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目的地同盟山
想必大家武王伐纣的故事应该都听说过吧,但是详细的故事可能就不太清楚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也参观一下当年武王伐纣的会盟地,风景还是可以的。先来介绍一下,同盟山武王庙,位于新乡市西边的获嘉县彦当村。同盟山是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同盟誓师,共伐商纣的会盟地。武王庙建在同盟山上。为河南省省级文保单位。
当年的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同盟山原是一个黄土堆。因为地处豫北平原,四周一马平川,它就是显得地势高耸,鹤立鸡群了。后因武王在此会盟八百诸侯、誓师伐纣而得“同盟山”之名。
进入武王庙
先看一下历史典故,获嘉县原是殷都南郊的属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是殷都通过周国的必经之路。纣王曾把它作为西抗西伯姬昌,南拒南伯杨越奇的军事重地。纣王当政时,昏庸残暴,花天酒地,沉湎女色,施炮烙之刑,杀戮忠臣,弄得诸侯不安,奴隶不断反抗造反。周武王顺应民心,起兵伐纣,许多小国纷纷响应,连纣王原来管辖的诸侯,都出兵伐纣。武王率领伐纣大军浩浩荡荡从孟津渡过黄河,连战连捷,到过获嘉县时,看看已近朝歌南郊牧野边沿,便命部队安营扎寨。忽听将士报告:西面发现追兵!武王登山一看,果然西边腾扬起七八股漫天烟尘,烟尘下为黑压压一片人马,军旗如林,迎风飘扬,直向伐纣大军奔来。武王命一大将军前去察看,并交待:是纣军全歼不留,是友军以礼相待。不一会儿,将军带着八个身佩宝剑的人飞马回来。原来,这是蜀、微、鄘、卢、濮、彭和姜等八个小国的首领,亲自带领部队来参加伐纣。姜太公屈指一算,对武王说:参战的大小诸侯已汇聚了八百。武王欣喜异常:八百诸侯相助,伐纣必胜也。武王就在山上会见八百诸侯,共商伐纣大计,结成同盟。八百诸侯为表同盟伐纣的决心,各自带着自己的将士,每人捧一捧土撒在山上,堆积成了方圆几百亩、高五六丈的大土丘,站在上面,东可望牧野,西可眺孟津,当时起名为同盟山。
庙中唐槐参天,枝叶如盖,碑刻林立,赞词边篇,石坊飞架,气势雄伟。两边的石柱上刻写着积善累仁卜年士白,安民除暴同德三千。栩栩如生的石狮、石虎蹲在二门前。山下左有武王点将台,右有太公饮马池,前有演武场,后有真武殿。虽无奇林异树,佳花美卉,却是千年胜地名迹。
封神堂
武王伐纣后,人们为了感谢和纪念他,在同盟山上修造了武王庙,竖立了功德牌坊,把他发布军令的地方叫武王点将台,操兵练马的地方叫演武场,掘井取水饮马的八角井叫太公饮马池。从此,同盟山成为景色优美的获嘉县八景之一,有同盟夕照的美称。古人有诗赞道:适意同盟逸兴赊,西风回首夕阳斜。一树霜叶留夕照,几处烟村嗓暮鸦。野色苍茫述客路,笛声鸣咽有人家。停骖此际怀周武,目断长空送落霞。
周武王饮马池
武王庙后花园
龙马亭
一线天
第一次发表游记,幸亏有大神指导我,但是我的照片拍的太一般了,手机用了两年了也该换了,下次换个双摄的手机到时候再拍点好点的照片到时候再来分享我的故事,游记频道的大神真是多啊。特别是拍美女的,我实在是没有题材啊。哎。只能羡慕嫉妒了。有不足之处我再来修改。大家见笑了。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