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北海,有一个美丽神奇的小岛,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我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岛——涠洲岛,切身感受了这座火山岛的原生态地质地貌。我们在涠洲岛小住了一个星期,走沙滩、捡贝壳、听海涛、看海景、登山路、考火山,晚上住渔家、尝海鲜、拉家常。品尝了一生之中吃到的最新鲜的海鲜了。
进入公园最高处,看见的是高高耸立的白色灯塔。闪烁的灯塔,对于黑夜里进港的渔船来说,会是怎样的一种亲切和喜悦?灯塔旁边是一个古炮台,炮台上有一尊乌黑的古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古炮作用非常有限,不能随意移动就不能准确瞄准目标,守株待兔似的大炮,无法与今天长眼睛的导弹相提并论了。
在这个火山岛的边缘行走,在蓝色的平静中行走,轻微的海风吹来,带着海洋的咸腥气味,扑入我的鼻息,粘乎乎的,脸孔也变得有些湿润。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只有渔轮在蓝色深处晃动,飞旋的鸥鹭像一群神秘的舞蹈者。这里是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也叫火山口公园,但我看不到火山口,导游说火山口早已淹没在海水中,就在这个深不可测的海湾底部,只有科学考察研究人员乘坐潜艇下去方能看到,游人只能沿着陡峻的崖壁下来,走到海边,观看海岸上的火山焦岩。但除了科学工作者外,世代生活在岛上的土家渔民是否也有人看见过这个火山口呢?看不见火山口,但火山口确实存在,存在于我的视线之外,整个岛屿地质状况的科学考察足以证明这个事实。现在,坐在这块焦石上,面对碧蓝的海水,我只能让想象飞越万年时空,用心去“观看”那个熔岩猛烈喷发、烈火熊熊燃烧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或许,很多东西只有用心去“看”才会更美,更动人。
千百年来,火山喷发堆积和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涠洲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海岸基岩出现了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壮美异常。火山、熔岩、海蚀、海积、活珊瑚……大自然的妙笔生花,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形成了美不胜收的地质奇观。
海边,到处都是巨大的岩石,形状千姿百态。有一个景点叫月亮湾,湾中有一块巨石,上面写下了四个字:“情定涠洲”,是游客们争相留影的地方。天涯海角,让爱得以见证,让亲情永留。是啊,想一想我们人类短暂的一生,想一想这伫立了千万年的孤岛,再想一想这个悬浮于太空、承载了人类和万物的孤独的地球,我们就知道了什么叫有限什么叫无限!什么叫渺小什么叫博大!什么叫白云苍狗什么叫永恒!
我拍摄了一艘准备下海的小渔船。渔船是用牛车从村子里拉出来的,是那种两头翘、中间低,像月牙儿似的小渔船。渔船尾部中间开口,两侧如燕尾,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利于在尾部开口处进行下网、收网等作业。只见三个人合力将渔船抬下牛车,放在海滩浅水上,再抬下螺旋桨,安装到渔船尾部。装配完毕,一人在船尾用力手推,一人在船上用撑杆撑,渔船逐渐进入了深水区。船上的两人穿着防水服,开动螺旋桨,顶风前行。海浪一个接着一个的拍打着小渔船,渔船就在风口浪尖里驶向大海深处。想想渔民常年在这样的风浪里捕鱼作业,该是怎样的一种谋生之道啊!
这个“火山地质博物馆”,馆内设有陈列室、标本室、展示厅等科普活动场所。这里是岛上唯一需要检查上岛门票的地方,请务必带好上岛门票,否则白去了的。去“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时会路过“标志广场”,“火山地质博物馆”有空调,很凉快的地方,但个人觉得里面没啥看的。
到了岛上肯定就是吃海鲜了,在涠洲岛吃的叫做海鲜,在北海吃的叫做海味,到了咱们在当地吃的只能叫做海产品了,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指的在岛上吃的都是最新鲜的,吃饭都是自己去码头市场买,岛上渔民把刚刚从海里打上来的海鲜 拿到码头市场卖,刚刚出海平面的肯定是最新鲜的了,买回来渔家客栈的师傅帮你做,一般是收10-15元的加工费,我感觉不算贵,客栈要搭配料,油气之类的,也就是收点辛苦钱。这里的海鲜采购基本上是海里打上什么来 卖什么,天气不好的时候打上来的比较少,价格就比较贵。涠洲岛一年四季盛产海鲜,品种丰富,个头肥大,新鲜生猛。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涠洲岛常见的一些海鲜品种以及价格,供大家参考点菜啊 ,石斑鱼:60元左右一斤,皮皮虾,螃蟹都是:30-70元一斤左右,花甲螺是8~10元左右一斤,生蚝2.5元一个。扇贝约1.5元一个,带子4.5元一个,鲍鱼 6元一个,鲳鱼:35元一斤左右,墨鱼35元一斤。此外还有海蛇啊,海鳗,鲨鱼幼崽等。
这位姓黄的渔民祖祖辈辈上岛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直就靠打渔为生。祖祖辈辈都和大海抗争,又和大海和谐相处。大海,养育了岛上的祖祖辈辈。当聊到海里的珊瑚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无奈。他说,近海已经几乎没有活珊瑚了,都被养殖户使用的消毒液害了。岂止是海里的珊瑚,大陆上的生态也一样被急功近利的短视经济行为破坏得差不多了。只是没有想到,原本以为是天堂的海岛及其近海的生态,也没能逃脱人类的魔掌。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