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哈喽大家好,2018年我们又见面了,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出发,谢谢你一直支持和关注我,我想你也是个温暖的人,很多人知道小娴个喜欢旅行的一枚江南女子,走南闯北,有着江南女子的外貌却有着北方女子的豪迈。欢迎关注我的微博:Miss-沈小娴微信公众号:记忆中的橡皮擦微信:175568038原创图文,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谢谢配合。
【走进越窑青瓷】
作为一个以瓷器扬名的国度,我们却很少了解自己国家瓷器的鼻祖——越窑青瓷,它是最古老的瓷器,持续了千年,并以青碧透亮的釉色影响着后世的审美,巅峰时期的秘色瓷更为它镀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它像陶瓷界的一带宗师,功成身退后,留下世人念念不忘的“月染春色”与“千峰翠色”。走进慈溪越窑青瓷博物馆,近距离欣赏着青瓷的构造,慈溪的上林湖蕴藏着丰富的瓷土与燃料资源,里面的窑址分布规模最大,品质最高。
走进博物馆内使我大开眼界,在导游的讲解下也了解了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瓷器,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北宋后期衰落,延续几千年,经历了创烧、成熟、稳定、鼎盛和衰落几个大的时期。
近距离接触这些瓷器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胎质细腻,釉色清脆莹润,有划花、刻花、堆贴、褐彩、镂空等多种装饰手法。
如果说世间有一种艺术,需要经过千度的火,万分的爱来锻制才能成器的话,越窑瓷器就是其中一种,而烧窑的人,必须经得起火的考验,情的煎熬,心的澄澈,才能烧制出如此温婉如古玉的器皿,犹如在烈火中汲取出壮美的莲花。
走进越窑瓷器研究所,见证了青瓷制作的一步步工序,比起所有的机械化生产,手艺才是匠心的最佳体现。
青瓷成品虽好看,但是过程并不简单,先要进行图案的设计,再进行揉泥,拉坯成型,然后再固定不同大小的坯,用不同大小的套筒,再进行雕刻素烧定型。
每每遇到这些匠人,就心生佩服,在生活中学习中都应该向他们学习那股执着劲,能否抵住诱惑,能否克服惰性,能否耐得住寂寞,这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
对于艺术品来说,传统手工艺往往比现代机器根据更具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青瓷中的这抹“青”也是让人如痴如醉,近似于绿,而又有着如玉的釉色,同“翠玉之色”一般清静、委婉、恬淡、超脱、含而不露,是为“无为”之美,也是人与自然物我共融、天人合一的理想表达。
精工细作,百年如一日,这些匠人在群山环绕之中,用泥土和火焰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美,将江南的灵魂完整地锻造进了一壶一盏里。
“万物有灵”的精神,在匠人们的手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用时间征服时间,打磨不惧流逝的传世之作。
【安静的鸣鹤古镇】
离开越窑青瓷研究所,驱车前往鸣鹤古镇,它位于慈溪的东南部,是一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镇,也是慈溪市唯一遗存的具有典型江南古镇风貌的古镇,有着“鸣皋风景赛姑苏”的美誉。
中午选择在古镇的双湖农庄就餐,窗外的风景特别好,一派烟花三月下江南的景色,小桥流水的怡然自得,让人醉在温柔乡。
双湖农庄有很多农家美食,土鸡土菜、清明饺,味道很不错,人均也不贵,值得推荐。
在江南的烟雨中,踏着青石板路,巷子深处青砖灰瓦,老石墙上青苔斑驳,四合院、马头墙、雕栏刻柱,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时光久远,岁月静好。
习惯了乌镇、西塘的游客如织,来到鸣鹤古镇一时半会还无法适应这里的安静,但只有人迹稀少、无人打扰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古镇的魅力。
三月的古镇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桥头的桃花、河边的柳树都在召唤着我们,没有人潮拥挤的嘈杂,也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有的只是不施粉黛的真容和穿越了千年时空的痕迹。
一条清溪由西向东流经全镇,河上横跨有明代时期的古桥七座,沿河伫立着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明清住宅,默数着造型别致的马头墙,有着穿越千年的古典魅力。
如果我们的心灵始终有一个像古镇那样单纯宁静的角落,时时让疲惫的灵魂在这里歇歇脚,这样的话,哪怕于再多的诱惑和喧嚣中也能洞见自己灵魂的澄澈,分享到生命的葳蕤,人生会更美好宁静。
古镇内的河流由西向东流经全镇,河上横跨着明代时期的古桥七座,沿河建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明清住宅,这些住宅多为豪宅,是鸣鹤叶氏经营国药业发家致富后所建。遇到古色古香的国医馆和药材馆,进去参观了老式的中药柜,每周都有固定的时候安排名医就诊。
拾级而上,步入“小五房”四合院,抬头就看见“五方大同”的金子横匾,园内陈设古朴典雅,精致考究,无论站在哪一个角落,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小五房里还有茶室,品一盏养生清茶,与好友聊聊生活的琐碎。
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诱惑,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采菊东篱下”的悠闲,“鸟宿池边树”的恬静,“人闲桂花落”的超脱,这里的一切都以最自然、最本色的姿态生活着。
你也会遇见街坊里的妇孺童叟,有的晒着太阳,有的独自打盹,有的喂着鸡狗,聊着陈年往事,冷不丁从门缝里探出老人的头,头上还插着洁白如玉的黄栀花,满脸的皱纹中溢满了慈祥,有时还吴侬软语,浅吟低唱几句,自娱自乐,曾经的热闹嬉戏已成回忆,只留下这条街独自老去,你在也好,不在也罢,生活在他们眼里,就是这么单纯而自然。
时光在这里仿佛已经开始倒流,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穿越到了唐朝的大户人家,水缸里仙气袅袅,雕琢的屋檐镶嵌出一个湛蓝的天穹,古镇并不会记得有谁来过,谁又走了,但我只希望,能多挤出点时间来鸣鹤古镇,感受古镇的温度,呼吸古镇的空气,并将它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样的心灵默契,无关风月,无关晴雨,只有洞见自己灵魂的澄澈,分享生命的葳蕤,让灵魂在这里歇歇脚。
要说古镇内的美食,那绝对要属年糕了,纯手工制作的年糕柔软有弹性,浓浓的米香味不断刺激我的唾液腺,拿起一片年糕饼,包入自己想要的馅料,荠菜香干馅、大头菜、榨菜或是甜甜的白糖芝麻,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咬上一口,香又甜软,绝对想要再吃第二口。
离开鸣鹤古镇,驱车前往五磊山,它是由五磊讲寺、莲花园、藏云溪三景点组成,其处翠盖连绵,微风参差,溪谷幽深,有着世外桃源的即时感。
从山脚爬到山上需要耗时一个多小时,藏云溪全长1.5公里,是孙权为母吴国太上五磊讲寺听经而寻找的一条捷径,它以蜿蜒曲折潺潺溪流、高低错落的奇石为主,是一条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区。
走在其中心静自然凉,夏天来到这里绝对是避暑胜地,途中还放置有很多的秋千,走累了可以坐下歇息一番,打满鸡血继续行走。
跋山涉水,终于到达山顶,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的莲花园原是一片荒地,巧匠们利用佛教中的莲花意象,在这里建设了集佛教文化和园林胜景于一体的莲花园,现在还没有到莲花盛开的季节,但也呈现出一派小清新的气息。
再继续往上走,就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五磊讲寺了,它是浙东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五磊讲寺的门前有一水池,叫做真明池,碧水从东面的象眼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经过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
寺内古木居多,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五磊寺内的建筑交相辉映。
各种经幢阁楼美不胜收,殿堂亭榭尽浮佳气,真可谓古寺楼台高避寒,晴天松柏昼生寒。
无论沉溺于墙断垣残、大殿倾圮、青草疯长的荒凉岁月,还是焕然于画楼雕甍、梵呗涌动、香火缭绕的鼎盛时刻,五磊寺都是安静的。这种安静,仿佛阅尽世事兴衰乃至生命悲喜的超脱,又仿佛只是数千年前的某个夜晚,僧人披一身如霜的月色,推开禅房门的一刹那。
爬山果然是要耗费巨大体力的,下山已经饥肠辘辘了,小伙伴们饿着肚子来到兰屿农庄准备大吃一顿,农庄是家庭式的餐厅,进门之后庭院深深,别有洞天。
这里主打慈溪本地菜,马鲛鱼真适合吃,锅热后将马鲛鱼清水下锅,咸菜放上,特别鲜美入味。
螺:江南民间早有传唱,“清明螺,赛只鹅”。从立春到清明,就是螺蛳最肥美的时候,过了清明,螺蛳开始带子,肉质枯干。
青团:这个季节,城郊的荒野里遍地都是艾青,挖回来洗净,开水焯一下,用搅拌机打碎得到汁液,加米粉和水搅拌柔和,做成一个个饼,再蒸熟,就是青团了,青团里面可以加馅儿,约定俗成应该是甜的,也可以做成咸味,加咸菜肉末馅儿,包成饺子的形状,咸菜肉末提前用菜籽油翻炒过,咬开饺子就有清香溢出。
酒足饭饱后来到今晚的住宿之地——达蓬山温泉南墅,走入其中,周边的环境瞬间吸引住了我,27套的老宅私墅,都带有独立庭院,独立户外温泉池,亭台楼榭,推开房门,会恍惚自己来到了京都。
房间里的中式装修仿佛让我回到了千百年前,内敛低调,墙上的装饰是中国传统的国画和苏绣,晚上还可以看着星空,听着音乐,多了一份遗世独立的寂静……
很多人爱去日本泡汤,古老的木屋,迷你的汤池,浸泡其中,是属于一个人的浅浅时光,而这个达蓬山脚下的温泉,就这样许了一个人私密的空间。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