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熙南里",地处南京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离夫子庙很近,却没有夫子庙那样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老城南的味道依然很浓。"熙南里",说不清之前去过几次了,似乎都是晚宴结束就匆匆离开了,这一次专门为他而来,逛熙南里,访甘熙故居,赏民俗非遗珍品,且停,且品,且享。小贴士:游玩贴士:1、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323号(南京市秦淮区南捕厅19号);2、门票:甘熙故居门票20元/人;3、开放时间:9:00—18:00,参观用时:2~3小时;4、交通:【自驾】导航至南京熙南里街区停车场;【公交】游2线、游4线、2、4、7、16、26、33、37、40、47、49、62、101、102路;【地铁】南京地铁1号线 三山街站。
金陵历史文化街区——熙南里
熙南里街区建筑延续甘熙故居的建筑风格,黛瓦、粉壁、马头墙随处可见,配以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古色古香与现代都市生活完美融合,传承金陵文化。以甘熙故居为文脉传承的载体,以"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为功能定位"熙南里"街区里,各类休闲、零售商家、餐饮以及雅致茶馆、高档会所等汇聚,如王品台塑牛排、阿英煲、蜀牛香、李顺昌洋服、吴良材眼镜、绿柳居等一批知名品牌及老字号商家进驻,具有异域风情的酒吧,颇具特色的古玩店、生活馆为熙南里提供更加完善的商业休闲配套。
南京的味道——熙南里美食美味
熙南里离夫子庙很近,却没有夫子庙那样熙熙攘攘,街区里的餐馆老字号也没有夫子庙那么聚拢,但是南京的味道依然很浓。
“九十九间半”——甘熙宅第
甘熙,字实庵,生于1798年,去世于1853年,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早年就读于钟山书院,师从散文家姚鼐。甘熙祖上多名人,相传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三国时孙吴名将甘宁,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等,都是甘熙直系祖先。 “甘熙故居”是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开始建造的,后来甘熙又续建、扩建。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民俗、非遗"双博馆"——见证南京老城文化
南京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文化、民国文化外,还有一个就是鲜有人提及的清文化。“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粉壁黛瓦、雅致风华的江南建筑风貌凝聚了南京历史文化之魂,显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和艺术水平。穿过醒目的“熙南里”牌楼,走进不远处的街区内景——甘熙宅第,这里有云锦、剪纸、彩灯、风筝,以及各种砖雕、石雕、竹编、民间刺绣交相呼应,一位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心灵手巧地打磨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绝技。
结束语
在城南的闹市之中,在南捕厅这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白墙灰瓦的甘熙故居,已经匆匆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他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依旧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南京的根在城南,这里有南京的历史,有属于老南京人的回忆!再见,熙南里! 再见,甘熙故居!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