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还在读书时代,知道亚洲有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行前功课时,才知道它不是“窟”,而是“寺”或“墓”。到了之后,更得到验证:这个建筑群是个寺庙,也是个墓,准确的说,应该叫“吴哥寺”或者叫“吴哥墓”。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又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简单的说,小吴哥是一座庙宇。1113年即位的苏利耶跋摩二世,人称“太阳王”。他积极开拓疆土,兴兵占领邻国国土,而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建造了这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神殿——吴哥寺。这个信奉印度教的神庙,工程是那么的浩大,建造时间是那么的漫长(建造所用时间达89年),以致到它峻工时,吴哥已进入佛教时代。历代王朝苦心经营近400年,一直到十五世纪,那里一直是高棉王国的都城和宗教圣地。期间,多次遭受占婆和暹罗人的入侵,建筑也遭反复的破坏和重建。1431年,暹罗(泰国)军队的再次大规模入侵,使吴哥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高棉王国被迫迁都金边,吴哥从此被抛弃,沉睡在密林深处,从世人眼中消失。直到四百年后的1858年被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发现,才再次闯入世人的视野中。按照婆罗门教的教义,东方是吉祥的方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印度教祭祀的寺庙都是朝向东方,而在吴哥的六百座寺庙也确实都是面向东方,唯有吴哥寺例外,它是面西而立,这也佐证了它是一座帝王陵的说法,因为西方是死亡的象征。国王把它作为自己的陵墓,所以,高棉人也习惯把吴哥寺称为“葬庙”。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定保护的,仅指吴哥寺这一座。
小吴哥日出
没有去过吴哥的,甚至不知道吴哥的地理位置在哪儿的,多半都见过“黑暗中五座莲花圣塔高耸云端”剪影的图片。这个没有颜色的纯粹景像在我脑海里存了多少年我都忘了,直至中秋期间毫无准备地出了机票,恍然间才明白过来,我终于要去约见它了。于是固执地将吴哥寺的日出安排在七天里的第一场。我不知道如果那天是阴天,我将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早早的预约了12月2日的那一场,为了这场,我甚至可以推掉其他。12月2日,4:15,手机闹响,4:30,出发。TUTU疾驰出梦寐中的暹粒城。我加了件长袖衬衫,清晨的凉风还是让我打了寒颤,但是极度兴奋的我,盯着道路两旁黑压压的参天古树,呼吸着黎明前森林特有的芬芳,原来,早起是那么的幸福。过了检票口,继续疾驰。“到了。”TUTU司机指着前面。黑压压的一片,小心欲欲地来到台阶前,手电筒还没有打开,勉强看出两旁横卧着护城河,还有前方三座黑不隆冬的建筑。检票员有礼貌地打着手电筒查看联票上的照片是不是我,于是被放行。4:50,夜空中星光灿烂。踏上“天界桥”,仿佛自己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穿梭。四周一片黑暗,看不到任何物体。打着手电筒,疾走,奔向吴哥,奔向太阳升起来的地方。5:30,占好有利地形,架好脚架,立好相机,调好焦,这时,天空醒了……小吴哥日出小贴士:1、与吴哥寺约会太阳,记得带上手电筒,建议不要带头灯,因为水蚊子太多,一打开电筒,成群成群的水蚊子顺着光源全部包围过来,如果带的是头灯,非常危险,因为头灯下二寸地方是我们的眼睛啊。2、带上长袖衣服或薄外套,凌晨坐TUTU车很冷。3、清楚你去的月份太阳几点升起。我的TUTU车司机告诉我,12月是5:30,我坚决要求5:00必须到达拍摄地点,因为最佳拍摄点也就是北侧的莲花池前,面积不大,如果不提早半小时,你根本就无法站在第一排,只能站后面看别人的后脑勺了。4、观吴哥日出的最佳位置:北侧莲花池。上“天界桥”过护城河,进吴哥寺正门,又是一条主道也就是西参道,继续往里直走。看到两侧的“藏经阁”,继续直走几步后再往左方向拐下路基不远,这就是北侧的莲花池了。全程行走时间绝对不超过十分钟。如果你要摄影,最佳位置是莲花池的左侧,这个位置正好看到的五座圣塔的比例最协调;如果你不进行摄影,想避开人群,以观赏和感受为主,坐在后面的“藏经阁”台阶上,也是很好的位置,即舒服又休闲。
小吴哥游览,西塔门进入
【护城河】吴哥寺建筑群被一条南北长1300米,东西长1500米,宽190米的护城河所环绕。第一眼看到它,没反应过来它是护城河,以为是一个墨绿色的湖水,湖的周围是成片成片的热带丛林。等我远远看到湖的中央,一个旧乎乎的古堡,这才反应过来是护城河了。从吴哥寺的鸟瞰图上看,吴哥寺被护城河所包围,护城河又被一大圈绿色树林所包围。如果没有护城河这个大水库,在吴哥寺被废弃的几百年里,它如何能阴挡得了森林的肆意侵蚀?护城河就像是一道人工屏障,使得吴哥寺古迹得以较完好的保存。
【天界桥,又名彩虹桥】吴哥寺被围在水中央。通过一条石桥,将吴哥寺与外界相连。这条石桥又名“天界桥”,长约250米。据说通过此桥的人可以进入天国。天界桥的右侧部分较为平坦,为近期修复,左侧仍然崎岖不平。天界桥上发现在巨人的足印,30-40厘米长,相传是巴戎寺南大门的阿修罗的脚印。实际上是后来进行修复工程时的雕刻作品。而在“天界桥”上,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都看不到尖塔以及中央殿堂。
【西塔门】正前方三座塔,为西塔门。西塔门有三座,正中的一座塔门,是吴哥寺的山门,它和左右两塔门有二重檐双排石柱画廊连通。正中的一座最高大,是国王和王室成员进出使用的,左右两座较低的则是官员进出使用的。继续沿着天界桥前行,走到尽头就是西塔门。到达西塔门后,中央殿堂的身姿开始从门中显现,而到了西塔门这个位置附近,是每个人都想拍照的地方了,似乎人们并不急着奔向中央殿堂,而是在此细细品味。西塔门两侧为230米长的柱廊。三座塔门都有纵通道和横通道,交叉成十字形,纵通道可以进出寺院,横通道为画廊。西塔门两侧的长廊尽头,各有两座塔门,供一般人员及大象进出使用的,又叫象门,为使大象方便进出,象门没有设台阶。
【中央参道,又名西参道】穿过西塔门,便是一条通往中央殿堂的参道。中央参道高出广场地面1米多,长约600米,全部由巨大的石板铺成,把大门和主殿连成一个整体。中央参道两侧一共分布有七个平台,平台两侧饰以七头蛇那伽神的石栏杆。先别急着走中央参道,先看看西塔门两侧众多的仙女雕像。 在朝护城河的外壁与朝向中央殿堂的内壁上,有大量精美的仙女雕像。这些仙女是“搅拌乳海”产生的一朵朵浪花变成的,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阿婆沙拉”。每个仙女的姿态、服饰、发型都不一样,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姿曼妙,美丽动人。
【藏经阁&水池】看完西塔门长廊的石雕壁画,沿着中央参道继续前行。 中央参道左右两侧有藏经阁,又名图书馆。左右藏经阁的正前方,就是前面我们看“日出”的两个水池了。吴哥寺内共有水池10个,主要作用是给净身之用。依据每位朝拜者的官阶不同,所使用的水池也有严格的区分。大广场的水池一般是给百姓所用,而皇上与僧人等则使用吴哥寺内的水池。而这两个蓄水池,在当时用于储存吴哥寺地下排水系统排出的雨水,供祭祀者在朝拜前洁身之用。从南侧的水池这个角度看五座圣塔,角度虽然偏,但视觉效果更好,更有冲击力,适合下午顺光拍摄;而北侧的水池这个角度,也就是看日出、五座圣塔倒影的地方。
小吴哥游览,进入回廊
【小吴哥的建筑结构】吴哥寺整个建筑群由三个回廊和中央五塔等组成。三个回廊分别称之为第一回廊、第二回廊、第三回廊。每一回廊中都有十分精美的石雕壁刻。继续沿中央参道行走,迎面而来的是四座狮子雕像及一座平台。从两侧中的任一侧继续行走,进入第一回廊西门,踏入“千佛阁”的田字阁,即四个圣池。十字回廊为吴哥寺的中心地带,为四个沐浴场所的圣池所在地。圣池被分为四个池子,布局为一“田”字。圣池为国王沐浴的设施,同时也是将宗教的世界观具体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十字回廊的四个圣池代表的是地面世界的圣池,而位于中央殿堂的四个圣池则代表了天界的圣池。
【第一回廊】第一回廊有壮丽的浮雕画廊。吴哥窟可以说就是一部印度教的历史,许多传说都体现再雕塑和壁画中。第一回廊石雕壁画,呈四方形,全长800米。因有廊顶密闭覆盖,使浮雕壁画得以很好的保护下来。吴哥寺浮雕壁画主要有八个长幅,两个小幅,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面长墙的两端与西南和西北两角,内容为:西面南侧的印度古代叙事诗《摩阿婆罗多》,西面北侧的《罗摩衍那》;南面东侧详细描绘苏利耶跋摩二世行军的场面,南面西侧详细描绘《天国和地狱》的情景,东面南侧描绘的是《搅拌乳海》,东面北侧描绘的是毗湿努神和阿修罗之间的战斗;北面东侧被认为是后来雕刻的描绘有克里希纳神和阿修罗之间战斗的壁画,北面西侧描绘的是寻找“阿姆利塔”的众神的战斗。回廊都有内外两层,这种回廊式结构是热带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也正因为这样的建筑结构,使其内壁墙壁上的浮雕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其实,不仅吴哥窟,在吴哥其他寺庙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浮雕,可以从浮雕上的人物和材料上分辨出表现的年代。
【第二回廊】到了第二回廊,也就是第二平台。这时候你可以近距离仰望高高在上的第三层及莲花蓓蕾塔,也意味着你开始接近最神圣的地方。吴哥寺主殿采用了“曼陀罗”的格局,共三层。第一、二层台基为长方形,第三层即主殿的台基为正方形,层层收拢。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砌回廊,第一层是屋顶覆盖的壁画长廊,长约800米;第二层比第一层高出7米,方形回廊长约115米,四角有四座小塔,回廊里面摆有神像;第三层长各75米,是供国王朝拜用的,顶部就是那五座莲花蓓蕾佛塔,中心塔与四塔的距离相等,且超出庭院65米,象征“宇宙的中心”。
【第三回廊——“天堂”】要到达第三回廊,必须上“天堂梯”。这就是被称作“天堂梯”的第三阶台阶,高度达13米。由于尖顶宝塔是吴哥王朝最为神圣的地方,所以通往尖顶宝塔的台阶非常的陡峭,达75度,且它每级的高度为35cm,宽度仅为15cm,几乎脚的一半是悬在台阶外的,着实令人望而生畏。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历尽艰辛。陡峭的台阶曾几次发生过伤亡事故,特别是在雨季,台阶上有许多绿色的青苔,非常的滑。现在,四面的台阶都被封闭了,只有东面的阶梯建了条钢架木板扶梯,以供游客上下。这条扶梯有个浪漫的名字,叫“爱情梯”。1973年,一对法国夫妇在此攀爬时,妻子不慎摔下身亡,丈夫在悲痛之余,捐钱在此造了这条扶梯,以此纪念妻子。当我站在“天堂”,鸟瞰“人间大地”时,我完全陶醉了。站在“天堂”,小吴哥尽收眼底,更远处是一大片茫茫丛林,似乎随时要再次噬这神奇的古城。第三回廊有五个塔,中间的塔最高,约65米,为主塔,也就是柬埔寨国旗三塔图案中的中间那座。其它的四个塔分立东、南、西、北四角。这里就是“曼陀罗”的中心,被寓为“宇宙的中心”、“众神汇聚的地方”。在主塔的脚下,有四个被回廊围起的大池子,成田字形。只不过,能进入到这第三回廊净身沐浴的,只有王与高僧大德的和尚了。当然现在水池已经干涸了,浴池周围的回廊上有很多小仙女婀娜多姿的浮雕。吴哥寺的建筑鬼斧神工,其寓意还有另一种说法:下而上代表着了地狱、人间、天堂。
小吴哥游览,登上“爱情梯”上“天堂”
要到达第三回廊,必须上“天堂梯”。通往尖顶宝塔的台阶非常陡峭,达75度,且它每级的高度为35cm,宽度仅为15cm,几乎脚的一半是悬在台阶外的,着实令人望而生畏。感谢这条扶梯,让后来的人能够轻松地登上第三回廊。当我站在“天堂”,鸟瞰“人间大地”时,我完全陶醉了。站在“天堂”,小吴哥尽收眼底,更远处是一大片茫茫丛林,似乎随时要再次噬这神奇的古城。这里是“宇宙的中心”、“众神汇聚的地方”,仅有王与高僧大德的僧人才能到来。千年过去,如今在这“曼陀罗”中心,感觉确实很奇妙。
小吴哥游览,东塔门进入
我们从书本上和网上看到大量关于吴哥的有关故事。我们在初次见到吴哥寺,可以说是有些心理准备的。第一眼见到那几座中央宝塔,一定是从彩虹桥,从西塔门,从西参道而进,慢慢靠近它。按西塔门进入的顺序游览吴哥寺,最后会到东塔门,也就是第一回廊的东面。那么,你有想到从东塔门进小吴哥吗?相对于整个吴哥寺的人头骚动,东塔门这里显得特别的幽静,以致于我特别的喜欢它,第三次和第四次进吴哥寺,我都从东塔门进。东塔门位于第一回廊北面的正中。这是第一回廊的东北侧。寂静之中,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在回廊中回荡。 从东塔门进吴哥寺,没有参道,直接就进入第一回廊北侧。在东门入口处与第一回廊东北向之间,有一个用石头砌头的三角堆子。据说,这个石头堆子不属于吴哥寺,而是后来不知哪个朝代的官员的杰作,用来安置他的骨灰。小贴士:如果你有可能来两次或两次以上,建议一次从东塔门进入小吴哥,会有惊喜。
【东塔门入口处前,左侧的废墟】在东门入口处前的左侧,有一片废墟,地上铺满厚厚的落叶,感觉超好。墙壁上也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很值得细细品味。这里,还是拍人像的好地方,没人和你抢地盘。关于这个废墟到底属不属于吴哥寺,当时我和小伙伴讨论了很久。因为它是在东门入口处之外,咋一看是独立的,但又不象是独立建起的一座寺庙。回来后也查了参考书和网上的各类资料,都没有提到这座废墟。大概过了小半年,忽然顿悟:那座废墟,是东塔门的围墙长廊,跟西塔门是一样的!我们第三次进吴哥寺,是从路边的一条小土路进来,这条小土路通往吴哥寺东门,而东塔门没有门廊,直接就进了第一回廊。这座废墟的墙体,原来跟护城墙应该是连成一体的,就是我们进来的围墙缺口,只是因为它不仅太残破,还断得没有连续性,也就没有去重视和维修它。
结束语
既然有小吴哥,那一定也有大吴哥了。下一集,我们游览大吴哥。@林子,常驻厦门。多平台旅游达人,自媒体人,旅拍摄影师。原创图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它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号:fengyue_feng。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