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有纪念意义的作业,因为这是我幸运地被贴上“汽车之家旅行家红人”标记之后的第一篇游记。在这里我要感谢汽车之家,感谢旅行家平台,感谢平台的各位编辑、管理员。“红人”不仅是一个头衔,还代表了平台及各位大咖对我的认可、信任和支持,也是我的人生价值在一个方面的体现。“红人”不仅是鼓励和动力,也略有压力,但是,无论如何,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争取能够多创佳篇!最后还要感谢一下托妞、军哥、老汪、地瓜、b老师等等好友,希望在今后的路上,能够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正式开篇之前,我还要再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汽车之家旅行家平台的内蒙好友 @cheasin,我戏称他“得罪不起的蒙古高手“。说他是高手,因为他水平高,文采、图像两手硬;说他得罪不起,是因为他胆子大,下手狠,竟然敢恶搞平台管理牙哥。6月初,他出差到山西办事,分别要到太原、阳泉、忻州、朔州,原本想着可以抽空在周边顺便浪一下,所以从内蒙古出发前就和我联系,让我给他推荐以上几个城市的主要景点及值得一游的地方,我也实实在给他乱七八糟列了一大堆我去过没去过的景点,结果他业务繁忙,一个地方也没去。最后回内蒙时,他才得以顺路打卡云冈石窟,之后写了一篇游记(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06295#pvareaid=2174260),文中提到了我,一再表示对我的谢意。其实我也没帮他什么忙,招待就更别说了,愣是白开水都没给喝一口
。 说来也巧, @cheasin刚回去没几天,我就因公去了一趟内蒙古的包头市,到了包头后,我立马很随意地向远在鄂尔多斯的@cheasin报了个到,没想到这哥们儿反应强烈,天天给我微信,强烈要求我去他那儿做客,行程都给我安排好了,最后说要开车来接我。我也是真想去呀,因为据军哥(lirongjun254)分析,@cheasin可能要带我去”大保健“,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也因为公务缠身,最终还是没能与热情的@cheasin兄弟相见,但是他那如火的热情我还是切切实实能够感觉到的。在此,再次向@cheasin兄弟道一声谢谢! 当然我也没有白去包头,在离开那天,利用清早的时间去游览了宾馆附近的北方兵器城,震撼于国之重器的威武,也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随后又去街边小店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烧麦,体验了当地人清晨的悠闲时光!
北方兵器城,看国之重器
北方兵器城坐落在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包头市青山区,是中国兵器•北方重工集团投资筹建的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科普教育、军工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火炮主题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防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中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国华北地区第一家以军事为题材的特色旅游景区。 门票:15元/人(继续往下看,告诉你省钱的方法) 开放时间:8:00—20:00 市区内公交路线:2路、10路、20路、22路、23路、26路、45路、134路富强路下车,向北走1000米;25路北重单身下车,向北走500米。

- 标清
- 高清
- 超清
背头烧麦,品包头名小吃
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兵器城的游览,从公园的东门出来,沿着赛音道往南走过一个十字路口,就在路口的东南角有一家叫”背头烧麦“小馆子,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专门经营烧麦的饭馆。 呼市的焙子,包头的烧麦,这两种美食在内蒙古相当的出名。烧麦是包头一道特色美食,据说烧麦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回民区和玉泉区)的茶馆,到清代通过晋商传到京津等地,称为“捎卖”意思就是茶馆里捎带着卖。烧麦又称烧卖、稍美(内蒙古写法,音shāo mài )、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焼売,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 包头的烧麦以上好的羊肉作馅,辅以大葱,再用优质面粉擀皮精制而成,味道鲜美。”背头烧麦“在包头也有三十年的历了,因老板张瑞德绰号”背头“而得名,张老板本就祖传的手艺,上世纪80年代下岗后重操祖业,在继承的基础上又通过自己的不断创新,逐渐竟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品牌。”背头烧麦“的选材精良,面皮采用优质的河套面粉,存放三月后,经过”三搓、三压、三醒“才形成面白;羊肉采用宰杀后去筋去油的羊肉为主料,再冷冻至似冻非冻时才能做馅,据说这样口感更佳;配料大葱采用包头郊区后营子乡的旱地葱,辣而不甜,食后余味少;花椒是山西五台的花椒,香而不麻,调味极好。工艺优良,选料用心,味道也的确不错。 除"背头"以外,还有羊王府、清晨源、祥和圆、美穗圆、马家、老绥远等烧麦品牌,口味大概也各不相同。
包头站里说包头
吃也吃了,逛也逛了,返并的火车也该到点了。虽然没能享受@cheasin兄弟安排的“大保健”,也算是没白来一趟了。匆匆地赶到包头火车站,检票、进站、候车,总算得闲一刻,咱就说说包头城。不必摆渡,我对这座城市也能侃上几句。 要记一座城,先看看他有没有出过名人,不说近的,咱说远的,三国时期的名将“人中吕布”就是据说就是此地人。 包头,包头,有人说是因为这个地方风沙大,人们出行要用纱巾包头的缘故。风沙前些年确实是大些,但这几年已经大有改善,说他是一座美丽、宜居的城市并不为过,这也应了“包头”的本意--有鹿的地方。 包头既是一座老城也是一座新城,历史可追溯到赵武灵王时代,但发展主要在建国后,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誉。 包头既时一座工业城、也是一座旅游城。 包头既有民族特色,也有现代文化气息。 包头虽不是省会,却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 包头是一座移民城市,市内有三个区:老区东河,“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包头城说的就是这里,以山西人居多,“走西口”的目的地就是这里;昆都仑区(昆区),主要以援建包钢的人员为主,东北人居多;青山区,主要以援建内蒙古一机、二机等西部最大的机械制造厂的人员为主,河北人居多。山东、天津、四川、陕西等其他省份移民过来的人也不少。 最后说一点,这一点是一线大城市都要羡慕的---那就是,包头从来不堵车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