛。
和两只藏獒合影。这两只藏獒一岁左右,长得虽然硕大无比,但是很温顺,习惯于配合游客照相。
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向上行驶,终于到达海拔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在观景台上俯瞰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湖--羊卓雍措。绵绵群山中,一汪碧水将半山腰以下全部覆盖,与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云层将蓝天时遮时掩,在山体上留下一片片流动的斑斓。此番美景,确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感叹造物之神奇。
羊湖之美,美在其秀,碧蓝的湖面在群山环抱中亭亭而立,如同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远处的拉轨岗日山脉的雪山像守护神一样静静矗立。
羊湖像一颗巨大蜿蜒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原洁白的云朵下,镶嵌在雪山之侧,镶嵌在山的半腰,多想就这样凝视着她,静静的凝视,倾听它与心的对话,聆听它给予的箴言和叮嘱。
即使看过再多藏区其它的湖,碧波如镜、水草丰美的羊卓雍措带来的是另一种视觉盛宴。看不够的羊湖,拍不尽的风景,亦步亦趋的行走在归途,羊湖已融入灵魂、溶于骨血、铭记脑海、刻在心田中,永远无法忘怀!
用眼睛看到羊湖的湖光山色只是一小部分,这个集湖泊、雪山、岛屿、牧场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需要反复地亲临,走进它,去挖掘它的内在美。甘巴拉山口上的游客。
电子测速点。羊湖到拉萨市的距离约100公里的路程。
我们四点多到拉萨市区,在宾馆办好了入住手续后,就去罗布林卡、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广场游逛。
罗布林卡已经有二百多的历史,在2001年被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都不是寺庙,属于宫殿,类似现在的政府大楼,在原来西藏这样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里有寺庙,法律里有宗教。
罗布林卡是历代喇嘛(七世、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夏宫,被称为拉萨的颐和园,西藏最大的园林建筑,占地36万平方米,有宫殿区、森林区和公园区。
罗布林卡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格桑颇章、金色颇章和达登明久颇章,是达赖诵经、生活办公的地方。这里清新的空气,安谧的环境,具有一种西藏园林特有的朴实自然的情趣。
据说,在节日的时候,藏族人都会在罗布林卡里过节,尤其是雪顿节的时候,罗布林卡里人山人海,他们在这里喝酒聊天,还有精彩的藏戏表演。我们游完罗布林卡,就去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是拉萨市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5A级景区。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是游客到了拉萨必去的地方。进大昭寺里面游览,看点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见佛像如见佛祖本尊,从大昭寺的金顶可以看到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的柳树、大昭寺广场和右边远处的布达拉宫。
大昭寺的前广场耸立着显眼的两根巨大柱子,这种柱子被称为"塔青",是寺庙威仪的象征,藏族人习惯在上面绑上各式经文跟哈达,不同颜色的经文,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塔青就是藏族人表达对上天祈求和崇敬的代表,绕寺转经的人,常常用头轻触柱子表示尊敬,并且希望获得佛力加持。
每天,随着大昭寺内的钟声响起,门前香炉燃着桑烟,虔诚的人们静静地磕着长头,诵经声、喃喃语、和着蓝天白云,红房白瓦金顶,美的不真实。
磕长头、五体投地是藏传佛教信徒对神佛表达最高崇敬的一种方式,信仰是这里的唯一,人们脸上的虔诚是大昭寺最真实的写照。
双手合一向神灵的方向深深朝拜,为朝拜更为信仰,祈愿未来阳光普照每一个阴暗角落。大昭寺门前从来不缺信仰者,这就像人们心里,从来不缺信仰。
看着信徒们虔诚、忘我地朝拜,以及起起伏伏的场面,还有八廓街上川流不息的手持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善男信女,如同在传承着一种永恒的藏传佛教的执着,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仰,心也随之起起伏伏,感觉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大昭寺的门口,永远都挤满了来这里磕头祈福的信徒,他们五体投地,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祈福和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在这里,没有人在意别人怎么样,看着那些让人心生感动的朝拜者们,旁观者内心凭添了许多浓浓的敬意之情。
朝拜的人们大都带着厚重的行李,有的甚至需要跋山涉水,专程从各个藏区来到大昭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神圣。大昭寺是信仰的集结地,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向往拉萨,大概这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这块立在大昭寺门前、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而依旧鲜亮的唐蕃会盟碑,见证大昭寺和拉萨及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
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着藏香的洁静味道,还有烂漫喜庆的气氛。在这里,你不仅看到朝拜的信徒、游客,还可以遇到来拍艺术照和婚纱照的。佛前众生,众生百态
当地人心里,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是真正的拉萨。
八廓街是一条众多的朝圣者用脚步和身体踏成的千年转经路,藏族人称其为“圣路”。世界上恐怕除了西藏拉萨的八廓街以外,再没有一处是一年365天、天天被不为游览和生意、只为信仰的众人环绕不息的街区了。我们加入朝圣的人群中,虔诚地和信徒们一起顺时针绕大昭寺转经。
在人群中,最醒目的始终是手摇转经筒,口中呢喃有词,目不斜视的转经人,无论周遭发生什么,他们的转经生活始终一成不变,日以继夜,周而复始。信众里不乏残疾的信徒,心中有佛,身残志坚!
八廓街上保存着旧时清政府住藏的大臣衙门。雍正年间,清朝开始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直至辛亥革命爆发的183年间,共派遣过84任驻藏大臣。
冬季在拉萨,大昭寺是个晒太阳的好地方,阳光覆盖八廓街,好像洒落凡间普度众生的佛光,照的人心一片澄亮,满是温暖。
汇聚的人流中,有磕长头的信徒、修行的僧侣、转经的藏民,有做生意的康巴、挑选纪念品的旅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服饰、各异的语言,一切都在默默述说着雪域圣城的和谐魅力。
转经的老人手持转经筒,默念六字真言,行走在铺满青石的街道上。这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八廓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见证了西藏地方政权的兴衰更迭,更见证着信徒们一日复一日的虔诚与执着。
在藏区,在拉萨、在大昭寺,信仰无处不在,无论面容多么沧桑、身体多么残疾、生活多么清贫、外人看起来多么苦难,但是他们的心是幸福、快乐的,这些幸福、快乐有信仰的人才能体会。
一路磕着长头从四川、青海等地到拉萨来朝拜的藏族同胞,他们的额头上已经磨起了硬硬的茧块,但他们诵经的声音仍是那么高亢,磕头的身躯仍是那么舒展,成为八廓街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这个年少的信徒用身躯丈量着朝圣的路途,每每看到这些信徒,都会被信仰的力量强烈地震撼。我不了解他的世界,但我真的被他深深感动了。
一栋栋石砌的藏式楼房组成的街道大都保留了原有风貌,地面铺就着手工打制的石板。在这条历史悠久的转经道上,一边是古老的八廓街手持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的善男信女川流不息,一边是各种流行歌曲、商品广告铺天盖地,宗教与现代化,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行走在藏区高原大地、在拉萨,在大昭寺、八廓街,在时光的长廊里徘徊,感受着宗教的神秘和信仰的力量,多少梦想依旧渐行渐远,泯没在物欲横流之中,不能丢掉和遗忘的,还是那一颗初心。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仓央嘉措
坐落在八廓街东南角的黄色小楼就是大名鼎鼎的网红--玛吉阿米餐厅。“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他情人的名字,餐厅就是当年俩人幽会的地方。“玛吉阿米”是人名、是餐厅,是诗、是爱情,是浪漫的符号。
浓郁的藏式风格,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的古朴,带着忧伤神情的玛吉阿米的画像让人看了不免同情和迷恋。当年仓央嘉措曾经常光顾这里,曾和玛吉阿米在这里幽会,后来为追忆玛吉阿米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情诗: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进到玛吉阿米餐厅的二楼,看到茶几上有很多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的留言本。我们找个座位坐下来,听着悠扬情歌,叫上一壶酥油茶,慢慢地喝岁月读时光,想象一下当年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卿卿我我的情景,感受仓央嘉措才懂的浪漫洪荒,寻找被仓央嘉措遗落的动人诗篇。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宗教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这首也是他写给玛吉阿米的情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也是他写的著名情诗: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玛吉阿米餐厅楼顶的平台是俯瞰八廓街的绝佳地点,八廓东街和八廓南街一览无余,餐厅南面伫立着一座塔青。
听说藏传佛教的信徒一辈子要磕10万个头,他们只要有时间,就会围着大昭寺,或神山圣湖去磕长头。他们不存钱,所有的积蓄都会供奉到寺院中。在八廓街,随处可见坚守信仰的信徒。
作为游客,我们放慢了脚步和节奏,随意跟着当地藏民走在八廓街的转经道上,许下一些美好的祝福和愿望。
大昭寺是西藏的中心,八廓街是旧拉萨的缩影,是拉萨市当地人和来拉萨旅游的游客吃喝玩乐之地。转完大昭寺,我们去布达拉宫游玩。大昭寺到布达拉宫广场就几公里的距离,我们决定步行至布达拉宫。
建于拉萨河谷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建立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里面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宫内的壁画,无一不是精品。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布达拉宫都是非常有美感的设计建筑,它与这里特有的蓝天白云衬托出纯洁的一面。
在很多人心目中,因为拉萨有布达拉宫,这座城也就变得神圣,它是信众心中的圣殿,藏民族的精神家园,不管他们离布达拉宫有多远,此生来此朝圣便是他们的终极梦想。
参观布达拉宫是一种殊圣的体验,记得那年参观完布宫后,身心仿佛变得与众不同。布达拉宫的正门一般是对散客开放的,团队是从东门进入参观。2015年参观游览过布达拉宫,这次就不计划进去参观了。
和许许多多的宫殿一样,布达拉宫威武壮观,仿佛从山上拔地而起,与红山山体自成一派。在广场正对着布达拉宫靠马路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武警站岗的区域,两个威武的武警承托着雄伟的宫殿,2015年我们来拉萨时广场上是没有设这个区域的。
流连在拉萨,自然会想起仓央嘉措著名的诗句:“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在拉萨街头,布达拉宫里,经历了多少凄凄惨惨的悲欢离合,才浓缩出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篇!
药王山观景台是拍摄布达拉宫最佳的位置。人民币50元背后的图案就是布达拉宫,在蓝天和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
路中间的白塔是以前的西门,据说是连接药王山和布达拉宫的,曾经被称作是西藏的龙脉,现在由于公路穿过,所以多修建了两座白塔。
在拉萨市每年都有游客,更多的是来至各地的来布达拉宫叩长头、围绕宫墙转经祈福的信徒。
每天都有不计其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信徒用身体作为尺子,丈量着土地,只为来到这个圣殿朝圣。朝拜的人群走到布达拉宫脚下,仰头虔诚地注视着上方的宫殿,口中念念有词,阳光下的布达拉宫显得异常耀眼,反射的强光照在他们的眼皮上。在拉萨的街头看着这些信徒你会感觉到:信仰,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
看到这些朝圣的小信徒,真是令我们感动,我忽然明白,藏民自幼至长,信仰浸透了他们的生活,无须刻意,与生俱来,如呼吸,如吃喝,成了他们生命的基本成份。媳妇给了一点钱小信徒。
在拉萨,游客会不自觉得被随处弥漫的信仰感染,我们和当地人一起在布达拉宫绕宫墙轻轻转动经筒,在最接近澄澈的地方,心念尘世自由的灵魂,只想做一个平凡的人。
行走在空旷的布达拉宫广场,夜幕下布达拉宫愈显伟岸,殿宇巍峨,气势磅礴,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瑰宝熠熠生辉。
布达拉宫不只是藏民族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活着的圣殿朝圣者回到布达拉,旅人来过布达拉宫,回去之后一定会带着莫名骄傲的神情告诉人们:我曾去过布达拉宫。
拉萨华宇天都国际酒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