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七十多年前,当中华民族遭遇外敌入侵之时,一支缺衣少食、装备低下的队伍在白山黑水之间,顽强地与超过自己几十倍的“倭贼”厮杀! 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中,再也找不到一支武装力量,像他们那样,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全凭人的意志、毅力和不甘当亡国奴的中国心,不屈不挠地进行着那样坚苦卓绝、悲惨壮烈的斗争。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中,他们牵制了76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18万,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支队伍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100多名师级以上将领战死疆场,其中将军以上20多人……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就是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 抗联英烈正气浩然,功垂青史!让我们走进辽宁本溪,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和抗联西征会议遗址,缅怀抗联将士们的英勇壮举。 地点: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门票:无。馆藏精品:靖宇马刀、神龟砚台、四川币。 交通:距离沈 阳、本溪分别为90、55公里。抗联英烈正气浩然,功垂青史!向他们致敬……
本溪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一师抗击日寇的主要战区。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以6.9公顷的占地面积和504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目前全国抗联史实陈列专题中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馆名题写者为中 纪 委原常务书记韩光,他曾在抗联第一军、第三军做政治工作,协助杨靖宇、赵尚志等率领抗联开展武装斗争。
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入大门,高挑空的大厅正面是组抗联英雄浮雕,栩栩如生,震撼人心。
抗联战士在白山黑水间战斗的场景,瞬间浮现在眼前……
沿着浮雕旁边的台阶上行,前方高耸的是毛 泽 东同志赞誉东北抗日联军的手迹碑:上书“抗联干部领导抗联斗争及近年参加东北的斗争是光荣的,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当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这是毛 泽 东1949年5月14日为党中央起草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结论时亲笔手书的。
陈列馆通过大量的史料、照片、图表、文物、实物,全面、真实、准确、系统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每一个观众都屏气观看,默默地流连于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之中。
还以场景复原、抗联浮雕等形式,生动再现了东北抗联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壮举。
抗联密营的场景复原,当年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密营是抗联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在深山野林储备军需、医治伤员的秘密宿营地。
东北抗联全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抗联将士缴获和使用的各式武器。
缴获日军各种用品。
抗联将士们的生活与生产用品。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抗联文化也十分活跃,它既是鼓舞抗联将士斗志的利器,也反映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陈列馆珍藏的大量抗联文物中,包括杨靖宇、周保中、宋铁岩、邓铁梅等将领使用过的珍贵物品。 杨靖宇:河南省确山县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1940年2月23日,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周保中:云南大理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 邓铁梅:辽宁本溪人,“东北民众自卫军”创建者、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1934年5月被捕,日军百般劝降无效后于将其杀害。1935年我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中,称他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宋铁岩: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正和部队在本溪密营休整,突然被敌人重兵包围。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这几件文物堪称镇馆之宝—— 靖宇马刀:杨靖宇当年指挥马队作战时使用过的马刀。
神龟砚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周保中来到东北后使用过的砚台。龟盖内侧刻有“九一八,33年保中留念”字样。
四川币:1931年周保中被派到北满省委工作,此币为他到哈尔滨与组织接头时的信物。
抗联西征会议遗址
地点:本溪县草河掌镇汤沟风景区。 门票:无。 交通:距本溪县40公里。 1936年5月中旬,杨靖宇将军率抗联一军军部和一师部队来到本溪县草河掌山区的汤沟,召集师以上干部围坐在温泉旁一块巨石旁举行军事会议,史称西征会议。会议决定由一师主力部队向西挺进,打通与关内的联系。后来,虽然西征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它扩大了抗联的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东北抗联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东北抗联一军西征会议遗址所在的汤沟,如今是一个著名的温泉小镇,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前来休闲养生。
西征会议遗址位于这条温泉河边的笔架山上,远远地看见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碑。
小桥正前方有一栋漂亮的建筑,莫不是刚开业的一家温泉宾馆?
原来是杨靖宇纪念馆,介绍了杨靖宇在本溪组织抗联活动的英雄事迹。虽然才参观过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但我们还是决定进去看一看。
1934年2月,杨靖宇率抗联军部和第一师进入本溪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先后创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并催生了党组织的建立,有力地打击是当地日伪武装。
最重要的是,为了拓展抗日游击区,杨靖宇在这里先后进行了两次西征。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后,抗联便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正是在此背景下,杨靖宇于1936年5月在此汤沟召开抗联一军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决定抗联一军一师西征,将抗日游击区扩展到辽宁中部和西部,争取逐步与关内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取得联系。之后进行了两次西征虽然均告失利,但依然在东北抗联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联战士用过的物品。
战士们的装备非常差,大部分还在使用大刀一类的器械,只有少量缴获的枪支。
纪念馆外、小河畔有堆石头,非同一般,它被称为“靖宇石”。1936年5月,杨靖宇就是在这里召开第一次西征会议,之后在西征途中取得了摩天岭大捷。当地乡民出于对杨靖宇的敬仰,将他主持会议时曾坐过的石头称为“靖宇石”。
“靖宇石”前面的笔架山腰修建有西征会议纪念碑群,包括主碑、副碑、标志碑。这是本溪县于1985年为纪念抗联西征的英雄壮举而修建的。
主碑高8米,正面镌刻着“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背面刻有“青史永存”4个大字。
距主碑后约5米处,是依山而建的一座《西征胜利歌》副碑,上面镌刻着杨靖宇作词、一军秘书处长韩仁和谱曲的《西征胜利歌》:“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
告别汤沟时,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仿佛还在诉说当年抗联将士的往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