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而今的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古老的沂蒙山焕发了青春的神采。
蒙山云蒙景区位于蒙山之阴,是沂蒙山旅游区核心景区。蒙山北坡森林面积达30余万亩,素有百里林海之称,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世界级天然氧吧”。
进入云蒙景区,广场前赫然在目的几块巨石上铭刻着景区的荣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山门是一座“七间八柱九楼柱出头”的石坊,造型精美。坊上部由著名书画家题写“蒙山”二字,坊柱上神龙盘云栩栩如生,坊身上雕满了神兽,坊顶有六根盘龙望柱。此坊的规模之大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比北京明十三陵超大石牌坊还多了两间两柱。牌坊石坊左右立着一对华表,上边蹲着神兽“望天吼”,前左右分列着十根龙柱,仔细看上面还有神仙的宝物,是一种吉祥、美观、威武、雄壮的象征。
石坊两侧是云蒙景区陈列馆和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
金刚文化广场是一座佛教主题广场,位于景区入口处,依山而建,总面积达两万平方米。通往金刚门广场的阶陛之间雕刻着青龙,采用镂空浮雕的手法,形象生动,层次分明。
面对着“金刚门”有七座石雕佛塔,每个佛塔里面都有一个菩萨头像,这是为了纪念和供奉过去七世佛的圣迹。
八大金刚犹如八根门柱,支撑起高悬的大门,分别为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大门顶部雕了八尊菩萨,身边玉龙神鹿相随。
广场上方的山坡上,塑着邓公的石雕像,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小平同志端坐藤椅上,目光坚定深邃而高远,仿佛仍然在关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沂蒙山的建设与发展。
穿过金刚广场沿上山道左行,是一组牌坊群,最大的这个是八角牌坊,为“道法自然”,上面雕刻着“鬼谷传书”“鬼谷授徒”“无字天书”等道家故事。
登山路线的左侧是蒙山森林漂流,千百朵七彩的小风车迎风飞速的旋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这里是森林漂流的源头,巨大的瀑布从山崖上泄下,汇成一条小溪流入漂流通道。
乘皮筏顺流而下,从清凉的水花中一跃而过,或激流勇进,或舒曼缓游,穿过森林、草地、山谷,留下串串欢呼。
皮筏穿过一条暗道,洞内变幻着五光十色的灯光,使人感觉如入时光隧道。
漂流站向上走就是这九九八十一级台阶,喻示着唐曾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也代表着登山路上的艰难险阻,它是步行登山的中路起点。
前行不久就到了这“瞻佛亭”,能见度好的时候,从这里能看到远处的山影好像一尊侧卧沉睡的大佛。所以叫“瞻佛亭”。
“流碧桥”犹如一勾弯月横跨潭上,山涧溪流奔腾欢歌,桥下的深潭清澈见底,传说是“八仙”中的何仙姑云游沂蒙时曾在这里沐浴。
前面就是著名的“中国瀑布”,它的外形酷似雄鸡般的中国版图,右边是首,左边是尾,可惜近日瀑水小了一些。 瀑布的断崖上刻着一个巨大的“涛”字,想必在旺水期这里也是惊涛浩荡瀑声震天。
瀑上向下望去是一片光滑的山崖,千百万年的流水把崖下的这片山石冲出了一条深深的沟痕。
瀑布右侧的这条登道路窄坡陡,是中路登山最艰难的一段, 不过这里紧挨着瀑布,阵阵山风裹着水雾吹来极为凉爽。
再向上攀佳境连绵,有试剑石、戏台石、镜面石、美女石、日光岩等奇石景观。
密林深处,高阜如岗,山岩攒聚,犹如群石聚会,敛声屏气,若闻群石窃窃私语。此处为“石语林”,妙哉!
云蒙山还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国家地质公园”,登山道上随处可见这些地质标牌,向游客介绍着山体的形成、结构、变化等,使游客在游玩之际又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识。
中路登山的路程大约两个小时左右,虽然辛苦但能领略到途中的奇石美景,也可以选择乘索道上山,只需20多分钟,节省时间也可以在高空中俯览脚下的风景。
索道上站向右一拐就到了“雨王庙”,虽然它正在修缮之中,我还是“捷径先登”拍摄了“雨王”的尊容。雨王庙隐逸在山林之间,十分清幽。它始建于金朝明昌年间,几度废兴,千年不衰,是蒙山主要道观之一。现在的雨王庙为1995年重建,飞檐雕栋,气派庄严,香火旺盛。
庙前是一座九龙照壁,和故宫、北海那些皇家九龙的皇权威严不同,这九条栩栩如生的彩龙造型更有点卡通的风格,或盘或悬,跃然壁上。
主殿为“雨王殿”,里面供奉着雨王神象,它是蒙山地区专祀的司雨神灵。传仙人羡门子、钟离子在此祭神祈雨,蒙山历史亦多有祈雨灵验的记载,每年的三月三这里仍有盛大雨神祭奠活动,祈求雨王禀天地之灵气,护佑沂蒙风调雨顺。
右面的侧殿是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她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左边的侧殿则是紫庐阁,供着鬼谷子和黄大仙,他们是道家代表人物和道教神仙,这又是雨王庙的特殊之处:佛教和道家并存,同祈沂蒙平安。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