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所罗门群岛,那是躺在我地理课本中的地方。直到亲自到达,双脚踏上霍尼亚拉的土地,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它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称。
“霍尼亚拉”在土语中的意思是“西南风劲吹的地方”。高山、群岛、原住民还有南太平洋自由的风。对于未曾到达的人们来说,所罗门群岛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位于西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属于美拉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由近千个岛屿组成。当初发现这里的航海家以为这里是圣经《旧约全书》中所提到的所罗门王宝藏的所在地,故得名所罗门群岛。
我所到达的霍尼亚拉是所罗门群岛的首都,也是所罗门群岛的主要港口,这个名字在加利语中意为“面向亚拉”,即东南风登陆之地。
玩法一:逛中央市场
逛菜市场这件事,是会上瘾的。
我大概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乘坐一艘意大利的浪漫油轮,如艺术之城般的歌诗达大西洋号,从中国的天津港启程,几乎漂过了大半个南太平洋,到达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地方… …而我更没想到的是,到达所罗门群岛的霍尼亚拉之后,第一件事,居然是去逛菜市场啦。
从码头左拐,差不多步行5分钟,就到达当地非常有名的中央市场。这5分钟的路程,会看到一个极其破败的霍尼亚拉,一个新鲜的世界从此打开。
霍尼亚拉的中央市场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聚集了众多当地人,蔬菜、水果、新鲜的海鱼、日常生活用品都有的卖。跟国内的综合市场一样,也是一个个的小的摊位,店主和客人也叽叽喳喳的砍价。
我们见到了卖香蕉的老妇人,她指着绿色的超级粗的香蕉让我们买,一群人简直被这夸张的香蕉惊呆了,这哪是我们见过的香蕉呀,感觉像是长肿大了,有西胡那么大小了,老妇人见我们夸张的表情笑的合不拢嘴。
我们还见到了卖芒果的小女孩,瘦瘦小小的,把芒果码的整整齐齐,我们买芒果的时候,她还麻利的给我们切好,真是太讨人喜欢了。
在市场的最里面,靠近码头的地方,我们还见到了当地捕鱼卖鱼的青年人,抓起巨大的鱼吓我们,作为见过世面的我们,当然不会被吓倒。同行的开水哥是一个鱼类学家,他认识全球90%的鱼类呢,这个小小的鱼市简直就是他的天堂,他兴奋的叫着这些鱼的学名,可是在我们眼里,它们都是长得差不多的…鱼…呀。跟开水哥走一趟,果然是涨见识了。
当开水哥见到椰子蟹时,他简直要高兴的跳起来啦。据说,这是一种吃着椰子肉喝着椰子汁长大的螃蟹,在国内非常少见。因为吃了丰富的水果,所以它的肉质非常紧实美味!一群吃货,眼睛都要冒火花了。大家七手八脚的买了5只蟹子,计划找到可以加工的饭馆,吃掉它们。
香蕉好便宜呀,人民币2块钱就可以买到这么大的任意一提。而且有阳光雨水供养长大的香蕉,格外香甜。
这是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因为跟当地人语言不通,讲了半天英语,也没有搞懂这个是什么物种,怎么吃。
牛奶茄子倒是蛮贵的。
这些椰子长得都不是很大,人民币一块钱就可以喝一整只椰子。椰汁有点涩涩的,不是特别的甜。
这个长得像黄瓜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黄瓜。我们只是觉得很清新奇。
玩法二:体验当地手工
霍尼亚拉杂货之旅 贝壳草木都能串起一个世界
在南太平洋的诸多小国家,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和所有热爱生活的女子一样,我也有一颗逛艺术市场的文艺心。非常幸运的是,在霍尼亚拉就有非常 local的杂货市场。
大概霍尼亚拉人早就听说了2000多名中国人将要造访所罗门群岛的消息,当地的手工人老早就把制作好的手工艺品拿到了码头上售卖。可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擅长买买买吧。
这些摊位是很简陋的,就像我们国内的集市上的小棚子,大概10几个吧,密密麻麻。买的东西也是杂七杂八,大到精致都是木雕,小到带着字母的T恤,从生活用品到装饰品应有尽有。
各个摊位上有不同种类多当地手工艺品,贝壳类的串珠、原木人面具的木雕、画在树皮上的画,还有染了各种图案的布、当地蒲草编织的小包包…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完全没有made in China的痕迹,这点令我们很欣慰。因为在塞班买的冰箱贴,貌似就是来自中国义乌…多令人无奈呀…
从古至今,工艺品对南太平洋的原住民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用于宗教礼仪,还是增添生活情趣。装饰品始终伴随着海岛人民,正是这个原因,造就了南太平洋海域发达的手工艺品业,这种精湛的技艺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能与之媲美的。
摊主们席地而坐,也是随性自然。与他们砍价,也是件费心费脑的体力活。
除了码头的这些小摊位,在霍尼亚拉市区,有更大的露天市集。这里才是手工艺品的天堂。从名贵华丽的木雕、石刻,到制作简洁大方的鱼、海龟等皮制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这里,经营手工艺品的摊贩往往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熟谙“和气生财”之道。你只要在摊前稍作停留,或多看上几眼,他们会立即将你感兴趣的物品举过头顶,让你仔细欣赏。同时,还会用简单的诸如 “你好” “感谢”之类的汉语主动热情地向你打招呼,兴致勃勃地和你攀谈,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生意。那真诚的眼光,滑稽的表情、夸张的手势, 常常令你忍俊不禁。
这里手工艺品简单、朴素,做工粗犷而疏落。尤其是贝类,往往都是最天然的,不经过任何雕饰的模样。也难怪,这里坐拥广袤的南太平洋,上苍给予他们的都是宝贵的物产。当地人也深谙其中的奥妙,对海洋的馈赠也保持着最纯粹的自然之美。
手工匠人们把最美的贝壳串在一起,制作成朴实的手链。当然,还有一些非天然的珠子,国人当然一眼就看出来了,毕竟我们以后强大的淘宝,这五颜六色的珠子,想都不用想,淘宝定时一抓一大把。
当地的木头做的项链倒是很特别,颜色十分朴素,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我之所以没买,主要是考虑到没有什么场合去佩戴哦。而且,也并没有特别的收藏的想法。
当地人绘制的布画狂野而又浓艳,有非常显著的特征,放在家里是一片浓浓的异域风情。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当地人有特殊的颜料绘制的树皮画,有的是规律的几何图形的组合,有的是海龟和鱼类,都是在树皮上作画,然后再烤干,树皮的纹路清晰,画作粗糙却带着手工的质感。
最后我买到了三张树皮画,其中一张手绘海龟,爱的不得了。
玩法三:和土著轧马路
在所罗门群岛国的首都霍尼亚拉,有无数种玩法会让你持续兴奋。其中,最不需要做攻略不需要查路书的玩法,就是“带着思考的眼睛轧马路”。你会与无数当地人擦肩而过,报以微笑,或是时刻戒备,你的状态随时都会变化。你会看到最真实的当地生活,接触最地道的街头文化,融入当下,身临其境,没有什么比轧马路来的更轻松自在。
霍尼亚拉本身就充满神奇。想来一个一直躺在地理课本中的地方突然就出现在了眼前,生动的有点不真实。直到双脚踏上霍尼亚拉的土地,才真切的感受到它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称。
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国人会专程赶到所罗门群岛的霍尼亚拉去旅游,去度假,这里的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酒店不多,住也是件麻烦事。不过,天生爱挑站的欧美人,似乎非常热衷去这样的地方,我们遇到的两个法国人,他们就是租了山地车,自由骑行在陌生的霍尼亚拉。
霍尼亚拉有多不发达呢?从尘土飞扬的道路就可见一斑,这里除了主城区有一条柏油马路外,其他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偶有车辆过去,那场面简直了,黄土漫天,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当地人真的非常喜欢坐在车斗上。有的时候一个人,有的时候三五个人,感觉根本不惧怕尘土,车开起来的时候,他们还会吹起口哨,大概这也是他们所理解的“拉风”吧。
走出码头,遇到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果然是黝黑的闪着亮光的皮肤,他们衣着简单,通常都会背着包包,有的人把小点的零钱包挂在脖子上,有的把大一点的蒲草编织的包挎在身体的一侧,很少看到双肩包和手包,偶尔有染着彩色头发的年轻人经过,穿着破旧的垮垮的牛仔裤,那应该是他们所理解的时尚吧。
霍尼亚拉是所罗门群岛重要的港口城市,似乎这里也没有特别区分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车船嘈杂,人声鼎沸,感觉这里才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
戴草帽的年轻人,等待着回家的船来。
整个所罗门群岛一定是没有计划生育的。拖家带口的家庭太多了。被妈妈抱着的小宝宝,眼睛明亮清澈,大概是对黄色皮肤的我们感到新奇吧。
当地人等车也特别随意,没有站牌,没有固定的公交车,通常就是一伙人聚集到一起,人多了就随意拦下一辆车,有面包车、有皮卡、还有小客车,几乎都可以上去。特别夸张的是,我们十几个人,居然包了一辆公交车环游霍尼亚拉。
虽然到处都是破败,也没有丝毫的繁华可言,但是夜幕降临之时,这安静的小地方却也有几分说不出的魅力。不知道是因为没有雾霾笼罩,还是时光慢了几拍,总会让人很舒服。
路边开花的树,也默默的长成了一道风景。从冬天来的陌生人,把这也当成了眼里的风景。
玩法四:吃中国城的椰子蟹
所罗门群岛,那是躺在我地理课本中的地方。直到亲自到达,双脚踏上霍尼亚拉的土地,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它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称。作为太平洋上的岛国,所罗门群岛共有超过990个岛,陆地总面积共有28450平方公里。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大多数人口依靠务农、捕鱼和种植为生,国民经济以种植业、渔业和黄金开采为主。大部分制造与石油产品依赖进口。大多数人对这个地方是及其陌生的,不能清晰的指出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无法形容他的模样,也找不大到最确切的几个关键词。除了丛林跟小黑人,几乎一点也不了解它,甚至它是所罗门群岛国的首都这件事都不没有完全的把握…
从早上九点钟开始,邮轮就开始减速,慢慢的靠近港口。我站在甲板上,看到了不再蔚蓝的海和更远处的山。差不多11点钟的样子,邮轮完成停靠,这时候在甲板上便可以看见一排排的集装箱,看见穿着统一服装的欢迎乐队,还有只围了一块布的原著民…
走下船仓,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夹杂着海水的气息,并不是多好闻的味道,却也是属于霍尼亚拉的气味。走近了,才发现当地人用撑起来的小摊位来欢迎我们,或许早就听说了国人买买买到兴趣爱好了吧。这些摊位是很简陋的,就像我们国内的集市上的小棚子,大概10几个吧。
各个摊位上有不同种类多当地手工艺品,贝壳类的串珠、原木人面具的木雕、画在树皮上的画,还有染了各种图案的布、当地蒲草编织的小包包…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完全没有made in China的痕迹,这点令我们很欣慰。因为在塞班买的冰箱贴,貌似就是来自中国义乌…多令人无奈呀…
当地人大概是从没见过2000多位中国人同时抵达这样子的小岛,看我们就像看猴一样,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眼神都是很友善的,因为我们看当地人也像看猴一样,每一次这样莫名的眼神交汇。他们都会露出无比灿烂的微笑,原来,那是嚼过宾榔的牙齿…哈哈哈,黝黑的皮肤再配上橘黄色的嘴唇和牙齿,这感觉变成了我对霍尼亚拉最深刻的印象。
和很多不发达国家一样,霍尼亚拉的基础设施很一般,根本没办法和国内比的,柏油马路上也坑坑洼洼,红绿灯更是少得可怜,我们能不能安全快速的过马路,完全看司机们的心情。作为所罗门群岛最重要的首都,霍尼亚拉显然有众多的人口和汽车,有些重要的路口甚至有堵车的现场,不堵车的时候,汽车呼啸而过,卷起一层又一层的尘土。坐在皮卡后斗的年轻人,抖掉头发上的尘土,嘲笑我们这群被呛的死去活来的行人…
从码头左拐,差不多步行5分钟,就到达当地非常有名的中央市场。这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聚集了众多当地人,蔬菜、水果、新鲜的海鱼、日常生活用品都有的卖。跟国内的综合市场一样,也是一个个的小的摊位,店主和客人也叽叽喳喳的砍价。
之后我们又去了霍尼亚拉的国会大厦和博物馆,因为内部都不允许拍照,所以没有太多图片。我特别喜欢国会大厦的那个高高的山坡,在某些角度可以俯瞰霍尼亚拉小城,低矮的房屋和远处的海组成一幅安静的风景画。
在山坡的另一边还有一棵长得特别有型的凤凰花树,枝叶自由延伸,自己长成了一道风景。几个坐在树下的当地人,喝着饮料聊着天,时光如此漫不经心又如此有氛围。
在博物馆看到了美丽的姑娘跳的当地舞,不像国内的跳舞的精瘦的可怜,他们丰腴又性感,肉肉跟随身体抖动,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为了吃到美味的椰子蟹,我们决定包一辆车去中国城,找一家华人的馆子。到达中国城我们随意逛了几个店,都是华人开的!好熟悉的面孔、好熟悉的中国话!果然,来之前就听说霍尼亚拉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华人手中,果然如此呀。这里的华人大多来自广东、福建,好几代人在这里经商。他们的商店里,卖的也都是来自中国的商品,明显有义乌的影子,看着当地的小朋友含着中国的棒棒糖,吃着中国的干脆面,真的太有感觉了……
我们找到了一家非常好的华人的餐馆,是来自江门的一家人,他们父子两人对我们特别热情,认真的做了椰子蟹,还跟我们聊了很多过于霍尼亚拉的日常,比如我们问道这里的人吃饭是用筷子还是刀叉?他说,人家都是用手啦…瞬间惊到…
椰子蟹好美味呀!一肚子的蟹黄,一钳子的肉,连汁水都美味的不得了!而且5只大蟹子,才200人民币。华人父子才收了30块钱的加工费!真是太满足了!
晃回码头的路上,我不禁想三个月前我还在为XXX方案焦头烂额…三个月后我竟然大摇大摆的在所罗门群岛逛市场…我们常常会想象,在宇宙体系某个偏远和更为神圣的角落,在仙后座五亮星的后面,远离喧嚣与雾霾之处,有着罕见的令人愉快的地方…果然如此!
关于霍尼亚拉的几点出行建议:
1、遥远的霍尼亚拉交通十分不方便,国人也很少涉足这片原始的土地,一般需要飞到香港转机于此。但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犹如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
2、在霍尼亚拉推荐包车或者包船游览,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包车一天,包船一天,这样去城市博物馆的行程不会耽误,去海岛的行程也不会耽误。在这里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按天来计算,一辆车或者船的费用为10刀-30刀每人,价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跟你乘车的人数,也许人越多就会越便宜,如果你有出色的砍价能力就再好不过了。
3、关于货币,建议带点美金,当地人不介意收美金。如果想比较划算的话,可以用国际卡取些当地货币,消费起来更方便,买一些小东西,水啊、水果呀,就方便多了。
4、关于病毒传播。这几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预防中心(CDC)将某些地区的寒卡病毒预警升级到2级,大概是相当于一定要预防的级别。寒卡病毒经由蚊子叮咬传播,同时性传播也具有感染的可能性。这中病毒在蚊子叮咬3-12天后出现症状。但是只有五分之一的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疼、皮疹、关节痛,并在2-7日后出现结膜炎,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这些在相关的网站上都可以查到。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寒卡,唯一的预防途径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在外活动时,最好传长袖衬衫和长裤,减少被蚊子咬到的可能性。而且随身携带防蚊水!
关于作者:
行走30国。资深媒体人、旅行/美食KOL,独立摄影师、航拍创作者、社交媒体达人。自媒体《马玛丽旅行志》作者,与食物、旅行、运动相融的生活方式推荐,全球创意旅居践行者。迷恋各类极限运动,潜水攀岩骑行滑雪,游历数国。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