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特别喜欢冯骥才的《冬日絮语》真正去到北国的冬天,感受过北方的寒冷眼前纯白的世界,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你面前不禁感叹自然的奇妙,感叹生命的珍贵。
关于行程
DAY1:杭州--哈尔滨 夜幕下的中央大街DAY2:太阳岛公园-俄罗斯风情小镇DAY3:雪乡DAY4:雪乡DAY5:老道外-松花江DAY6:圣索菲亚大教堂 购物 哈尔滨-杭州出发前做了系统的攻略,为了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想好了每天的行程,安排了每个景点大致需要的时间为了让行程能够轻松与愉快一些,又懒懒的随意改变了行程,或许上面不是最佳行程,是的,不是最佳行程现在回想,每每都痛心疾首,如果当时可以在雪乡多待一天,或者有时间,再顺便把漠河也去了!也许不完美的旅行,才会激发下一次再出发旅行的冲动
注意事项
先解答几个最关心的问题:1、冷不冷: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冷,普通薄款秋衣秋裤+保暖内衣裤、毛衣、羽绒服、雪地靴、帽子围巾手套,口罩(事实证明口罩很有用),足够了,如果你还感觉到寒冷,可以随身携带几个暖宝宝。帽子围巾手套最好备两套,以免出现湿掉或丢失的情况,我在太阳岛公园愉快玩耍的时候,发现丢了一只厚手套,不过也不用怕,中央大街上有各种商铺,而且附近遍地都有摆摊卖保暖物品的地方,可以解决各类燃眉问题。2、苹果手机在零下10到20度的情况下,全程无法开机,即使我把暖宝宝都贡献给了它,也只勉强坚持了十来分钟,华为手机妥妥的抵御住了寒冷,导航全靠它支撑。3、相机极限温度问题:我使用的是尼康D7200和索尼微单,全程没有浪费一块暖宝宝,都完全没事儿,一块电池也可以坚挺的拍上500张-1000张。4、关于室内室外温度剧烈变化,镜头凝结水汽的问题:这是个难题,不过不用担心,也有解决的办法,在室外即将进入室内时,用一个塑料袋将相机包起来,然后装入背包内,密闭保存,切记不要中途好奇打开(否则镜头上会有一层水珠),过20分钟后,待袋子内外的温度差异不大时,再将相机掏出。5、关于戴墨镜以防雪盲症这个问题,看个人,我出发前带了墨镜,最终没有用上。6、护肤品带油性的更为好用,切记不要上涂了保湿水没有干就出门,不然脸上会结霜。7、如果你打算从雪谷徒步到雪乡,最好可以戴雪套,对脚部和腿部可以起到一个保护作用。8、最后出门在外有个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东北人说话耿直,态度可能也不会太好,这时就不用放在心上哈,最后祝大家都有个愉快的旅程。
夜色里清冷的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是一条古老且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商业步行街。在这里放慢脚步,可以感受生活的繁忙和旅行的闲暇。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却也逃不脱它是一条商业步行街的使命,各类名品、各种品牌林立最具特色的估计就是俄罗斯商店了或许是因为冷仿佛周边的一切都很慢没有南方城市繁忙的夜生活也没有杭城里的车水马龙一切都刚刚好,毕竟这里是哈尔滨不是北上广。
朋友都说我的装备很东北。冰棍、糖葫芦,东北必打卡的两样东西,卖糖葫芦的商户很多,5米、10米都能看到一家,价格也不一,华梅西餐厅门口买的是最便宜的一个。
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这条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当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5月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从它诞生不久,就已成为哈尔滨著名的商业一条街 。因为有众多的外国人进驻经商,贸易空前繁荣。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这些商人在此大兴土木。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这地方简直火爆,绝对是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很多人买了冰棍在自拍,在门前合影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当然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冷还吃冰棍在哈尔滨冰箱不是用来冷藏食物,而是用来保温的那么在室外那么寒冷的温度里,吃冰棍也就不怎么稀奇了
大部分人到中央大街都忙着欣赏建筑,其实踩在脚下的方石,是“古董”并且很值钱,据说当时一块面包石头就值1美元,是当年的俄国人设计铺就的。
虽然是步行街,仍有几条纵向机动车道穿过,形成交汇。
中央大街的尽头是防洪纪念塔,快到尽头时,有几家小吃摊,当下没有吃,从雪乡回来后,又这回到这里尝试了下,烤冷面、烤豆皮、肉串都很实在,味道也真的很不错。
哈尔滨烤红肠,到处都有,当你感到寒冷时可以来一根与之对抗,给你的脂肪储备做贡献。不腻,在大冷天吃东西,总是觉得味道超级棒。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在中央大街的尽头,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 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和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 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结了冰的松花江,江上有许多游乐项目岸上游人不多,静静的拍了几张照
松花江上有很多这种娱乐项目
五彩太阳岛 、俄罗斯风情小镇
太阳岛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总面积为88平方公里太阳岛是一处由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构成的多功能风景区之前一直认为太阳岛和俄罗斯风情小镇是连在一起的其实不然,俄罗斯风情小镇是单独盈利的一个"部门"
如果想在哈尔滨市内拍一些漂亮的雪景写真,强烈建议来太阳岛公园和俄罗斯风情小镇上如何到达:1、市内可坐公交,47路可直达2、如果你打算一天玩遍松花江和太阳岛公园和俄罗斯风情小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穿越松花江,江的对岸就是俄罗斯风情小镇3、当然你也可以在tb或是一些旅游网站上预定索道和风情小镇的套票(记得一定要提前预定,因为取票是在中央大街上,如果你在江的对面是无法取票的),这样可以坐索道到江对岸,下来的地方就是俄罗斯风情小镇。
在哈尔滨的每一天都睡到自然醒,北方的冬天天黑的还特早出发前搜了下导航,上了一辆公交,此处,扎心了,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幸好问了司机师傅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大冬天的露天等车又心累了一把,强烈建议按照我以上说的三种方法。
冬季太阳岛公园景色很好,游客少、积雪厚,很适合拍照进入太阳岛是需要门票的,且价格不菲,如果只是为了拍雪景,我更推荐去俄罗斯风情小镇它和太阳岛相隔不远,门票只要软妹币20元
俄罗斯风情小镇是俄式风情极浓的旅游休闲小镇,占地10万余平米。小镇上有上世纪留存的别墅、民宅27座,彰显了淳朴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和建筑艺术。错落有致各具风格的这些别墅群,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建筑风貌,是哈尔滨乃到整个近代中国建筑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原汁原味的空间里穿越,犹如时光倒流。
俄罗斯小镇的门票很有特色,是一本印有中俄两种文字的纪念性观光“护照”让人从步入小镇的一刻起,就有“出境” 旅游的感受,度过一段难忘的“异国之旅”。
小镇建筑内,是各种的展览介绍和商店。“百年历程”记载着中苏两国重要的昔日往来,名人轶事。古老的留声机和老唱片、印刷机、珍贵的资料、纪念章、纪念币、邮票等,让游客,特别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来的人思绪无尽。小镇的风情画廊展示着俄罗斯的油画和手工刺绣品,还有俄罗斯人的现场作画。在房子内的商店,可以随意挑选俄罗斯进口的小型纪念品,如陶器、茶具、首饰、手表、烟灰缸、望远镜、酒杯、镜子、打火机、香水等。镇内有西餐厅、面包房、烧烤摊,游客可以坐在面包房喝着咖啡,品尝着各式的俄式大面包。也可以去食品商店买些巧克力和一些红黑鱼子酱,或挑选几瓶伏尔加酒、香槟酒、葡萄酒等。
小镇俄罗斯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每个房屋前都有白色的木栅栏围住花园房子,房子的外面还有弯曲的木质楼梯,墙面的窗框上雕刻着各式图案,房顶上基本都建有天窗和红砖砌成的烟囱,真实的再现了一个俄罗斯小镇。
室内都有暖气,如果在室外感到冷了,可以到室内取暖,每个房间的陈设都是不一样的,有上世纪50-60年代的感觉。
小镇里也有很多故事,那个年代,许多俄罗斯人来到哈尔滨谋生,其中有医生、芭蕾舞演员、面包师,还有为修建中东铁路而来的大批俄罗斯的铁路工程师和他们的家属,他们居住在小镇,而俄罗斯小镇里最有故事最富传奇色彩的人,则是那栋标有“1950苏联人家”字样的房子的主人瓦西里。据说2004年维修这栋房子时,在阁楼里发现了房子的主人瓦西里当年藏匿在此的打字机、发报机以及部分关于日本关东军的情报,由此得知当年太阳岛上的这位瓦西里医生,竟是苏联红军的谍报人员。1940年夏天,瓦西里以一位外科医生的身份定居太阳岛。由于是战争时期,他的高超医术很快就在哈尔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里名声而起,关于瓦西里获取情报的方式有多种传说,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则是他医治了日本关东军一位将军的枪伤,从此这位将军视瓦西里为知己并与之交往了五年。而就在这五年中,瓦西里不断地从这位将军身上获得重要情报,其中一份关东军在东北边境的布防情报,至少让苏联红军在日后进军东北的战斗中,少伤亡了十万红军战士,战后瓦西里的身份并没有暴露,他依旧留在哈尔滨行医,1958年他在太阳岛上这栋住了十八年的房子里去世。给这个小镇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小镇不大,在里面半小时就可以逛完。我们在这为数不多的建筑里穿行,感受俄罗斯风貌的建筑,领略俄罗斯风情。这里除了有几栋如“百年历程”、“1950苏联人家”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外其它的一般都是食品店,纪念品店。不过我喜欢这里五颜六色的房子,可以玩雪、拍照一下午^_^
看,我变魔术
乐此不疲的玩雪,真的不冷呢。
好像童话世界,真的很美,冬天很值得来玩
梦幻雪乡
雪乡原名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距长汀镇7.9公里,占地面积500公顷,整个地区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雪乡雪期长、降雪频繁,有“天无三日晴之说”,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积雪期长达7个月,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连绵,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这里敲黑板划重点。雪乡在双峰林场!双峰林场!双峰林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各位游客订房前务必看清地址。前段时间微博朋友圈刷屏的《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中提到的赵家大院距离雪乡有10公里,它在永安林场,不归双峰林场雪乡景区管,如果还是不放心,请提前多做功课,就不会掉进坑里。
网上出现最多的雪蘑菇,就是梦幻家园上面和下面的照片都不是在梦幻家园里面拍的,是在靠近梦幻家园的一条侧路进去,可以上到栈道上,俯瞰整个雪乡。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花150块进去看,因为里面的确很小,风景在免费区域都可以拍,只是梦幻家园里多了一个二人转的表演,我对二人转也不感兴趣,这里是我觉得是我花的最不值的一次。而且梦幻家园可能进去的人太多,门口的保安态度也不好。如果不是想要看二人转,此处真的可以不用花费这个钱。
雪乡最近又双叒叕上热搜了,一如既往的又是坏消息。不过就个人而言整趟行程玩下来,感觉还没有遇到过新闻上出现的情况。1 、先说说住宿吧,网上看了很多的帖子,大部分都是反映雪乡住宿条件差,价格高,所以我在出发前也特别做好了心里建设,把预期放的低一点再低一点,想着能凑合一晚就不错了,至少是一个大床房,不用和很多人挤一个炕(不过我还是有点无法想象,多人炕是个什么概念),我住的那天是280元一晚,感觉还挺划算,不过这个价格并不稳定,要分什么时候吧,周末、节假日、旺季,浮动也是很正常的。2、再说说交通:去雪乡有大致这么几种途径,报团、包车、自驾、大巴;我选择了包车,不过不要被这个词迷惑了,包车也是12人座的小面包车,空间较狭窄,住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附近的,司机都会来接,大致时间在早上6点-6点半左右,回程也可直接与司机联系,大致回程时间在11点半至12点左右,全程行驶时间在5小时左右,中途会休息一次,司机师傅会把大家拉到一个商店,可以上厕所,买不买东西不会强制要求,放心大胆的去上厕所就可以,此处注意,只有一个休息点,所以大家要珍惜。3、再说说餐饮:在雪乡我只吃了三顿饭,从哈尔滨出发时太早,就在超市买了点吃的当早饭,中饭是在雪乡的家庭旅馆吃,消费了109元,点了两个菜(大丰收和白菜猪肉粉条),分量较大,完全够2个人吃,而且菜单都是明码标价,不用担心被坑;晚饭在雪韵阁还是阁吃了一顿38元/人的自助餐,餐品种不是太多,但是绝对能吃到饱;第二天的早餐家庭旅馆供应(馒头、稀饭、小菜,量也很大,吃饱为止)。中饭由于出去拍照拍到比较晚,11点就准备返回哈尔滨,也没赶上吃饭,这个时候带的零食就派上了很大的用场。总体来说,对于这次的雪乡之旅,很是满意;大家只要记住少吃少喝少买,一定不会被坑。
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雪,雪乡真的可以把南方的孩子们美哭了。从哈尔滨出发是早上6点半,到达雪乡大概已经12点左右,运气很好,天气很晴朗雪乡进入的时候是需要门票的,95元/人从大门口到雪乡景区内部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坐摆渡车,好像是10元/人往返(记得一定不要把票弄丢了, 因为返程还要再检一次票),车程大概在5分钟左右,摆渡车不会强制购票,看个人意愿。为了保护雪景,不允许私家车在景区内部开,所以我个人认为10元的摆渡车费用也很合理,如果不想买,走进去也行,还可以看看沿路的风景。
这里有很多游玩项目,但是价格不菲,不要轻易尝试如果真的很想玩一些项目,可以找旅馆的老板帮忙买票,会有一些优惠例如摩托车到羊草山看日出,摩托车费用是288,旅馆老板可以帮你150买到其实这个地方即使你不玩项目,光走走看看也很美。
路边的积雪很厚,一脚踩下去可以差不多到膝盖的位置。
这个老板真可爱,冻柿子、糖葫芦等自己拿,5元一个。
房门前的积雪,到我的腰部,这是真的哦。
这个毛驴拉车都是在给各个商户补给食材和各种所需物品其实雪乡并不大,如果用脚去丈量,从东边走到西边,从南边走到北边,充其量3小时可以走个透。雪乡的接待能力也很有限,试想一个原本只能容纳1万人的地方,一下子涌进了3万人甚至更多,站在旅客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从食宿价格还是服务态度,旅客满意度自然都会有所下降,就我看到的来说,雪乡大门口有景区食宿规范价格的公示牌,已经把价格定死了,大家在进来前就能有个心理预期。出来玩,当然是开心最重要了,如果觉得项目贵可以选择看看风景,其实风景已经很美了,绝对能够挽回门票的钱。
雪乡很小,沿街不是饭馆就是商铺,再或者就是家庭旅馆,很有东北特色。
天气很好,蓝天白云白雪,俨然一个童话世界。
旁边那位大姐心想:这丫头真的不冷吗?真的不冷吗?不冷吗?我在东北被问的最多的就是:姑娘,你不冷吗?我想说真的没有那么冷。
特别喜欢这个雪洞,白天和晚上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很喜欢这片空旷的地方让我想起了一段话我的心胸很狭窄窄得只能容下一个人外面的世界很空旷有自由、有烟火、有繁花只是没有我
夜幕下的雪乡,别有一番风味
之前和旅店的老板预定了梦幻家园的门票,原本是想在天黑前进去,看看白天的景,然后再看下夜景,奈何等到天黑老板才来。。。错过了白天的景色。后来发现,其实不用进去看,别的地方也有雪蘑菇,还免费,心情很down啊~~~误打误撞的到了童话世界,在栈道上看到了绝美的景色,灰暗的心情一下子被冲散了此处敲黑板,划重点如果只想拍景色,不看二人转完全不用买梦幻家园的门票,真的不如在外面看到的景色,后面我放一些梦幻家园内部拍的照片,给大家参考。
这是在梦幻家园里面拍的照片,灯光也没有外面好,景色也和栈道上拍到的差不多,看多了雪蘑菇,或许已经审美疲劳了。
此时已经下起了雪,在雪乡的两天,其实运气算是很好了,晴天的雪景也看到了,雪天的雪景也看到了,很满足,只是遗憾了,不能到羊草山上看日出。
开了闪光灯拍了下雪的场景,很少用闪光灯,总是拍不好。
晴天明媚的阳光雪天清透的雪花踏过清脆的雪地欣赏别样的美景!拿起相机记录下在这里的每时每刻如壁画般美丽的画面!
不要脸的发一大波个人照
哈尔滨、雪乡有很多像这种狗拉雪橇,呼吁大家不要坐,没有买卖,就没有虐待。
李二狗、刘铁蛋的家?这个背面就有雪蘑菇可拍,每一条小路都有不同的惊喜,建议多转转。
美得像幅画,可惜时间不多了,即将要离开。
两天的雪乡之旅结束了,感叹应该在这里玩上两天如果天气允许可以再安排一个翻越羊草山到雪谷的行程。留一点遗憾,待下次再完成。
旧时光里的老道外
原本计划这一天是去伏尔加庄园,起的比较晚,而且从雪乡回来之后已经无心再看雪景(因为雪乡实在太美了),感觉其他的雪景应该都是大同小异,所以就放弃了去伏尔加庄园。看了之前攻略里有提到老道外,想着就来看看吧,也不远。逛了一圈之后, 说实话,并不推荐来这里,老街区差不多已经都拆完了,新式的建筑完全提不起什么兴趣来看。
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都是洋人,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史料记载,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那些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现在老式楼房已经全部被围起来,准备拆了,历史也将一去不复返。
走在这里,感觉周边特别想《无证之罪》中的场景。
破败的楼房,不太干净的街道,幸好这里唯一能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美食,价廉物美。在哈尔滨的几天里,食物拍的很少,因为每天菜一上来就开动了,完全没有心思拍照。^_^
据说联合国人居范例奖的评选专家和国际建筑艺术专家来哈尔滨考察后,对这片建筑群的评价是:无论是从巴洛克建筑的数量、还是它的历史厚重感来说,价值都超过了中央大街,哈市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唯一够条件的就是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但是老式建筑已经几乎要拆光了,新式的建筑却让人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在寒风瑟瑟的松花江上
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冬天的松花江上,江面结了厚厚的冰,雪把冰面覆盖住了,越冷的天气,走在上面就越踏实,很多人在江面上行走拍照,雪地摩托车载着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在江面上飞驰,江面上有很多娱乐项目,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再次强烈呼吁,希望能引起各位小伙伴的关注,狗拉雪橇看上去挺好玩,小狗拉着你在雪地里欢快的跑,合影留念的感觉也很浪漫,但是很多小狗每天要拉特别多的游客,试想一个百来斤的人,小狗要费多大的劲。况且它们一天到晚都呆在雪地上,冻得瑟瑟发抖,很多小狗的脚都磨出血粘在冰面上,也得不到妥善的治疗,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就会被主人遗弃。所以希望大家杜绝这项冰上娱乐,为这些小生命争取一些健康的生活环境。如果不能爱它们,也请不要伤害它们。
在江面上奔跑,开心到飞起~~
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又称滨州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滨州铁路2741公里处。为哈尔滨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 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 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铁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随着运输的压力,老江桥将逐渐变成了景点,取而代之的新桥已经拔江而起,并且通了动车高铁。
江面上的风很大,有风会更冷,注意保暖哦~至于我?真的不冷
逆光下,拍一张美美的照片,明天就要离开了,有些许不舍。
沉浸在历史中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的随军教堂,全木结构,占地面积为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建筑。Tips:门票:成人20元/人,学生票10元/人,70岁以上的老人和1.4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开放时间:8:30-17:00,全年无休。
白天和夜晚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我更喜欢夜晚的教堂 灯火通明白天的教堂,总是感觉很清冷
食在哈尔滨
哈尔滨有很多俄式西餐厅,大多集中在中央大街, 华梅西餐厅、波特曼西餐厅、欧罗巴西餐厅、塔道斯西餐厅等,大冬天在外行走就不特意去挑挑拣拣,哪家最近选哪家,最终选择了欧罗巴西餐厅。可以在大众点评或者美团预定一个套餐,比较划算。至于味道嘛,对于我来说,分不出西餐有什么不同,无论在哪里,我都更喜欢米饭。
之前就听说哈尔滨春饼,非常有名气,中央大街上有很多老昌春饼的连锁店,从雪乡回来的晚上,就直奔老昌春饼去了
筋饼很好吃,比较有劲道,春饼也不错,都是按对卖的,如果不够还可以加,上菜速度很快。
大碗的酸辣汤,酸味十足,爽。
东北大拉皮,拌的是花生酱,有点不太适应,总体味道还行。
小菜,我还蛮喜欢吃的。
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可能是因为东西太好吃?现在回看照片,拍吃的实在太少了。以下就放些手机拍的照片。也有很多好吃的没有拍照,我觉得不用特意去找,其实很多美食只有尝了才知道。
铁锅炖,在中央大街的一些小巷子里有很多,随便看到一家钻进去,老板很热情,点了一份酸菜排骨,排骨个大肉多,如果两个人吃不用加菜也完全够,老板还给送了一些玉米、豆腐,还很热情的邀请我们喝了小杯高粱酒。当然也不用担心价格,都是明码标价。
烤肉串(肉多价格还实惠,5元一串)、拷冷面(10元一份,味道极好)、烤豆皮儿(10元20串?不记得了,反正便宜又超级好吃)。
在老道外无意间发现的一家小店,羊汤烧麦馆,羊肉烧麦、牛肉烧麦,味道真的超赞,好想给它点上280个赞,羊杂汤还可以续碗,而且料也多,超级实在。
中央大街上的喜家德虾仁水饺店,味道一般,感觉还不如公司楼下的水饺店好吃,不推荐。
中央大街上有一条地下美食城,一份酱骨棒、一份酸菜白肉,味道也超赞👍。很推荐。
还有很多美食没有拍照,我还喜欢中央大街上卖的面包,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卖的牛肉烧饼和羊肉烧饼,还有俄罗斯风味酸奶......推荐一些值得购买的特产:哈尔滨红肠,大咧巴面包,秋林里道斯在中央大街及其附近开了很多分店,随便选一家,价格都是一样的。可以买一些送亲戚朋友。红肠里一般都有肥肉,但是并不腻,如果有朋友实在不喜欢肥肉,可以选择儿童肠,一点肥肉都没有。大咧巴面包个头很大,味道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买一个尝试下也无妨。
编后话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的这个旅程。而这个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胆一些,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即使不是每个人,都会遇见一条鱼。愿意陪你沉默不语,愿意和你生生不息。可我的大鱼已经不在了。---《大鱼海棠》借用大鱼海棠里的经典名句,人生就像一场旅程,在路上收获的美景和惊喜都是人生中宝贵且难忘的回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