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间
镇江,古称“润州”。其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长江岸边—带地势比较低洼,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政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著的诞生地(来自度娘)。 镇江的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在镇江市区,以其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形成了“城市山林”、“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包括了以金山、北固山、焦山,组成风景各异的“三山”风景区;而在镇江境内,还有青山连绵,古木幽深的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中国第一”的彭公山方解石晶洞;还有既是道教圣地,又是革命圣地的茅山风景区。 除了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古迹外,美食也是镇江旅游的一大特色。镇江美食以维扬菜系为特色,兼收南北风味。有高档特色菜肴皇家食谱“乾隆御宴”,著名小吃“镇江三怪”:肴肉、香醋、锅盖面更是驰名中外。 所以,有一句“网红”的话概括了全部:镇江,一个美得让你吃醋的地方!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一口道出了扬州、镇江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扬州市中心与镇江市中心点对点的距离也就是50公里,车程不到一个小时。在“温比亚”台风的间隙,我从一江之隔的扬州,驾着我那2012款的老途欢,来到镇江,品“镇江三怪”之味,揽“京口三山”风采!
镇江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尽管扬州到镇江只有几十公里,但简单的路书还是需要的! 扬州---镇江,全程50公里,来回100公里左右;油费:100元,过路费(含过桥费)来回70元。 门票:焦山风景区:旺季65元,淡季50元;金山寺风景区:旺季65元,淡季50元;北固山风景区:旺季40元,淡季30元。行程安排: 6:30---7:30 扬州--镇江 7:30 镇江好再来锅盖面馆早餐 8:30 焦山风景区 10:30 驱车前往西津渡 12:00--13:00 镇江锅盖面品鉴馆 午餐 13:30 金山寺风景区 16:30 返程
扬州市
江中浮玉焦山
早晨6:30出发,7点半不到就进入镇江城区。在一个朋友介绍的面馆吃了一碗锅盖面(关于锅盖面,最后专题介绍)后,第一站选在“京口三山”之一、有“江中浮玉”之称的焦山风景区。 焦山风景区,是万里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与金山、北固山共同组成“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 焦山自古以来名称很多,有樵山、谯山、狮子山、狮岩、双峰山等。东汉末年,名士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在众多的名称当中,只有“焦山”之名来得最具有传奇色彩和人文情趣,因而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焦山于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胜区”。2012年9月,与金山、北固山一起被国家旅游局授牌为5A级景区:统称江苏镇江市三山景区。
尽管台风天气,暂时没有太阳,还是为座驾选择了一处有树荫的停车位。
游览焦山,须乘坐渡船前往,门票中已含来回渡船费用。在等船时,我发现好多都是当地的退休老人,他们把上岛休闲作为每天的必修课,真幸福!
焦山的开放时间为:08:00-17:00 门票价格:淡季50元/人,旺季65元/人 渡船从上午7:30开始,每10分钟为一班,下午18:00为末班船。 停车:景区设有停车场,按次计费,每次5元。
远远望去,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
正对山门的照壁上,有“庄严国土”四个大字,照壁的背面是“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教的一重要理念。
山门两侧,是“祥猴祈福,恒顺众生“八个鎏金大字。恒顺香醋的名称来自于此么?
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寂来山创建大雄宝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后毁于火,明宣德年间,和尚觉初心重建。清代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寺名改为定慧寺,沿用至今。
定慧寺山门前,一块江苏佛学院(筹)的牌子赫然在目。
穿过定慧寺山门及见亭桥。建有两座四角攒尖顶的亭子,东侧焦公亭,西侧茗公亭,分别为纪念隐士焦光和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
这是定慧寺的老山门,也称不波亭,是“海不扬波”亭的简称。意为焦山矗立江心,犹如镇海之石,驱逐水妖,故而海不扬波。在佛教上“海不扬波”是清平世界的意思。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位于中轴线西路,重檐歇山门楼,黄墙黑瓦。
在大雄宝殿西侧原海云堂的天井里,有一口井,叫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又称炼丹井。
“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特点的描述。
焦山行宫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据《焦山志》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焦山的山水。他六下江南八上焦山五次入住焦山,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楹联匾额。
茗山法师(1914——2001)是一代高僧,二十岁到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此后至武昌等地研佛。1946年抗战胜利后返回定慧寺,除文革十年之外,一直担任定慧寺方丈,直至圆寂。这里即是茗山法师的纪念堂。
这是茗山法师纪念堂门前的一块石碑,有谁知道这是代表了什么吗?
焦山碑林,又称“宝墨轩”,从开始收集碑刻的北宋庆历八年起,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敷布江南碑刻精粹,展示历代书法风范,实为国之瑰宝。其中,以南朝《瘗鹤铭》最为珍贵,被历代书家尊为大字之祖!
焦山碑林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御碑亭。上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因是皇帝手书刻碑建亭,所以称“御碑亭”。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穿过一片小竹林,走出圆门洞,就是大名鼎鼎的《瘗鹤铭》残碑之所在。
《瘗鹤铭》残碑在碑林中称为“碑中之王”。,是我国保存价值极高的“二铭”之一,即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
相传《瘗鹤铭》当初被镌刻在西山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长期受江水的冲击,风雨的侵蚀,以及不断被人凿取,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由镇江知府陈鹏年派人从江中捞起无块原石,仅存下八十六个字,其中不全的有九个,但仍可见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书法价值极高,确有稀世珍品。
走出《瘗鹤铭》收藏室,拐过一道院门,就可以见到一块醒目的指示牌:古炮台遗址。
1842年7月21日,英侵略者发动了扬子江战役,直逼镇江和南京。英侵略军侵入长江,遭到圌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的抵抗和沉重的打击。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焦山军民1500多人全部捐躯,副都统海龄也自焚殉国。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史上悲壮的一页,永远为后世铭记。
焦山炮台是用质优的材料和方石为基,以黄土、石灰、细沙配糯米汁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表面涂有黑色保护剂,整个炮台是呈暗堡式,炮台内设大炮。每个炮堡都附有一座小弹药库,另一座大弹药库在炮垒南端门外偏西处。整体都用三合土分层浇灌形成,异常坚固。
万佛塔正在维修,只好百度一段介绍吧!

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设两套楼梯上下分流,外有栏杆相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
焦山脚下,就是传说中的黄天荡。当年梁红玉擂鼓战金山,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南宋军总打败仗的局面,大长了宋军抗金救国的士气。现在有栈桥穿越其中。
以山为壁,山壁有洞,这里就是“三诏洞”了!东汉末年高士焦光,就是隐居在此洞中,不愿为官,汉帝三下诏书而不应。
沿焦山西麓山道前行,全为陡岩峭壁,有浮玉、栈道、观音、瘗鹤铭等岩,其间有千百年来历代名人的诗人题刻。时间上有六朝、唐、宋、元、明、清;字体上有正、草、隶、篆各种书法,内容丰富,犹如古代书法天然展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浮玉岩,宋书法家赵孟奎书“浮玉”,苍劲秀丽。已是焦山的象征。
坐落于定慧寺东侧焦山脚下的“焦公纪念堂”。目前是一座四柱三门石坊,坊额为“三诏坊”,两侧辅额分别为“解脱”和“自在”。坊联为“一心用功高卧山中修道业;三昭不就隐居洞中学无为”。 这些应该都是近几年的建筑了。
古刹梵音,古碑荟萃,古刻纷呈,古树葱茏,给焦山这座名山增添了无穷雅趣。如今,更成为镇江市民休暇的好去处!
焦山风景区
千年古街西津渡
在结束了焦山的游览之后,我驾车沿着江边的长江路,前行7/8公里,就到了今天的第二个目的地,西津古渡! 西津古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全长不足1000米,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能一眼看千年:唐宋青石街道、元明石塔、晚清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小码头街的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近几年,每次路过镇江,可以不去“三山风景区”,但西津渡都是必须来的!我就喜欢西津古街上那一份古朴、那一份随意、那一份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的滋味!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开放式的4A景区,不收门票
开放时间:景区全天开放(个别展馆除外) 停车:在景区对面有地下停车场,有地下通道与景区相连;停车费按次计费,每次5元。
沿着长江路的景观大道,不到20分钟,就到了西津渡。
古街入口处刻有“西津渡”三字的巨石,是游客留影打卡的地方。
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长江河道的南淤北塌,江岸渐渐北移,曾经的渡口已经被岁月淹没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的《天津条约》,长江沿线被迫对外开辟了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就是其中之一。1865年,云台山下沿江一带被划为英租界。所以,西式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
英国领事馆旧址,是一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十三坡,计有53级台阶,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了53级台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53位高人的求教。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古街上由东向西有四道券门,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昭关石塔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昔日的西津渡,就是一个小社会,集中了各行各业。这里应该就是茶叶店的原址了。
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家客栈的名称就是取之于这首词吧。
我关注的重点在这家状元饼店,因为整条街都是经过修缮的,唯独这一家还是原样。
这家李嫂锅盖面,据说央视来拍过专题片。以前来吃过一次,生意很好。这次来,发现李嫂的爱人在外面揽客,因为边上又开了一家锅盖面馆,竞争激热啊!
街巷剧场,来了三次,都没见表演过,是不是需要特定的日子呢?
还是喜欢日本的经营方式:一个地方的纪念品只允许在一个地方有卖,其它地方不允许贩卖......
置身西津渡古街,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水漫金山”金山寺
距西津渡不到1.5公里的地方,就是我今天的第三个目的地金山寺。 金山 ,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风景幽绝,形胜天然,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 金山位于长江边上,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最早知道金山寺,是从儿时的火柴盒上!而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让我知道了“水漫金山”的传说,则更加深了对金山寺的印象。 金山寺景区门票:60元 开放时间:全年 07:30-18:00;建议16:30之前入园,16:30之后寺庙部分小景点会提前关闭。
金山为“京口三山”之首,于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胜区”。2012年9月,与焦山山、北固山一起被国家旅游局授牌为5A级景区,统称江苏镇江市三山景区。
金山景区大门门楼的背面,横匾“雄跨东南二百州”,引自南宋孝宗皇帝赵眘的《题金山》中的诗句,原文是“雄跨东南百二州”。
与焦山的“山裹寺”相反,金山寺以“寺裹山”著称于世。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一般来说,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而金山寺的山门则面西。真正的原因与当时金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以前金山是长江中的小岛,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望去,能领略雄浑壮丽的大江风景,取“大江东去,群山西来”地美景。为了突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门就朝西开了。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
大雄宝殿。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毁八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是金山寺历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宝殿。
这是地藏殿的基座墙壁上的一幅玻璃镶嵌的壁画,画的上方有“壁观”二字,百思不得其解,特意拍下来,回来翻书,才知道壁观乃佛教语,大乘虚空宗的修行方法。意思是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
“妙高台”旁边的墙上,“龙虎鸾凤”四个大字,没有落款,经查乃清代徐传隆书。该徐是南洋水师名将之一,曾参与指挥了1884年中法战争中著名的“镇海大捷”。
穿过书有“紫金浮玉”和“止于至善”的两道券门,继续上行。
即可见“法海洞”、“慈寿塔”。“江天一览”的指示牌。
说实话,我到金山寺的主要目的,还是寻访“水漫金山”的踪迹。而法海大师,是这个传说的主角。
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法海被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其实,历史上的法海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据说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 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他初来,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法海是开山祖师,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慈寿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唐宋有双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江天一览亭”下来,本想看一看“龙井”的。据说,当年法海掳掠许仙进金山寺,逼他当和尚,白娘子无奈之下用法术,就是从此井发洪水,水漫金山。一口井,水从何来,能源源不断,传说是此井通往东海龙王那儿,才得有水漫金山之说。结果,因为随着人流下山,竟错过了......遗憾,下次在来吧!
下得金山,时候尚早。按照导游图的指引,去寻找“天下第一泉”。
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云根岛,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远处,是大名鼎鼎的“芙蓉楼”。临湖而立,与慈寿塔隔湖相映。楼阁规模宏大,座落宽敞;身居楼中,八面有声,四面有景,镇江城的山容、水态,旖旎风光一览无余。
芙蓉楼,又名千秋楼,坐落在靠近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始建于东晋,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后毁于战乱。为再展芙蓉楼的雄姿,镇江市于1992年9月重新建成了芙蓉楼,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挥笔为该楼题匾。
游金山的人都喜欢到“天下第一泉”喝茶,这里泉水澄澈,沁人心脾,值得称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
站在芙蓉楼上,近可看清澈喷突的泉水和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可望浩荡奔流的长江和峰峦叠嶂的群山。
金山寺
品“镇江三怪”之味
说到镇江的吃,除了兼收南北风味“乾隆御宴”,不得不说的就是“镇江三怪”了!关于“镇江三怪”,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镇江第一怪:香醋摆不坏 ! 镇江醋具有鲜明的特点,酸而不涩,香而微甜,并且存放时间越长,口味越香醇。而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镇江人吃的香醋与外销的镇江香醋不一样,是有一种独特的商标“金梅牌”!据说,除了出口,就只在镇江当地销售!
镇江第二怪:肴肉不当菜!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水晶肴蹄,是镇江地区的传统名菜。说是古时有一个人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香味浓郁,这便是流传至今的水晶肴肉了。镇江肴肉香酥鲜润,肥而不腻。夹一块肴肉,配几根嫩姜丝,沾上镇江香醋,那个滋味,谁吃谁知道!
第三怪,就是“面锅里面煮锅盖”了!据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路经有名的张嫂子店,进店品尝。张嫂子由于起晚了,匆忙间把锅盖放进了面锅里面,谁晓得,端上来的面喷香异常,乾隆尝了赞不绝口,便赐名天下第一面。
在来镇江前,我就与镇江的朋友打听了,哪里的锅盖面做的好?朋友说,去“好再来”,我上小学时就吃了!车子就停在镇江国际饭店的地下停车场。
这家锅盖面馆藏在镇江国际饭店旁边的小巷里,没有朋友介绍,是根本找不到的!
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
面条很劲道,耐嚼,口感爽滑,面汤口味略重,不过搭配镇江香醋,喝起来也是很过瘾,是我吃过的锅盖面中最到位的!
中午,在转完西津渡后,又特意在街口的“镇江锅盖面品鉴馆”尝了一碗这里的锅盖面!
肴肉口感基本一样,我注意了一下,都是一个作坊生产的!
面条的卖相可以,口感就不可与早晨的“好再来”比较了,价格也贵了50%。毕竟这里是景区!建议:如果要环境舒适,体验体验锅盖面文化,就到品鉴馆;如果要尝尝正宗的锅盖面,那就推荐你去“好再来”了!
好再来锅盖面馆
一点遗憾
这次镇江游,因为时间关系,留下了一点遗憾!“京口三山”游了俩山:金山、焦山,而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北固山反而没能去!好在里扬州不远,好在我“好吃”醋!待下次家中香醋告罄时,顺便再来北固山一游,以了一睹“甘泉寺招亲”之心愿!
北固山公园
写在最后(小贴士)
1、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安排在镇江逗留2--3天,从容游玩。因为镇江除了京口三山景区,还有南山风景区、茅山道教风景区。游玩之余,可以品尝镇江美食;2、镇江是一座山水城市,城在江边、城在山里,山在城中的独特地形,城市道路不是那么规整,建议外地车友打开导航。镇江的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加之游客不是那么密集,每个景区周围都有充裕的停车位,按次收费,每次5元;3、镇江三怪是镇江特产,除了锅盖面,可以捎点镇江香醋、镇江肴肉回去,给家人、朋友品尝。
镇江市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