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前往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重点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洛带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洛带名字来历
从前,洛带镇叫甑子场。场内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为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脸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食之可益寿延年。蜀太子阿斗闻之,择一黄道吉日,率众太监来到甑子场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金色鲤鱼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间游进游出, 煞是可爱。众太监脱靴挽裤,下得池来,扑腾半日,终无斩获,急煞阿斗。却闻身后一声“好”,一条尺长大鱼随一白发老者钓竿甩动,划一弧线,飞出井来。阿斗眼红,老翁却不卖。太监强抢,阿斗得鱼。鱼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奋力摆尾,阿斗连人带鱼跌入池塘。鱼儿穿石洞进八角井,溜哉。阿斗气极,和衣跳入井中。那鱼却钻进海眼,回东海去也。阿斗被众太监拖起,忙乱中腰带却掉入井底。回头欲找老翁算帐,已无人影,老翁坐钓处仅余一白绸帕,上书一诗: 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 阿斗脸铁青,团绸帕掷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从此变浑变苦。后人遂改甑子场名为“落带镇”,后演变为 “洛带镇”。八角井有诗人流沙河手书对联:“玉带落井流到东海;铁钟在亭叩响西川。
问了一下老板做法 老板告诉我简单 将米洗干净,泡发24小时 倒出泡米的水, 准备甜酒药、50克的洗净干桂花和1000克的纯净水拌匀,米饭和体温一样时,拌入酒药搅拌均匀,按压实四周,中间扒一个小窝加盖儿放在温暖的暖气傍边,24小时中间就可看到晶亮水珠样的米酒,再继续发酵8小时。 放入等量或1.5倍的常温纯净水、烧开晾凉的白开水也行,拌匀 继续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24小时发好的米酒全部呈现温润的水果甜香,糯米饭轻飘在表面,将酒渣和浑酒过滤分离装瓶密封陈化1个月,放在阴凉地方不动即可。到时就是20度左右醇厚的桂花米酒了听完老板介绍他的一句简单 已经让我摸不着头脑了。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 [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旅行结束
离开成都以前当然少不了吃一顿天府之国的美食
客家土楼博物馆、岭南街区、客家美食街区的博客小镇其中年画、泥塑、竹编、香包等非物质遗产组成的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将扎根土楼博物馆。可以走进土楼,近距离接触非物质遗产、观看非遗传人的精彩工艺表演外,还可在客家美食街区品尝种类繁多的客家美食和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小吃,做一回“好吃嘴”,再见了洛带古镇再见了勤劳好客的客家人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