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山公园简介
“一砲成功”所在的水塔山公园,与水磨沟公园仅有一路之隔,水磨沟公园位于水磨沟路以东,水塔山公园位于水磨沟路以西,青年林、白塔、一炮成功是公园的组成部分,公园也属于水磨沟风景区的一部分。青年林是乌鲁木齐人工绿化的典范,这里从1987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先后有60余万人次在水塔山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1997年10月由水磨沟区人民政府出资15万元,在水塔山修建青年林纪念碑,以纪念全市团员,青年义务植树、美化水磨沟旅游风景名胜区的丰功伟绩,现在这里已经绿树成荫,到了夏季,山上的气温始终要比山下低几度,成了乌鲁木齐人酷暑纳凉的好去处。
左宗棠雕像
进入一砲成功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朝著名大臣、将领左宗棠的雕像。 现在社会各界人士对左宗棠的评价有好有坏,褒贬不一,争议挺多。其实,综合来看,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历史功绩不是他兴办洋务取得的成就,更不是他镇压太平天国、西北捻军和陕甘回民运动,而是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大智之言,力排朝廷重臣之昏庸众议;以大勇之行,克服了千难万险,白发临边,抬着棺材来到新疆,亲自指挥大军,收复被外来侵略者占领下的新疆失地,真是很不简单。除了率兵打仗以外,左宗棠还让很多沙漠变成了绿洲,尤其解决了南疆一带的引水灌溉等问题,为新疆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他在陕西潼关、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的交通沿线,大力组织士兵修路植树,对维护道路畅通及绿化环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种的柳树被后人称为“左公柳”。因此,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纪念左宗棠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现实意义的。
一砲成功
公元1865年,中亚浩罕国(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一个封建国家)的高级将领阿古柏在以俄、英、土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侵略中国的一次历史事件,也是帝国列强利用阿古柏入侵新疆,瓜分和分裂中国的一个真实见证。 公元1865年,阿古柏任总司令,统兵3万,后发展为6.6万余人,打着地方傀儡和宗教的名义入侵新疆,先后占领喀什、和田、库车、吐鲁番、乌鲁木齐(原迪化)地区,所到之处大开杀戒、民不聊生,在新疆建立了血腥政权,统治长达12年之久。 在阿古柏入侵的前后,沙俄也占领了伊犁地区,原本清廷既不知阿古柏其国、其人,也不知其事。后接到乌鲁木齐民团首领徐学功[1]的报告,才逐渐明白新疆的事态已非常危机,伊犁之失和阿古柏入侵。西陲告急。同时,东面日本发起侵略台湾的行动,又起狼烟。如此东西危机,在清廷引发了一系列爱国以卖国的论战。当年,陕西总督左宗棠以“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为论力克李鸿章的弃西说法。1875年清政府加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决定了征西。 左宗棠历经运筹,任命刘锦堂为前敌总指挥,组成了由新疆、湘、豫、蜀为主力的大军,总兵力近6万人,开始了收复西域 疆土的反侵略战。1876年8月,清军打到了米泉古牧地,12日—17日清军在此与匪军激烈交战,经过6天的战斗,共歼灭匪军6000余人,并将侵略者追逼至迪化城内。18日,兵贵神速,清军在乌鲁木齐六道湾山梁上架起了大炮,向迪化城开了一炮,击中了城门,把迪化城墙轰开了一处缺口,吓得匪军心惊肉跳、魂飞魄散、溃不成兵、四处逃散。将士们趁机迅速登城,再歼了5000余匪军,胜利光复了乌鲁木齐。之后,清军乘胜向南疆追击,收复了被占领的全部领土,结束了阿古柏入侵新疆长达12年的统治历史。 为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当地人民在其架炮的地方建起了炮台,命此炮台为“一炮成功”,而这座山梁也随之成为“一炮成功”。
青年林、国防林
水塔山“青年林”和“国防林”纪念碑无言地告诉人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国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水磨沟绿化工程开始启动,区里统筹规划,拟用15年左右时间,对辖区内的6座荒山和水磨沟河进行全面绿化。自1985年在水塔山开建“青年林”起,每年春秋两季,水磨沟区都要组织数万军民,陆续在2万多亩荒山上展开植树大会战。20多年来,40余次大会战,共出动110多万人次,植树150多万株,绿化荒山达1.5万多亩。其中,驻怀部队就先后出动官兵24万多人次,绿化荒山4289亩,植树31万多株。
水塔山白塔
水塔山公园里的白塔也是这里的亮点,且是水塔山海拔的最高点,到达这最高点需要一路攀登山石阶梯或者柏油路,穿过一片翠绿的青年林、国际林等绿化带。如今的白塔也被掩映在绿荫里,随着四周的树渐渐的长大,白塔似有似无的映衬在其间,异常的美感油然而生。据说,这座白塔是1997年10月,由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180万元建成,塔高17.1米,是仿造北京北海公园内的白塔修建的,因此也有人将水塔山错称为“白塔山”,水塔山却是这里最老的名字,叫“白塔山”似乎给以这里美妙的记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