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腾冲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它的风景谈不上壮丽,它的风情算不上迷人,有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淳朴,但却给予我一种心安和感动。也许是因为在和顺古镇赶了一趟市集,触摸到了生活的本质;也许是这个地方曾经炮火轰鸣,此刻安详宁静,时间的交错让我忘了身是客。
600公里的飞驰,只为一部剧
借着在昆明出差之际,和朋友抽空去了趟腾冲。后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因为懒)而没有写成游记。其实,云南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为什么去腾冲呢?总有些事是我们必须知道和正视的,也总有一座城能唤起你的记忆以及内心的热血。也许是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所以来到了腾冲,极边第一城,中国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
中国远征军的真正成就,就是滇缅之战失败之后,守怒江东岸两年,1944年强渡怒江,一路南下,开始第二次远征,光复了腾冲,并最终打通了滇缅公路,从此抗战物资才能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故事就是以1943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为背景。而很多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腾冲。
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如今它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晶莹剔透的翡翠让这座“极地边城”分外耀眼;火山热海又让它名扬天下;古镇侨乡则是它的另外一种风情;傣、回、傈僳、佤、白、阿昌六种世居少数民族,使它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腾冲,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案、铜鼓凝集着两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石雕佛像,闪烁着中原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
腾冲火山公园
昆明到腾冲600多公里,提前租好车,一大早就出发,云南交通还算便利,但是山路较多,路上也差不多花上个六七个小时。云南地方大,景点分散,所以租车旅行是个不错的办法。过了龙江大桥马上就到腾冲县了。龙江大桥位于保山市腾冲市和龙陵县交界,全长2470.58米,一头连着魏魏高黎贡山,一头连着极边腾冲,一带一路,直通缅甸,是云南最美路桥。
到腾冲,我们先去腾冲的火山地质公园,由于时间的关系,热海就没有去了。火山地质公园位于距离县城15公里的马站乡,在这里我们也吃到一顿味道极好的小店美食。别看店小,环境不好,但是味道是杠杠的,尤其是那个火烧肉,真的挺赞。
腾冲县城是建在90万年前喷发冷却凝固后的溶岩之上的,今天去的腾冲火山公园内有97座火山体和数级熔岩台地,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柱状节理、墨鱼河等景点。
大空山是属于平顶圆锥形火山,海拔2080米,山体底部直径650——720米,火山口直径约200米;相对高度100米,火山口坑深50米。据说,行走于山上,只要放重脚步,还会听到咚咚作响的回声。因其比附近的山体大,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大空山”。小空山在大空山的右侧,也是属于平顶圆锥形火山,海拔1957米,底部直径约350米,火山口直径250米;北侧高差30米,西侧高差60米,火口坑深60米。因其比附近的山体小,所以被称为“小空山”。
老实说,对于火山这个景点,科研的意义远大于观赏的意义,毕竟看到的都是坑,外行人不懂,如果不乘坐热气球上天,从高处俯瞰,个人觉得没有什么让人震撼的地方。
腾冲毗邻缅甸,火山地质公园离滇滩口岸也就一个来小时的车程,事先没有到边防的计划所以没有提前办理边防证,尽管如此还是想去看看,毕竟能这样近距离接触国界线的机会不多。边防站不允许拍照,站在边关,远处那浅绿色、金色的房子就是缅甸。驻扎在边防的战士,在那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祖国的边疆,捍卫了庄严的国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最可爱的人”呀,值得我们感激和崇敬。
伴随晚霞的出现,我们离开口岸前往和顺古镇,此时的滇滩让人有一种宁静的安心。这里的人们种着农田,抑或到缅甸去做些小生意。但这份宁静的背后,是七十多年前的枪炮轰鸣下的尊严。腾冲,抗日战争以来国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
和顺古镇
到达和顺古镇已是晚上,放下行李就去觅食。腾冲的口味在云南算是独树一帜的,它完全区别于滇味,具有油而不腻、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点。大众点评找了几家评分最高留言最多的,然后找到了一家叫妈妈的味道。环境装修不错,但综合来看真的够不上五颗星的标准。
第二天一早,在和顺古镇里乱串的时候,居然找到了一家百年老字号“寸大妈豆粉”;老板娘说她是第三代了,前阵子CCTV还来采访过她,钟丽缇、小沈阳都来光顾过可见其名气。稀豆粉拌烧饵块(或油条、米线、卷粉)是云南人最爱吃的早点,而滇西做得最好。稀豆粉是用豌豆粉做成的,豌豆粉是一种营养食品,含铜、铬等微量元素,有利于糖和脂肪的代谢,有防治肿瘤的作用。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如此赞赏和顺。
和顺古镇,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也是云南著名的侨乡。由于前门进入要收取80元的门票,由于我们是后山而下——入住镇子最东北的民宿,门票当然免了。
同其他古镇相比,和顺多了些大气,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文化古韵,少了些喧嚣热闹,这里的美和静,不多不少,刚刚好。四周皆为火山,山上名木古树葱葱,大盈江穿越马蹄窝式的坝子,三和河绕村而过,光是镇子前面那一片黄灿灿的稻田,就足以让心醉,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宛如一个甜美的世外桃源。
和顺堪比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清代民居、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等遍布古镇大街小巷,“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建筑风格,让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展现在面前的就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这座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的古镇,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
这里的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如果不是误打误撞走进了和顺镇的集市,我想不会那么快爱上这座古镇。相比于其他,这里让我感到格外的真实和淳朴,在这里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那种扑鼻的生活气息。人们将各类蔬菜瓜果摆放道路的两边,家禽肉类则集中在一区,不需要吆喝,却早已人山人海。没有大城市菜场的那种规整严谨,凌乱的场景与古镇的建筑、石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忽然的有一种幸福感,感觉回到小时候和家人逛集市的场景……
若非时间不允许,我定会在这里惬意的小住几日,除了参观景点、观赏建筑外,更想享受和顺人闲适、安然的生活态度,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和旅店的小哥聊天,羡慕他们在这里宁静的生活,而他倒没觉得这里有多好,觉得每天都这样,比较的枯燥,相反向往城市里的各种热闹和有趣。想起网上有句话说的,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想想,无论你在哪里,生活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久了就会腻,唯有保持一种知足乐观的心态,才会历久弥新。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