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次自驾游
难得的暑期长假,家里的大小女神总想出去浪。自驾游自然是首选,一来习惯了车轮上的生活,二来带着小孩有辆车总会比较方便,哪怕四处折腾,回到车上总能找到熟悉的感觉,也方便休息。选目的地颇为周折,珠三角周边早已踏遍,几天的行程只能是周边省份了。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也自驾过数次了,目光转向东边,于是选择了这次一路向东北方出发的粤东、闽西南之旅。算是一次客家、潮汕文化之行。
DAY1 广州——永定
上午从广州出发,沿着经过六小时车程,下午就到达了永定土楼景区。中途在河源吃了一顿客家菜,权当休息,一路上车流不多,还算轻松。福建土楼分了好多个景区,各有特点,一时就把人搞懵圈。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属于永定。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云水谣土楼群,属于南靖。除了永定和南靖这些比较常规的土楼群,另外还有些其它土楼群,但不在我们这次计划以内。我们这次来的是洪坑土楼群,这儿最有名的是振成楼,有“土楼王子”之称。
客家土楼是洪坑的主人。沿溪而上,在青山、绿水、翠竹、拱桥和田园中,放出无人机航拍,随处可见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至今犹存40多座明清时期的土楼,它们错落有致,让人眼花缭乱。追溯历史,早在1200多年前,永定客家先民将中原建筑艺术发场光大,取之于大地,将生土、砂石和竹片经过加工后夯筑成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土楼民居。
土楼原是闽西南山区中的百姓们正常而普通的居住房子,而发家致富的家族,必然希望把楼修得更气派些,振成楼是其中最为精致的土楼。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遵循的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杰作。
外环与内环楼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两口水井也刚好处于八卦的阴阳两极上。东边的水井在阳极,俗称“智慧井”,西边的水井在阴极,俗称“美容井”。这两口水井距离不过30余米,在同一水平面上,但是两口井的水位、水温和水质明显不同,实在令人惊奇。客家土楼作为一个堡垒式的防御型建筑,被围困时必定要有食水供应才能生存。两口水井源自不同的地下水源,万一其中一处水源被敌人投不经污染,还有另一处后备水源。
振成楼的建造者靠什么累积如此之大的财富来建造这座中西合璧的客家土楼呢?永定晒烟在清朝康熙后期以色、香、味特佳开始脱颖而出,在乾隆年间被皇帝御赐为“烟魁”,列为“贡品”。于是生产切烟丝的烟刀业便应运而生。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洪坑林氏家族打制的烟刀畅销各地,尤其是林仁山三兄弟生产的“日升牌”烟刀,在上海、广州等大商埠独占鳌头,外销日本、东南亚。林家兄弟随即富甲一方。林家兄弟致富后,广置产业,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为乡邻做了不少公益事。二十世纪初期,由于日本机器大规模生产的烟刀物美价廉,致使洪坑手工烟刀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向衰亡。
DAY2 洪坑土楼群——南靖土楼——潮州
振成楼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从远处看,像一个堡垒,屹立在洪川溪河畔;左右各有一座起伏绵延、逶迤曲折的大山,楼的正面,地势开阔平坦,远望有一矮山,恰似文案,稍远,又有一座高山,山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像孔雀开屏;再回到脚下,洪川溪蜿蜒而下,门前右边有一口池塘。水是生命之源,聚水宅前,隐喻祈求家族团聚的含义。振成楼的选址吻合了风水学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被认为是富贵吉祥之地。
土楼内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房一厅,一柱一瓦,见证了客家人沧桑几百上千年的繁衍生息,它们目睹婴儿的出生,在厅堂里热闹地开满月席,陪伴他们嬉戏读书,见证他们在祖堂拜堂成亲,再欢喜他们的孩子出生长大,最后沉默地送走白纸蜡烛。土楼守护楼内的人,楼内的人也将自己的气息浸润到了楼里的每个角落。
振成楼中庭是西式的罗马柱。另有进口的花色栏杆,振成楼这种中西合璧,外土内洋的构造,是客家土楼中比较罕有的。也反映出主人的创新精神和融通古今中外的文化底韵。振成楼设计者林鸿超,原是清未秀才,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民国二年在汀州府被选为全国众议院议员。孙中山和黎元洪曾分别题字“博爱”和“里党观型”制成匾额赠给他。他一生聪明好学,琴棋诗书样样精通。在历经坎坷沉浮后潜心研究《易经》,从中得到启发,结合《易经》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综合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精心选址,按八卦太极图形式进行立体布局和设计,并邀集叔伯兄弟建造了振成楼。
客家祖训馆
入到庆成楼内,中央祖堂上的“燕翼贻谋”牌匾特别引人注目。庆成楼的祖堂现在是民俗绝艺馆,平时有民间艺人在此做表演,所以祖堂前放置着数排长凳供游客休息观看
天后宫
裕昌楼
离开洪坑土楼群,沿着县道X622,到福建土楼南靖景区。途中经过被称为土楼王的承启楼。由于感觉和振成楼大同小异,就没进去看了。南靖土楼而去。南靖虽然已经不再属于龙岩,而是属于漳州。但距离洪坑土楼其实不过十公里左右。
从塔下村到裕昌楼只有三公里,裕昌楼既不在著名的土楼群中,又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甚至连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没混到,但却丝毫不影响此楼游人如鲫,声名在外,成为福建数万座土楼中著名的一座,这是为什么呢?没点特别之处,它又怎么能从闽西南山区数万座土楼中突显出来呢?我们停好车跨过小河便进这座别名东倒西歪的裕昌楼。 裕昌楼为5层结构,有很多独树一帜的特点,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其实裕昌楼共有四大看点,楼内东歪西斜是其一,楼中有厝是其二,五行造型是其三,每家屋中有井是其四。
田螺坑土楼群
DAY3 潮州古城——南澳岛
牌坊街
这些建筑,风格大都属于中西合璧,里面有很多细部的做法在建筑做法上是值得考究的,像外墙立面上就采用传统的瓷花窗,还有井缸通栏,大门也是很传统的中国凹式门廊,凹式的大门石框,油漆木门;而大门的外框装饰,是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欧洲巴洛克装饰手法。从建筑布局来说,还是中式的传统布局,就是一厅两房的布局,而主体结构是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西洋做法,就是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做法;室内的布置和立面的装修装饰还是保留了本地比较地道的木(闪)门、木窗、木结构的一些做法。
在街边找了一间颇多本地人光顾的卖粿条汤的小店坐下。叫上一碗经典的牛筋丸粿条汤。虽然我不是潮汕人,但对这款潮州经典小吃是再熟悉不过了。骨头熬的汤底配上粿条、牛肉丸,再加入炸蒜蓉、芹菜提香。看似简单。实际细节上有极大讲究。先从汤头讲起,如果是味精汤,一入口就知,吃完会口唇干;我个人偏爱牛筋丸,带筋的牛肉经过手打制成的肉丸会更具弹性,最重要的是牛油味更重,一口咬下去会有油汁爆浆般射出。周星弛《食神》中说得神乎其技的濑尿牛丸就是它。另外还有一位主角就是粿条了,这种源自河粉的米制品,却又和河粉有区别,一般更粗,由于不加薯粉,所以没那么有光泽,也没那么弹牙,但米味更浓,而且可以在汤中久煮不烂。在东南亚地区,它的根据粤语音译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贵刁。而潮汕这边炸蒜蓉必用独蒜,尤其浓香扑鼻。旁边配上一碟沙茶酱,这才是我心目中牛丸粿条汤的完美配搭。
甲第巷
牌坊街周边的几条小巷,以甲第巷名气最大。这里也基本浓缩了潮州古民居的精华。
广济门城楼
逛着逛着小宝贝就累了,于是在开元寺门口找了一辆古城游览车,走马观花地把各个点都兜一圈。虽说很多地方不能细看比较遗憾。但相信下次还有机会到潮州来重游的。
楼仿宫殿式建筑,高三层,各层均为五开间,各层檐下和栋脊多用木雕装饰,红墙朱柱格子窗,广济门城楼一到三楼都有匾额柱联。其中一楼有刘炳森题写的匾额“岭东首邑”以及陈景舒书写的柱联“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二楼有饶宗颐书写的匾额“东为万春”及柱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三楼有肖娴题写的匾额“广济楼”与卢瑞华书写的柱联“得山水清气,极古桥秀风”。
北阁
开元寺
车子从潮州西湖、文庙等兜了一圈,但是小孩子太累了,都不想下车。最终回到开元寺门口。我只好一个人进去浏览一下了却一个心愿。
南澳岛
DAY4 南澳岛——广州
原计划回程到惠州的盐洲岛的,结果天气预报说台风将至,我们只好取消这个行程,直接驾车回广州。完结了四天的亲子游。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