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信息
行程“day1:广州——香港——东京DAY2: 浅草寺 上野公园DAY3:国立博物馆 明治神宫 原宿 DAY4 皇居 然后去银座,然后坐车去京都DAY5:八版神社,金阁寺DAY6 二条城 平安深宫DAY7:稻和大社 然后去奈良DAY8:春日大社 东大寺 格子屋DAY9 大阪 逛夜市 通天阁 day10:大阪城公园 然后坐地铁去大阪市中心,最后坐飞机回国,关西空港距离市区40分钟这里介绍下这些最简单的交通消费:西瓜卡:购买Suica时必须支付500日元的保证金,保证金无法折抵车资。Suica IO Card(Suicaイオカード)售价2,000日元中能实际使用的金额为1,500日元,保证金在退还Suica时将会全额奉还。若有Suica遗失或车资计算不符的情形将不会退还保证金。此外,退款时若Suica内仍有未使用的馀额,将会收取210日元的手续费。如果馀额不足210日元,仅会退还保证金,关东买的就关东退。Suica卡可以在有「Suica」标志的「自动售票机(自动券売机)」「卡片发售机(カード発売机)」「自动补票机(のりこし精算机)」,用现金来进行储值。每次可储值金额的单位是500日元、1,000日元、2,000日元、3,000日元、4,000日元、5,000日元、10,000日元等7种,卡片可储值的上限是20,000日元。icoca:你玩的城市都在关西地区,肯定只能买到icoca卡,而且在离境时可以在机场退卡,拿回卡费。提醒一个误区,西瓜卡和icoca卡只是交通储值卡,并没有什么优惠。唯一的好处只是避免了每次乘车时买票的程序,可以直接刷卡进站。一次2000冲进去哦京都巴士一日券:在公交车下车说one day pass就好,付500日元,这边公车一次230了,已经贵到飞起。
正文
这次购买的还是香港快运的航空,去的时候300回程800,而且是快要过年的时候,直接从成田机场去新宿就可以开始逛街!!Airbnb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不仅联系了当地房东,还顺利的租到车预订或者注册可以点击我的链接:【zh.airbnb.com/c/af80ee 】可以获得208的旅行基金哦~booking的话就是这个链接,赠99https://www.booking.com/s/0778c80a
在酒店附近我们就开始买起东西来,这边有很多购物的地方,晚餐也可以解决了。晚点出发,但是提前到了机场,也就滑行了一下马上就可以入关了,整个流程大概用了多个多小时,然后就是各种铁路售票,各种队伍。。。一如既往的迷惑人,下定决定跟Google我就不管别人怎么走攻略怎么说了,基本上知道自己要去哪稍作了解就好了,太多攻略我自己也看不下去。机场到市区各种方式在Google有1000-3000日元的选择,我选择了最便宜但时间显示不会特久的京成本线,我们也算是聪明的买了sucia,西瓜卡,都没人排队,不想算计哪些优惠了直接滴卡走吧!只有中英文,不会的话叫列车员帮忙,现在已经界面变了,看以前的攻略不一定有用。
Emblem Hostel Nishiarai(西新井徽章旅舍)你开始预定这个酒店是看到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庭院,结果去了以后发现重点其实并不是那,而是全酒店功能,还有漂亮干净的室内环境。Emblem Hostel Nishiarai旅舍于2015年12月开业,距离东武晴空塔线(Tobu Skytree Line)的西新井站(Nishi Arai Station)有3分钟步行路程,提供内饰特别的客房和宿舍间以及免费WiFi。舒适的客房均设有小桌子和USB端口。客人可租自行车前往探索周边地区。内部咖啡厅每天供应免费早餐。
随着距离酒店的变近,我又开始担忧今天的青旅不会会太小太糟糕了,毕竟一路上铁路旁边的黑灯瞎火并没有让让我觉得有多繁华,心里还是有点落差的。然而来到青旅意外得不行,首先整栋建筑都是他们的,一楼lobby的公共空间有够宽敞,而且接待我们的英语真的超好,反倒是我啥也不会说浏览以及使用青旅设施后发现其实挺完备的,有个浴缸感觉没人会去泡有点多余,其他该要有度都有,多余的基本一件都没,房间的空调自己弄下才开了,公共空间都有暖气,很多灯都是感应灯,很省电。室内格子也一点不小,而且很新的样子,拉上窗帘什么光线都看不到,但愿四人间不要半夜来舍友就好……这个床就是土耳其跟团时五星级酒店单人床的宽度,正是这样的不多不少让我感动。询问电员后出去逛了下,真的街道非常日本,吃的拉面和广州的寿司店一一样的,不能刷卡,价格不高,感觉一下子消费亲民了许多
乱花渐欲迷人眼
昨天在轨道上往外看啥也没有感到有点失望,今夜无论如何要感受一下东京大都市的感觉。早上八点多起来,收拾好以后九点吧,然后坐地铁还算顺利的来到了浅草mystay酒店,中转的时候得知押上是晴空塔所在地,所以还特地出去看了一下,然后再换乘,后来才知道其实走十几分钟就可以到酒店了,晴空塔一点没想象中的高,可能高塔看多了吧,样子也没有特别美,完全不觉得它是世界第二高塔,更从来没有登顶的想法。它采用类似日本国宝“五重塔”的结构造型 主要为有效抵抗地震和强风,本以为日本的技术已经高到可以全部建筑弄得又密又高,其实只有晴空塔比较高而已,其他都很矮。也是一个不错的打卡地点,相比起来我更想去的是红色的东京塔,晚上一定很美丽呢。
HOTEL MYSTAYS Asakusa、MyStays Asakusa酒店的客人可以使用客房内的微波炉和轻便电炉自备餐点,或在舒适的空调环境中观看视频点播电影以放松身心。
Hotel MyStays Asakusa酒店距离Kuramae Subway Station地铁站有5分钟步行路程,提供带小厨房、连接浴室和免费有线互联网连接的客房以及投币式洗衣机。Airbnb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不仅联系了当地房东,还顺利的租到车预订或者注册可以点击我的链接:【zh.airbnb.com/c/af80ee 】可以获得208的旅行基金哦~booking的话就是这个链接,赠99https://www.booking.com/s/0778c80a
免费寄存了行李以后就去浅草寺了,首先看到的大灯笼和人潮还是很让我兴奋的,热闹的集市中还有穿着和服的少女,处处飘来饼香味,原是传统人形烧。
浅草寺位于东京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相传,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其后该寺屡遭火灾,数次被毁。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它变成一座大群寺院,并成为附近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除浅草寺内堂外,浅草寺院内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筑物和史迹、观赏景点数不胜数。每年元旦前后,前来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作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游名胜,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络绎不绝。
寺院的大门叫“雷门”,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是日本的门脸、浅草的象征。雷门是公元942年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而建造的。几经火灾焚毁,后于1960年重建。雷门正门入口处左右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二将,镇守着浅草寺。雷门最著名的要数门前悬挂的那盏巨大的灯笼,远远可见黑底白边的“雷门”二字,赫然醒目,着实为浅草寺增添不少气派。人们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而供拜这两座神。
浅草寺前位于雷门与本堂之间的街道名为“仲见世”。这是由雷门通向宝藏门及正殿的一条300余米长的参道。聚集了约90家商店,有着大大不同于其他寺庙的独特光景。熙攘的人潮加上五花八门的商品,人们大概是逛街与来寺庙拜神进香一举两得。
本堂-本尊观音像供奉之地,故又称观音堂。旧堂于庆安2年(1649年)重建,为近世大型寺院本堂的代表作与国宝(当时),1945年(昭和20年)于东京大空袭被烧毁。现在之堂于1958年(昭和33年)再重建时以钢筋混凝土建造。
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将浅草寺指定为德川幕府的朝拜场所,浅草寺一带因此逐渐繁荣。除浅草寺内堂外,浅草寺院内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筑物和史迹、观赏景点非常多 。每年元旦前后,前来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进入浅草寺向右转,有个大喷池。名曰净手池,水是可以喝的。
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仅次于京都东寺的五重塔,为日本第二高塔。寺东北有浅草神社,造型典雅,雕刻优美。浅草有名目繁多的节日,一年四季都有庆祝活动。
浅草寺后正是午餐时间所以我们直奔上野公园,想着在路上可以找点吃的,一路上经过的貌似都是一些居民区,上班时间都是空空的也没有什么车,餐厅自然也不多,最后在柏寒纠结下去一顿了中国菜,结果味道并不是特别好,这边的价格已经去到了人均40-50。
叫的是拉面,所以味道还是和国内有点差别,并不会吃到很明显的中国菜味道
上野公园距离浅草寺大概走半个小时就到了,周围全是博物馆美术馆之类的,周围地铁站也有几个,在赶去明治神宫的路上如此着急也容易找错地铁站。中央有个喷泉广场,正对着博物馆,看过去还蛮有意思的,整个公园就只有一棵寒樱开着,其他都是绿树,唯独它满树灿烂,还有一只鸟在花中吸蜜,这样的画面可以骗好多人了。有很多穿校服的中学生小学生来此参观,很是神采奕奕,虽然我已经老了,然而还有半年学生证才过期,不过忘记带了,并没有享受优惠,好在票价不高进去一看绝对物有所值。
上野公园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园,历史文化深厚,景色秀美。在上野公园门内,便可看到明治时代大将军西乡隆盛的铜像。1650年修建供奉德川家康的东照宫,建筑宏伟,参道两旁还有95座石灯笼和195座青铜灯笼。园内最大的湖泊不忍池是无数鸟类迁徒停靠的地方,湖旁分布有大佛宝塔、五条神社、民俗资料馆、博物馆等。每当春季,樱花盛开时,这里是最佳的赏樱地点。
有“史迹和文化财物的宝库”之称的上野公园里,有宽永寺、德川家灵庙、东昭宫、清水堂、西乡隆盛铜像等古迹。这些江户和明治时代的建筑散落在苍松翠柏之中,与湖光山色十分相宜。园内还有很多博物馆。园西北有上野动物园,饲养着900多种珍禽异兽,在园内的不忍池内,终年栖息着大量野生的黑天鹅、大雁、鸳鸯、鸬鹚和野鸭。
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约有11万件收藏品,其中国宝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托保管的文物。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象征日本历史的建筑物构成,历来被称之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主馆中分类展出了日本美术品、出土文物、工艺品。东洋馆中陈列着亚洲、埃及等地的美术品和考古文物。
有很多穿校服的中学生小学生来此参观,很是神采奕奕,虽然我已经老了,然而还有半年学生证才过期,不过忘记带了,并没有享受优惠,好在票价不高进去一看绝对物有所值。
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约有11万件收藏品,其中国宝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托保管的文物。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象征日本历史的建筑物构成,历来被称之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
这里还零临时展出了上海展馆,然而他和上海没有啥关系,只是把整个中国古代的代表文物都弄出来了,简单易懂。日本那么多国宝,我觉得最美的就是女主人和服了, 从麻的到精美的绢织,从浴衣,振袖,小袖,简直就像蝴蝶翅膀一样漂亮。接着一美就是武士的宝刀和盔甲,也能威武得很夸张,像甲虫。除此之外就是传统日本花啦,都是很妖艳的那种,不像我们会有水墨画。这里还零临时展出了上海展馆,然而他和上海没有啥关系,只是把整个中国古代的代表文物都弄出来了,简单易懂。
日本那么多国宝,我觉得最美的就是女主人和服了, 从麻的到精美的绢织,从浴衣,振袖,小袖,简直就像蝴蝶翅膀一样漂亮。接着一美就是武士的宝刀和盔甲,也能威武得很夸张,像甲虫。除此之外就是传统日本花啦,都是很妖艳的那种,不像我们会有水墨画
此外,还有丝绸之路展区,把那些波斯西域的展品都弄过来了,埃及的也有,以前在中国看丝路地图,都是长安为起点,这边日本把自己也参与进去,那就是弄海上贸易的奈良。
明治神宫
最后蹉跎以及辗转,经过了上野的古迹,终于在关门前二十分钟进区去了,然而里面基本上就是大森林,还得走好久的路。东京已经好几天没下雪了,而且温度也造就不是零度,结果这边沟渠里还有冰块!难道这个森林那么保温么。
东京的古迹可能不收门票都不怎么算古迹了,连神宫也只是几个门和鸟居就完事了,没有那些皇宫啊中国寺庙之类的庞大建筑体系可以参观,就好像我去新宿没有看到超大商城而是热闹的街而已。神宫地处东京市中心,占地70公顷,紧邻新宿商业区,占据了从代代木到原宿之间的整片地带,是东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块绿地。以前就只有御苑,(名字听起来不错,然而关门了),1915年明治神宫开始动工。各地捐献树木约10万棵365种,青年志愿者约11万人参与植树,后建成现存代代木社林。
创建当初,为实现百年后形成自然林的目标,当时的学者就植树对象展开了讨论,最终根据东京的气候环境条件,放弃了伊势神宫常见的杉树、桧树方案,采用了以椎树、橡树等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方案。
现存大鸟居(第二鸟居)建于昭和51年(1967年),位于南北参道相汇处,高12米,宽17米,柱直径1.2米,重13吨,是日本最大的木制明神鸟居。南参道尽头两旁各有一列酒桶:左列是西方葡萄酒酒桶,右列是日本清酒酒桶。
从神宫出来,看到一个化缘的和尚,装备都很精美的样子,不好意思拍。出了这个森林一样的地方,外面马上就是原宿地区了,人潮汹涌的感觉开始了。然而还是它的小巷子比较好啊,各种冰淇淋还有小店,药妆店可以支付宝还中文服务,看来很多中国人在这淘宝啊。
东京没有多深厚的古代文化吧,所以景点都看一下就没了,可是原宿的街道我也是逛下就没了,以为和新宿全都是连在一起的,路上一直好吃好玩,然而走了很久的冷清路线才终于慢慢火起来,到了最多人最热闹的时候却没有太大感觉了,反而香港更加有趣。吃的一路上拿不定主意,直到最后特累了才在新宿吃,已经比路上看到的贵了一倍了,仍然是拉面,好感却下降了不少。已经不习惯它汤味的浓度,期待未来的寿司和和牛肉之类的,今天放弃了一个烧烤店,到时候也要尝试下
新宿区位在东京市区内中央偏西的地带,区内的新宿车站是东京市区西侧最重要的交通要冲之一,包括JR山手线、JR中央本线、JR总武线与私人铁路公司京王电铁的总部都位在新宿车站。
与商业新都心,东京都的行政中心东京都厅就位在此处,除此之外周遭还包围了许多大型企业总社所使用的摩天大楼,此超高层建筑群是东京地区最早形成的类似区域。东京车站南口方向则是百货公司与商店街云集的商业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有高岛屋百货公司的旗舰店「高岛屋时代广场」(Takashimaya Times Square)与知名日本连锁书店纪伊国屋的总社。
自己用机器投币买了拉面,非常迅速的找到位置坐下
早期最普遍的是加上叉烧肉、笋子的酱油口味,但现在拉面的口味也越来越多样化。日本拉面源自中国。日本最早关于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国。
在日本总是能看到几个非常仪式化,或者说讲礼貌的场景。比如从鸟居出来,他们都朝着鸟居的方向鞠躬。在路上还看到互相鞠躬鞠了好几个,你敬我后我再敬回你。地铁站或者店铺里的招呼和礼貌用语也特别多,手提货物销售的店员关门后离开那节车厢还要慢慢的朝着旅客的方向深深鞠一个躬,然后面带微笑的把门关上。看到这个场景你就可以很迅速的联想到中国的列车上,高铁以外的列车就是“花生瓜子八宝粥、来!挪个腿”大嗓门的列车服务员
在日本的公共场合就没有吵超过三四十分贝的时候,搞得我干嘛都小心翼翼的。还有电梯都靠左站,都不是上下靠右的,有点不习惯但是得遵守这边的规矩。
来说说交通的事情, 今天把西瓜卡退了,大概是最后有50日元,不过不能抵消手续费就直接给了我押金500。 由于去大阪的方式也很多,我也不想管什么优惠了,虽然我也不是很富裕可是完全弄不明白那就即买即走吧。于是给我买了800多人民币的新干线,两个半小时就到京都了。京都一出来,票都以为不见了,因为在车上睡了一个觉什么都不记得,如果没有找到的话是要重新补的,还好最后有惊无险的出去了并且买到了当地的icoca卡,可是一次就需要冲进去2000,最后我吃晚餐的时候用了600。公交买的是一日卡,可惜也只是坐了三次,有一次还是坐错了完全没必要的。
今天早上一起来,就拿着行李去地铁站坐到了皇居,出口便可以看护城河和石墙,由于没有看到有早餐店就只好去7-11买了个13¥的肉包,还真是肉痛。由于还没反应过来就走到了地面,所以箱子也直接拖了进皇居,我们只能参观皇居的御花园,然而即使是个公园也还是值得去感受一下的,穿过厚重的铁门,你就于外面的现代高楼隔离开来了。
里面的梅花开的特别不错,天守台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台而已,并无什么,特别是一个眺望富士的地方,估计看的就是宫殿而已,还要拖鞋子若有其事的看了却什么也没看到,后来还从原路返回绕着城墙走了一大圈,池子里还有一只大天鹅游过,真是自然得不得了。其实离开宫殿有另外一个入口,这里还正对着东京最密集的写字楼,真是相隔两个世界。
我们出来以后拖着箱子往东京站方向走过去了,高铁站和地铁汇和在周围都是写字楼的地方,简直让各种交通工具无缝衔接了,并且东京站还保留了原来的那栋建筑。东京站启用之初,于东京站乘车、下车的旅客数量平均一天仅约9,500人次(1914年),站区周围的其他交通设施(像是当时作为都市运输主力之一的路面电车)也尚未设置完备。
这样的组合就像卢浮宫前面弄个玻璃金字塔一样,充满了神奇。新干线特别稳,速度该是比国内高铁快一点点,但是周围都是房屋它也不会减速,反倒加速特别快,我都不敢下车买板便当了,车上没有盒饭卖,只有推车或者提篮子的列车服务员经过。伴随着满车人各种开便当的声音,看到她们各种漂亮便当眼睛都红了,为何我没买一个带上车呢。。
京都虽然没有东京那么繁华,但也没有多大反差,公交车也是按照时间来走的,地铁没有那么多条,所以一开始酒店我还是选择刷卡坐了公交,一不小心又坐多了一个站,还好路上有吃的我就顺势吃了乌冬面,结果在出去的时候走了一段路,那个黑脸店员居然跑了出来叫我,我摸了摸口袋以为手机没带,结果是让我收拾桌子,自己弄好。。。
酒店还比较好找,也是我们这几天最贵的一个,果然宽敞了一点。也看到了加湿器,所以我特地装了水加湿,不至于喉咙那么干痒。
放下行李,我们马上就出发鸭川对面想要看看八坂神社了,感觉这里出名也只是因为地理位置比价好找而已,就是四条通一直对过来,在马路上就能看到这个惊艳的红色了。这个八坂是日本全国约三千座八坂神社之总本社,爱称是祇园さん。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动叫袛园祭,与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祭。关西这边的社虽然各个规模都差不多,你还会以为八坂只是刚好在地理位置好的四条通尽头,没想到它也是个总社的地位。
八坂神社(やさかじんじゃ)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的神社。为二十二社,旧社格为官币大社(现神社本厅的别表神社)。是日本全国约三千座八坂神社之总本社,爱称是祇园さん。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动叫袛园祭,与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祭。
从八坂出来我们经过祇园,还有花见小路,也只是主路上比较热闹而已,走进小路都是黑黑的透露着微光的店铺,一看它门前青苔养得这么好就知道里面如果有吃饭的该多贵了。
衹园是指从八坂神社、鸭川到东大路通之间的区域,是京都传统的繁华街区。这里出名的原因是有舞伎和艺伎出没,其中衹园甲部为京都规模最大的花街,有时可以在花见小路上看到她们的身影。衹园一带有很多茶屋和料亭,传统建筑和有趣的小店十分值得驻足,是夜生活的好去处,还可以租赁和服、浴衣。另外,衹园每年夏天举办的衹园祭也广为人知。
在最繁华的十九世纪初,祇园的艺伎多达三千多人。祇园的艺伎馆、茶屋现今还保留了许多当时的建筑,在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历史景观保护地区。祇园的代表性建筑是祇园歌舞练场,这是艺伎馆共同出资建造的歌舞剧场,每年的四月艺伎在这里表演“京都舞”,向世人展现艺伎的风采和日本古典歌舞艺术。现在祇园还有83家茶屋,有艺伎、舞伎约120人。
往酒店的方向走去,又累又饿了结果看到回转寿司就进去了,这几天吃的都是拉面,终于能吃上一回米饭也是不错的。结果里面有点菜的触屏机器,抬头就看得到可以切换中文。一个才100日元,终于有东西和国内持平了,于是我们刷刷刷单点了蛮多,吃饱了真的很困,于是就回酒店睡觉了,这边实在没有什么夜生活可言,热闹的街就一条,小路上本该很热闹的路上都是稀稀落落的灯,有些遗憾呢,该是中国呆久了习惯热闹了吧。
清水寺绚烂的日落
京都和东京一样,想找个吃早餐的地方都难,这一天出门先是遇到了一家面店,结果是干拌的样子,没有暖暖的汤水,于是一直走啊走,带着箱子来到了新的酒店,这个hostel有个温馨的lounge,原本就该是住家的吧,空间还是蛮大的,公用厕所使用起来也很舒服,地理位置就太好了,离地铁站出口十米不到。放好行李,走了一路走到清水寺也没看到吃的,进寺庙以前还是在下面的七天买了饼干和包子,没想到清水寺门前竟然那么热闹!一路上如此清净到了这里全是吃的喝的,而且样样精品,飘香四溢,这转变有点大了…
清水寺是京都景点必去之一,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很多攻略的图片都会有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它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
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地方是地主神社,上面有两块石头,你需要闭着眼睛从一棵走向另外一颗,如果中间有人挡着你的去路,代表你的恋爱上会有阻挡(几个人就是几次阻挡)。现在游客那么多,想要顺利走到对面还是有点难度的,可怜这个小朋友了,最后还差一点就能碰到石头了,如果碰到就如后来的一个大叔一样一脚踢中铜锣,咣当一声,爱情是不是准备开花结果了呢。
清水寺的由来是公元778年(宝龟9年),从延镇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参拜观音而开始的。到了延历17年(798年),坂上田村麻吕改建为佛殿,从此成为恒武天皇的敕愿寺。
清水寺,在它的本堂的下方有著名的“音羽瀑布”,与祈求分娩顺利的“子安塔”,后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建于音羽山上,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寺院周围是京都的名胜古迹,春天樱花盛开,秋天红叶似火。之前看书总感叹于日本人的哀物情怀,那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感慨大概多数是从这样的风景前发出的吧,在公元1694年-1864年间曾发生过的跳下事件高达234件。如今清水寺可不是引发遐思与哀愁的地方,人潮如织好不热闹,又怎有间隙承载哀愁的土壤呢。
清水寺外面的二年坂?三年坂是具有京都独特风情的坡道,这两处坡道被列入了日本“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护地区”。 石坂两侧充满古老风韵的日式建筑,有许多和风浓郁的土特产商店可以逛,还不时可以遇见穿着传统服饰的女性迎面走过。 三年坂因为经常有产妇为了去清水寺祈求顺利生产,所以也被人们叫做安产坂。
不仅如此,还有另一种传说是“在三年坂摔倒的人三年内就会死去”,虽然只是传说趣谈,但三年坂攀登起来的确有些蜿蜒陡峭,请留意脚下。
说实话,从总体感觉上来说,国内的很多古镇都不亚于京都,但是京都的文化瑰宝特别多保存得也特别完整,这才是她值得细细品味的真正原因吧。如果有机会,但愿你能找到一条属于你自己的小路,不被现代化的城市所分割,只徜徉在山水庭院中,岂不妙哉。
从清水寺下来,我们就一下子穿过了二年坂三年坂,来到了一个大寺庙,门口很是宏伟,然而台阶上去就没有什么看的了,内部参观又要收门票。在他的旁边有一个小寺庙,树根长满了青苔,整棵树显得特别苍老庞大,很有灵气的样子,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感觉这个小庙都非同寻常了。
我是比较喜欢世界遗产文物的那种,又不想过于细致的去了解的那种人,如果可以置身于古建筑与其环境中,感受一番便足矣。所以京都必去有个三十三间堂博物馆,我也坐车到了这里,在路上查了才知道是千手观音菩萨像而已,于是便不再买票进入。但是还有很多的非十大必去我都很想去呢,甚至没有游记写到的寺庙却在我眼里却十分美丽。总体来说,京都新的地方还是挺多的,或许是保存得太好的原因么?在我感觉下,除了静谧无人的庭院美得感人,就是那一种又一种精致的食物能打动我了。
后来我们往前走了很远才到了平安神宫,这边平安神宫同样是保留得非常的新,神宫建筑内部的广场特别大,大概是用来烧火把的,平安神宫是京都著名神社中历史比较短的。1895年为了纪念桓武天皇迁都到京都1100周年而创建。
平安神宫的建筑是模仿平安时代皇宫的部分建筑修建的,不过只有原建筑物三分之二的规模。整座神宫包括大鸟居、神宫道、应天门、大极殿及神苑等部分,有着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如果是春天开樱花的时候来逛这里的御花园还是挺好的,可是现在没有积雪园内该是百花凋零,我都没有心思去看了。
平安神宫正面的参拜时用的通道是“神宫道”。从三条大街北上一直走,跨过架设在琵琶湖水道上的“庆流桥”,走过“大鸟居”(神社入口的碑坊),步入平安神宫。站在“庆流桥”上,隔着日本最大级的“大鸟居”(高24,4米,宽33米)能看到平安神宫的“应天门”。具有双层构造的楼门称为应天门。位于中央正面的盖有“入母屋式”屋顶的拜殿为大极殿。
“社殿”是以八分之五的规模重新布置的平安京“朝堂院”。其中,大极殿是日本最大的拜殿,神宫内祭奉的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因为“平安神宫”是1200年前桓武天皇采用唐朝的建筑样式兴建平安京的再现,所以有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
接着,沿着小渠走到了一个咖喱饭店,实在是又贵又不好吃,咖喱的料占了一半,饭量太少,是一个连锁店。(不过我这样没配图没说店名的你也不一定会不去,周边能吃的实在是太少了,看Google map显示淡黄色的都是商业区,除此之外貌似再无什么购物店了,要想在居民去找到吃饭的地方还真不容易,只能去便利店弄个微波炉食品吃好了。
金阁寺建于1379年,原为足利义满(あしかが よしみつ)将军的山庄,后改为禅寺。“金阁寺”一名源于足利义满修禅的舍利殿,因其外以金箔装饰,民众遂以金阁殿称之,寺院也因此被唤作金阁寺。1950年,金阁寺被蓄意纵火烧毁,现在看到的金色建筑是修复的。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
金阁寺是3层的楼阁,第一层为法水院;第二层为潮音洞,供奉着观音;第三层是正方形的佛堂,供奉着三尊弥陀佛。金阁寺的建筑与园林构造相融合,一旁的镜湖池池水清洌,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的景观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后来我才想起可以买一日票,于是坐上去金阁寺的车以后就开始上网查,原来这票直接问司机说就好了。买好了金阁寺门票才知道这才是开过光的那种,长得就和护身符一样,所特别有纪念价值。附近还有一个龙安寺,我的一日票如果不坐三个地方以上就亏了,在这阴天下我还是选择了前往龙安寺。没想到刚一下车就下雨了,只好在寺门口躲雨,查了一下里面只有枯山水是亮点,这时又冷又累已经不想买票进去了。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创建的禅宗古寺。
想必阴雨中的抽象美我也没有什么心思看了吧,来到这也算凑够了三次坐公交,于是花了差不多一小时回到了酒店,京都虽然有one day pass,但是建议大家就买一天够了,如果太远的路还是地铁方便,比如岚山,或者从酒店还要转车去的稻荷大社,然而有了一日票你就不会舍得花钱坐地铁了。
Bakpak Kyoto Hostel旅馆位于京都(Kyoto)市中心,距离著名的祗园区(Gion)仅有10分钟的步行路程,提供带免费WiFi的价格实惠的空调客房。Hostel Bakpak Kyoto旅馆的客房拥有风格独特的装饰,提供共用浴室和卫生间。每间客房都配有电视,提供免费毛巾。
回到酒店的时候太阳正好又出来了,这边天气变得超级快,一下子下雪,再过一下又是下雨出太阳什么的。趁天气还好,今日步数还没走够20多公里,又走进京都那些迷人的小道去,保持一定的方向感就总能走出去
想在天黑以前再多看几个寺庙,实在走不动了看到阳光的金色带挂在半山腰了,于是又马上冲上了山坡,没想到上面就是清水寺了,摸摸口袋发现门票还在,于是又趁天没黑上了一次。 晨昏交际之时,粉红色的云彩慢慢的聚集了过来,随着游人的散去喧闹声也越来越少了,虽然眼前的景色不是那么的壮观,但这才是我想象中的日本。
(日语:にしき いちば)是位于京都市中京区中部锦小路通中“寺町通 - 高仓通”区间的一条商店街。沿线的商铺大多销售鱼,京都蔬菜等生鲜食材或干货,腌菜等加工食品,且老店众多。
据说设立于天正年间(约400年前),作为江户时代生鲜食品批发地“锦之店”而闻名。现在,从锦小路街的寺庙街到高仓,东西约400公尺,已有130多家店铺。主要销售鲜鱼,生鲜食品,加工食品,京都料理的材料等,堪称京都的厨房“锦”以料理屋,旅馆等业务为主,不仅京都市内,产品也受到来自远方的访客青睐。
“丼”是一个日式汉字词,意思是“盖浇饭”。日式盖浇饭里最有名的莫过于“牛丼”和“亲子丼”,“豚大学”能如此受到欢迎,还要从威胁到“牛丼”国民料理地位的“豚丼”说起。豚丼”本是北海道十胜地区带广市的特色料理。在北海道拓荒时代一个名叫依田勉三的人带着四头猪进入带广拓荒,故而带广的养猪业十分发达。1933 年厨师阿部秀司想做一道符合日本人口味的西式料理,由于带广极易获取猪肉,最后他发明了烤制猪肉片后辅以酱汁调味的“豚丼”,渐渐地美味又容易烹饪的“豚丼”进入了带广人的日常菜谱之中。
那一抹惊心的红
昨天都在坐公交车和乱走中度过了,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并且励志今天要好好走,于是一大早就收拾东西出去了,结果到了二条城才发现连相机电池都塞进行李箱了,于是只好用ipad拍照,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位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二条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和东京大阪中心的宫城很像,都是大大的石头堆起来的城墙,外面一道护城河,与故宫相比这样的构造还是比较简约的。
昨天都在坐公交车和乱走中度过了, 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并且励志今天要好好走,于是一大早就收拾东西出去了,结果到了二条城才发现连相机电池都塞进行李箱了,于是只好用ipad拍照,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位于日本京都,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二条城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和东京大阪中心的宫城很像,都是大大的石头堆起来的城墙,外面一道护城河,与故宫相比这样的构造还是比较简约的。
公交车到了商业区就比走路慢,走回了酒店装好电池就去坐公交了,公交车要换车,地铁则用不了十几分钟可以到。下车了,跟着google走到了一条人行道都消失的街,地图居然上显示在这上车,极度怀疑以后又往前走了一大段路,人都看不到貌似很荒凉,直至走到下一个站牌,才发现这只是一个超小的铁杆子,Google显示公交车到来的时间一直往后推迟,都怀疑能不能等到它了。回来的时候路线规划得又不一样了,这次太离谱了竟显示在十字路口中央,这次根据感觉自己找了一个车站坐回去了,也是要等很久,在京都坐公交看来要规划好再去坐呢。
稻荷大社也是在山坡上,我们到的时候天气很好,路上也和清水寺一样热闹,各种好吃的都放出来卖了。日本的寺庙都是亮红色的,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就是特别小,没什么各种功能用途的建筑集中在一起给人参观,不用一分钟就门口走到了鸟居长廊了,一开始还摩肩擦踵的在里面走,不一会儿人群就开始散开了,不过时不时还是会有人上上下下,没有什么机会拍到没有人的画面,看来去这种大寺庙一定要趁早
路上还看到各种尺寸的鸟居,庞大的显得雄伟壮观,而小的也能特别可爱。走在山中本来光线就暗,云在天上飘过,太阳也时有时无的,我问同伴,是不是很像童话世界,他却回答,这分明是聊斋志异。的确,四周的乌鸦能叫得凄厉,一个个石灯笼长满了青苔,血色鸟居连成一排貌似找不到尽头一半人让人慌张,再次看到光明的时候犹如重返人间。
日本伏见稻荷大社建于8世纪,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它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这里最出名的要数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构成了一条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其间还有几十尊狐狸石像。
这里最出名的要数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构成了一条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其间还有几十尊狐狸石像。
虽然今天只去成了两个景点,可晚上吃到了特别好吃的猪扒饭,还配了乌冬面,实在是好。猪扒外面油炸的和里面鲜肉分离的,十分有滋味。
从京都去奈良大概一小时,火车经过一个特别大的遗址公园,全是荒草只有一些地方留有石块。那些动画里的宫城就没有在如今的现实中出现过。奈良比京都有意思,不仅是因为到处都是乖巧的小鹿,可能这边的建筑都是最老旧的吧,更有风味一些。特别是晚上走到五重塔前面,并不是很明亮的射灯下建筑岁月的痕迹都看得一清二楚。晚上的小路上和白天一样都看不到人,太过于安静了,我不禁在想会不会忽然看到一只鹿。
日本奈良县首府奈良市,地处本州岛中西部,座落在奈良县北端,与京都、大阪相接,人口约30余万。奈良是一座积淀了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都,享有“东方的罗马”之誉,日本人称奈良为“精神故乡”和“丝绸之路的东方终点”。早在3至5世纪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公元6至7世纪,日本几代天皇在此建都。
春日大社(かすがたいしゃ)是奈良县奈良市奈良公园内的一座神社,旧称为春日神社。建于和铜二年(710年)。建设者为藤原不比等。为当时的掌权者藤原家族的守护神而建造起来的神社,神社内也因藤而出名。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神社例祭日为3月13日(春日祭)。
建筑特征为并立的4个社殿组成的本殿,围绕本殿的朱红色的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色丛林相映成辉,与屋檐下垂下的灯笼和社殿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朱红色的主殿自古就以藤树著名,社内的3000座石灯笼和吊灯笼也也十分有名,在“春日大社神苑”里种植着约300个品种的植物,这些植物均在古代有名的歌集《万叶集》中有记载。 另外,社内还藏有包括520件国宝级文物在内的3000件文物。
要看鹿并不是只有特定的地方看得到,只要有人喂的地方都有鹿在,有的累了基本就是坐着不动等人,把松果放它头上它也不管。春日大社里面的环境是最好的,基本上就是原始森林的模样,经常可以看到鹿从里面窜出来,宛如精灵一般。从春日大社往前,经过烧山的那个位置,从树林就变成了专门来烧的草地,还会庙里烧特长的火把,火星四溅完全不怕烧掉寺庙的感觉
东大寺(平假名 とうだいじ )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又称为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东大寺位于平城京(今奈良)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东大寺,1998年作为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看起来就只有主殿比较好看,其他的零零散散,只适合登高望远。逛完了连在一起的一片大公园,和小鹿们说再见,才发现游人才开始多了,气氛完全没了,还是回到拉面店安静的享受一顿美食吧。
饭后,冒着冷雨去探索奈良的街道了,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特别老旧的建筑,只是夹杂着一些古朴的庭院和神社,最值得看的我觉得就只有格子屋了,虽然我们住的青旅也差不多格局,然而格子屋作为展示的样品总是更精致一点的,也许,很多时候看了几眼就结束的神宫,寺院,到了樱花或者红叶季节才能更为惊艳人吧。
奈良町中的格子之家,再现奈良的传统民居,是奈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格子之家的整体构造,属于江户时代的城市民居中常见的长形宅居,在狭隘空间的有效利用、保持清洁卫生、美化生活环境等方面,凸显日本古建筑的特色。
结束了在奈良的大半天时间,午后时间就坐去大阪了,奈良虽然走起来比京都更好的体会到静谧的含义,可是景点并不是很多。之前出门也没怎么做攻略,大阪如果不去环球影城就只能在市区里走走了,然而根据我的兴趣爱好也只能在这随意走走了。
看大阪的地铁线也就知道它比东京也差不了多少,肯定很多东西可以买到,于是把主要目的地变成了走商圈。到达以后就睡了一小时,然后再出去找吃的。选的是热门青旅,结果它的地理位置还真的不错。
通天阁是位于日本大阪市浪速区惠比须东1-18-6的一座展望铁塔,塔高103米(塔身100米,天线3米)是大阪的地标之一,也是日本的“登录有形文化财”通天阁的意思是“通往天空的高耸建筑物”命名者是明治时期的儒学家南藤泽岳。设计师是内藤多仲,竣工年份是1956年(昭和31年)。在通天阁建成的第二年即1957年(昭和32年)塔的侧面增加了日立公司的巨幅广告
日本的南部九州、博多一带的"豚骨拉面",用猪骨以大火长时间熬煮出乳白色浓汤,因而又叫"白汤",加上葱、蒜、麻油调味的汤头以及咬劲十足细面,浓厚的口味令人赞不绝口。
道顿堀美食街位于日本大阪心斋桥附近,是大阪美食的代表地点。在这里各种美食的招牌每天都招来川流不息的人潮,最有名的大螃蟹招牌更是道顿崛美食街的标志,尤其是当夜晚来临,闪烁的霓虹灯更是诱人。许多著名的小吃像金龙拉面、章鱼烧、回转寿司、河豚肉等在这都可以吃到。
道顿崛美食街,有来自全日本的山珍海味。不论你想吃什么,它都能给你最美味的一餐。 道顿崛美食街的旁边就是千日前商店街,商店林立。走远一点到日本桥附近就是著名的大阪电气街,充满各种电子产品。如果走下地铁站,更有一条贯穿大阪市中心的地下购物街。总而言之,道顿崛美食街的一带都是大阪最繁华的商业区,几乎没有一寸土地不是被商铺所占据着。来到号称日本厨房的大阪,道顿崛美食街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四天王寺是593年由圣德太子所建立的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因此它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官家寺院。它不仅仅作为佛界守护、镇护国家的寺院而成为政治外交的中枢,而且还是美术工艺产业等日本文化的发源地。以后将中门、五重塔、金堂、讲堂等呈一条直线排列、外部则由回廊环绕的建筑模式称为“四天王寺式”,其模式来源应为中国和朝鲜半岛。虽然殿堂、宝塔、寺院多次遭遇战炎和天灾和毁坏,但每次都得以重建,所以至今仍保持着最初建造时的飞鸟时代的雄姿,充分体现了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它在大阪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和宗(圣德宗)的总本山。位于大阪市天王寺区元町。山号荒陵山。略称天王寺。别称荒陵寺、敬田院、难波寺、难波大寺、崛江寺、三津寺。关于本寺的创建由来,众说纷纭。最普遍的说法为:用明天皇二年(587年),圣德太子为讨伐物部守屋,乃造四天王像,并建立此寺。其原址设于玉造东岸,后移往难波的荒陵,即现址。其后,受历朝尊崇。
大阪城可以算是唯一的一个景点了,城墙特别高,在我看来它比东京和京都还要高,二十多米那是肯定有的,同样是石墙,不禁让我想起土耳其特洛伊的废墟,想当年也是二三十米的高度,现在也只能掩埋在黄土下。除了城墙,最显著的就是天守阁了,它所处的位置让我想起东京的天守台,也许之前每个宫殿内都有一个这么雄伟的高寺吧。
很生动的公园雕塑,让我差点以为是真的
天守阁是日本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在军事上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城主的居住之地。天守阁是城堡的中心建筑,他不仅是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以大阪城和江户城为代表的晚期天守阁已经逐步失去了军事防御的构造意义,更多的成为权利的装饰。层塔型的城楼继续扩大,层与阶趋于一致。
昭和天皇即位大礼纪念事业之一,大阪城特别史迹地内幅员广大的历史公园,于全球经济大萧条期中的1931年(昭和6年)克服种种困难而完成。目前园区内有大阪城国际文化运动馆(大阪城馆)、多用途运动场的太阳广场、软式棒球场、野外音乐堂、橄榄球足球场等公共设施。耸立于公园中央的大阪城天守阁,设有供开放参观的展望台与历史博物馆(需付费),最顶层可以眺望从生驹山到大阪湾一带的大阪平原。
暂无评论,来做第一个吧