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北小柳州长安
融安县风光秀美,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中心区域和商品集散地。县城长安镇市场繁荣,商贸兴旺,通讯便捷,经济发达,近代与贺州的八步镇、河池宜州的怀远镇、玉林容县的容城镇一起并称广西四大名镇,有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街,素有“小柳州”之美称;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到了十月份还属于较热的秋季,还要穿短袖衫。旅游:石门仙湖国家4A旅游景区,西古坡壮寨、沙子石岩3A景区、东起铜板李花、融江水上旅游、大洲岛、鹭鸶洲岛、大坡犀牛岛、大将三马、大潭金桔园景区、泗维河苗寨,侍开发完善的:红茶沟国家森林公园、大坡三锁鸟类自然保护区、摆竹山风光、长安骑楼街、泗顶思美瀑布、马田都昌红枫林、板榄东岭瑶寨、四十八弄溶洞天坑群、浮石四眉蒙洞晚诺风光、潭头湿地区等;交通:焦柳铁路、三柳高速公路、209国道自北向南经过融安。本帖照片全部为手机拍照。
吃传统特色味滤粉
每逢融安县长安镇的圩日,人们争相到滤粉店,品尝一种独特的米粉,这种米粉形状似榨粉,但比榨粉粗大些,它是用木料挖空制作的一种特殊器具滤制而成的;这就是享誉桂北的风味小吃——融安滤粉。滤粉,融安县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米粉中的一种。滤粉至今早已发展成为融安地区人民的大众食物,县城乃至以下的乡镇、农村,大家的早点、午餐经常都离不开滤粉。乡民们每在赶街圩的时候,吃一碗滤粉当作午餐或者下午茶,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然。(百度)发展历史:清顺治时代,长安镇附近从粤、闽、湘、赣、黔等省迁来一批农民,以垦荒开地,造田耕种谋生。几十年以后,逐步扩大了耕地面积,营造了很多村落,有的农户富裕起来了,为改善膳食,他们研制出了滤粉,最先的方法是把大米浸泡过夜后洗净滤干,放少量的米饭加工碓成粉末。将米粉入盆,用小量滚水合匀。再加放清水搅拌成生熟稀浆。取木水瓢将底部钻穿五个漏眼。用五个手指塞紧瓢底的漏眼,将米浆倒入木瓢内,松开五指把米浆滤入沸水锅,用竹筷捞松,不使其粘锅底,熟后即成圆形粉条。 清代乾隆年间,融安县大巷一带,遭受严重旱灾。当地习俗,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每年春秋两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这个习惯古来有之。民间有一句俗语云:“社王不吃长江水”,每逢社日都下雨。但当年的降雨量很小,因滤粉的方法似连绵不断的下雨,农民为了求神降雨,就以滤粉和酒肉祈敬“社王”。巧逢这年祭祀之后,连日倾盆大雨,使当年获五谷丰登。从此,不但每年的“社日”家家户户做滤粉祭祀“社王”,逢年过节、招待贵客也用滤粉。吃滤粉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 民国初期,滤粉引进饮食行业。最早有居民翁亮的母亲,在长安镇旧址圩铺(即现新华街),开设滤粉店,生意越做越兴隆,后由一家发展到10家。滤粉自开创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