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终究会牵手旅行凤凰稻城或是巴黎………不必害怕一路艰辛只需安静呼吸这良辰美景任时间静止看云淡风清”许飞在《我们终究会牵手旅行》这样唱到。要说这几年,谁陪着紫陌走遍了海角天涯,那就是媳妇儿了。当年我们即是因旅行而结识,如今相伴数载,更是携手走了不少地方——从国内的大江南北,再到东南亚的一连串岛屿,及至西欧诸国,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人说旅行是看两个人是否合拍的最好方式,深以为然。
这一次记录的旅行,是秋日的莱茵河之旅。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淌,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232公里,一路风光如画。我们乘坐维京游轮,从莱茵河入海口的荷兰出发,逆流而上,最后从瑞士巴塞尔下船。其中途经的莱茵河德法这段,便是莱茵河的精髓所在。
马克斯堡,莱茵河的见证
莱茵河在德国境内有800多公里长,沿途风景最美的一段是在中游的莱茵河谷这段——从美因兹到科布伦茨,河道蜿蜒,河水清澈,两侧是漫山遍野的绿色葡萄园,白云在山间游走,而在两岸山脊的顶端,最显眼的则是那些形式各异的中世纪古堡。
要说起来这欧洲中世纪时的王公贵族,其实跟中国的村庄差不多——不大的一块儿地往往有几十个伯爵侯爵啥的,每个人管辖的位置其实也就跟个村儿差不多大了。而这些莱茵河两岸的石头城堡就是这些村长……哦不,是贵族大人的“宫殿”兼办公室,修在紧邻河边的高地上一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方便向过路船只收过路费。
已有超过700年历史的马克斯堡就是这其中的一座,高耸在莱茵河东岸小镇布劳巴赫山上。几百年时光荏苒,这座古堡也是数易主人,前后曾在爱普斯坦茵爵爷、卡策奈伦伯格侯爵、黑森伯爵、拿骚公爵手中流转。后来德国城堡协会以1000马克买下,并开发成了现在的旅游景点。时至今日,依然能在城堡门楼的墙上可以看到历代拥有马克斯堡的家族徽章。
马克斯堡虽然不大,却是完整拥有中世纪要塞据点特征的代表性城堡,主楼、塔楼、住宅城楼、闸门、内外墙之间的回廊都保存完整。而现在它可以说是见证了莱茵河畔城堡历史的一个小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德意志历代武士的盔甲,以及虎视眈眈瞄向莱茵河的古老大炮。其实这种石头堡垒作为军事要塞尚可,但采光和居住环境都不是太好,想来中世纪欧洲贵族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太舒适……对了,这座城堡还是莱茵河畔少有的没有被攻克过的堡垒。
吕德斯海姆,德国的“酒城”
从马克斯堡到莱茵河中游的吕德斯海姆已近黄昏。温暖的夕阳抚摸着这座德国著名的“酒城”,莱茵河畔缓缓的山坡上,是教堂的尖顶、老式的木筋房、酒馆、餐厅,再往远处,还有小日耳曼尼娅女神像。
当然了,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才是这里的主角,吕德斯海姆是德国出名的“酒城”,年产2700万瓶葡萄酒,雷司令葡萄酒是这里的王牌产品。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洋溢着葡萄酒的香醇,让我这样非常不胜酒力的人,一闻似乎都要醉倒。
在“晕”过去之前,我站在城中最热闹的“画眉鸟”小巷里,支起脚架,拍下这个花团锦簇,洋溢着德国式热情的地方。这条宽3米,长140米的窄巷在吕德斯海姆老城的中心,建在一条斜坡上,文艺小店、餐厅、酒馆比比皆是。在巷口,一只画眉鸟的铁艺标志是这条小巷的标志。
我们的晚餐也放在这条小巷里,德国大肘子可劲儿招呼!餐厅里载歌载舞,德国人也有浪漫奔放的一面啊!
如果不胜酒力,那可以尝尝这里有名的吕德斯海姆咖啡——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加了白兰地的咖啡!冲制过程是用专用的吕德斯海姆咖啡杯,然后在杯里放三块方糖,然后浇上几毫升的白兰地,而后点火熔化方糖,咖啡杯里还有隐隐的火焰!之后再注入咖啡和奶油及巧克力碎。味道也是特别,除了咖啡的香醇外,还有浓浓的酒香,让人难忘。
雨游海德堡,歌德把心丢下的地方
前一晚在吕德斯海姆登船,船行一夜,一觉醒来,便是到了传说中“歌德把心丢下的地方”——海德堡的附近。海德堡其实并不在莱茵河畔,而是比邻内卡河——后者与莱茵河在海德堡西北面的曼海姆交汇。内卡河面较为狭小,行不了大型游船,我们是从曼海姆下船乘车到的这座内卡河畔的历史老城。
海德堡是欧洲著名的大学城,据说当年二战后期,德国全境几乎被盟军战略轰炸成了一片废墟,唯独海德堡幸免于难,原因就是制定计划的盟军军官有些毕业于此,不忍对母校下手,故而让母校逃过此劫。传闻不知真假,不过战后海德堡确实成为了驻欧美军总部所在地。
德国的秋天还真是多雨,到达海德堡时,由内卡河红色砂岩建造而成的海德堡古堡正沐浴在绵绵秋雨中。据说这里原为法尔茨选帝侯旧宫遗址,有些地方历经天灾战火已有残破,但整体依然保持着古欧洲的风貌。在瞭望塔俯瞰,整座海德堡老城尽收眼底——和古堡相似,这座河畔古城也以红色为主色调。
和古堡的庄严肃穆相比,海德堡老城就年轻化多了——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早在16世纪,海德堡大学就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是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青年才俊的大学城——城内1∕5人口为学生,是全德平均年龄最小的城市。
虽然年轻人众多,但海德堡建筑却依然是老欧洲古朴的模样,有着曲折而幽静的小巷和尖顶的教堂,充满了诗情画意。漫步在雨后湿漉漉的石板路上,看身边匆匆而过的年轻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大学里的青春时光。无数文化名人都曾在海德堡留下了足迹,比如标题里提到的大诗人歌德,就说“把心遗失在海德堡”,又比如马克·吐温说海德堡是他“ 到过的最美的地方 ”(当然老马这个爱写旅游软文的家伙在很多地方都说过类似的话……)
海德堡桥头这座猴子雕像很有来头——据说当年这里常有猴子出没,还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老给居打招呼,有诗人就此写诗,而后立起了铜猴的雕塑,并在旁边镌刻了这首诗。
据说摸摸铜猴的手指就会再回到海德堡,摸摸它手中的镜子就会带来财富,而摸摸它旁边的小老鼠嘛……你猜猜是什么意思?是多子多福的意思啦!
施派尔科技博物馆,我在这里登上了航天飞机!
施派尔科技博物馆可谓是海德堡之行的一个意外之喜。从海德堡离开后,我们回到了停靠在海德堡附近小城施派尔的游轮上,而惊喜也就在这里——船旁500米就是赫赫有名的德国施派尔科技博物馆!
施派尔科技博物馆最显眼的就是这架由德国汉莎航空捐赠的退役波音747飞机,据说这是唯一交给民间展览馆的改型飞机。博物馆把飞机改装后做成了一个落差很大的巨型滑梯,孩子们在这里玩儿得不亦乐乎。
对于机械迷和军迷来说,施派尔科技博物馆的宝贝可真是不少——这里的镇馆之宝是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这可是除开美俄之外唯一可以一览航天飞机全貌(含内景)的地方!
这就是作为镇馆之宝的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游客可以登上去观看航天飞机的内景,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这架人类智慧结晶的航天飞行器的庞大啊!曾在1988年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升空,无人驾驶绕飞地球2圈的“暴风雪”号,起飞重量达105吨,被视为前苏联航天技术的骄傲。但而后苏联解体,“暴风雪”也再无升空大展雄风的机会。2008年,几经辗转,施派尔科技博物馆以1000万欧元的价格购得了这架航天飞机——这是前苏联曾经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绝唱。
施派尔科技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小,室内馆就有好几个,各色汽车、飞机甚至火车头都一应俱全,而室外部分则主要是各种战斗机——F-15、米格-24、F-104、幻影-3、米-24“雌鹿”……品种多得能让军迷发狂!紫陌直接在这里把相机拍没电了
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桨飞机安-22则被改成了一家“飞机咖啡馆”。这架涡轮螺旋桨重型运输机货舱十分宽敞,坐下百十号人也没有问题。
另外这里还有一艘货真价实的德制205型潜艇可以钻进去参观,甚至能把相机贴在鱼雷发射管上拍细节!这艘46米长,400多吨的潜艇是联邦德国海军的U9号。当年两次世界大战,德军的U艇狼群都曾名闻天下。
从当年潜艇艇员的出入口,我钻进了这艘潜艇。这艘205型潜艇虽然只有不到500吨,和之前称雄大西洋的U艇前辈相比有些逊色,但是舱内布局紧凑,设计合理,人机工程学运用得当,空间虽小,但并没有很强烈的憋屈局促之感,德国人精湛的制造工艺和造艇技术都在这艘潜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混血的花城,斯特拉斯堡
我们在一个细雨蒙蒙的秋日之晨到达了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这座法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位于莱茵河西岸,隔着莱茵河与东面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隔河相望。
清晨的斯特拉斯堡是安静的,我还是第一次在一座城市里看到如此多的鲜花——斯特拉斯堡河道众多,河中桥梁的栏杆之上都是花团锦簇,城中房屋的窗台也是由鲜花装点,整座城市都是一派五彩斑斓的颜色。空气寒冷而潮湿,视野所及,却是一片被浸润的生机。
要说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是一座“混血之城”还真是一点也不为过——这座城市见证了德法间的数百年恩怨,普法战争、一战、二战,斯特拉斯堡在德法之间多次易手,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建筑乃至文化,都兼具了德法两国的元素,“混血”之味十分浓厚。斯特拉斯堡的老城名列世界文化遗产,老城中心坐落在斯特拉斯堡的大岛上的小法兰西是这里的精髓。细雨蒙蒙之中,老欧洲的木筋房依然挺立在河道周围,据说在过去,只需看这些木筋图案就能知道房主是木匠还是铁匠,从事什么职业数百年光阴荏苒,这里遍布文艺小店、餐厅和咖啡馆,可谓十分文艺。
欧洲著名的“烂尾楼”——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是这座城市的地标,这座花了263年也依然没有最终建成的哥特式教堂只有一个124米高的尖顶——没错,这是一座部队称的建筑,居所另一边是因为没钱所以就没造……呃……
不过这座大教堂依然是十分精美的,墙体上的雕刻十分精致, 也难怪当时花费惊人。进入教堂,沿回旋楼梯攀上塔尖,就能俯瞰整个斯特拉斯堡。
奥贝奈,阿尔萨斯的琼浆
如果说吕德斯海姆是德国的酒城的话,那离斯特拉斯堡不远的小镇奥贝奈就是法国阿尔萨斯的琼浆了。孚日山脉下的奥贝奈很久以来就是“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上的著名小镇之一,小城不大,常住人口只有1万出头,历史却颇有渊源——很久以前这里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在1000多年前的公元九世纪开始了大规模的葡萄园种植用于酿酒。对了,这里还是当年阿尔萨斯女王Sainte Odile的出生地。
我们从斯特拉斯堡到达奥贝奈时,天气已经雨过天晴。蓝天白云下的小镇更显迷人。这座小城还保留着13、14世纪的老城墙——城墙还是两道,有内外两重,虽然不高,但留存至今的箭塔和城楼依然提醒着来访者的这里厚重的历史。和近在咫尺的斯特拉斯堡一样,这座小城也是多次辗转在法德之间。
奥贝奈的中心是已有700年历史的市政厅广场。市政厅,13世纪教堂残留的钟塔,建于1904年的喷泉都聚集在这个不大的广场周边。小镇中也有一座哥特式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不过历史并不算长,是19世纪重建的。
到了奥贝奈怎能不品尝美酒呢?我们在这里造访了一座葡萄酒酒庄,酒庄不大,历史却挺久远,干白和干红都很地道,价格也并昂贵,配上当地的面包佐酒,别是一番风味。
实用攻略
关于游轮这次的主要行程是带着家人乘坐维京游轮逆流向南,从荷兰阿姆斯特丹一路上溯到瑞士巴塞尔,行程8天,游览莱茵河最为精华的一段。虽然走南闯北多年间,但坐游轮还真是第一次。行程走完后,自己还真是爱上这样“躺”着游的形式!白天全部都是游览的时间,一点也不浪费。而且全程都住在游轮上,不用更换酒店,衣服都可以都拿出来挂在衣柜里,不用收拾行李,这简直太nice了!
签证申根签证现在已经相当方便了,准备好机票、酒店预定单还有行程单、保险单,银行流水(余额最好在3万以上),在职证明,户口本复印件什么的是标配,车本房本什么的财力证明备上,在签证中心录好指纹提交材料即可,一般不用面签。申根签一般是签本次行程待的时间最长的那个国家,要时间基本一致就签首入国,我们首入荷兰,在这里的时间也最长,所以就签的荷兰。紫陌是在北京签的,因为这次主要就是坐维京游轮游莱茵河,所以非常方便,直接把维京游轮标注有行程的船票拿出来作为酒店预订单即可。在中智的网站上填好资料最好预约,然后就可以去侨福芳草地中智那里递交材料了。荷兰签可谓神速,不到48小时就出签了,给了3个月多次,可谓秒过。
交通这次在欧洲的主要行程是跟着维京游轮游莱茵河,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瑞士的巴塞尔。所以去程机票是从北京出发,经停莫斯科再到达阿姆斯特丹,加上经停的5小时,全程19个小时,战斗民族的俄航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含税只有2000多,比其他公司的票价便宜不少,全程飞行也都非常平稳。回程时,我们在巴塞尔下船后又去苏黎世转悠了圈,回程也是从苏黎世飞的。这次选的是阿联酋航空的飞机,经停迪拜回北京,两程飞行都是高大上的A380,舒适性不错,机上的娱乐节目也很丰富,票价比去程要贵一些,一人含税3000多。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