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想去一个地方的理由可能会有千百种,心中的目的地理想清单细数来好像澳洲却是从来不曾上榜过的一个地方。年初的时候和朋友约好一起去新西兰,朋友说,都要去新西兰了,考不考虑顺便去一趟澳洲?南半球那么远,感觉好像一辈子也就会去这么一次,想想反正也是顺便的事情,于是连着新西兰一起策划了一段长达一个月的旅行。只可惜这段旅行就像被雨神附体一般,全程没有几天好天气,加上临时朋友有事情不能如期赴约,澳洲和新西兰的自驾计划全部落空,变成了我一个人孤单的旅行,最后到离开澳洲的时候连一张自己的照片都没有,仿佛我从未来过这里一样。也许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来这里了吧,离开的时候我默默的在心里想着。但命运总是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又需要再去一次澳洲,而且还是和一个素未谋面的小伙伴。想想,要和一个从不了解的陌生人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呢!所以故事的最后,很感谢这趟旅途让我收获了一个外表女神内心真逗比的好朋友cookie,让我终于在澳村留下了自己来过的痕迹,虽然因为不争气的我们不会自驾依然和心心念念的西澳没有缘分,但这趟旅途的好心情,好天气,也依然大大扭转了上一次澳洲带给我的孤单寂寞冷的坏印象,那么这一次,我们就从阳光明媚的澳洲春天开始吧!Tips:现在中国护照从澳洲出关后都走得是自助通道,在机器上按提示(有中文哦)放入护照会出来一个小卡片,手持小卡片直接走点子通道,插入卡片对着摄像头进行人像验证即可快速出关~要注意的是人像一定要和护照上的照片一致,不能带眼镜对着摄像头验证~
圣玛丽大教堂
教堂前面有一个喷泉,当喷泉暂停的时候,平静的水面倒映出玛丽大教堂的样子,这是难得的一天好天气,天空纯净的如同被洗过一般。
圣玛丽大教堂是悉尼大主教的所在地,被称为澳大利亚天主教堂之母~
大教堂采用当地的砂岩建筑而成,尖顶拱门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具欧洲中世纪大教堂的建筑遗风。它始建于1821年,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毁于大火。重建工程耗时60多年,于1928年完成。1998年至2000年,加修教堂的尖塔。不过从外观上看起来真的是特别漂亮,悉尼这边好看的建筑和教堂基本上都是这个颜色~
内部是这个样子的,大家都很安静,生怕自己的快门声惊扰了大家。
从圣玛丽大教堂的侧面一路林荫小道,走不远就可以看到悉尼皇家植物园的大门了,植物园占地面积很大,所以每天也有很多一家人或者小情侣会来这里散步或者出游,因为走到植物园的尽头,就可以同时看到悉尼最出名的两个地标:悉尼歌剧院和悉尼海港大桥。
可能真的是因为春天来了,上次来时植物园里还是一片秋色,现在已经多了很多五颜六色盆栽,随处可见的澳洲白鹳倒是悠然自得,似乎从来都不怕人似的。还挺喜欢这边的生态,人与动物能够这么和谐的相处倒也属难得~
能同时拍到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观景位置自然非麦考利夫人石椅莫属了,平时也会有很多情侣来这边拍婚纱照,连接着海边的礁石也是很多妹子出没拍照的好地方呢~其实第一次来这里,我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一把石椅也能成为一个景点,原来麦考利夫人石椅传闻是澳洲第四任总督夫人麦考利太太坐在这里眺望大海,盼望丈夫归来,类似于中国的“望夫石”。这里的绝佳地理位置也成了很多明信片取景的地方,日落的时候,看着夕阳下漫天飞舞的海鸥,金色的光线将白色的歌剧院也染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这是今天眼里最美的光景。
绕到杰克逊海港边,这边停泊着很多小游艇和船只,也可以看见很多人都在船上欣赏着远处的风景~
终于近距离的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的悉尼歌剧院了!如果有人说,悉尼拥有最美的海景市中心,我无比认同这高度的赞美。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就像遗落在港口的大贝壳一般,有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每天这里都有变幻万千的夕阳和晚霞,尽情展示着这座城的风情。
提起悉尼歌剧院,总能想起学生时代。每每从老师口中提起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时,从他口中传递着的赞叹之情。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看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又一个"安徒生童话"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魂魄,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从远处看,悉尼歌剧院就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带着所有人的音乐梦想,驶向蔚蓝的海洋。从近处看,它就像一个陈放着贝壳的大展台,贝壳也争先恐后地向着太阳立正看起。
夕阳渐渐路落下,天地间一片温柔的金色。悉尼的早晚温差还是挺大的,尤其在春秋这样的季节。对了,如果在植物园想看夜景的话,植物园貌似天黑后就会关门,不能直接从植物园走到歌剧院了,所以建议拍完日落就尽快去悉尼歌剧院侧面,我就遇见过两次关门,最后绕了超级大一圈才回到港口边上~
每年5月悉尼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音乐灯光节,大贝壳上会有各种彩色的图案,也是非常梦幻的。晚安,晚安,悉尼的夜~
悉尼大学
上一次来澳洲天天下雨,没想到这次运气还不错,因为都是熟悉的地方,所以我们每天没有把行程安排的特别满,每天就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去喜欢的地方故地重游一遍。第一天在机场见到cookie的时候,因为还不了解彼此我们之间还比较客气。结果才相处一天下来我们就已经对彼此卸下了真诚的“伪装”。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友谊是从康师傅和统一的老坛酸菜面地位之争拉开序幕的。。故事的前序是这样的:出发前,cookie告诉我她怕来澳洲吃不好,带了几包老坛酸菜和榨菜。我一听太有道理了,毕竟我也是一个非常挑食的人,所以我也赶紧在家附近的超市买了几包带上。然后到酒店的第一顿我们太累了不想出去,就打算先用泡面将就一下~当我拿出我的方便面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cookie大叫“我要和你撕B”,吓得老身虎躯一震,还以为我无意之间坐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伤害到了她脆弱的小心脏,结果她说,你居然吃的是康师傅牌的老坛酸菜,你到底有没有品味,老坛酸菜只能吃统一好吗。。然后宝宝委屈的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我是万万没想到啊!我哪里知道原来还分牌子的,对于一年都难得会吃一次泡面的我,根本没想到就连老坛酸菜的牌子也是有江湖地位之争的!虽然我自知理亏,还是在心里默默的给她一记白眼,泡面都要跟我撕,这友情也太塑料花了!然后我们一起去公共厨房煮面,我看到cookie居然用开水泡面,于是自此我感觉立马扳回了一局,因为她居然用开水泡面!用水泡面啊这怎么能忍!必须要煮的才能吃啊!天真的cookie同学居然不知道泡面还能有这种操作,我觉得她应该感谢我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才对。。
对于参观大学我一向不是特别大的兴趣,但是悉尼的哈利波特大学却是我必须要来打卡的。哈利波特大楼其实只是大家给它的爱称,因为它长的特别像JK罗琳笔下所描写的魔法学院。但是这里并不是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哈。这栋大楼的门口总是很多留学生穿着学士服手捧鲜花在这里留影,听到的最多的居然是中国话,感觉澳洲已经快要被中国人包围了,所以两次来这里倒是没有感觉到太浓烈的异国气息~
这座大楼于1857年建成,也是悉尼大学最古色古香的建筑之一。作为悉尼最久负盛名的高等院校,我也是来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曾经很多在澳洲留学的朋友都是从这所大学毕业的。
很喜欢悉尼大学这样的建筑,修建的如同宫殿一般,古老的砖墙配上郁郁葱葱的绿草地,走进这里好些走进了一栋古老的城堡,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拥有了神奇的魔法一般!
听说,悉尼大学的校训是"Though the stars may change, the mind remains the same"翻译过来就是“繁星纵变,智慧永恒”,恩,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再次回到中央车站,看着天色还早,又在路边给cookie拍了几张照片。
有那么几个瞬间,觉得cookie超像章子怡!
有紫藤花的春天,虚度时光是最浪漫的事
在这次出发以前,我们就一直计划着想在悉尼尽量寻觅一些比较小众和冷门一点的地方。毕竟作为一个比较都市化的地方,这里的大众景点大多数都称不上惊艳,还不如就像一个当地人一样,慢慢的感受隐藏在身边的一些小而美的地方。时值悉尼的春天,据说正好春天是紫藤花盛开的季节,女孩子嘛,多数对于这些花花草草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抵抗力的。正好可以穿上美美的裙子拍照,我们自然是不能错过这里的。附上地址:Wistaria Gardens Cumberland Hospital 。就在这附近的一个小公园~从central station坐火车去parramatta train station ,距离那里还有大约1.2公里的路程,附近可以打到的出租车比较少,我个人觉得步行过去也是很快的,但是紫藤花的花期很短,如果想看的话最好9月中旬就去,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凋谢了一些了~
这个花园其实规模也不算特别大,但是里面却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花花。尤其是现在春天来了,樱花、桃花都开了,粉的紫的的花海,像我们一样专程而来的游客倒是并不算多,很多朋友三五成群来这里的野餐的看着还挺惬意。
要是再早一个星期过来,紫藤花的数量会更多一些,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开始慢慢凋谢了
除了紫藤花,还有一树树的樱花正在慢慢绽开,借着粉色的樱花作为前景,画面显得更加温柔起来。
今年夏天的时候去普罗旺斯看了薰衣草,成片成片连绵不绝的紫色惊艳了我的夏天,没想到这里也能遇到这么美丽的紫色,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同样的颜色能赋予这么多种不同的风情~
小小的花园还有一条小河流从这里经过,使得这里变得更加的生动起来~
紫藤花的花语是:醉人的恋情,依依的思念。就如同这大片夺目的紫色,只一眼,便难以忘怀~
市郊,偶然寻觅到的落英缤纷
如果在澳洲,如果想去市郊一点的地方,自驾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们两个人也不会开车,于是就在网上报了一个一日游的团,今天要去市郊的南山。还没抵达南山的时候中途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领了我们的午餐:无非也就是一个非常难吃的牛肉汉堡以及一瓶矿泉水。但是这里开的异常灿烂的几株樱花立马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也顾不上吃东西了立马抓紧这不多的时间拍拍照。
其实今天的天气不怎么好,也就在我们拍完这几张照片后的光景里,就开始下雨了。突然一阵风吹过来,吹落了一地的花瓣,像是铺上了一层粉粉的地毯,满眼都是柔软的情怀。
要说的是,除了早晚的温差特别大,其实阴天和晴天的温差也很大。昨天我们在公园里还可以穿着单薄的纱裙,今天就必须要穿上羊绒外套了!我们从国内出发的时候我还特意看了天气预报,想着20多度的天气怎么也不至于会冷啊,看来有人说澳洲的天气预报不可尽信是对的,不管厚薄的衣服都得准备着,以防万一~
这里便是悉尼南山了。它曾被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当欧洲人抵达澳大利亚时, 蓝山已被当地土著贡东古拉人(Gundungurra)占据了数千年, 这些土著现在由贡东古拉部族议会位于卡通巴(Katoomba)的土著公司所代表. 按照土著传说,蓝山起源于梦境生物梅里根(Mirigan)与加伦加斯(Garangatch)的传奇战役,加伦加斯据传是一种半水生半爬行的生物,詹姆士峡谷(Jamison Valley)就是被他们的战斗打裂开来的。由贡东古拉部族议会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自1995年起,他们一直在为索要会祖先的领土而努力,他们甚至为此在网站上作了一段虚拟视频。 至今在蓝山上很多地方仍可以看见土著人祖先留下的痕迹。蓝山最著名的风景要数三姊妹峰,丹崖映照着蓝天,别有一种神韵。旧时有澳洲土著三姐妹爱上了族中仇人后裔的三兄弟,上演了一场澳洲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勇敢的三姐妹为了反抗封建恶势力,宁可化成三座倔强的岩石,即三姐妹峰。
可能是因为天气不怎么好,加上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我在这里被冻得直打哆嗦,一点也无心留恋这眼前的风景了。看这山的外貌有点类似于张家界的特征,但是远远不如张家界的群山来的壮观。若非要给这里冠上最美的名号,我觉得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词了。同行的在墨尔本留学的小妹妹倒是觉得这里很美,我想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应该值得她好好领略一遍,哪里需要千里迢迢来这里看这样的景观呢,我们平时身边的就已经很美了!
离开南山三姐妹峰,我们来到了一个挺神秘的地方,这地方还有一个挺好听的名字:珍罗兰窟。是不是名字听起来都很有古老的气息~
据说珍罗兰窟,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开放式溶洞。全程我们会跟着向导徒步进去,而且这边的洞穴保护的很好,不像国内会装太多彩色的照明灯,最原始的特征都被灯光的绚丽给夺去了。基本上走到哪里才会开放那一块区域的灯光,跟随者向导的讲解,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另一个神秘的时空。古老的岩石形态各异,有不少时光的历史感在眼前交错着。
洞穴里的珍罗兰钟乳石洞被视为澳大利亚最惊人的洞穴,这里是布满钟乳石的石灰岩深渊,由地下河流镂刻而成。珍罗兰钟乳石洞是公认的全球最棒的洞穴系统之一,有 11 个壮丽的展示洞穴,以及令人感佩大自然神奇的壮观地形。
在众多洞穴里,我最喜欢的便是这巴尔寺窟,它也是珍罗兰溶洞中最美丽的洞穴之一,我们进去的时候,向导把整个洞穴的灯都熄灭了,所有人立刻变得安静下来。本来就光线昏暗的洞穴一下子变得伸手不见五指,伴随着一段音乐的缓缓开启,一道道光打在洞穴上,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深深地被这股浓郁的洞穴灵性氛围所感动,一霎时间内心变得无比的宁静~巴尔寺窟以及洞穴中的许多奇形岩石,很多都是以圣经中伊莱贾(Elijah)的故事和太阳神( Baal)先知预言中的人物来命名的。这里到处都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是一般人熟悉的钟乳石、石笋及石柱,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奇石怪岩,如岩洞珊瑚、水晶花、岩洞圆珠、石树枝以及石披肩在这里都见识得到。
走出洞穴,突然有一种外面阳光正好的错觉。
回程的路上终于碰到了一只活蹦乱跳的袋鼠。要知道我以前对澳洲的印象就是袋鼠国,感觉应该遍地都是袋鼠才对,哪知道上次因为没有自驾,全程就没有看见过袋鼠!这次终于看到了,袋鼠妈妈的肚子里还有一直超级萌的小袋鼠。司机看见大家都很有兴趣的拿出了相机,于是非常有爱的停下了车让我们出去跟它拍照~
回到市区已经是晚上了,我们选择在达令港附近下了车,来悉尼这么多天了,决定去大家都推荐的餐厅去吃一吃正宗的澳洲牛排。
这家餐厅的名字叫做:Pancake on the rocks,在达令港和歌剧院都有分店。歌剧院那边那家比较火爆,晚餐是需要排队的,达令港这家还好。他家的招牌就是“BEEF RIBS”和Pancake。一份牛排大概30几澳币,上次一个人吃了一份牛排感觉有点多,这次我们两个人点了一份,再要了一份招牌Pancake。说实话牛排给我的感觉并不像大家评价的那么好吃,可能是因为店员问我们要几分熟,我们不太能接受太生的食物选了八分熟,但是八分熟外面感觉就已经有点焦掉了,有点苦。而且这边的盐放的特别少,所以我就觉得一般般吧,不是很适合我的口味。
悉尼,不一样的小众旅行
在悉尼的最后一日了,看了一眼愿望清单,恩,一直很想去拔草的网红咖啡店还没有去过呢,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它了。名字:The ground of Alexandria从central station 乘坐T2一站路的火车就到了,其实就在去机场的路上。但是下车后还需要步行大约一公里,跟着导航走就对了,没有岔路。
除了自然风光,悉尼还有很多不可错过的小众景点。相比起去陌生的地方寻找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我更喜欢偶尔适当的生活感,在去The ground of Alexandria的路上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商铺,外观看上去像是废弃的厂房简单的改装而成,里面的格子间却别有洞天,汇集了各个年代的各种有趣的小物件,最后我们在里面逛了很久。
感觉里面的风格走的是复古杂货铺的路线,卖的东西都还比较有年代感也比较有个性~
居然还在这里摆放了一只骆驼标本,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感觉有点像欧洲的跳骚市场,这里就连卖的衣服看起来也特别的复古和有特色。
其实这个火遍INS的网红店我们前天来过一次,本来是想趁晚上人少来这里吃下午茶顺便拍照,没想到前天居然就被承包出去做婚礼现场了,而且居然还是被一对中国夫妻承包的,所以就无缘一见啦。不过里面花园式的布置还真的是挺适合举办婚礼的一个好场所。今天来的时候因为是周末,人显得特别的多~
咖啡馆的周边还有几家卖鲜花的店铺,到处一片花的海洋,特别适合来这边慢悠悠的过一个惬意而温暖的午后。
连鲜花店都这么文艺与美貌并集一身,我还是比较钟爱这样浪漫的地方的。
今天咖啡店里的人实在太多了,想找个地方静静的坐下来都不行,只要在里面随意的转了一圈,也算来过了~这个花园式的地方真的让我对咖啡馆也有了新的认识,满满的粉色三角梅攀爬在棚顶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蓬顶,罗马式的喷泉边上坐着三三两两个嬉闹的小孩~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让人迷恋。
到了晚上,这里则是另一番安静的模样,会挂上各式小巧可爱的串灯,当灯光亮起,泛出星星点点般温暖的光斑,应该比白天这种座无虚席的景象更多一份温馨吧~
回到市区,好像也没有什么想要再逛一逛的地方了,那就再去QVB看看吧。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悉尼市政厅开始筹建这座以当时在位的英国女王名字命名的大厦,建筑最初的用途是作为市场以及办公室,于1898年完工。QVB由当时苏格兰著名的设计师乔治.麦克雷(George McRae)设计,为罗马风格结构。最有特色的是顶端中央耸立着精致的大圆型拱顶,直径为20米,周围还有20个小的圆顶。大厦中心圆顶的外层是铜架,内层以及建筑侧面都是华丽的彩色雕花玻璃,还有细密的木头镶板,建筑内部还收藏了众多的皇家画作。
商场并不算很大。但是内部的装修却是我喜欢的,即使不购物也值得来打卡观光一次~
QVB大厦中的两个大钟极具特色。南侧的一座钟,据说是由专门为英国皇室设计钟表的工匠于1986年打造的。时钟的外形是模仿苏格兰的贝尔莫勒城堡,这座城堡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最喜爱的渡假地。时钟正点会播放音乐玩偶剧。
一直听说悉尼有一个网红甜点,叫做西瓜蛋糕。光听名字就觉得很诱人了,我去的是QVB附近的The Galeries,在Muji的二楼。
悉尼不算很大,但是安排三四天的行程就足够啦~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