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的记忆中,不管是那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还是压在枕头下的几块压岁钱,还有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满桌吃不完的丰盛美食,关于年味的回忆总是美好的。可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味却变得难以寻觅。记忆里的年是满院子飘着酱鸭酱肉酱鱼的香味,是一路边走边吃刚刚打好的年糕,还不忘拿着零钱同小伙伴偷偷飞奔去买烟花。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今天就带大家来逛逛年味一条街,重温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萧山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桥。每年的腊月风情节吸引了大量游人。
古镇的入口处是仿古街的建筑风格再建而成,走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商铺门前挂得满满的各式腊味,如果你喜欢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千万不要失望,因为这不是你所能看到的全部,再往里会有你喜欢的风景。
或许是因为下雨的关系,今天人并不是很多,遥想去年的这个时候,人山人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我更喜欢人少的时候,可以安静的走一走。
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使入内的游客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老街并不是很长,如果纯逛,或许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走完全程,但是如果你想慢慢的品味,倒是可以逛上一天,这里没有太浓厚的商业气息,大部分还是保持了淳朴的面貌,沿街的商铺都是在贩卖腊味,有着浓浓的年味,和西塘、乌镇等老街比起来,这里少了许多现代化的东西。
古镇内有绍兴特色的乌篷船可以坐,当天下着雨,坐船的游客较少,据说票价在单程10元/人,双程20/人。如果喜欢的话,倒是可以尝试。
安昌有名句“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便是说的这一条小河留过村子,河上有十七座石拱桥。
安昌的酱油据说也颇有特色,这个即是产酱油的仁昌酱园。
这里保留了更多原始的味道,古镇的房屋也显得更为破旧,名气也不及周庄、西塘、乌镇等来的大,但却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乡土人情;正是它的无意张扬,才使它少了旅行团的嘈杂,和周庄的喧嚣、西塘的热闹、乌镇的浓郁、南浔的繁忙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这里无需规划路线,临河就只有两条路,中间有许多桥连接两岸互通,随意走都可以看到美好的风景
穗康钱庄,藏在主街一侧深深的巷子里。安昌的钱庄开于1856年,终结于1949年,从前安昌为越北绍萧边界的商贸和金融中心,棉花、蚕茧的集散收购地,从乾隆年间开始兴盛,至抗战前夕,有据可查有大大小小21家这样的钱庄,也就是最早的私人银行的雏形。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二十二日《越铎日报》称:“安昌市面,以钱业为首领,故往年获利,累累几万。”据老人回忆,抗战前萧山、南阳、靖江各地收购蚕茧时,每日从安昌钱庄挑出银元三至六担。后因受钱业风潮和现代银行的兴起而日趋衰落,至日寇进逼而停业。抗战胜利后穗康、信泰一度复业,1949年后钱庄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像是记忆中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木头结构,没有钢筋水泥的厚重感,却有着浓郁的历史感。
所到之处必打一卡,证明自己来过。
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看到这些就知道终于是要过年了。
半掩花影半倚塌,一座小桥一人家。 偏安一隅, 于山水之间守着岁月静好,清晨为自己煮一壶茶,听流水潺潺,应和着鸟儿的叽叽喳喳,水中的鲤鱼不安分的泛起涟漪,也想一起演奏这天然的乐曲,一片树叶悄悄的飘进了我未喝完的茶,我轻轻拾起生怕惊扰了这顽皮的孩子。或许我达不到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也做不到在心中修篱种菊,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喧嚣不避开我,我便逃离这尘世。
走在下着雨的古镇里,仿佛时间也倒回到了那个时候,是啊,就是感觉自己穿越了。
喜欢这里临街的建筑,有着厚重的历史感,用相机记录下它的美,却无法真正还原它的美。
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上了这样的场景,大树郁郁葱葱,比房子高出了一大截,仿佛像是在守护着这些古老的房屋;有桥梁互通河的两岸,每天迎来送往着许多的游客;小桥流水人家,宛如一幅水墨画。
临河有许多的商铺,可以在这里叫一杯茶,临河而坐,听个小曲,看往来的乌篷船时不时穿梭而过,看街道上人来人往,听一听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临近中午,饿了,随意走进了一家馄饨店,点了一份馄饨(馄饨很好吃)和腊肠串和酱鸭(有点咸)。
话说,馄饨还是很美味的,^_^
感受浓浓的年味
这里算是繁华的街区,各式当地特色的吃食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虽然这里也有很多商铺,但卖的都是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旅游纪念品很少。或许这已是这里被商业化前最后的古朴了。
手工制作拉糖。所谓拉糖,是用白糖经过熬制,稍微冷却后再用手工反复拉制做成。这可是纯手工活,现场制作,如果喜欢吃糖的话,可以买一些,不用担心防腐剂各种添加剂。
现在流水线上生产的许多东西样式好,包装好,但是还是怀念这种手工包装的东西。
许多店铺都卖同样的商品,价格也都差不多,可以放心的购买。
这些手工麦芽糖曾是许多人舌尖上的童年记忆之一。时光荏苒,随着食品加工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麦芽糖遂因其制作工艺繁琐、经济效益低等原因,在市场上逐渐失宠,变得难觅踪迹。或许这些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地方,却依然坚守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试图留住这一份“甜”,即使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这份恒心,都是值得去珍惜的。
酱鸭、酱猪舌头、腊肠、鱼干等等都是安昌的特产,以冬季所制的为佳。每家每户把制作好的腊味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份,便于保存。一到了腊月里,一串串腊肠、酱鸭挂在门前,自然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手工制作的木桶,价格有些贵,也不知道是否能卖的出去,一般人家现在也不再使用这些款式的物品。
沿街也贩卖一些小吃,现炸现做。
沉醉于古朴的时光里
古朴的记忆相差这么久时空对话确实为难你当时又是怎样的心情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时光太浅,指缝太宽不能追悔莫及这里的喧嚣仿佛都与它无关。
这里的戏台,常有社戏在这里上演。悲怆的唱腔、凄绝的琴声,经过街河的荡涤过滤,变得有点水灵,映在看客的泪光里。
三板桥,始建于明代中叶,时处主商市街段,故名利市桥,俗称三板桥。清嘉庆四年钦赐翰林院检讨陈思济建牌坊时重修。
西边没有刚刚的喧闹繁荣,更多了一份淳朴的感觉。仿佛时光都变得安静了。
此处划重点,安昌古镇内是免费的,若在景区入口处购买门票50元,可进城隍庙、穗康钱庄、石雕馆、绍兴师爷博物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安康寺、中国银行旧址等处。
这里人烟更为稀少,可以更好的静下心来慢慢感受。
一排整齐划一的高大树木,甚是壮观。
喜欢船划过时的风景,喜欢用相机记录下这里的一点一滴,很有故事感。乌篷船上都有一大一小两只划桨,那只提供动力的大划桨可是用脚来划的,小划桨只是用来把握船的前进方向的。
此时的安昌是惬意的,温柔的,略带破旧的,却又充满了烟火味的地方。
除去空调外机有些出戏之外,看上去真的很古朴。
古镇里唯一的一家奶茶店,之前经过发现客满,再次经过时忍不住进去坐一坐,点了一份具有当地特色的黄酒奶茶,有一些些酒味,不妨试一试。
攻略
关于交通动车+公交🚌杭州东站高铁或动车到绍兴北站,20分钟;绍兴北站出站左转步行1公里,在【钢材市场】公交站乘坐118(或118B)路公交车到【安昌大酒店】公交站下车,即到安昌古镇。或绍兴北站直接打车,距离8公里左右,车费20元左右。自驾🚐杭甬高速公路柯桥(中国轻纺城)道口下,向南至第一或第二个十字路品折西,2.5公里至安昌古镇入口(有停车场)关于门票🎫安昌古镇不需要景区门票费,也许也正因为这样,它更加不像那些知名的景点充满了商业化的气息。如果想去“绍兴师爷博物馆”,“中国银行旧址”,“民俗博物馆”,“石雕馆”,“古戏台宣卷馆”,“城隍庙”等,门票50元,到各个景点再验票。但个人不建议去,大部分都是后来翻修的,人工痕迹比较深。结束语所谓的梦想就是当你开始追逐它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的梦想很可能不会实现但你依旧会去追逐如果励志的东西用完了就重新制造那些积极的东西如果选择开始停滞就一个人出走独自看看这个世界因为梦想是一条单行线,走上去就再不回头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