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2018年天津的夏天,这个新闻说是自1951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一波波热浪涌进津城。气温节节攀升,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高温的认知,裹挟着大量水汽的渤海湾暖湿气流遇到了津城上空的高温,融合在了一起变成就像一口巨大的蒸锅,笼罩着津城的每一个角落。整个天津就像一个巨大的桑拿房,人们挥汗如雨的的盼望着能够痛痛快快的下场透雨,带来哪怕是片刻的清凉。可是,让人们失望的是莫说雨水不来,就是雨水真的来了,待雨过天晴一轮红日升起,刚刚下过的雨被迅速蒸腾起来,加剧了空气中的潮湿,让人们除了躲进空调房没有其他的办法。 这不气象预报又说了:“下周高温高湿再度来袭,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面对津城难耐的热浪袭击,我与老婆商量过后决定趁着儿子放假,我们还有年假,抓紧时间逃离天津,来一次轻松惬意的自驾清凉之旅。
游山戏水,行走在河北涞源。
我们早晨一早出发,前往此行的第一站——太行水镇。太行水镇位于河北省易县,她西傍易水湖、北靠清西陵、南连狼牙山,着实是一片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做作、没有都市的喧杂、没有车水马龙的混乱也没有商业气息的庸俗。这里有的是那一份自然,一条条青砖石板路通向宽窄不一的巷子,还有那枯藤老树、流水人家。 上午10点30分我们到达了水镇,一下车让我们有些失望了,打开车门一股热流就涌进了车厢,车厢那我花费了大量燃油制造的清凉空间顿时荡然无存。本打算在水镇静静呆上半天的我匆匆吃过午饭后就前往今天的住宿地点河北涞源白石山附近的早就定好的农家院了。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轻快的行进着,时而上山、时而下山,此时突然感觉耳朵里有些不适,心想此时的海拔应该不太低了。跟着手机导航走也不必为行进的路线犯愁。设置成23℃的自动空调吹出的冷气已经迅速的将整个车厢内的温度调节的非常舒适。一百公里的行程现如今已经算不上什么远路,由于天气炎热在水镇的时间大幅度缩水,所以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了农家院。 我们入住的村子叫插箭岭,相传宋将杨六郎曾与辽军在倒马关激战,辽军渐处下风。于是,辽军答应以射箭划界。六郎箭落之地,就是辽军退后之所。杨六郎一箭飞出30多里落下,就是后来的插箭岭。在农家院对面的山上就有一段古长城的遗址,这次探访这段古长城和杨六郎的故事就成为我这次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之一。我们的住处离白石山的西门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按理说应该登一下白石山,可由于此行线路中安排了另外一座高山,那就是北岳恒山,所以综合考虑这次就与白石山擦肩而过了,而把游览的重点放在了同样相距不远十瀑峡。 刚进农家院,我就一头扎进了房间,“我的天啊,房间里居然没有空调!”此时顿时头有些大了,这么热的天没有空调可怎么活?这时农家院的老板走到我的面前,笑着对我说,“放心,咱这里晚上特别凉快,保证你晚上睡觉要盖棉被!先去洗个澡吧!”我将信将疑的冲了一个澡,换了一身衣服来到院子里,太阳暴晒的地方确实很热,但来到院子西面的凉棚下后就感觉一阵阵微弱的凉风吹来,吹到身上甚至泛起了鸡皮嘎达。吃过了晚饭,太阳落山了,老板果然没有骗我,习习的山风确实感觉很凉快。
由于晚饭时喝了一点酒,这第一夜睡得很沉,早晨六点被路边大货车嘶吼的声音把我吵醒。于是起床,带上我的尼康7200相机,蹑手蹑脚的走出了农家院。山里早晨的空气湿度非常大,没一会儿身上衣服上就湿漉漉的了,也分不清是出的汗水还是露水了。出了农家院顺着207国道往西走四五十米就看见一条向南上山的小岔路,顺着小路一直走没多远就听见了哗啦啦的流水声。我顿时兴奋了起来,“有山泉啦!”于是就三步并两步的向前方快速走去。终于看到了一条不大的小溪在两山之间流淌着,走到小溪边放下手中的照相机,捧起一把水浸到脸上,好清凉啊!抬眼望前面就是古插箭岭长城的遗址,走到山下没有上山的路,我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扶着旁边的山石一步一步的上山了。山不是很高,十几分钟就爬到了长城的下面,找了一片相对宽敞的平地坐下来休息,远处的山、远处的云太美了,美到我不能用文字表达了,如果你要想探究他有多美建议你有时间去探访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今天有些阴天,云彩很低,眼看着一片黑云就飘到了对面的山顶,这是空气更加潮湿了,没照几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上就凝结了一层厚厚的水汽,没有办法只好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掏出了手机照了几张照片。坐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背靠着长城闭上眼睛,仿佛听到了千百年前的金戈铁马厮杀的声音,睁开眼睛看到是绵延的山峦和升腾的雾气,此时天气越阴越厉害了,看看手表也快早晨七点了,下山回到农家院吃过早饭后准备前往十瀑峡。
十瀑峡是白石山西麓的一条以高山峡谷、溪流瀑布景观为主的山谷。花岗岩地貌,泉水丛海拔1400米处的龙虎泉涌出,在峡谷巨石间流淌,有大小十多道瀑布,形成这里独特的多台阶跌水奇观。峡谷两侧山体陡峻,怪石罗列,,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空气新鲜,夏季凉爽宜人。到了这里没有什么多介绍的了,就是游山玩水啦,Les go!
走进大同,用心体验北魏的佛国遗迹。
昨夜下了很大的雨,早晨起来空中依然淅淅沥沥的飘着雨丝,车子也被这场大雨洗刷的干干净净,我有些恋恋不舍的大口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今天早饭后就要赶赴山西大同了。
山西我并不是第一次来,2011年作为当时所在公司的优秀员工代表曾经游历到访过一次。转眼已经好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那次的到访的一幕一幕至今仍在我的眼前浮现。这次来山西有两个目的:1.重走山西了结在心底的那份情节。2.让妻儿也能感受一下三晋大地的千年文明。 车子在207国道上行驶了11公里后就驶进了荣乌高速,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穿越隧道。刚刚驶过山西的高速收费站,突然一阵暴雨从天而降,弄的我们措手不及,把车子的雨刷开到最快的速度依然看不见前面的路,旁边就是那些平头的大卡车在高速上龟速行驶着。这样的雨是没办法赶路的,于是赶忙寻找最近的服务区,想等雨小了再继续走。这时前面就是一条长达八公里多的隧道,车子驶进了隧道也就恢复了正常。出了隧道之后就是另外一个天地了,这边艳阳高照,绿树蓝天。由于进入山西后一路上都是山路和隧道所以限速相当严格,基本都是限速70-80公里/小时。到达大同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找了个小饭馆吃了进入山西后的第一碗削面。 吃过了午饭,我们就驱车直接赶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的开凿于北魏从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前后60多年。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对宗教传统的尊重,在石窟内我照的照片极少,如果大家想了解云冈的魅力还是建议大家亲赴大同,花两百元找一个最高级别的讲解员静心的聆听那段1500年前的历史故事,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走进景区验过门票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僧雕像,这就是昙曜,是他主持了早期的“昙曜五窟”的开凿。穿过昙曜广场顺着礼佛大道一直前行就会看到一棵金光闪闪的菩提树,菩提树叶由黄铜打造而成,周围礼佛的浮雕墙簇拥着中间菩提树。再往前走就是灵岩寺了,这个寺庙是新建的建筑,由于我们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对于寺庙还是怀有敬畏之心,我们没有入寺参观以免打扰了修行者的清净,绕路前行便到了主景区了。我们请的讲解员态度温和、声音甜美、知识丰富,给我们讲解了很多的知识,让我们一行受益匪浅。游览完石窟我们又看了民间老艺人的皮影戏表演,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讲述了云冈石窟的历史,本打算再去云冈陈列馆的,可惜没有开放。 游览过了云冈石窟我们返回大同市内住宿,住在了离古城墙很近的迎泽快捷酒店,晚上夜游大同城。
穿行在三晋大地,千年的历史在眼前重现。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我的车在晋西北的广袤大地上穿行着,先后游览了大同的九龙壁、应县木塔、到了雁门关,但由于20日的大雨造成山体滑坡景点暂时关闭了,最后游览过悬空寺后入住了北岳国际酒店,准备在最后一天登顶北岳恒山。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的山西情节,上次到山西是我知道了应县木塔,这些年一直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她的历史也知道了她目前的窘境,面对着这座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的中国最古老、最高的全木制塔我的心绪非常复杂。一方面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所叹服,另一方面也为她的重疾所忧心忡忡。也许我为木塔的康复做不了什么,但我愿以后有时间就多来看看她,几十元的门票也许就是以后修塔的一份绵薄之力。 雁门关是我此行的一个遗憾,由于大雨造成山田滑坡,景点暂时关闭了。闭上眼睛打开自己的知识库,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发生在雁门关。从春秋战国到今天,2500年的峰火狼烟,2500年的金戈铁马,2500年的风风雨雨,2500年的死死生生,雁门关冷眼以观、悉数在胸。李牧、卫青、霍去病、薛仁贵、郭子仪、杨家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的名字,太多的将领在这里戍守边关,抵御入侵;更有昭君出塞换来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谐与睦邻。应当说雁门关是一个很讨文人喜欢的的地方,因为这里发生的重大事件不是传说、不是演义、都在志史典籍中一一记载。就是在金庸老先生的笔下北乔峰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也一样令人血脉喷张。 悬空寺是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景点,悬空寺位於北岳恒山脚下,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僧、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余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悬空寺就建在这悬崖上,或者说像是粘贴的悬崖上似的,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抬头望上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悬崖之上。
站上北岳之巅,诠释山高人为峰。
恒山是此次我的晋西北游的最后一站,之所以把她安排在最后是因为号称五岳之一的名头太响,生怕把她排到前面影响到后面的游览。很庆幸我把恒山安排在了最后,当然并不是因为登恒山困难,而是因为登上了恒山象征着征服了一座地标,为这次旅行画上了最为浓重的一笔。 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恒山的寺庙,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 这几天的旅行似乎已经习惯了早晨6点钟起床,然后跑到外面看风景。今天也不例外,一早起来驾车顺着蜿蜒的小路就到了恒山的后山,这里是当地人早上晨练的地方,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这里一眼望去尽是巍峨的群山,真是另一派景象啊。在后山逗留了一会该到酒店的早餐时间了,我们回到酒店早餐后开始登恒山啦。 进了恒山的山门先去买了门票,然后开车顺着自驾山路上行五公里,进入盘旋的爬坡山路,到达半山腰的停车场,和张果老的塑像合了影,便开始正式爬山。恒山的山路修的特别好,爬山一点也不困难,一步一景感受其中的乐趣。一般人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登顶,如果坐缆车也只是到半山腰的庙宇群,还有很长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如果不是身体有特殊情况还是建议徒步登山,毕竟个人觉得90元的上山索道票不是很划算。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