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西山脚下的精品公园
北京海淀区是全国闻名的高科技产业基地,这里不但聚集着清华、北大等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诞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而且海淀还是个依青山靠绿水的上风上水宜居之地。自元代以来,海淀就以她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成为文人墨客抒情怀,逐雅兴,骚诗挥墨的宝地。到清代海淀这片土地上更成为皇家园林大兴土木彰显皇家气派之地,园林规模达到顶峰,不仅圆明园、颐和园、香山公园等依山傍水拔地而起,各色庙宇、园林也遍布西山脚下,“燕京八景”之“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这些属于海淀范围内的就占了三处。另外,海淀在明清还是皇家御用水源和贡米的产地,玉泉山的泉水每日源源不断被拉进皇宫,山下用泉水灌溉的稻田收获的稻米成为皇家专用的贡米,可见海淀不但景美,物产还相当丰富品质优良,直到现在,玉泉山脚下的稻米和蔬菜等依然属于特供。今天我们不去领略那些著名的皇家园林,走几个免费的精品公园,看看海淀的公园究竟是怎样之美。海淀公园,位于京城西北四环万泉河立交桥的西北角,历史上曾是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遗址,公园始建于2003年,是一座集自然气息、人文底蕴和时尚感为一体的精品园林。北坞公园,是在玉泉山脚下一个城乡结合部的自然村基础上,通过拆迁腾地美化京城环境修建起来的,以乡野村韵、籍田稻香为主题,与毗邻的玉泉山和颐和园协调一致,相映成趣。八家郊野公园位于海淀区东升乡八家地区,原为北京的绿化隔离带,2007年北京市全面启动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建设,八家郊野公园作为其中之一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既生态环保,又充满野性的郊野公园。
遗存皇家气息,自然与时尚结合的海淀公园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海淀公园内的建筑告竣,被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六气通达”。当年康熙最喜畅春园,几乎年年到这里居住理政。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在焚毁圆明园后,又大肆掠夺和破坏,畅春园首当其冲,园中建筑悉数被焚。2003年,海淀公园在畅春园遗址上建成,园中“淀园花谷”、“仙人承露”、“双桥诗韵”、“丹棱晴波”、“万泉漱玉”、“讨源书声”,中心草坪、露天剧场,以及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古亭观稼”、“御稻留香”等景观成为公园的看点。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园林环境,海淀公园成为北京市重点公园,精品公园,现已成为科普教育、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特色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
玉泉塔影下籍田耕织的北坞公园
北坞,一个玉泉山脚下的小自然村,名字来源于明代永乐年间发水患,朝廷在这里修造船只救灾,并形成三个船只停泊和修理的地方,即北坞、中坞、南坞,后三坞逐渐成村。北坞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三山五园”规划范围之内,被定位为皇家园林和京西历史文化风景区的重要区域,以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以御苑文化为背景的近郊休闲游憩区。规划中设立一道十三园,即:畅春新园、海淀公园、流浪庄公园、船营公园、中午公园、北坞公园、两山公园、功德寺公园、石渠公园、妙云寺公园、影湖楼公园、茶棚公园和南旱河公园等。北坞公园是其中已部分成园公园之一。2009年北坞村整体拆迁腾退,仅保留一座两进院的金山寺和一座独立的关帝庙,2016年公园一二期建设竣工,成为玉泉山脚下,颐和园西北角的一处田园风光公园。
绿树成荫生态环保的八家郊野公园
八家郊野公园是在北京五环绿化隔离带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整体突出自然环保,生态厕所、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等设施都隐含在公园的各个角落中。公园突出“八方安和”“佳(家)木更新”之意,分为东、南、北三区,其中南北区建有“启明东升”、“松石宿好”、“万红千日”、“树木百年”、“颦叶华容”、“人工湖”、“杏花飞舞”等景观区。东区的园区建设更精细一些,但本次笔者未走,所以不再这里介绍。
京城海淀区的三个免费公园介绍完了,有没有兴趣走走看看全凭个人兴致。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