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如果你问到坡子街,或许有人不知道;但要提到火宫殿,那可是无人不晓的。火宫殿的夜景要比白天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四周装点的霓虹灯相映生辉,门口是一面高大的石门楼,穿门而入,正中央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龙刻风,精美绝伦的古牌坊,上书“火宫殿”三个金色大字,进门再看牌坊的另一面,书写的却是“乾元宫”,难怪老长沙有句“进门火宫殿,出门乾元宫”的俗语,这个“乾元宫”又与长沙方言“钱圆功”谐言,一语双关,可见这里历来就是一个消费场所。牌坊之内,有小工艺品摊,地方特色,琳琅满目。左右两厢分别是小吃行与茶馆,最里面便是重修的火神庙,庙里陈列着不少文物。紧挨着火神庙,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戏台,装扮的五彩斑斓。戏台上正唱着古装曲戏,台下休闲的椅凳坐满了听戏的游客,这可比白天过来有意思多了啊,我手持相机拍个不停。
进入火宫殿,迎面而来的就是火神庙。庙里贡奉的火神不知是不是被楚人尊为先祖的祝融,如果是他,这倒是个祖先崇拜的好例子。只是这样一来,门上那副“佛佑火宫殿”的牌匾就不大好解释了,因为祝融的时代可是远远早于佛教传入的时代啊。而且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楚人远祖,一个是发源于印度的泊来品,让佛来保佑火神,似乎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所以这位火神究竟是何方神圣,还需达人赐教。
大凡出点名的地方或小吃,总是多多少少跟名人扯拉着关系,又演绎派生出一个个绘声绘色的故事和传闻。火宫殿的名气,自是也不例外。我在查阅资料就知道了,抗战时期,徐特立在这里做抗日救国的演讲,田汉经常在这里与友人聚餐。毛泽东主席在学生时代就曾多次到火宫殿用餐。就连一脸严肃很少言笑的朱镕基总理也曾动情地说,他很想尝一尝家乡火宫殿的臭干子。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的陪同下视察火宫殿,他详细询问了营业情况,品尝了火宫殿风味小吃,连声称赞:“火宫殿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一句话被作为商业广告刻在毛主席雕像的基座了,还是用的毛体书法呢!这些人真是挖空心思了啊!
火宫殿是湖南长沙集汉族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早就听说,不去坡子街火宫殿吃小吃就不算到过长沙。火宫殿的小吃据说是吃半个月也不会重复,品种太多了,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八小吃:臭豆腐、龙脂猪血、煮馓子、八宝果饭、姊妹团子、荷兰粉、红烧蹄花、三角豆腐。十二名肴:发丝百页、蜜汁火腿、潇湘龟羊、酱汁肘子、腊味合蒸、组庵鱼翅、宫殿豆腐、东安子鸡、红烧水鱼裙爪、红煨牛蹄筋、毛家红烧肉、红烧狗肉等等。1958年毛泽东重回火宫殿吃过臭豆腐感叹: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至今还有主席宴。 到了里面,热闹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店员告知要座位,自己找。等倒没什么,可人家不是在外面排队等,而是直接站桌边等。并且每两三张桌子旁边几乎都有一拨人在等座位,估计坐着的也好受不了,想想,你在吃着,旁边一拨人站着,还一直盯着你碗里的,恨不得你马上吃完走人。
一盘臭豆腐,方方正正,黑如煤炭,飘来阵阵臭犹开胃的香味,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吃起来却外酥里嫩,趁烫咬一口,里面白如羊脂,鲜香爽口,如果醮上一点辣,湘味更加地道,都说“香、香!”,吃过齿留余香,真是个名不虚传。
长沙人吃的花样百出,以蒸、煨、煎、炒、烧、腊见长,据说现有菜肴四千多种,名菜有东安仔鸡、冰糖湘莲、花菇无黄蛋、蒲湘五元龟、麻辣仔鸡、火方冬笋尖、清蒸全水鱼、一鸭四吃、糖醋银耳等。
吃了饭继续逛火宫殿,还有好多特色的小吃店,我一路惊叹,可惜肚子吃不下,只好拍点牌匾解解馋了。 这个招牌上面的字我还不认识,问问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娭毑”(读音aijie)是湖南方言,对老年妇女的尊称。相当于老奶奶的意思。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