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这是一首编入教科书中的唐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这是一个人和一座城的故事,远贬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仕途坎坷多舛,幼女惨死贬途,但他却依然以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在不到八月的潮州刺史任期内赢得了历代潮州人的景仰与缅怀。据地方史书记载,自韩愈离开潮州之后的千余年来,潮州的山水纷纷易姓为韩:“自韩公过化之后,江故名恶溪,改曰韩江。”“唐韩愈尝览其上,邦人思之,名曰韩山。”还有韩山上的韩木,笔架山上的韩文公祠,已成千古奇观。也正是韩愈的影响,这里成为岭南最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被称作“海滨邹鲁”。
潮州它位于广东省东部,通常意义上的潮汕地区包括了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而潮州位于最东边,与福建省接壤,境内有厦深高铁潮汕站,临近揭阳潮汕机场,高速公路网络也比较发达,所以旅游交通比较方便。走在这座城市里,感受着一千多年前,一个人给一座城留下的点点印记。因为都是夜间出行,所以拍的都是夜景,夜幕的潮州古城,别有一番韵味。
潮州古城
潮州广济楼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原明代广济楼已不复存在,仅剩一些零构件,后来重修了广济楼恢复了明代风貌,为三层四檐木石结构,青瓦屋顶的宫殿式建筑,具有中式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东为万春”门额为国学大师饶宗颐所书。“广济楼”匾为著名书法家萧娴所书,“岭东首邑”为书法家刘炳森的手笔。登楼而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湘子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灯光秀:潮州一江两岸夜景提升项目由曾负责G20峰会杭州西湖夜景的团队负责设计,央视的灯光控制师亲自操刀,他们的设计主题可浓缩为以下四句诗: 一江两岸三山屹,明灭楼台号昌黎 水墨乡愁丹青韵,和风伴月思无邪https://v.qq.com/x/page/n0551l04xgi.htmlhttp://wscz.chaozhou.gov.cn/news/detail/58039这是灯光秀的视频,因为游记不知道怎样插入视频,只好用外链了。旅游信息编辑票价:20元(潮州市民凭潮州市身份证享受10元票价,学生证半价)交通:乘3、10路公交车,在韩祠站下车,票价2元/人。
牌坊街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 潮城的牌坊,除“宫保尚书坊”和“六贤坊”为木结构,“世旌节孝坊”和倒塌后重建的“秋台坊”为砖砌外,余均为石结构。这些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镂雕之‘双龙戏珠’或‘龙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插柱础,潮人俗称为亭”。
图片较多,因此拼接了一下,一共是21座牌坊的正反面。
开元寺
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诏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现全国仅存四座大开元寺。这座千年古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既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筑艺术。据当代古建筑专家考证: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与现在开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样,证实了天王殿为宋代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常有国内外的建筑学院组织师生至此观摩学习,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由于开元寺夜间不对外开放,所以只能拍到这座千年古刹的外部照片。
潮州西湖
潮州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置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
“涵碧楼”始建于民国11年(1922),为洋式双层小楼房。1925年10月第一次东征时,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曾住在潮州。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转战入粤,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领导人,9月23日进人潮州,至30日撤退,前后共七日,史称“潮州七日红”。涵碧楼是当年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等同志的办公地点,楼前被称为英雄树的木棉树据说已有400多年的树龄,现涵碧楼已列为潮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夜幕下在湖边的绿荫道漫步时,倒映在湖水中的“涵碧楼”更加景色迷人。
凤栖楼在潮州西湖葫芦山主峰,由“四望楼”和大型雕筑“凤座”两个部分组成。西湖葫芦山主峰原有一座四望楼,登楼四望,潮州三山一水一览无遗。四望楼年久失修,支离破碎。1985年,在原址构筑凤栖楼。凤栖楼以仿古城楼(四望楼)承托凤凰雕像(凤座)为外观,融建筑使用功能与雕塑艺术于一体。凤座长28米,高19米,宽3.8米。内分3层,一二层作为艺术品展览室等场所,第三层是凤背平台,在平台上可观览凤城美景。凤栖楼的凤座是凤城潮州的象征性艺术雕塑。
滨江长廊和青龙古庙
凤凰洲
潮州城内金山、笔架山、葫芦山三山环抱,韩江如带绕城,形成“三山一水护城廓”的格局,自然风光极为秀丽。在广济桥的南边,有块沙洲卧于韩江江心,洲上绿树成荫,一些红墙朱瓦的古建筑夹杂期间,透出一股典雅古朴之气。这片沙洲叫凤凰洲
北阁佛灯
北阁是金山东面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古城墙在此揽绕金山,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曲径幽深,东临急转直下的韩江流水,高览低俯均是别致的景色,堪称岭南一绝。凳临北阁,北堤上“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词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北阁佛灯指从前悬挂在阁前桅杆上之灯。昔日夜间灯光远照,江面从韩江上游十五里处的鹿湖,下游亘到江东急水三元培,陆路东从饶平樟溪的南武栋,南到潮安的浮洋镇,均可望见灯光,成为江上夜航的标志。该段韩水急转折变,来往船只,看到航灯,聚精会神,悟知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须加小心 虽处危临险,却安然无恙。行船的人便归功于桅灯的明指暗示。民间传说是从前京城的皇帝夜晚熟睡,忽被佛灯照亮了龙床头,醒后认定是潮州的北阁的桅灯。从此北阁的桅灯从航灯到神明灯,最后晋升为佛灯。
这座城市我来了两个多月,所到之处都是夜间出行,很多人来游玩,怕是没有我这样用这么多个夜晚展示一个夜间的潮州。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能让各位感受这个城市不一样的夜晚。潮州姓韩,正如曲阜姓孔。山叫韩山,江曰韩江,树为韩木,连潮州惟一的大学也是“韩”字打头。在潮州韩文公祠中刻着赵朴初先生的两行字:“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一千多年前,韩愈来到这里,用八个月的时间,赢得百姓万世景仰,并非他真的做了很多实际的事,而是在那个南粤大地尚为蛮荒的年代,他把中原先进的文明、思想带到了这里,使得潮汕得以开化,思想观念和认识认知的改变,让潮汕后来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这里留存着众多的古代中原文化习俗,这里的人敢于远下南洋,开创另一片新的天地,这里走出的潮汕商帮如今依旧叱咤风云。唐朝诗人杨万里有诗:“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潮州以毫不吝啬的方式给韩愈以最高的历史待遇,使得这座城市与一位儒者永远地联系在一起,历经了多少历史风雨,这种情结却始终没变。一个执着的文人与一座执着的城市如此贴近地结合在一起,不能不说是一个人文奇迹。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