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泉林:山东诸泉之冠!
国庆周边游继续走起,这次去的景点是泗水泉林泉群。泗水泉林在济宁泗水县泉林镇陪尾山下,因名众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据记载,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199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泉林是古老泗河的发源地,儒家文化的渊源,是镶嵌在孔孟之乡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山东诸泉之冠”。泉林泉群属于石灰岩上升泉,共分南、北两个大区,北区以黑虎泉、趵突泉为主,南区处于泉林泉群西南1.5公里,有石缝泉和潘坡泉两大泉群。景区现存文物古迹多处,有赑屃碑、石舫、御桥、古银杏树、子在川上处、泉林寺、三皇姑庙、行宫,“坐山观虎斗”这一成语出处的虎斗坡,及卞庄王坐过的“观虎石”。古卞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卞桥等多处;名泉有红石泉、珍珠泉、响水泉、黑虎泉、趵突泉、双睛泉、淘米泉、涛糜泉、雪花泉等。泉水流量为每秒1.35立方米,四季恒温。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政府投资金,做规划,迁民房,清诸泉,挖湖筑山,修牌坊、御桥、大门、甬道,立御碑,建泉亭,植树栽花,经过几年的努力,景区初具规模,景点日多。
泗河的源头,悠久的历史!
泉林泉群开发极早,远在北魏北齐时陪尾山西侧即建有“源泉祠”,唐代予以重修并更名为“泉林寺”。明代在泉林设水部公署,修三坊建六亭。清代因康熙、乾隆巡幸,逐年进行改建,规模不断增大,挖湖筑山,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泉林行宫,该行宫坐北朝南,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宫殿、楼台、亭榭等共一百一十四间,最著名有“行宫八景”。至此,泉林集圣地、名泉、行宫、御苑于一体,为天下所重,盛极一时。可惜,经民国、历文革,建筑物损毁殆尽。如今泉还在,寺庙、行宫都没了,只有一幅示意图,告诉人们寺庙、行宫的位置。泉林泉群风景区优美的自然水景奇观,吸引了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并留下了大量的咏泉诗章。此地杨柳青青,绿草茵茵,涌珠喷玉,水藻飘飘,如绘如织,天然毓秀,向为世人所青睐。中国最早的典籍《尚书》曾提到过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区的陪尾山、最早的地理书《禹贡》中说的 “泗出陪尾” 就是该处的陪尾山。《山东通志》、《山东运河备览》将其列之为“山东诸泉之冠”。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誉之为“海岱名川”。至圣孔子曾在泉林设坛讲学,站在源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宋代理学家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至今广为传诵。1684年冬,康熙南巡,登泰山,祭圣人,观泉林,留下了不朽篇章《泉林记》。乾隆皇帝对泉林情有独钟,先后九次驻跸,并建有行宫,留下赞美泉林的诗文达150多篇,在陪尾山西侧的“子在川上处”立石碑,并在碑两则镌刻其亲笔书写的七律诗两首。故历代古人观赏之余感叹曰:“游泰山不游泉林诚一大憾事”。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