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冬季旅行可选择的确实不多,不是北上冰天雪地的东北,就是南下依旧桃红柳绿的岭南。最近雪乡接连爆出的负面新闻,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于是我也就选择留在广东过暖冬了。岭南,意为南岭之南,这道南岭隔开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既阻挡了大部分的西北季风冷空气,又留住了东南大海的暖湿气流,令岭南的气候温暖湿润。即使在北方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广东大部分地方还有接近20度温度,确实是避寒过暖冬的好选择。在北回归线阳光的终年照射下,广东林木茂盛,四季常绿,百花争艳,这里的山山水水也呈现着不同于北方的柔情与秀美。
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是白云山麓的一座公园,因背依白云山的云台岭、园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贵花卉而得名。是以世界著名花园——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园为蓝本,由广州园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西合璧园林式花园。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誉。门票10元,老人、学生等半价,还可以办年票。
花园的中央地带有一泊湖水,取名叫滟湖。湖面呈蝴蝶形状,与中轴线紧接。湖北面有一直径为30米的圆形喷泉,喷高10米。喷泉在阳光的照射下有一道彩虹横跨其中,艳丽无比。所以又叫太阳广场,广场中央是巨大的喷泉。既突出了轴心线上的景点在云台花园的作用,又与具有东西合璧特色的花园大门相对应。更为有趣的是,建造者借鉴了苏州园林中花墙的效果,在罗马柱廊的后面又安放了一群图腾石柱。
高处俯拍,兰花造型为平面设计的独特建筑非常引人注目,它是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它是一个袖珍的热带植物园。温室内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分别是仙人掌与多浆植物区、棕榈科区和兰花区。在仙人掌与多浆植物区内除了能欣赏到各类珍奇的仙人掌及各色仙人球外,还能观赏到珍贵的黑仔树、麒麟勒、绿珊瑚、金边剑麻、龙舌兰等各式多浆植物;棕榈科区内种植有黑桫椤、旅人蕉、酒瓶椰子、三角椰子、老人葵、帝王椰子、狐尾椰子、红刺林投等各类奇特的棕榈科植物;在兰花区内种植有蝴蝶兰、文心兰、大花惠兰、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及各种国兰,形成一个多品种、多色彩的兰花世界。
鼎湖山
我们第二站是肇庆的鼎湖山,鼎湖山与韶关丹霞山、惠州罗浮山、南海西樵山并称广东四大名山。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来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所在。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改鼎湖山为天湖。”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的意思。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约摸两小时车程便从广州到达了鼎湖山脚下,到达时正好是午餐时间,吃过一顿美味的本地特式菜之后,我们便上山去。鼎湖山78元的门票外加20元观光车票。确实不便宜。
宝鼎园
蝴蝶谷
庆云寺
相传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犙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寺中槛联甚多,其中不乏名家名句。如寺前的“莲华历劫香初地,云液飞泉响万峰”,想必是说庆云寺处于千峰与响泉之中吧!也有蕴含哲理的对联如:不作风波如世上,别有天地非人间,横批:认取来时路。写的就颇有意味,令人深思。又如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无不渗透着清净与旷远,荡涤游客的心灵,让人如入纤尘不染的仙境。
补山亭
飞水潭
这里还是全广东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所谓的洗肺圣地,指的就是这里哦。潭水由此再往下倾泻,继而形成另一个深潭,据传为蛰龙窟,故曰:浴龙池。 飞水潭侧建有更衣室,崖间建有观瀑亭,崖壁镌刻着许多赞美飞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如"喷雪"、"能移我情"、"天然图画"、"飞泉咽危石"等,颇有诗情画意。 夏日到此,观瀑、游泳、濯足,均感遍体清凉,烦热顿消。
荣睿碑亭
半山桥旁的平台上,掩映在一片古树浓荫之中的是为纪念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大师而建的荣睿碑亭。荣睿碑正面刻着“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大师纪念碑”14个大字,背面书有《荣睿大师赞》四言诗纪念亭外形仿照唐朝扬州大明寺,造型古朴大方,亭顶两端鸱尾对峙,直脊饰以兽面,四角飞檐伸出龙头,灰瓦赭柱,藻井图案为日本国花——樱花,正面檐下挂一匾额,曰:荣睿碑亭。 荣睿大师,日本奈良福兴寺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入唐留学,唐天宝二年(743年)前往大明寺邀请鉴真大和尚渡日本弘法。唐天宝七年(748年),荣睿大师和鉴真大和尚作第五次东渡。但船至舟山海面,忽遇飓风,他们历尽艰辛才登陆崖县,经雷州、绕梧州,到达桂林。唐天宝九年(750),他们准备北上,于是乘船顺西江而下,然而船至端州时,荣睿大师积劳成疾,不幸圆寂于鼎湖山中。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