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触摸历史的脉络
所谓名人故居,就是经过多方考证,证实在历史上文人墨客、政治家等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曾经居住的地方。故居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历经时间的洗刷依然记录并留下了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目前很多名人故居都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这也是我们很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有些名人故居可能没那么有名气,但是可能只是偏巧你不了解罢了,在某一个领域,人家可是声名赫赫的,正好去弥补一下自己的不足。走进这些名人故居,有时候就等于走进了一段你不了解的历史。走进这些名人故居,能够更直接的触摸历史的脉络。这可能也就是行万里路的魅力所在吧。
冯子材故居
我们对于名人故居还是很感兴趣的,钦州市的这个冯子材故居当然不会错过。冯子材故居就在市区,位于钦州镇的白水塘村。
这里又名宫保第,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是冯子材退居时的住所,也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门口的石狮子造型奇特古朴,憨态可掬,和别处看到的不太相同。
整个故居还包括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特别宏大。
冯子材(1818-1903),是钦州人,字南干,号萃亭,清末将领,历任广西、贵州提督。1885年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在镇南关(今友谊关)“短衣草履,佩刀督队”,浴血奋战,法军大败,乘胜追击至越南文渊、谅山等地,歼法军1000多人,史称“镇南关大捷”。死后葬于钦州市东,1905年建墓,墓前有碑刻、石人、石马、石牌坊,规模宏大。
所有房屋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这里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
冯子材故居免费开放,不要门票,乘15路至万国广场站,下车后步行约500米即是。开放时间是9:00-17:00,1-2个小时足够,大家要是前来自己安排好时间。
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故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这里居然还有杨利伟的塑像,很意外。
感兴趣的还可以去看看冯子材墓,位于钦州城东沙埠乡泥桥村东北的小山丘上,距钦州城13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满目青翠,景色宜人。主墓座北向南,占地约1200平方米,墓顶用长2米、宽半米的花岗岩刻成一座庙式屋檐。檐下碑前有一对雕刻精致的盘龙石柱,墓前有3个长5米、宽6米的拜台,左右分列有文仕、武将、狮、虎、马的石雕像各1对,它们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制作也很精巧。墓前横列狮头石柱8根,四长四短,刻有对联云:“万里干城,一方砥柱;寸心金石,万世馨香。”。在墓后约500米的公路旁,有一碑亭,亭内有象征官阶等级的巨碑1块,碑文为“大清诰授荣禄大夫建将军太子少保衔贵州提督世袭轻车都尉加一云骑车尉冯勇毅公神道”。墓碑上额为“功在党国”,两旁对联为“遗爱岂独桑梓,勋名不让刘冯”。墓碑前有供案、台阶和地毯形拜台,气势雄伟。中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瞻仰冯子材墓后,曾作《吊冯子材墓》七律一首:“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松啸如闻嘶战马,花香端合献英雄。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诗对冯子材的一生作了中肯的、高度的概括。
刘永福旧居
刘永福旧居大家也千万不要错过,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区板桂街10号,自驾车前来停车也很方便,旧居周边也古香古色的,很有老城的味道。
刘永福旧居又名三宣堂,是因为刘永福援越抗法,在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兴化、山西三省军事。“三宣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头门临江向东,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额。门两边的对联是:“枝栖古越,派衍彭城”。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永福回国后,利用回乡省亲扫墓之机,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边境)选地择吉日兴建住宅,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 房屋占地面积约659.7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6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房屋宽32.5米,进深20.3米,两层砖瓦结构。共十二间,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为厅,厅中央横梁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庆”“金玉满堂”八个大字。上下座之间中央为天井,天井两则楼附房。
进头门,经过30多米的龙眼飘香过道,便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二门。门顶上原来悬挂着“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阙、春满南天”的对联。二门内是开阔的广场。广场南面是一个巨大的照壁,上书“卿云丽日”,字迹圆润秀雅。
旧居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四周有花草树木,是一座气势不凡、宏伟富丽、典型古朴的建筑,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客家人,钦州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
主座在照壁北面,面阔三间,进深三座。前座门顶上有“钦赐花翎”的直匾,配以“天阶深雨露、庭砌长芝兰”的对联。门口高三米多,设二层门,外层是富有南方特色的“拖笼”,内层是几寸厚的格木板门,十分厚实。
刘永福故居也是免费开放,不要门票,开放时间是8:00-18:00,1-2个小时足够,大家要是前来自己安排好时间。
前座与中座之间是东西两花厅,西厅陈列有中央一级的党政军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的留名和墨宝,东厅陈列有前越南革命领导人黄文欢、英国驻华大使柯立文夫妇以及一些国际友人的题赠。两厅之间为天井。即有名的“拒贿庭”。据说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从越南带回一件珍奇的战利品——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军首领李威利的头发。法国人知道后,专门派人携重金到三宣堂企图高价买走这撮头发。刘永福不为重金所动,就在这个庭院里对来者严词训斥,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这里还有蜡像,展示了房屋主人当时的各种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增加了不少参观的趣味性。
过了“拒贿庭”便是中厅。厅内壁画、木雕琳琅满目,内容有名山大川、亭台楼阁、奇花异草、彩凤仙鹤,还有牧童樵夫、仙翁神女、圣贤豪杰、武将文仕等,中厅左右是对称的二层楼房,西面是刘永福的卧室。家具中有个独脚小茶几,脚座为品字形排列的三个狗头狗爪。原来刘永福爱养狗的习性也反映在家具上。
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一百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
后座为祖厅,是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叫“请缨堂”。这是当年刘永福反对“二十一条”,请缨抗日的地方。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刘永福听到这消息后,不禁义愤填膺,立即通知全体家人并家庭教师集中祖堂,“抗电北庭,请缨与战。”并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愿以七十九岁高龄的“老朽之躯”充当先锋,与敌决一死战。
除主座外,有头门、二门、仓库、书房、伙房、佣人房、马房等一批附属建筑以及戏台、花园、菜圃、鱼塘、晒场等设施。整个旧居规模宏大,有大小厅房119间,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
后座陈列《中法战争历史文物展览》,展室10个,展出面积共1000多平方米,分中法战争概况,黑旗军(刘永福所部)的抗法斗争,萃军(冯子材所部)的抗法斗争等三个部分。这里有大清光绪皇帝及越南嗣德帝赠刘永福父亲的诰封碑。
与主座并列的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谷仓,群众叫它“济民仓”。谷仓一排10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这是刘永福在灾年赈灾存放米粮的地方。主座西侧尽头有一列平房,是刘永福的书房。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