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好!我是游历男老周,爱溜达的老周。欢迎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槟城恐怕是马来西亚最具怀旧气息的城市沧桑古朴甚至有些破败的街景充满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南洋风情精致木雕与青砖小街典雅的庭阁楼宇和奢华鎏金的社团大殿华丽精美的百年大屋海滨凭水而居的姓氏桥…………来到槟城你会觉得仿佛置身在《色戒》、《安娜与国王》这些怀旧的电影中时光如倒流一般曾经的风情瞬间在眼前重现上集吉隆坡传送门: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111902#pvareaid=2174305
初入槟城,雨夜大快朵颐
槟城机场很小,所以到达和出发都混在了一下,一走出廊桥就感受到喧闹和拥挤。
虽然出发和到达都混在一起了,但是标牌指示很清晰。虽然看不懂马来文,但是看图明意还是很轻松的。
很快就到了航站楼外面,我们订好了接机,下飞机后就收到司机先生的微信,说已经在航站楼外等我们。
因为是雨天,才晚上6点多,天就暗了下来。小雨总是给人忧郁的感觉,这似乎映衬着槟城的气质。
槟城不大,很快就到了预订的酒店:亚美尼亚街海瑞特酒店再次感受到司机先生热情的服务,我们坐在车上,而他冒着雨进到酒店确定是这个酒店才返回,帮我们卸下行李并送进酒店才离开。
看过预订单、交税、拿房卡,3分钟搞定入住,过程非常快捷。酒店非常安静,挑空式中庭形成的回廊看起来很优雅精致。
房间不算大,差不多16平方米,200多一点的房价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床垫软硬度适中,床品很干净。
放下行李赶紧出去觅食酒店出门左转10来米就是知名美食街-汕头街,途径一个祠堂,咱们老周家的。哈哈!
这是某某点评和某程的网红店:古早味肉骨茶相传华人初来南洋创业时,生活条件很差,不适应湿热的气候因此生病,于是用当归、枸杞、党参来调理身体,因忌讳将药称为“茶”。后来有人尝试将猪骨放入了“茶”中同煮,没料想获得意外效果,香浓美味风味独特,且兼具治病养生效果。之后,人们不断调整煮“茶”的配料,经过不断地改进,成为了马来西亚著名的美食之一。店面不大,稍稍有些凌乱,但是整个店铺比较干净,1米81(名片上特别标明,哈哈)的老板很热情。来来来,和老板合个影。
这三道菜很符合我这肉食动物的口味,不仅仅是肉,更主要的是味道。白米饭浇上汤汁,米粒顿时泛起铮亮的油光,汤汁的美味瞬间渗入每一颗软硬适中的米饭中,肉香混着米香诱惑着可以不顾形象的扒上一大团米饭送入口中,那份满足即刻充满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因为好吃,直接光盘,连汤汁都不剩一滴

餐馆边上是个榴莲专卖店,吃饭时,榴莲的香气便非常执着的诱惑着我们。吃的太饱,实在吃不下榴莲了,于是和老板约好明天来吃榴莲。
身上的现金用得差不多了,找ATM时路过一个比较大的3C产品卖场
又有钱用喽!只是取款手续费有点高啊,600马币花了20多人民币的手续费。取完款回酒店睡觉。雨,整夜没停,似乎还下得越来越大,有点担心第二天行程。
初识槟城,仿如漫步凝滞的时空隧道
因为下雨的原因,在槟城只有大半天的时间,于是改变原定计划放弃升旗山和极乐寺,只在乔治城的主要景点打卡。其实世事不能太过追求完美,有些遗憾才能留下更深刻的记忆,留些遗憾才能带来故地重游的动力。
早上起床推开窗子一看,雨还在下,看来只能冒雨游览了……
老婆印象中的槟城源于《初恋红豆冰》,充足的阳光,清新的老城,甜美得溢出满满幸福的红豆冰。
也许是头天晚上吃得太油腻,汕头街上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合胃口的早餐于是决定直接去蓝屋,顺路看看有啥吃的。
槟城没有吉隆坡的繁华不似兰卡威的悠闲没有马六甲的复古也没有仙本那的惊艳它的美来自于接地气的生活点滴
路过一个茶楼,满座的本地客人往往意味着好味道,于是决定在这里吃早餐。
槟城的生活是缓慢的、悠闲的清晨,虽然整个城市还没有完全醒来,但是街道上的茶楼大多都已宾客云集。
生活是最真实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让菜市迎来了第一波客人
眼前的建筑让时光凝滞这个场景即便出现一位穿着竹布衫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也不觉意外
蓝屋是一间传统的老宅,建筑通体蓝色。槟城盛产蓝花,花汁经加工后变成浆汁,用心者便将浆汁晒制之后酿制成颜料,然后涂于墙身。上世纪二十年代,莲花河路一带都是蓝宝石般的屋宇。但如今只剩张弼士故居这一座。故居建于1897年,花费7年的时间才建竣。共有38间房、5个天井、7个楼梯及220 扇窗,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张弼士故居是东南亚现存的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住宅,历史价值,可见一斑。蓝屋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古迹保护奖。
因为蓝屋被开辟为酒店,所以有限定时间开放。票价:16马币我们到的太早,没到开放时间,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便离去。
槟城应该是马来西亚最具怀旧气息的城市,古典的街景充满了19世纪中后期的南洋风情。
很多的楼宇都是建于上世纪初历经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斑驳的印记是历史的点滴
东南亚华裔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宗族文化的密切关系保证了飘零的人们拥有了亲情的温暖以及集合而成的巨大力量
仿佛从老照片和留声机中走出老楼安详淡然几代人的岁月被一声声咔嚓所呵护
甲必丹武吉清真寺建于1800年,是槟城最大的清真寺。
槟城也有一座马里安曼印度庙,不过规模没有吉隆坡的大,却也一样的华美精致。
从甲必丹清真寺前行数十米右转就看到了叶氏宗祠和慈济宫,绿色砖瓦、雕龙房檐、镂空雕饰,十分吸睛。慈济宫是叶氏宗祠的附属宗庙,供奉着惠泽尊王。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国家,所以存在着各种宗教信仰马来族信奉的伊斯兰教、印度裔信奉的印度教、华裔信奉的佛教道教庙宇随处可见。
泛泛了解槟城社团文化
华人社团是指华人民间所组成的非政府组织,简称为华团,与华文教育、华文报章被称为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的三大支柱。截至2014年,马来西亚约有9000个华人社团。华团不直接参于政治活动,但作为华人社群的代表,能在相关政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迫使部分南方省份的人·民远赴南洋谋生,基于地域以及血缘的凝聚力,自然的产生了同乡会馆与宗亲会馆。人脉、经济、力量上的方便,给初入异乡的人们协助和庇护,社团因此得以迅猛发展。华团成立伊始,除了协助和庇护乡亲,逐渐发展出代表民·意与政·府对话、支持华文教育、推广华人文化的更大的作用。
在中国农民眼中,土地是最珍贵的财富,于是土地公公(又称福德正神、大伯公)成为最受重视的神祗。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影响巨大,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福德正神庙初建于1844年(道光24年),由此可知马来西亚众多的华裔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背井离乡艰难谋生。
初入异乡,面对原居民,必须抱团互助,这也成为建立社团的初衷。
初始的社团由于不规范以及必须快速站稳脚跟的原因,存在着相当多的友(武)谊(力)第(械)一(斗),逐渐发展后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如经济手段进行解决,于是团(帮)队(派)切(火)磋(并)的方式被取代。
例如以福建公司(下含世德堂谢公司、龙山堂邱公司、九龙堂林公司、颍川堂陈公司、植德堂杨公司)为例的新兴社团逐步走上前台。
参观龙山堂邱公司需购买门票:10马币/人售票处在这个大门进去后,面对照壁的右手边。
龙山堂的建筑恢弘大气龙山堂由早期来自福建海澄县邱氏家族的华人兴建于1835年,1898 年竣工,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最精致的中式庙堂建筑,被称为“世界上最能代表20世纪初清朝末期中国闽南传统艺术的建筑”。建筑群包括龙山堂、戏台、宗议所、广场。现存建筑为1906年重建,二十世纪中期又进行过改造。槟城华族宗祠林立,这些宗祠也称为“公司”。所谓“公司”,即各宗族所设立的祠堂,可供该族群或同姓式的族人,定期聚会或开会之用,同时也是一座庙堂,贡奉本族的先人。龙山堂的石雕、木雕、壁画非常精美,值得细细观赏。
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栋梁式结构,建筑细节方面极尽精致与奢华正中为大厅“正顺宫”,供奉“晋代奇勋”——王孙大使爷爷;左为“诒毂堂”,供奉着邱氏历代灵牌;右侧为“福德祠”,供奉着家族守护神“福德正神”大伯公。大殿大门左右两侧精美的石雕讲述着关于忠孝的故事。
薪火相传、祖泽留荫宗族文化在人们远离异乡的时候显得尤为珍贵,当没有办法每天站立在出生的土地上的时候,各种纪念便成为慰藉自己的唯一方式。
记忆中这副对联应该出自大才子纪晓岚。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朴素的价值观却曾指导很多的家族流芳百世福泽绵长。
迎面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二层庙堂。上到二楼,正面是供奉祖先的世德堂,左右各有匾额高悬,上面用金粉题写:宝树峥嵘,文魁、会魁等字样。仔细看还有两行小字: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闽浙总,督部堂监管福建巡抚事。看来谢家的祖先是做过大官的。
槟城的街头艺术以及鲜活的历史
路遇一辆很有年代感的沃尔沃由于马来西亚不实行车辆检验制度,所以常常能看到年代久远的古董车。
查了下资料,这好像就是沃尔沃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亚马逊系列。如有不对请行家指正!

1970年代左右的车保存到现在还有如此成色殊为不易啊!
从Lebuh Armenian路口的慈济宫右转进入Lebuh Cannon,可见一座高耸的伊斯兰风格的寺塔,寺塔连同后面的建筑,就是亚齐回教堂(Acheen St Mosque)建造这座清真寺的土地是1808年由亚齐(印度尼西亚最西部的一个省)苏丹捐赠的,故名。该寺只对教徒开放
这辆自行车和小小杂货铺出现在非常多的游记里,似乎也成为了槟城的印象之一
这些钢丝壁画散落在乔治城不同的大街小巷,描述着槟城人的日常点滴。
本来应是猎物,事实上却被高高供起,难道你们敢阳奉阴违吗?画面意思是我猜的

相信不少人初晓槟城都是源于这幅“骑自行车的姐弟”的壁画。用力蹬着自行车的姐姐兴奋到脸红,而后座上的弟弟害怕得有些颤抖,于是只能紧紧依偎在姐姐背后。心中渐走渐远的少年时代猛然被勾起,这幅画纪念的是一段摔倒就哭,哭完就笑的单纯时光。
槟城街景虽然都很古老陈旧,但是却飘逸着浓浓烟火气,这就是生活。
铁匠,这个职业能在现代社会存活真的很不易了,也许他只是喜爱火红的炉火、叮当的敲打声,醉心于亲手打造物品的快乐,以及对传统执着的热爱。
还记得这个电影中的场景吗?《初恋红豆冰》姓氏桥,槟城必到打卡景点之一。
姓氏桥并不是我们常识概念的“桥”。所谓姓氏桥,在这里是沿海而建的高脚木屋,更准确些说,是沿海成片建成的木屋村。这些“桥”都是先在近海中立桩,初时为木头,后来用的是水泥柱,桩上再铺设木板,木板上架梁盖屋。这里的每一根木桩,每一条绳索,都是历史的见证。走在姓氏桥的巷道上,海水的淡淡腥味传达的是几代人的漂泊与奋斗。
槟城众多的姓氏桥中,初建于十九世纪的“姓周桥”保存得比较好,目前依然有数十户人家生活在桥上。
姓氏桥沧桑屹立百多年,呵护了数代华裔风风雨雨中的生活,见证了数代华裔艰苦卓绝的拼搏。
周家媳妇当然要在姓周桥留个影,天下周姓是一家嘛

虽然姓氏桥上都已开辟为经营场所,但桥民还是生活起居在桥上,姓氏桥就是一个活着的历史。
周氏桥的周围还有王氏桥、林氏桥、陈氏桥、李氏桥、杨氏桥和杂姓桥等十余座桥。
这家面馆很有特色,碗特别大,可以装很多很多……逛到这时候也累了,不想跑太远,中餐就在这里解决了。
两人份的海鲜面38.9马币,章鱼烧好像是12马币左右。大碗公面有着大碗的噱头和不是特别出彩的味道,但胜在海鲜很新鲜,分量很足。这个面馆每周三休息。
因为华裔最初在这里打拼所处环境艰苦,所以建设了很多的庙宇,祈福平安。
槟城的老车真的很多,这辆250应该也是1970年代的产品,依然保养得很好!
老周也来上一击

只是偶尔从店招和售卖的商品可以感受到这是印度裔街区
印度街区的建筑没有太明显的民族风格,更多只是在以华人建筑为主的各种风格建筑中通过简单的装饰来凸显民族特点。
一个售卖印度特色食品的小摊,不少印度裔居民正在购买,按照我们的眼光看不咋地啊。
整个街区和其他街区一样,虽然古老陈旧,但是很整洁、安静,很多的屋檐上都停满了鸽子。
嘘!别吵吵!干脆干一仗吧

不知不觉已来到槟城海边,被马来西亚国旗环绕的战争纪念碑庄严肃穆。
老两口一起露个脸

槟城市政厅一共有两栋这栋靠海的叫City Hall,是市议会的新楼,完成于1903年。
这栋靠莱特街的叫Town Hall,始建于1880年。
市政厅前的草坪广场非常整洁干净,非常赏心悦目。草坪边那一排大树后就是康华丽斯古堡,很值得一看。古堡是1786年英国人登陆槟榔屿的最初地点,古堡虽以破败,但是却是了解槟城近代历史的起点。
这栋建筑没太仔细看,按照地图标识好像是槟城高等法院。高大的廊柱和塔楼使得建筑看起来很威严大气。
星爸爸所在的这栋建筑看起来很小清新啊,正好累了,进去干掉一杯星爸爸.
树荫下,一个人力车夫正在大树下休息。其实,在槟城骑单车和坐着人力三轮车游览是很舒服的方式,而且这里的价格不会高于南锣鼓巷。
骑楼是槟城建筑中最显著的特点,这种建筑不仅方便自己,也方便行人,真是一个好创意!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因为心怀延续根文化的情节,华裔在马来西亚建设了很多的华文学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除了官方确定的国语(马来语)和英语,其三大种族(华族、马来族及印度族)都拥有各自的母语,在该国的宪法上也规定了各族拥有学习与自由使用母语的权利。虽然部分极端的马来社群认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教育体制不利于国民团结,但华人社群基本上仍强烈支持华文教育,因此每年的筹款活动都热烈响应,这也保证了华文学校的生存。
这是昨晚看过的周氏宗祠,建筑很大气,看来在槟城的周氏族人是比较多的。
白天的汕头街喧闹了许多,不过这会儿来汕头街不是吃饭,各位猜猜我们来这里干嘛?
嘿嘿嘿!昨晚和这家店的店主约好了今天一定要来吃榴莲的,言必行行必果是美德。我们没有选择猫山王,而是黑刺,60马币1KG,这个榴莲差不多130人民币。
品质不错,不馋各位了,打开后的照片就不发了

吃完榴莲也到了和司机先生越好的送机时间,上车后和司机先生闲聊,得知起飞时间后,他说我们这时间去太早,于是免费带我们去欣赏槟城的跨海大桥。槟城有2座跨海大桥,一桥建于1985年,长约14km,随着槟城经济的发展,连接威省和槟岛的这座桥连已经不堪重负,于是在2012年建设成长约24km的槟城二桥。连接槟岛BayanLepas高速和大陆的HujungBukit。中国公司参与其中关键项目建设。
吉隆坡和槟城的机场一眼看去几乎全是亚航的飞机,一个廉航发展到如此规模确实也不容易啊!
短短的半天的槟城之行混杂着愉悦和小小遗憾,槟城,再见!明年我会再来!
机翼下的槟城没有高楼大厦的繁华,但是浓浓的生活气息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中。
槟城到兰卡威的飞机都采用低空飞行,在机上甚至能清楚的观看海上的巨轮。
机外,美丽晚霞陪伴我们的行程,这似乎预兆我们的兰卡威之行一定会很快乐。
槟城岛兰卡威只有半个小时航程。机翼上的减速板升起来了,兰卡威,我们来了!!!
大半天的时间行走在槟城,最大的感受就是:槟城是个初看不起眼,但是却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槟城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蓝屋、侨生博物馆、中山纪念馆都没好好观赏、没有品尝到多春茶室的美味、升旗山和极乐寺没有去;没有留上半天时间在丹绒武雅海滩发呆……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更何况旅行,或者,我们可以把遗憾当成再次出发的动力。某一天的故地重游,熟悉的景象、熟悉的人、熟悉的口味,这一切都是值得期待的幸福。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